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

連着數天,荀貞或與帳下、門下的諸人相見,或與族中尊長、同輩相見,雖是“潛行歸家”的,卻也甚是忙碌,連後宅的門都很少進,直到數天後纔有功夫與陳芷、遲婢、唐兒獨處。

然卻剛坐下來,還沒能與陳芷說得幾句話,外邊腳步聲響,典韋來報:“荀君,有信從洛陽來。”

荀貞離開長沙時,專門派了人去洛陽將此事告之荀攸、趙雲,同時沿途通知趙雲留在各郡縣的精騎,命或歸潁陰、或改去洛陽到潁陰間的縣城,改把消息傳來潁陰。

這卻是他到潁陰後,從洛陽傳來的第一封信。

荀貞歉疚地看了看跪坐在自己身前的陳芷,握了握她的纖纖玉手,說道:“本欲和你多說會兒話,洛陽卻又有信來。”

陳芷知道洛陽政亂是荀貞此次歸來的直接原因,因此儘管多年未與荀貞相見,這時心中很想和荀貞多私處會兒,卻亦剋制自己,溫婉笑道:“洛陽信至,此爲要事,府君自請去忙,至若與妾說話,何時不可?”

荀貞放下她的手,將自家的手放到她的臉頰上,放了片刻。

這點小小的溫存舉動,引得陳芷臉頰飛紅,引得陪坐在側的唐兒、遲婢竊竊偷笑。

出了內室,來到外間,典韋奉上書信。

荀貞展開來看。

信中主要講了一件事。

六月辛亥,也即本月初七日,“董太后暴崩”。

董太后的身體一直不錯,無緣無故地突然“暴崩”,顯然是與董重的自殺以及何進奏請把她遷去河間這兩件事有關。她身體再好,也是年過五旬的老人了,兒子剛死不久,又政鬥失敗,先是被她倚爲強援的董重在家中自殺,繼而何太后又更加地擠壓於她,內外不利、困窘交迫,養尊處優慣了,臨到晚年卻逢此大變,她難免會有極大的心理壓力,因而導致暴死不足爲奇。

不過,她這一死,卻是把何進、何太后一家推入了不利的境地。她是靈帝的生母,是何太后的婆婆,靈帝剛駕崩,這纔沒幾個月,何太后一家就把她給“逼死”了,是爲不孝、不忠。

這件事之外,荀攸在底下又提了個人,便是傅燮的“故吏”蓋勳。

蓋旭前些天給袁紹寫了封信,叫袁紹小心董卓。

去年十月,靈帝平樂觀閱兵後不久,蓋勳被張溫舉薦爲京兆尹。蓋勳深得靈帝信賴,只是因在靈帝閱兵後對他的那次專門召見中,他直言不諱,痛斥閹宦之禍,遂爲蹇碩所忌,因此靈帝雖然不捨得他離開,在蹇碩等的攛掇下,卻還是放他去京兆尹上任了。

到了任上,郡中時有兵卒五千,正逢上王國、邊章攻圍陳倉,蓋勳便上奏朝中,請求允許他徵募兵士,以滿夠萬人之數。朝廷同意了。他遂徵兵五千,以此萬人郡兵配合皇甫嵩、董卓解了陳倉之圍。解過陳倉之圍,今年春,朝廷數次徵拜董卓,董卓卻皆不肯去上任、不願放下兵權,並率兵進駐河東,觀望京都局勢。蓋勳聽聞後,於是知道了董卓懷有不測之意。

蓋勳一邊下令郡中,防備董卓,一邊就給袁紹寫了封信,提醒他,要注意董卓的動向。

荀攸在信末寫道:洛陽政亂,董卓屯兵河東,如虎狼窺伺,蓋京兆之所言甚是。然吾聞之,大將軍與董卓卻似頗有箋書來還,大將軍非不智者也,豈不知董卓包藏禍心?奈何卻行此舉!

荀貞看罷信,心道:“何進豈不知董卓之意?不得已而爲之罷了。”

放下信,荀貞掐算時日,心道:“大約再過幾天,公達應該就能回來了吧?”

