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三戰盡復東郡地(七)

多謝小腳兒、見習警員、yy67382183、bayuyang的月票、捧場。

——

漢軍中軍帥帳裡,皇甫嵩問荀貞:“你既已知敵情,可有破敵之計?”

荀貞說道:“這幾天,貞與荀攸、戲志才、李博、宣康等人有過商議,我等以爲,東郡黃巾雖然賊兵不多,戰力亦不及汝南、潁川兩郡之賊,但是卻依然不能輕視。”

“噢?此話怎說?我願聞其詳。”

“東郡的賊情和潁川、汝南比起來有不同之處。”

“什麼不同之處?”

“潁川賊波才、何曼最初是聚兵一處,後雖分兵兩地,但其間有大河相隔,往來救援不便。汝南賊彭脫、龔都等則是聚精兵於一城,雖在西華城外的徵羌等縣也有佈防,然而當時將軍尚未與朱將軍分兵,我軍兵多將廣,足能分而克之。但是眼下,將軍已與朱將軍分兵,我部現只有兩萬餘人,似已不可再過度分兵,而白馬、濮陽兩城相距不過三十里,中間亦無山川之阻,一馬平川,彼此馳援迅捷,是以,貞等以爲攻略東郡一戰不可急躁。急則有失。”

漢軍在潁川、汝南和東郡的敵人雖然一樣,都是黃巾軍,但是敵情不一樣。潁川波才、何曼是先聚兵一處,後分兵兩縣,中有河水相隔,援救不便,可以從容地分別攻之。汝南黃巾則是佔據了汝南大多數的縣城,把精兵聚於一地,於其餘縣城分別放若干兵馬,當時漢軍兵多,故此皇甫嵩分別兩路,親帶一路圍西華,迫使西華黃巾不敢出城,再由朱儁、荀貞等分略其餘各縣,先去了他們的羽翼,再擊他們的主力。

東郡的敵情與潁川、汝南分別有相似處,又有不同處。先說與汝南的相似和不同之處。與汝南相似的地方是:卜己也攻陷了東郡全境,並在各個縣裡都放了些人馬,並也集合了全部的主力精兵欲與漢軍對戰,而與汝南不同的地方是:他沒有把精兵全部放在一城,而是分置在了濮陽、白馬、韋鄉三地。再說與潁川的相似與不同之處。在潁川相似的是:卜己把主力也是分別置放在了不同的地方,這與波才、何曼後期的分兵兩縣頗是相同,但不同的是:波才、何曼當時兩軍之間有河流阻隔,而白馬、濮陽兩縣則相距不遠,且道路暢通,來往救援方便。

簡而言之的說,東郡黃巾的這種迎戰部署,給漢軍帶來的最大麻煩就是:皇甫嵩和朱儁已經分兵,沒辦法再效仿汝南一戰的成功經驗,即分兵兩路,先以一路圍住濮陽,待另一路剪除掉白馬後,再與卜己決戰。濮陽有兵兩萬,白馬有兵五千,按荀貞的觀察來說,兩城又都算是堅城,皇甫嵩部只有兩萬餘人,這個兵力獨擊一路尚可,分兵萬難。分的兵少了,不足以克白馬,分的兵多了,可能圍不住濮陽。可若不分兵,因爲濮陽和白馬間相距不遠,道路暢通,又不能像在潁川一樣,從容分別擊之,若擊濮陽,白馬援之,若擊白馬,濮陽援之,這就像是兩個人搏鬥一樣,正全神貫注地對付對方,身後又來一個敵人,前後有敵,難以支撐。

皇甫嵩頷首,說道:“司馬言之甚是。這東郡之賊確實不可輕視。”沉吟了片刻,笑對荀貞說道,“司馬智勇之士,公達、志才也都是汝郡英傑,想來卿等必是已有對敵之策了?請說來聽聽。”

荀貞說道:“貞等確實小有所得,商討出了一條拙計。”

“請說。”

“貞等以爲,面對這樣的情況,要想破敵,也許只有一個辦法。”

“什麼辦法?”

“圍城打援。”

“圍城打援?”

“是。觀卜己之兵馬布置,一路在濮陽,一路在白馬,早前還有一路在韋鄉,分明打的主意就是想以三地形成鼎足之勢,彼此支援,互相響應。那麼,我軍不妨就順勢而爲之,就按照他的這個部署來打東郡:圍住濮陽,誘白馬來救,於半路設伏兵,先滅韓立,再取濮陽。”

皇甫嵩點頭說道:“是條好計,是條好計。”

帳外夜深,兵卒們搭起了帳篷,分成兩班,一班休息,一班繼續築營和警戒。喧鬧的聲音傳入帳中,隨着喧鬧來的還有夜風,吹動帳中燭火,映紅諸將臉孔。傅燮蹙眉深思,深思多時,說道:“荀司馬此計固是好計,但只怕濮陽卜己會也想到這一層啊。若是我圍濮陽而白馬不救,奈何?”北軍五校的一個校尉接口說道:“白馬若不救,我軍就真打濮陽,把它擊破不就行了?濮陽只要能被打下,白馬只有區區五千賊兵,到那個時候還不聞風而降?”

