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吾候諸君久矣

楊氏是邯鄲大姓,要想整治他們不容易,邯鄲榮雖說誓要給荀貞取楊深的那匹胭脂馬,可短期內卻也是無從下手。

放下邯鄲榮緊盯住楊氏、尋機動手不說,只說這次募糧,儘管楊氏咬着牙、死命頂到了最後,一粒米也沒有出,可只邯鄲氏、魏氏、韓氏、樂氏等家出的糧就已足夠三千兵卒吃用大半年,有了這堆積如山的谷糧在手,可以招募新卒了。

戲志纔是中尉丞,招募新卒的任務理所應當由他負責,荀貞令許仲、程嘉、宣康爲其副手。

在展開招兵工作之同時,對餘下幾個縣的募糧工作也正式開始,這項工作仍由邯鄲榮負責。

有邯鄲縣的例子在前,易陽、襄國等四縣的士族、豪強均沒有出現如楊氏這樣拒不應募的。

邯鄲榮所過之處,車糧載滿,穀米雲積。

邯鄲縣是趙國的都城,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繁華的大城,相比之下,易陽、襄國等四個縣皆不如邯鄲縣富足,各縣的豪強大戶沒有邯鄲縣那麼多,“借”給中尉府的谷糧自也就比不上邯鄲縣,不過,四個縣納出的糧食合在一起,卻也還是遠比邯鄲縣所出之糧爲多的。

這其中,又尤以襄國、中丘兩縣納的糧最多。

這卻是因爲襄國令姚升、中丘丞蒲滬以及中丘冠族盧氏極力配合邯鄲榮之故,——這個中丘冠族盧氏就是邯鄲榮的妹婿盧廣之家,邯鄲榮親來辦差,做爲姻親的盧氏當然要鼎力協助。

說起中丘丞蒲滬,荀貞此前微服行縣,聞其能名,兩次去縣寺造訪他均未能相見,邯鄲榮這回去中丘倒是見着了,不但見着,回到邯鄲後還給荀貞帶了一個新聞。

交割完從各縣收來的糧食,荀攸、李博等指揮着府中吏卒將之運往中尉府的倉庫,邯鄲榮與荀貞在堂上閒談。

“兵法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餉者,軍之重事也。不管是擊賊、抑或是招兵,都得有糧才行。昔高祖皇帝雲:‘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公宰,卿即我之趙郡蕭何也。”

募糧這種事必須、也只能依靠本地人去做,要是換了戲志才、荀攸、許仲等去做這件事,大概也能把這件事辦成,可絕對比不上邯鄲榮辦得這麼幹脆利索。

從開始着手在邯鄲縣募糧,到整個趙郡募糧結束,邯鄲榮統共只用了不到二十天,可謂神速。

邯鄲榮謙虛了兩句,笑道:“中尉之前行縣,兩訪中丘丞蒲滬皆未能得見,榮這次去中丘卻是見着他了,並把中尉兩次造訪他的事兒告訴了他。他很是惶恐感激,只是因爲縣中無令,他身爲縣丞,需得操勞一縣之事,無暇分身,故此沒能與榮同回邯鄲,來拜謁中尉。”

“早半個多月前我就聽相君說朝廷給中丘任了個新縣令。怎麼?這位新縣令還沒有到任?”

荀貞雖把招兵的工作交給了戲志才、許仲、程嘉、宣康,但招兵是大事,新卒的素質會直接影響到日後部隊的質量,所以他也沒閒着,時不時地會到招兵現場去看一看,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兵營裡親自把關檢驗那些招來的新卒,對近期郡中和各縣的官場變動不太清楚。

半個多月前,國相劉衡曾對他說過:中丘無令,民無主,朝廷已擢任渤海人王晉爲新縣令。王晉,冀州渤海郡人,少年時即聰明秀出,及長博覽典籍,名聞州內,是一個頗有名氣的儒士,按說早就該出仕了,只是因爲他昔年的授業恩師是個黨人,他受到波及,長久地受到禁錮,直到如今。渤海郡臨渤海,在冀州的最東邊,離趙國不近,可再不近,畢竟是在一州之中,半個月的時間足夠他從渤海來到中丘上任了。

邯鄲榮嘆了口氣,說道:“我正要對中尉說:王晉病故在上任的途中了。”

“啊?”