回到潁陰,拜祭過荀緄的當日,荀貞便給荀攸寫了封信,召他歸鄉。這封信是次日一早送走的,計算路程,現在應該已經到了洛陽,也許便正在此時,荀攸已經踏上了返鄉的路了。

荀貞命典韋:“去找君卿,叫他多遣騎士,去與司隸交界處相候,一旦見到公達歸來,便火速護他返家。”

潁陰雖無大的賊亂,荀攸身邊雖有趙雲等的保護,但荀攸也是多年不曾歸家了,他這次回來,理當派些人去迎接。

典韋應諾。

處理完這件事,荀貞欲折回內室,再與陳芷諸女敘話,卻見徐卓、文聘、宣康、許季幾人從門外走了進來。

荀貞帳下的人中,徐卓、文聘、宣康、許季四人年歲相差不大,又皆讀經學儒,並且都是常年跟從在荀貞左右,常得荀貞指點,算是荀貞的半個門生了,因而他們幾個的關係不錯,自荀貞回來後,常一塊兒來謁見荀貞。

如把許仲、荀成、辛璦、荀攸、程嘉、戲志纔等人比作荀貞小集團內部的中堅力量,那麼這幾人則就是荀貞小集團內部的年輕力量了。徐卓、文聘均名聞於後世,乃當世人傑,宣康、許季雖於後世無名,卻也各有所長,荀貞對他們幾個是很看重的,見是他們來到,便打消了回內室的念頭,笑吟吟地命候在門外的原中卿、左伯侯奉上熱湯,招呼他們坐下,閒聊對談。

看到徐卓,荀貞想起了一個人,——郭嘉。

這幾年,雖然天下兵亂不斷,但一則潁川本郡尚算安穩,二則荀氏名聲在外,所以荀氏前幾年纔開始辦的私學發展得還算可以,招收的弟子頗是不少,早兩年前,郭嘉也來求過學。

不過,郭嘉只學了一年多,不到兩年,便辭別歸家了。

荀貞特地叫樂進在陽翟打聽了一下,郭嘉現在家中。

做爲一個亡命潛歸的人,荀貞是沒辦法去見郭嘉的,也只能叫樂進多關注一下。

徐卓幾人年歲小,正話多的時候,又與荀貞向來親近,既把荀貞既當作“家主”,又當作師長,對荀貞從來是禮敬中透着親暱,每來見荀貞,只要荀貞無事,必聊到入夜才罷。

今天也不例外,又是聊天說話,又是對弈下棋,直到夜色降臨,他們纔想起告辭。

荀貞自不會讓他們就這麼走,把他們留了下來,共進晚飯。

飯後,徐卓等人告辭,荀貞以爲總算可以閒下來,去陪陳芷賞月敘話了,劉備、程嘉、魏光幾個人卻又來了。

荀貞家宅小,沒有太多的空閒屋子,所以借了族中幾處空閒的房舍,供給徐卓等沒有家室累贅的年輕人居住,而劉備、程嘉、魏光諸人卻因多拖家帶口之故,沒有在裡中住,而是在縣外的莊中暫住,他們這大晚上的來,沒有別的事兒,只能是來找荀貞飲酒。

沒奈何,荀貞雖有心陪陪陳芷,此時卻也只能吩咐廚中再整飯席,改與劉備、魏光諸人夜飲。

時當六月,天已炎熱,諸人沒有在屋中飲,而是把案几放在了院中的樹下,燃起火燭,對月暢飲。因已入夜,故有涼風,風涼酒美,月明星稀,良朋滿座,不勝快哉。

劉備新婚不久,推杯換盞中,荀貞、程嘉、魏光諸人少不了開他幾句玩笑。

一番飲酒,直到天亮方歇。

荀貞睡到下午起來,外邊又有訪客來到,卻是歸家來拿換洗衣服的荀彧,順路過來見見他。

如是再三,幾乎天天如此,竟是一直不得閒空與陳芷敘話。

荀貞本以爲荀攸過上幾天就能到家了,卻遲遲沒有荀攸的音信,不但人不見歸,信也斷了,搞的荀貞疑神疑鬼,甚至懷疑難道是因爲自己的到來,引起了所謂的蝴蝶效應,以至使荀攸出了什麼意外?就在他實在坐不住,打算要派人去洛陽找荀攸時,荀攸風塵僕僕地歸來了。

這時,已快到七月中旬。

聽得消息,荀貞馬上吩咐備車,親出縣外相迎。

爲避免走差,荀貞沒有走遠,在縣外不遠處相待,等了多時,遙見兩車、數騎從遠處行來。

跟着荀貞出來的徐卓眼見,一眼認出了在前邊開道的騎士:“嚴寬濟!”

