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袁 譚

(ps:感謝其實星星是我撞暈的、天生勞碌命兩位童鞋的打賞,兩點了,求三江)

臨淄歷史悠久,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曾是周代齊國故都,漢代齊王首府,現如今又是青州的治所所在。

臨淄城內的首府,乃是孝和皇帝時期修建的,但時至如今也不顯得慘落或是破敗,相反地,太守府油光明亮,頗有氣勢。只因自打袁譚到任平原之後,擊潰了田楷,攻走了孔融,佔領了整個青州便多次修葺此太守府邸的緣故。

袁譚的性子和他父親袁紹一樣,比較注重儀表,所以對於太守府的修葺工作,也是非常的上心,自打接手整個青州的要務之後,袁譚幾乎每隔數月便將太守府由裡至外的裝潢一次,雖不鋪張奢華,卻也是極具威嚴之貌。

正廳之內,此刻的袁譚正手捧着一抹竹簡,端着茶盞,默默的讀着簡上的內容。

他面相長得頗爲莊嚴周正,一張白淨的俊臉,頜下一縷青須,看起來剛正不阿,頗具英氣,可是仔細看去,就會發現他的眼中偶爾會閃過幾分陰霾。

“這小子,居然也會給我書信?端是奇事!”

袁譚自言自語的嘀咕了一句,話音中似嘲諷,似不屑,五味翻雜,讓人聽不懂箇中之意。

袁譚下首,坐着一箇中年文士,聞言面色不動,嘴角卻暗自升起一絲若有若無的笑容。

他便是剛剛受袁紹之命前來青州視察的辛評。

辛評原爲韓馥部下,初平二年,他曾與荀諶、郭圖共同說服韓馥出讓冀州州牧位予袁紹,對袁紹鼎定冀州的大業頗有功勞,辛評也因此受邀成爲了袁氏的部下。

辛評人雖在冀州,但在立嗣的意見上卻一直與審配和逢紀不合,他不喜歡空有其表的袁尚,反倒是比較欣賞袁譚,在辛評的眼中,袁譚在袁紹的幾個兒子當中,屬於是傑出的人物........比起袁熙的怯弱膽小,袁尚的自大傲慢,頗有戰爭天賦的袁譚,不知比他們要強出不少。

不得不說辛評的眼光也是頗有依據,在建安元年,袁譚剛剛率兵前往青州的時候,只佔有平原一縣之地,但他後來卻連續擊敗了田楷、孔融,佔領了青州全境,也算得上是能征慣戰,頗具雄姿。

雖然袁譚此人頗爲崇尚勇力,做事習慣於但憑喜好而爲之,但在辛評的眼中,這些都不是什麼問題,畢竟袁譚還很年輕,日後只要善加誘導,要改正應該不是難事。

況且袁譚乃是長子,長子繼承父業,本就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之事。衆多的原因交雜在一起,自然而然的,辛評漸漸地就成了袁譚一系中人。

“大公子手中的書簡,莫不是三公子親手親手所書?”良久的沉默之後,辛評率先開口,打破了廳中的安寧。

袁譚將緊盯在書簡上的目光收起,擡頭盯着一臉笑容的辛評:“仲治好毒辣的目光,我這邊還什麼都沒說,便讓你一語猜中,不錯,這簡求援信確實是三弟他親手書寫與我的,請我出青州之兵往南接應。”

辛評面色不變,心中卻是一動,道:“那大公子心中又是作何感想?”

袁譚的眼皮微微的跳了一跳,笑道:“官渡之戰,我率青州兵馬屯紮與右方大營,不曾在父親身邊出力獻策,得虧三弟機警聰慧,先是馳兵救援烏巢,後又是出兵南下,分散曹軍兵力,功勳顯赫,如今經徐州回師青州,我這做兄長的.....理當出兵接應。”

辛評聞言點了點頭,道:“大公子想的周到,既然如此,在下便先行告辭回冀州去了。”

說罷,便見辛評作揖起身,轉身欲走。

袁譚見狀急了,慌忙起身言道:“仲治來了不過數日,我還尚未以上賓禮儀待之,卻爲何這般着急離去?莫不是袁譚這裡對先生照顧的有什麼不周?”

辛評轉頭淡然一笑,搖頭道:“大公子待辛評甚厚,評來青州三日,公子也是照料周詳,並無絲毫的不妥之處。”

“那先生爲何還着急要走?莫不是冀州有什麼要緊之事?”

辛評搖了搖頭,道:“冀州暫時無礙,多不多辛評一人並無大礙,只是大公子不願與辛評交心,言語中有所保留,辛評留在這裡也無甚益處,倒不如歸附冀州,也免得在此做個白食之人。”

袁譚聞言頓時愣住,臉上的肌肉在不知不覺間來回抽動,似猶豫,似緊張,似愁苦。

過了一會,方見袁譚長嘆口氣,拱手言道:“先生教訓的事,是袁譚藏私了。”

辛評的臉色露出了一絲笑容,道:“請大公子重新斟酌,告訴辛評,對於三公子此次率兵歸來,大公子心中究竟作何感想?”

聽了辛評單刀直入的話鋒,袁譚臉色的笑容漸漸收攏,眼眸中,一抹深深的仇恨卻一閃而逝。

是的!不是別的,是仇恨!

打心眼裡講,袁譚恨袁尚,那股仇恨從小就是深藏於內,刻骨銘心!

