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鄉吏殘民

從院外來的是個佐史,在堂外去掉鞋,進來跪拜。

荀貞與樂進各歸坐塌。荀貞問道:“有何事體?”

“西鄉置催着要這兩個月的雞和錢了。”

“西鄉置?雞、錢?”

“按例,本鄉每兩個月需給西鄉置兩隻雞,一千錢,本來月中就該給的,只是趕上謝君離任、荀君下車,故此拖延至今。西鄉置的置薔夫等不及了,這已是第二次派人來催。”

……

置,又名郵,“置者,度其遠近之間置之也”,乃是傳驛之所,即後世唐之驛站、宋之急遞鋪,各縣皆有。其責主要是傳郵、接待使者,並給使者提供車馬飲食。

通常來說,小縣一個郵置,大縣可有數個,或在縣中,或在鄉下。潁陰是個大縣,總共有三個郵置,皆位處交通要道,行馳必經之地,其中一個就在本鄉。

“置”和“亭”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在傳郵、接待使者方面,兩者相同,因而又有郵亭並稱。不同的地方是,亭有治安職責,且平時不但接待使者,也供百姓投宿,同時在規模上,亭也不及“置”大。

置不但地方大,置內的吏員也很多,有長有椽,長者總攬,椽者分管。

他們的頂頭上司就是郡督郵。督郵之下,每置設一置史,由郡級官吏兼領,主監督,上傳下達。其下爲置薔夫,負責管理具體事務,多爲一人,也有兩人的。再下爲置丞、置佐,又有置廄薔夫、廚薔夫、傳舍薔夫分別負責馬匹、飲食、傳舍等相關事務。

吏員既多,專職傳遞郵書、平時打雜的郵人更多,又要養牛馬、供官吏飲食止息,日常開支不小,這個費用主要是由各地縣道提供,但類似“西鄉置”這樣在鄉中的,鄉里也是需要提供一部分。

……

荀貞說道:“兩隻雞,一千錢。”

這佐史答道:“原本按郡中規定,是該每個月都給兩隻雞、一千錢的。費裡的費暢做了郡督郵後,照顧鄉里,給咱們鄉減成了兩個月給一次。”

如前文所說,時人鄉里觀念重,這費暢雖是閹宦家的賓客,倒也不忘給鄉里“造福”。荀貞點了點頭,說道:“這事兒我知道了。……,你去寫道公文,拿過來,我給你畫諾簽押,然後去鄉佐院中支錢。”鄉佐管錢。黃香雖請辭了,但他手下的佐史沒有請辭,現在暫管鄉中的財物收支。

這佐史應了,卻不肯走。荀貞問道:“怎麼?還有何事?”

“荀君,這錢給了置裡邊之後,要不要按以前的慣例向鄉中徵收?”

荀貞纔剛來上任沒幾天,而且自上任以來,他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閱讀往年的簡書案牘上,說實話,對鄉中日常的工作運轉還不太熟悉。他問道:“這錢以前都是從鄉中徵收的麼?”

這佐史理所當然地說道:“那是當然了。……,咱們只是個鄉,又不是縣,收來的賦稅都交給上邊了,平時也沒什麼節餘,又要維護官寺,又要維持各種日常開銷。讓咱們出錢,咱們哪裡有錢呢?”

“縣裡知道此事麼?”

“最先就是由縣裡批准的,到現在二十多年了。”

荀貞略微沉吟,說道:“既是由縣廷批准的,就按此徵收罷。”

佐史應了,還不肯走。荀貞耐住性子,問道:“還有事麼?”

可能是因爲堂內冷,佐史呵了呵手,暖了下臉,繼而笑嘻嘻地說道:“荀君,往年的慣例都是支一收二。”

“支一收二?”