——嚴寬濟,即嚴猛,他是趙雲的同鄉,中平元年,荀貞去趙國上任前先去了趟常山,於趙雲所居之裡中,見到了嚴猛,當時趙雲在縣外鄉中,還是嚴猛領着荀貞等人去的。那年,嚴猛只有十五六歲,還是個少年,後來趙雲投荀貞,嚴猛也跟着來了,現爲趙雲的從騎之一。

當年那個十五六歲、尚帶着些稚氣的淳樸少年,如今已成長爲了一個年過弱冠的雄偉青年,因久在軍中、常歷征伐,昔年的淳厚之氣固尚猶在,然於其外卻早多了數分威猛儀態。

“既是嚴猛,那後邊的車中必是公達了。”

荀貞令驅車上前。

於道中,兩邊相遇。

荀貞的坐車先停了下來。路上沒什麼行人,荀貞不必擔憂會被人看到,因而從車中下來,先笑着拍了拍已從馬上下來的嚴猛,又握了握也已從馬上下來、跟在嚴猛後邊、快步迎過來的趙雲的手,道聲“辛苦”,握着趙雲的手和他一起往正朝路畔停去的那兩輛輜車走去。

荀貞心道:“公達只有一人,輜車卻怎麼兩輛?”

正要問趙雲,那兩輛輜車停下,其中一輛的車門打開,露出一人的臉,正是荀攸。

荀攸見荀貞親自迎來,忙從車上跳下。

“公達……。”荀貞話未落地,第二輛輜車的車門打開,從車中出來一人。

荀貞看去,楞了一愣,旋即驚喜,說道:“叔潛,你怎麼來了?”

叔潛,即姚升。荀貞爲趙國中尉時,姚升時爲郡內襄國縣的縣令,陳午當時便是他縣內的一個亭長,荀貞討張牛角、張飛燕時路經襄國,得與他相識,之後常有書信來往,一直到荀貞遷爲魏郡太守後,他兩人間的書信也沒有斷絕過,彼此熟稔,關係甚佳。

姚升容貌甚偉,這些年未見,鬚髮愈盛,幾可與關羽、蔡遷媲美了。

他笑着迎上荀貞,長揖一禮,笑道:“荀君不歡迎我麼?”

“這是什麼話!……只是,我離魏郡前,於你信中見知:你說你被朝中徵拜爲郎。卻怎麼不在洛陽好好地做你的三署郎,跑來我潁陰了?”

姚升長嘆一聲,擡頭望天,指着藍天白雲,說道:“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悠悠蒼天”者,老天爺;“此何人哉”,這是什麼人啊!

連到一塊兒就是:老天爺,這是一個什麼人啊!

荀貞莫名其妙,不知他這話是何意。

荀攸在旁笑着解釋說道:“叔潛嘗諫言大將軍、司隸,大將軍與司隸不能聽,是故叔潛有此慨嘆。”

“諫言什麼了?”

姚升搖了搖頭,說道:“我的事兒先不說,荀君,先說說你的事兒吧。”

“我有何事?”

“朝中已赦君罪,我聞欲召君入朝,拜君爲左中郎將。”

荀貞轉顧荀攸,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荀攸答道:“我之所以在接到君信後沒有立刻歸來,遲到今日纔到鄉中,主要便是爲了此事。接到君信後,我當即便想歸家,是袁司隸、曹校尉勸止了我,他兩人說,大將軍雖久聞君名,然未嘗與君謀面,是故可能不知君才,勸我跟他兩人一起去見大將軍,當面陳說,以求能說動大將軍奏請朝中,赦免君罪。……我於大半月中,見了大將軍三次,總算沒有白費口舌。”

“原來如此!……那這‘左中郎將’又是怎麼回事?”

“袁司隸本想舉君爲執金吾,如不能得,則退而爲羽林中郎將,以此意告大將軍,只是大將軍卻以爲,君名望高遠,如爲羽林中郎將,則或屈君,而執金吾秩中二千石,以君之名與能,固堪此任,卻又恐朝中常侍會橫加阻撓,不如舉君爲左中郎將。……我與叔潛離京時,太后已準了大將軍之奏請,並復君潁陰侯位,大概詔書很快就能送達潁陰了。”

中郎將一職,除掉“使匈奴中郎將”之類的外官,在朝中常置的本有三個: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後增加了虎賁中郎將、羽林中郎將。增加了虎賁、羽林兩個中郎將後,前三個中郎將不再有宿衛侍從之責,從宮內官轉變成了宮外官,又被稱爲“郎署三將”。

總共這五個中郎將,雖然秩俸相同,皆是比二千石,然以實權而言之,最重要的顯是虎賁、羽林,此二者爲宮內官,既與省中關係密切,又領着宮中的宿衛力量,乃是十分關鍵的位置,尤其虎賁中郎將,每當外戚掌權之時,虎賁中郎將必是由外戚出任,比如竇氏掌權時,任虎賁中郎將的有竇憲、竇篤,鄧氏得勢時,任過虎賁中郎將的有鄧騭、鄧悝、鄧弘,梁氏得勢時,樑冀爲虎賁中郎將,——如今何進掌權,相繼爲虎賁中郎將的卻是袁紹、袁術兄弟,其中固有袁紹與何進是爲盟友的緣故,卻亦有士人勢大,何進難以壓倒,不得不做出讓步之故。