“話雖如此說,我軍帶的糧秣只夠一月之用。如荀司馬所言,濮陽、白馬都是堅城,城防頗是森嚴,若是像打西化一樣,大半個月不克,可就麻煩了啊。”

“那傅司馬你有何妙計?”

傅燮沒有什麼妙計,搖了搖頭,說道:“形勢如此,我亦無計。”頓了頓,又對皇甫嵩說道,“將軍,荀司馬此計可謂良策,只是爲了防止賊渠帥卜己也想到這一層,以下吏之愚見,不如將圍濮陽以誘白馬之援改爲圍白馬以誘濮陽之援。”

堂下的一個軍候奇道:“爲何?圍濮陽和圍白馬難道不一樣麼?”另一個軍候說道:“不然,不然,還是以圍濮陽爲上。賊渠帥卜己在濮陽,若圍濮陽,韓立必救,若圍白馬,卜己可不一定去救韓立啊。”帳中諸人大多點頭稱是,贊同先圍濮陽。

傅燮說道:“白馬兵少,若卜己不救,我軍能夠較快地將之攻下,若卜己救之,則我軍也可半路設伏。此一舉兩得。”

又有人表示反對,說道:“濮陽兵多,卜己若救白馬,派出的援軍必也多,援軍一多,咱們設伏的兵也就要多,而設伏的兵一多,說不定就圍不住白馬了。還是以圍濮陽爲上策。白馬兵少,韓立能派出多少人去援濮陽?至多三千人。我以五千人設伏就足夠了,不耽誤圍濮陽。”

衆人意見不一,七嘴八舌,有的支持荀貞的意見,圍濮陽,也有的支持傅燮的意見,圍白馬,但說來說去,卻都是在圍濮陽或圍白馬上打轉,皇甫嵩聽了多時,咳嗽一聲,諸人同時停下話頭,直身扭臉,轉目看去。帳中復歸安靜。

皇甫嵩撫須笑道:“諸君可知圍魏救趙的故事?”

帳中諸人皆是一愣,大家正在討論是該先圍濮陽,還是該先圍白馬,皇甫嵩卻怎麼突然扯到圍魏救趙上去了?荀貞、傅燮等都是飽讀之士,少承家學,自知圍魏救趙之典故,帳中的諸將大多也知道,但也有讀書少,不知道的,因問道:“什麼圍魏救趙?”

皇甫嵩說道:“昔魏將龐涓擊趙,圍邯鄲,齊將田忌救之,軍師孫臏建言與其趨邯鄲,不如擊魏都大梁,魏中其計,龐涓回兵,而齊兵於半道擊之,此即圍魏救趙之計。……,諸君,孫臏的這條計策也可以說是圍城打援的一個典範,只不過他的這個‘圍大梁’是假圍。”

諸人齊聲說道:“不錯。”

“由此可見,圍城打援卻也不見得非要圍住敵人的一座城後才能實施啊。”

衆人迷惘不解,雖然聽明白了皇甫嵩話裡的意思,卻不知他到底想說些什麼,當下有人問道:“將軍此話何意?”

皇甫嵩微微一笑,把自家的想法細細道出。

諸人聞言,皆大喜,更有因皇甫嵩此計太妙而按捺不住拍案叫絕,以致喜不自勝到抓耳撓腮者,一個個都佩服得五體投地,叫絕過後,皆拜服席上,齊聲說道:“將軍妙策!”

荀貞由衷讚道:“孫子云:‘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將軍,你之此策便是真正的‘因敵制勝’,可謂神明。”

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22 喜聞定策掀鬚髯 英雄所見原本同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63 叕兒乃有大志乎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63 不朽曰三次爲功30 將戰20 屯田從來積糧策31 破敵(上)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53 只知太守不知君64 欲得鐵馬先得人11 前倨後恭因何故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26 招人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10 曹孟德四策禦敵7 生死之恩何以報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56 買馬(下)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53 送糧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17 虛席相問上策何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80 了卻山中寇賊事(四)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0 計吏郭圖(下)20 牽掛者何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105 許顯截擊濟水岸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41 夕陽71 寬仁信義劉玄德(上)32 陽平文謙侵如火 常山子龍穩似山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44 練軍方略38 陰入縣寺持短長91 忽然聞得故人到105 中郎人言王者器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33 程偃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44 許仲程偃36 文遠突陷潁川營(中)25 孟德智略真天授20 拜徐州用計離亂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287 彰廉禮賢下邳行(下)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16 亂將至中流擊水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9 太守長史兩不負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43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四)23 豫兗羣豪三人最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3 道左遇貴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47 武貴立功42 三見遲婢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26 威震郡北49 選編死士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