“也就是向鄉民徵四隻雞,兩千錢。”

荀貞心道:“我從仲兄學經時,偶爾聽他議論時政,十句話裡有八句都是‘州郡以下,無不貪放狼藉’。幾年前,時任尚書令的橋玄表奏太中大夫蓋升在任南陽太守時,受取數億以上,應免職禁錮,沒收財賄,但是卻因蓋升於天子有舊恩,不但沒有被罷免,反被升爲侍中。……,仲兄聽說後,憤慨非常,以爲這是亡國之兆。我雖當時口不言說,但對他這個‘判斷’卻是十分贊成的。仲兄並因此稱讚本縣的縣君,說他輕徭薄賦,不事征斂,實乃本縣之福。縣君的確清明廉直,可是,也只是他自己清明廉直罷了。——便連這鄉中的斗食小吏也貪婪殘民!”

他問道:“這‘支一收二’又是從何時開始的?”

“從謝君的前任有秩開始,到現在有十幾年了。”

“你剛纔說這錢是向鄉民徵收的,但是我忽然想起一事:我在任繁陽亭長時,爲何從不曾有人來徵收此錢?”

“兩千錢不多,用不着每次都向全鄉徵收。本鄉十一個亭,幾十個裡,以亭爲次,輪換着徵。兩月一次,一年徵收六回,十一亭得兩年才能輪換一遍呢。”這佐史見荀貞似有沉吟,笑道,“荀君在任繁陽亭長時,恩加小民,澤被諸裡,鄉民無不稱頌,小人對此也有耳聞。今荀君爲鄉有秩,若還心念繁陽,可以如費暢一樣,等該到繁陽的時候,給他們免掉就是了。”

荀貞瞧了他一眼,心道:“這錢總有一個亭要出,給繁陽免掉,不是加到別的亭頭上去了?我這是送恩德呢?還是拉仇恨呢?”說道,“那也不必。今次該輪到哪個亭了?”

“該粟亭了。”

荀貞沉吟,想道:“爲官當隨波逐流,前車後轍,遵從舊例。因爲如果將舊例一改,後邊接任的官兒就難辦了。不過,我近日讀寺中冊牘才知,繁陽亭的百姓儘管辛苦,但放在全鄉來看,竟已是好的了,其它諸亭、諸裡的百姓更是多有生計更加艱難的,如今深冬,天寒地凍,不知有多少人連衣食都不自給,這多出的錢怎忍心去收?我本非爲當官兒而來,這舊例改了也就改了!”

徵收一千錢、兩隻雞是縣裡批准的,荀貞縱不願,也沒辦法,總不能“拿自家的錢給朝廷的郵置”。此乃大忌,落在有心人的眼裡,定會被質問,荀衢的父、叔皆是“黨人”,他本就受到牽連,在“黨錮”之列,去年才因較爲遠支的關係剛被解錮,得以出仕,再要犯忌,說不定就會被誣告問罪,所以對縣廷的這個批准,從了也就從了,但是“支一收二”就過分了。

兩千錢、四隻雞,平攤到每個人的身上,大亭的鄉民每人得出兩三個錢,小亭的鄉民每人得出四五個、五六個錢。一家五口,每戶就要出十幾個或二三十個錢。這看起來不多,但對那些赤貧的鄉民、對那些已被各種徭役賦稅壓得喘不過去來的窮苦百姓來說,卻是一個大數目。

——他這幾天翻看官寺文牘,家訾不足千錢,家徒四壁,食不能飽、衣不能暖,連牀被褥都沒有,不得不睡在草堆裡取暖的民戶比比皆是。他又非鐵石心腸,怎會不憐憫惻然?何止惻然憐憫,簡直觸目驚心。對當時百姓的困苦他雖有過耳聞,也間或見過一兩例,但來自後世的他又何曾親眼見過這等大範圍、無遺漏、遍及鄉中各地的慘狀?哀鴻遍野。

——這是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如此近距離地在基層接觸到這些事,遠比此前的“聽聞”要來得震撼。他爲此連着好幾夜都睡不着覺,半夜起來,披衣繞室,長吁短嘆,覺有塊壘在胸,既憐生民,又恨貪苛,深知這黃巾之亂雖動盪了海內,傷了天下的元氣,但一邊是民不聊生,一邊是橫徵暴斂,這百姓又怎能不揭竿?這天下又怎能不亡?

