第兩百一十章 孟德登場

果然不出劉範所料,新一輪彈劾風波又將襲來。何進、董卓在空暇時與曹操等擁躉商量,該以什麼名義制裁彈劾劉範,袁術說以私開山澤,何進不同意,這個罪名比屠殺良民更容易推翻;鄭泰說以擴軍傷民,董卓不同意,因爲董卓也在擴軍,而且嚴重傷害到民衆的切身利益,這萬一要是被劉範反咬一口,那董卓就完了,何進無奈不已,只能也不同意。

後來又有衆多黨羽提出意見,都是些無傷大雅的罪名,根本不能損害劉範的一根汗毛。最終,還是一直引而不發的曹操站了出來,提出了一個妙計。曹操的意見是,彈劾劉範故意隱藏賦稅,不上交給朝廷,不上交給皇帝。何進和董卓一聽就拍大腿,這個罪名好!曹操又補充說,涼州之富庶,冠絕天下!一個州的財政收入,能比得上全天下十三個州的財政收入。據涼州一名奸細透露,僅僅隴西郡隴縣的賦稅,就高達七百萬錢!

這麼算下來,即便是涼州一百二十多個縣城,用七百萬乘以一百二十,全涼州的賦稅應該最低也不低於八億錢!這簡直是個天文數字!而且這還沒有把涼州的鹽稅加起來,若是加上鹽稅,這個數字很有可能會翻兩番。要知道食鹽這玩意,在古代堪比黃金;就連秦始皇修建長城沒有錢了,都是利用增加鹽稅來增加財政收入。而後世那麼發達,竟然仍然沿用在中國流行了上千年的官鹽制。由此,可見涼州的鹽稅該有多多了。雖然涼州去年向朝廷繳稅八千萬錢,劉範又兩次進貢,共計一億八千萬錢,但這還不算多。

所以,如果用劉範私藏賦稅的名義來彈劾的話,對於劉範都將是血光之災。不管證據是否充足,一個具有多疑偏激性格的皇帝,就足以把劉範打入十八層地獄。

何進和董卓都認爲這是個不錯的藉口,於是,他們派遣出第三批次的敢死隊,這人不是別人,就是侍中曹操!曹操本來說出這個妙計,並不想自己親自上陣,因爲他也曾和劉範共事過;秉燭夜談時,更佩服於劉範的遠大理想。但曹操要出人頭地,就必須提出這個妙計。但曹操沒想到,何進果然給了他出人頭地的機會。何進何等聰明人?他早已看出曹操還在被舊情所牽扯,一直在暗中偏袒劉範,所以,藉着曹操獻計這個由頭,何進就乾脆指派曹操去彈劾,也好斷了曹操心中的念頭,日後好好輔佐他。

曹操沒辦法,現在是各爲其主,再說何進對他有提攜之恩,他也只能任何進驅馳了。

見何進一派已經連續被擊敗三次了,全朝廷的人,除了劉範以外,包括劉宏在內,都以爲何進已經被打得慫了,大抵是不敢再冒進了。但曹操華麗麗地站出來,又引得朝堂上一片譁然。劉範一回頭,看到站出來地人不是別人,正是那個以前說要幫助他完成天下大業的人,那個與他志趣相投的人。劉範心狠狠地疼了一下。曹操也是如此,他還沒忘記劉範告訴他的大業,他也想跟着劉範一同完成匡濟天下的重任,一同面對同樣的敵人。卻不想,造化弄人,他們兩人正好站到了對方的對立面。

劉範愣愣地看着曹操的黑臉,曹操更不敢看向劉範的眼神,一直在躲避。這一刻,時間彷彿凝結了。劉範知道,曹操這也是各爲其主,別無選擇,怪不得他,要怪,也只能怪命運捉弄罷。

爲了不爲難曹操,劉範便不再看他。曹操這才釋懷一些。終於,劉宏看見了曹操。曹操是司空曹嵩的長子,曹嵩本是夏侯家出身。但曹家出身宦官,自然是無子無後,於是夏侯家就把一個孩子過繼給曹家,這個孩子,就是曹嵩。曹嵩又生了曹操,所以從根源來說,曹操是夏侯家的人,這也是爲什麼曹操得到夏侯惇和夏侯淵兩兄弟的支持,因爲曹操是他們的表兄弟。

劉宏還不知道曹操已經投靠了何進,只以爲是他父親司空曹嵩派他出來。但曹操一開口,又讓劉宏頭疼了。曹操一開口就道:“陛下,臣彈劾涼州牧、冠軍侯劉範,涉嫌隱匿私吞涼州賦稅,請陛下明查!”