荀攸之前的一封信中就提過袁紹欲舉荀貞爲執金吾或羽林中郎將之事,當時何進就沒同意,虎賁中郎將、司隸校尉兩職已經是袁家的了,袁隗還是太尉、參尚書事,又西園、北軍、城門軍等諸京城的武裝力量現也都已在袁紹黨羽的控制下,等於落到袁紹的手中了,何進怎可能會再把執金吾或羽林中郎將的職位也交給袁紹的人?

執金吾、羽林中郎將這兩個職位不能給荀貞,那麼就把左中郎將這個職位任給荀貞吧。

郎署三將是老牌子的中郎將,重要性雖不如虎賁、羽林,但位次卻在虎賁、羽林之上,且因其責是統領三署郎官之故,——五官中郎將主五官郎,左中郎將主左署郎,右中郎將主右署郎,——因此,於“名聲貴重”上也在虎賁、羽林之上,之前皇甫嵩、朱儁討黃巾,便是以左、右中郎將的身份統兵出征的,以此委任荀貞,既顯出了重視,袁紹也挑不出毛病。

荀貞聽了荀攸的話,這才明白其中曲折。

他以三十之齡,得爲左中郎將,這是很大的榮耀,可他卻無半點歡喜。

爲何?

之前袁紹請何進奏請朝中,赦免荀貞、徵拜荀貞入朝,何進怎麼都不同意,一方面是不想把執金吾、羽林中郎將這兩個職位給袁紹的人,更重要的原因卻是不想因爲趙忠、張讓等常侍的反彈,可現在卻同意了袁紹的請求,說明什麼?說明袁紹已經促使何進下了誅宦的決心。

正因爲下了誅宦的決心,所以纔不再怕引起趙忠等的反彈,所以才赦荀貞之罪,拜他爲左中郎將。

——荀貞其實只猜對了一半。何進確實是被袁紹說動了,可要說“下了誅宦的決心”,他實際上還沒有,他至今尚猶豫兩端,他奏請朝中赦荀貞之罪、拜荀貞爲左中郎將,根本的意圖不是向趙忠、張讓宣戰,而是想以此對趙忠、張讓施壓,幻想趙忠、趙然會主動投降、退讓。

當然了,畢竟這是何進的心思,荀貞難以猜得全對,亦不奇怪。

荀貞心道:“何進既被袁紹說動,想來不日即會有檄書召四方豪傑帶兵入京了,我得早做準備。”心中想着這些,嘴上笑對荀攸、姚升說道,“吾因思鄉,故而潛伏歸家,未料至家尚未及一月,朝廷卻竟就赦了我的罪!……只是這左中郎將,我實不願爲也。”

姚升問道:“爲何?”

“我自中平元年離郡,於冀州遊宦五年,久思家鄉水土,不願再辭家遠離。”

姚升壓根不相信他的話,哈哈笑道:“我所識之荀君,人間一丈夫也,此等眷家戀鄉之話,定非君侯的真心話語。”

荀貞一笑,問姚升道:“公達說君嘗諫言大將軍、司隸,大將軍與司隸不能聽,不知君所諫者何事?”

“大將軍與司隸欲召四方猛將、豪傑,引兵向京,此引虎狼入京,自亂洛陽之舉也!我固諫之,大將軍與司隸卻是皆不聽。”

5 尋賢不遇(上)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92 兵臨西華(中)13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五)47 張飛急襲葛陂西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23 文聘(中)92 兵臨西華(中)16 亂將至中流擊水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79 毋要臨渴而掘井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3 習射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16 爲君請功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46 呂布撤圍南渡汝12 荀家五虎度陳倉(三)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11 雪夜攻莊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73 孔伷病榻不足憂 孫堅兵進略如火53 送糧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40 蹴鞠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16 原盼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2 二李陰與澤賊通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11 寇至11 督郵屬吏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40 鐵營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28 原師127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二)12 仲仁迫凌去檄書130 伯圭再敗龍湊渡12 琴心劍膽171 許顯臨機能應變(中)53 滅族(上)54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四)59 吾候諸君久矣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41 效果14 唯恨之流年悄逝171 許顯臨機能應變(中)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15 問世間誰主沉浮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25 備寇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50 排場14 賊困屋中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21 上任西鄉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13 志纔出山47 將軍何嘗真無情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136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二)23 市中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