——在繁陽時,繁陽百姓雖也貧困,但尚能度日,且他當時主要的心思都在保命上,所以施恩百姓,更多地是爲了籠絡人心、聚集人衆,可是這一次,他決定廢除舊例,卻沒有別的心思摻雜,單純是爲憐憫生民,在自己權力範圍內做一些能做的事情。

“我雖千方百計只爲保命,但這鄉間的百姓一條條也是生命。”

他這邊一再沉吟,那佐史有些不懂了,不就是徵收幾千錢麼?二十多年都這樣了,有什麼可反覆斟酌的?荀貞打定主意,開口說道:“向鄉中徵錢既是由縣廷批准的,這規矩我也不能壞,但是‘支一收二’就不必了。這幾年接連疫病,前兩年的年景也不好,老百姓都不容易。”

佐史急了,說道:“荀君!這是舊例,怎麼能變?”

他本是跪坐在地上的,這會兒急得腰往前挺着,屁股都離開了腳後跟,變成了跽坐。

荀貞注意到他身上的衣裳,雖不逾制,是小吏的服飾,但做工精細,腰帶上還懸了個玉佩,只觀外表就可知價值不菲,心道:“這小吏的一身衣裳裝飾也不知有多少是從這‘支一收二’裡來的。”臉上露出笑容,說道,“舊例也不是不能變的。百姓們這幾年辛苦,需要休養生息。”見這佐史還要勸,知他心思,想了一想,爲免他糾纏不休,乾脆地說道,“多出來的那兩雞千錢,我替他們出了就是。”

“啊?”

佐史不敢置信,張大嘴,呵出一團熱氣。坐在旁邊的樂進也是驚奇。佐史確定似的追問道:“荀君你替他們出?”

“正是,我替他們出。”

佐史的屁股落回到腳後跟上,說道:“荀君仁厚,體恤小民,這固然是好事。可是荀君,這次你替他們出了錢,下次呢?下次你還替他們出麼?”

聽到此言,樂進哼了一聲。荀貞熟視佐史,心道:“那日我初來,這佐史也曾隨高素迎我。我來鄉中後,他們這些人對我也都很恭敬,但如今一扯到錢,膽子卻就大起來了。”

——這佐史看似是爲荀貞着想,在提醒荀貞“替鄉民出錢是無底洞,過了這一次,還有下一次”,實際上是暗含了兩層意思在內,一則,“嚇唬”荀貞,好讓他改變主意。二來,若荀貞不肯改變主意,那麼,從此以後,“這一千錢、兩隻雞可就要都轉嫁到你的身上了”。

總而言之,這一千錢、兩隻雞是一定要收的。

荀貞想道:“鄉中各色小吏現有十餘人,每兩個月一千錢、兩隻雞,平均分到每個人的身上,也不過一月四五十錢。瞧這小吏的貪婪模樣,……,嘿嘿,怕是私下裡沒少痛罵費暢。”費暢將一月一交的慣例改成了兩月一交,雖減輕了鄉民的負擔,卻也減少了鄉吏的外快。

這小吏雖然無禮相逼,但荀貞決定還是暫且忍下。他如今關注的重點是第三氏,不想在這時候節外生枝,當下笑道:“由我出就由我出,一千錢算得甚麼?”

“那小人就回去寫公文,請君畫諾了。”

“好。”

佐史臨走,又道:“荀君,按慣例,這一千錢、兩隻雞裡邊,有兩百錢、一隻雞是你的。扣下這部分,你再出八百錢、一隻雞就可以了。”

“行,行。”

等這佐史穿鞋出堂,出了院子,荀貞笑對樂進說道:“文謙,讓你看笑話了!這鄉間小吏沒出過門,整日守着一畝三分地,太也沒有見識眼界。”他伸出手,將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露了一點點細縫,“眼界就有這麼大!一千錢、兩隻雞也看在眼裡,斤斤計較,令人生笑,雞毛蒜皮的小事兒,硬是扯淡半晌。”

樂進餘怒未息,說道:“貞之,你也太好說話了!這小吏明顯是在逼你出錢,你怎麼也就應了?我昨夜聽你講你那夜擊賊之事,正如你言:‘壯懷激烈’,我恨不能當時與你同在。你卻爲何不將那夜擊賊的果決酷烈拿出,將他狠狠訓斥?”