“可惜啊。王晉有明惠之文名,受黨錮多年,終得解禁,起家即被朝中拜爲中丘令,卻竟病故途中,一身才學德能不得施展。”

“這還真是挺可惜的。”

近二十年的黨錮,天下的名士幾被一打盡,王晉還算好的,至少熬到了解禁、被拜爲中丘令的這一天,不知多少空負才能之人連這一天都沒看到,在禁錮中懷着憤慨、憂心鬱鬱而終。

荀貞不認識王晉,以前也沒有聽說過王晉的名字,對他的病故只是惋惜而已,邯鄲榮是冀州本州人,久聞王晉之名,今知其病故,非常慨嘆。

時已十一月,北風冰寒,雖穿着厚衣,跪坐堂上依然冷得刺骨,他顧望院中落完了葉子的花木,感慨地說道:“此去各縣募糧,在襄國時,襄國令姚升置酒宴我,於席上擊箸放歌,歌曰:‘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飈塵。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無爲守貧賤,坎坷長苦辛’。唉,人生就像寄旅一樣只有一世,猶如塵土霎那間便被這疾風吹散。這院中的花、木的葉子被北風催落,待到來年卻春暖卻又能葉滿枝頭,歲枯歲榮,而我等一旦飄逝,卻就無法再榮了啊!”

荀貞曾說:聞燕趙之士慷慨悲歌。

事實上,慷慨悲歌的不止燕趙之士,兩漢之士多存有人生易逝、立功名當趁早之念。

荀貞笑道:“卿名‘榮’,何懼不能再‘榮’?”

望向院中,看着落盡了葉的花木,荀貞不覺想起了初來趙郡時沿途所見之綠葉蔭蔭、花滿鄉野,口中雖調笑邯鄲榮,心中免不了亦生出些“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嘆,神思飛遠之際,正好瞧見夏侯蘭黑衣按劍的步入院中,忽憶起了趙雲。

與趙雲一別,忽忽已有數月。那個跪坐在梨花樹下讀書的雄壯青年也不知近況如何?

夏侯蘭在堂外脫去鞋履,登入堂中,下拜在地,待要說話,荀貞卻止住了他,召手示意他近前,待他來到案邊,吩咐說道:“爲我研墨。”

夏侯蘭開硯取墨,注水研之。

等他研好,荀貞鋪紙在案,提筆多時,不知該寫些什麼纔好,驀然想起數句詩,乃蘸墨疾書:“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寫罷捲起,用印泥封好,召侍立堂外的典韋進來,令道:“去看看後院的寒梅開了沒有,如果開了,採一朵放入錦盒中,如果沒開,就折一枝葉亦放入錦盒裡,遣人將錦盒與此封信送去常山真定,當面交給趙雲。”

典韋應諾,捧着書信自去。

荀貞笑問夏侯蘭:“卿隨我來邯鄲,離家數月了,與家中可有書信來往?要不要寫一封家書,一併送去?”

夏侯蘭離開案几,回到堂中,復下拜,恭謹地答道:“蘭與家中常有書信,前日纔剛送走了一封家書,不勞煩中尉了。”

荀貞點了點頭,問道:“你來見我是爲何事?”

“今天又召了二百餘人,戲君、姜君令我來請問中尉,不知中尉何時去營中檢驗沙汰?”