自打他的母親張氏去後,袁尚的母親劉氏就成了袁紹府邸的正治,劉氏心狠,偏袒袁熙,袁尚不說,還每每在袁紹面前刻意詆譭打壓與他,每一次袁譚與劉氏相見,劉氏眼中那怨毒的目光都能被袁譚看在眼裡。

那是一種不着掩飾的仇!她氣悶袁譚佔據着長子之位,阻攔了她親生兒子的承嗣道路。她恨不能希望袁譚一出門,就立刻被馬車碾死,用他袁譚的血肉,爲自己的兒子鋪出一條平坦的康莊大道。

更惱人的是,袁紹對自己也遠不如當初的喜愛了,對於自己的赫赫戰功,袁紹並不曾多予鼓勵,反倒經常在一衆文武面前,誇讚三兒子袁尚的儀容姿貌有乃父之風,頗有自己年輕時的神韻。

而且愈發可怕的是,近年來,袁紹在不知不覺間,似是有了廢長立幼的意向。

那種寵溺,那種偏頗,那種驕縱,都令袁譚打心眼裡深深的嫉妒。

那個混蛋小子?他有什麼能力,他有什麼本事,他有什麼功績,能擔得起上天對他的這諸多眷顧?

不知不覺間,一股陰冷的氣氛在廳內開始盤旋瀰漫.........

“仲治,話說到這個份上,我也就不瞞你了,最近幾年,父親對我這個長子越來越疏遠,越來越不予寵信,他雖然不說,但我也能猜的出來,在他的心裡,其實最喜歡,最想傳以基業的人,是三弟!只是礙於三弟無有大功和長幼有序的禮法,一直不曾明說而已,但如今卻不同了,與曹操之戰,三弟表現卓著,全軍上下盡皆佩服,父親表面上不說,想必心裡也是高興的不行........仲治,不是我袁譚亂相猜忌,若真是這般任其下去,我這青州刺史的位子,不知還能再坐上幾年。”

辛評輕輕的繞了繞下巴上的鬍鬚,慨然嘆道:“時也,勢也.....公子空負雄才壯志,可惜卻不得其時,惜哉,惜哉。”

袁譚擡眼看了辛評一眼,道:“如何行事,還望仲治教我。”

辛評聞言慨然不語,只是輕輕的搖頭,一邊搖一邊自言自語的道:“如今河北,當真是風雨飄蕩啊,外有強敵曹操在側,內有黑山賊張燕盤踞於境內,難啊,難啊。”

袁譚的眉頭皺了一皺,似是不明白辛評突然拉扯起曹操張燕做些什麼。

卻見辛評微笑不語,搖手指了指西面,又伸手指了指南方。

袁譚見狀愣了一下,仔細的琢磨了一會,終於是略有所悟。

曹操是幌子,他真正所指的,是黑山賊張燕!

自從當年袁紹與呂布在境內與黑山軍交戰之後,張燕便對袁氏記仇在胸,甚至與公孫瓚聯盟,派部將杜長帶兵協助公孫瓚,可惜最終被袁紹擊敗。

後袁紹憤怒與張燕屢次興兵與之爲敵,下令大剿黑山軍,張燕等衆在冀、並一代難以生存,只得率兵屢次遷移,雙方結下了幾近於不解的仇怨。

最近得查,張燕的兵馬,目前正屯駐於青州邊境,只因袁軍一直與曹操相持,故而未曾理會,以張燕與袁氏之血仇,若是讓他知曉袁紹愛子經青州而歸,未必不會.......

想到這裡,袁譚的雙眸頓時亮了。

第276章 攻 城第244章 攻陷水門第228章 整軍開戰三百四十五章 離間計第305章 潰 逃第157章 奪 詔第719章 夏侯淵vs黃忠第367章 袁三佈局第535章 詐投取信第136章 追趕袁譚第463章 巧召敗軍第84章 道高一尺第574章 官渡之戰(三)第147章 司馬爭官第680章 將星隕落第690章 趙雲之威第271章 死?第294章 三件事第312章 劉備崛起第619章 對陣魏延(四)第417章 班底之人第169章 馬超vs趙雲第746章 上逼下反第491章 裡應外合第625章 陽平鏖戰(一)第310章 暗流涌動第363章 袁尚微服第532章 利弊爲家第727章 吳軍破陣(下)第676章 關龐之戰第136章 追趕袁譚第543章 鬼才之終第83章 得 意第419章 兩方調度第386章 主臣相見第698章 郭四動向第745章 劉氏絕後五百二十七章 欠債難償第61章 葉原之戰(二)第216章 蜜月之旅第356章 袁茹袁怡第384章 多種波瀾第117章 倉亭之戰的序幕第120章 雞飛狗跳第627章 陽平鏖戰(三)第521章 徐州戰始第357章 久別重逢第566章 驚動曹植第622章 交卸兵權第438章 漢中張魯第640章 一揍孟獲第463章 巧召敗軍第210章 議記成親第661章 祝融出馬第164章 西北風雲第125章 平丘遇敵第721章 拋磚引玉第727章 吳軍破陣(下)第704章 降亦不降(一)第60章 昌 豨第707章 鐵索連環第652章 國太出題第160章 春暖融第153章 親征平原第491章 當斷則斷第473章 血戰長安(五)第121章 意外的人第646章 國太出面第410章 劉協自立第31章 冒牌縣宰第351章 真正的高手第651章 劉阿斗第310章 暗流涌動第206章 恩怨難明第249章 決戰公孫氏第29章 真假劉關張第92章 縣令與縣丞第328章 鳳雛第209章 班師回城第29章 真假劉關張第359章 暴戾校尉第3章 大廈將傾第542章 下邳決戰第105章 意外再生第140章 三嬌飯桶第742章 南蠻進軍第439章 關中兵勇第480章 開始反擊第435章 蠢蠢欲動第688章 拓跋力微五百二十七章 欠債難償第523章 敗撤下邳第258章 三年之後第34章 異曲同工第350章 還施彼身第535章 詐投取信第168章 說降張白騎第355章 寶刀村長第368章 報復心重第30章 紅袍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