“一個小吏,千許錢,何必計較!今之要務,……。”荀貞望了望堂外,院中棗樹蕭疏,悄寂無人,唯有半院竹簡,他傾身按案,壓低聲音,“今之要務,是第三氏。”

“貞之是說?”

荀貞直回身,笑道:“對這小吏,就先忍了!”

樂進覺得又多瞭解了荀貞一點:有勇,也有忍,是個知道主次輕重的人。他重重地吐了口氣,把對那小吏的惱怒壓下,說道:“貞之所言也是,那第三氏確比這小吏更加可惡。……,貞之,不知事情進展得如何了?”

荀貞看他氣咻咻的,覺得有點好笑,同時對他也有了多一點的瞭解:樂進親身受到第三蘭的侮辱時,能忍住;這會兒僅僅是旁觀小吏無禮,卻不能忍住。說明了兩點:首先,樂進能爲別人着想,因爲不願給荀貞惹麻煩,所以在面受第三蘭之辱時,他能忍住;其次,樂進寒門出身,在自尊上也許更加敏感,也許更加在意別人的態度,所以只是旁觀小吏無禮,就不能忍。

他勸慰了兩句,回答說道:“今天君卿、阿偃、小夏、小任起來後,就分別各去尋人,開始查探打聽第三氏的底兒了。”

“有什麼需要我做的?”

“現在還用不上。不過等將第三氏的罪證收集夠了,動手拿人的時候,少不了要借你之力。——他們族人衆多,又多養輕俠、死士,到時候,如他們抵抗拒捕,必有一場惡戰。”

“貞之,你允了小夏、小任,將那目中無人的蒼頭交給他們處置。我也求你答應我,把第三蘭交我處置。”

荀貞大笑:“好!一言爲定。”

他兩人在說這第三氏的時候,沒一個擔憂會不會找不到“足夠的證據”,在他們看來,這第三氏似已是死定了。

——

1,河南太守蓋升。

《後漢書?橋玄傳》說蓋升是在南陽太守任上時貪污,“時太中大夫蓋升與帝有舊恩,前爲南陽太守,臧數億以上。玄奏免升禁錮,沒入財賄。帝不從,而遷升侍中”。

蔡邕寫的《太尉喬玄碑陰》中說蓋升是任河南太守時貪污的,“時河間相蓋升,以朝廷(天子)在藩國時鄰近舊恩,歷河南太守、太中大夫,在郡受取數億以上,創毒深刻”。

31 破敵(上)34 飛蠅逐路廁之臭3 光和七年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33 再見遲婢100 將軍百戰以奇勝28 幾事不密則成害27 高素三勸58 孫堅31 唐兒42 三見遲婢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94 會師城下(上)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14 陽城治吏(上)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76 貴顯何氏兩將軍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49 輜重已備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100 將軍百戰以奇勝9 邯鄲陌上九月秋(九)25 我公恩信結人深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32 陽平文謙侵如火 常山子龍穩似山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105 許顯截擊濟水岸13 黃巾圍城38 範繩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18 捕人56 買馬(下)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112 陶謙忍怒緣忌器 曹宏獻得打劫計44 練軍方略75 曹純少貴氣吞虎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23 市中美人29 許季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24 鐵官見聞69 英雄志氣袁本初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105 中郎人言王者器65 邀得念舊仁厚名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1 張長詈罵府門外64 裨將軍新旅建組41 效果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75 曹純少貴氣吞虎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69 樂文謙領兵北上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20 辛璦(中)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63 不朽曰三次爲功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123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二)84 誅趙家者在今日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221 孫文臺傳請擊魯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9 結交67 鮮卑復又寇幽並31 名重徐州陳元龍6 何爲乳虎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68 鳳集西鄉(下)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1 飛書問君何所欲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