流民太多了,又已漸深冬,流民缺衣少食,見荀貞招兵,一傳十、十傳百,幾乎是全郡的流民都蜂擁而來,雖然招收的條件很嚴格,身高、年齡、出身、力氣、膽氣等各方面的要求均很高,可自招兵以來,每天都能招到幾百人,少則一二百,多則二三百。

荀貞這次只打算招二千新卒。他畢竟只是一個趙國中尉,麾下又已有兩千餘的步騎,就算是打着擊討山賊的旗號,也不能招兵過多。皇甫嵩做爲州牧,部下現如今也不過萬餘步騎罷了。

僧多粥少,對應招的流民是不利的,對荀貞是有利的,所以每天招完兵後他都要再親自檢驗一遍當天招到的新卒,再從中沙汰去一大部分,只留下最強最好的。不過即使是這樣,招兵不到二十天,也已經招到了千餘的新卒,估計再有半個月或者小半個月,兵額就能招夠了。

邯鄲榮回來時下午,交割了谷糧、又與荀貞閒談了多時,這會兒夕陽西下,已是暮色將至了。

荀貞起身說道:“現在就去。”笑對邯鄲榮說道,“公宰,你和我一塊兒去,招兵的糧都是你募來的,你是此次招兵的大功臣,不能不去看看招來的新卒。”

邯鄲榮應諾。

三人出堂,往院外去。

邯鄲榮想起一事,邊走邊問道:“中尉,我和公達交割谷糧時,聽公達說中尉把前次在邯鄲縣募來的糧分了三成給相府?”

“是啊,郡裡的流民越來越多,相府缺糧,沒法兒賑濟,早兩個月不賑濟勉強還行,流民們從野田裡,從近山的林中勉強尚能淘些吃食,現如今深冬了,林凋田凍,……,你瞧這天氣,陰沉沉的,說不定過幾天雪就下起來了,流民的日子本就不好過,若再一下雪,郡府如還是沒有賑濟的話,必有大批被凍死、餓死的,更會有大批嘯聚成盜的,所以,我把你先前在邯鄲縣募來的糧分了三分給相君,以供他賑濟邯鄲縣之流民。這次你募來的糧,我還要分三分給他,不過就不是賑濟邯鄲縣之流民,而是由相君分給諸縣,令各縣分別賑濟本縣之流民了。”

“中尉仁厚,是流民們的福氣。”

“流民們要真有福氣就不會背井離鄉、淪爲流民了。昔者曹劌雲:‘肉食者鄙’。之所以郡中會有這麼多的流民,說到底是爲政者的錯啊!我現在只希望在我有生之年,有一日,能看到天下百姓有其居,天下百姓有其食。”

夏侯蘭敬佩荀貞雖居高位然卻憐憫蒼生的情操,說道:“中尉肯定能看到的。”

三人說着話,出了院子,未到府門,見兩個守門的吏卒引着數人從外進來。

荀貞看去,認出這幾人是誰,登時大喜,忙快步迎上,大笑說道:“吾候諸君久矣!”

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56 行若純儒實懷詭40 蹴鞠62 太守行春(下)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26 祖宗德澤在遺黎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23 劫人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61 仲業40 隱秘非只君可尋9 書箋反覆修棧道93 夜夜磨我削葵刀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17 偏將軍用計賺蓋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42 君臣自古固多疑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55 孟德引兵還東郡47 張飛急襲葛陂西60 荀君爲政(下)33 鸞鳳擇良木而棲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39 得二荀舉薦61 最令人懼是毒計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1 飛書問君何所欲3 陽翟侯扣使不遣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4 飛檄琅琊御冀方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69 樂文謙領兵北上8 士族100 荀友若奉使離冀 曹孟德吐露忠亮20 屯田從來積糧策41 虛虛實實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1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34 馮家51 故事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37 無禮賠罪76 貴顯何氏兩將軍26 祖宗德澤在遺黎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300 陳國相襄軍第一(九)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52 圍魏救趙亂其陣49 登門16 子長忿仇求爲應47 武貴立功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15 玄德仁義愧獨生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29 伯符進獻渡河略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63 不朽曰三次爲功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40 兵非無情不可掌214 一時羣賢鳳凰聚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