劉範也有些震驚了。劉範確實有隱匿私吞涼州賦稅,因爲劉範認爲與其上繳給劉宏揮霍無度,還不如隱匿起來用作正道。這件事在涼州是最高機密,除了官員之外無人能知,一聽到曹操參他私吞賦稅,劉範就知道涼州有奸細了。

正在劉範想該怎麼回涼州去給奸細們來個大清洗時,劉宏被曹操說動了。毫無疑問,劉宏對於涼州的富庶甲天下也知道,但劉範按時上繳賦稅,這讓他以爲劉範並沒有私吞公款。但曹操說劉範還隱匿着賦稅,劉宏就不得不嘀咕了,難不成涼州還有更多的賦稅?

但之前三次彈劾,劉範都成功地洗清嫌疑,這次很有可能又是有人誣陷他。事關重大,劉宏不得不慎重。劉宏道:“曹操,你所說可是屬實?若不屬實,必將你投入大獄!”

曹操硬着頭皮也得說,因爲何進在背後看着。曹操道:“陛下,臣所言無一句不屬實!”

劉範立即出來,道:“曹大人說某貪污公款,你可有證據?”

曹操還是不看劉範的眼睛,道:“並無證據!”

一聽曹操這麼理直氣壯,不少大臣不禁忍俊不禁,大笑起來。沒有證據,也好意思彈劾上官?簡直是笑掉大牙!

曹操這麼說也是有苦衷的,因爲涼州自從有了錦衣衛之後,保密工作越來越嚴密,剛把那個隴縣賦稅告訴何進黨羽的那個官員,不出三天就被一些身穿飛魚服、腰佩繡春刀的神秘人給帶走了,連帶着那官員的資料,全被焚燬。所以,證據已經無跡可尋了,若是誣陷,被劉範察覺,沒有好果子吃;爲了安全起見,只能老老實實地說沒證據,這樣也能獲得皇帝劉宏的信任。

第六十三章 衣錦還鄉第一百九十五章 名由天定第八百五十六章 親入敵營第七百五十三章 爲人父母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九十八章 劉家子弟第七百二十三章 新政之行(中)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命循環第一百八十章 董卓吃糞第三百五十二章 監牧制度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補漏第七百八十四章 兒女情長第五章 新得兩千兵第六百七十章 木鹿鏖兵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衣無縫第七十二章 鮮卑單于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戰略第六百六十五章 以其人之道第七百零二章 文武爭名第三百六十二章 黑山危機第五百八十章 捉拿奸佞第二百五百五十六章 狼狽爲奸第六十二章 又收二將第四百六十六章 敗退入城第五百零二章 殺人比賽第六百三十一章 互放狠話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次慘敗第一百八十六章 陷陣之威第八百五十九章 氣憤填膺第四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八百六十二章 停戰與否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衣無縫第九十六章 兄妹齷齪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三十三章 猛將投效第四十六章 拜將封侯第四百零一章 奉孝高見第四百七十七章 渭水之戰第七百四十章 宮名大明第五百六十九章 亂成一團第六百二十八章 圍中相話第七百七百三十二章 劍客史阿第一百一十三章 歷史重演第三百二十八章 推行屯田第八百七十一章 錢幣錢莊第一百三十五章 涼州改革第七百八十八章 出兵問題第四百四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一百九十四章 亂世初現第三百五十八章 準備就緒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八章 張角來襲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意已決第一百七十章 黃氏教媳第八百八十二章 聞風而動第七十六章 全軍反響第三百零四章 談判要點第九百零六章 演習結束第一百一十二章 碰上叛軍第四百五十九章 堅守不出第兩百零二章 大戰之始第二百零六章 本初猖獗第三百五十章 魚兒上鉤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肅來使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第六百七十七章 推算援軍第二百五百五十六章 狼狽爲奸第六百一十八章 一場豪賭第三百七十五章 連環三計第八百七十三章 羅馬使團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戰已止第一百八十八章 將遇良才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八十五章 忠奸不分第八百四十四章 突襲援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困獸猶鬥第九百一十二章 紹之謀算第二百三十六章 母子情深第一百六十六章 黃氏搬家第七百九十二章 糧食問題第一百八十二章 喜從天降續第七百一十四章 送別猛虎第三百一十一章 意見相左第五百三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三百八十四章 荀氏公達第一百六十五章 情報機構第七百五十二章 深夜潛入第四百九十六章 田豐定西第八百二十八章 無邊箭雨第七百一十七章 貿易之戰第七百二十三章 新政之行(中)第三百零五章 流民利益第四百七十七章 渭水之戰第八百六十二章 停戰與否第六十章 欲攬猛虎第九百一十章 大謀始作第八百九十六章 死前回憶第六百五十五章 妙計敗露第七十一章 萬里挑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絕望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