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

東海郡,合鄉縣。

陳褒部、劉備部早已抵至。

荀成加快了對泰山兵的整編,昌豨、孫康部也繼後而到。

許仲、戲志才從任城發回軍報,經過晝夜不歇地趕工,在任城縣外構築的據點已於日前築成。

李宣從東平回來,稟報荀貞,說李瓚同意荀貞遣江鵠部進駐郡內。

需要調動的兵馬皆已到位,需要處理的軍務也都已完成,荀貞本是打算回郯縣的,可就在這個時候,兗州傳來了劉岱檄召州內、欲擊兗北黃巾的消息。

隨之,劉岱的第二個使者到了合鄉。——劉岱的第一個使者是在許仲部進佔任城縣後不久來的合鄉,當時是來問荀貞遣兵入兗是爲何意的,荀貞沒見他,讓徐卓去見的,被徐卓以與戲志纔打發任城都尉呂虔時所用之相仿藉口給敷衍走了。劉岱遣的這第一個使者是他的從事中郎許汜。劉岱當年是討董聯軍中的一支,和袁紹、荀貞、孫堅、曹操、鮑信等各路部隊的主將一樣,也被盟友表了一個行將軍號,以方便行事,故而亦開有幕府,也有從事中郎。

而今爲劉岱之所遣來的第二個兗州使者名叫王楷。

王楷現也是劉岱幕府的從事中郎。

聽得王楷來了合鄉求見,荀貞也不打算親見,仍是叫來徐卓,笑對他說道:“元直,卿已見過許汜,今王楷又來,卿可再見之,較此二君短長,回與我言。”

徐卓和郭嘉現是荀貞幕府的兩個從事中郎,郭嘉跟着戲志才、許仲在任城,留於荀貞身邊的眼下只有徐卓,讓徐卓去見許汜、王楷正是品秩相敵、職銜相符,最爲合適。

徐卓應道:“諾。”

出了室外,徐卓到前頭堂外的便坐,即遣人去請王楷來見。

徐卓、郭嘉都是二十多歲,王楷、許汜俱年過四旬,然因上次許汜回到昌邑後,對劉岱等講過對徐卓的印象,所以王楷知此子聰敏能辯,倒是不敢以他年輕而便輕視。

在便坐中,兩人相見。

見禮畢,兩人分別落座。

王楷先代表劉岱,對荀貞致以問候。徐卓代表荀貞謝過,也同樣代表荀貞問候劉岱。

這些客套話說完,言入正題。

王楷說道:“上次許中郎來合鄉求見荀將軍,聽說便是與足下見的面?”

“正是。”

“聞許中郎言:當日足下告訴許中郎說貴軍所以入兗者,其中一因是爲追殲魯國黃巾?”

“不錯。”

“今魯國黃巾入我州境內者,多已散去,卻不知貴軍緣何仍駐留任城不走?”

“魯國黃巾雖多已散,但散入的還是在貴州境內,我軍若現在就撤回鄙州,卻是以鄰爲壑了。我家主公仁厚,豈會行此之事!”

“如此說,貴軍留駐任城不走者,是爲助鄙州剿平黃巾了?”

“貴州境內黃巾肆虐,而鄙州雖弱,州內卻無賊也,鄙州與貴州儘管沒有接壤,相鄰不遠,倘使萬一有可助貴州者,也算是睦鄰友好之意了。”

徐卓頓了下,又道:“只是鄙州兵雖精而糧卻稍乏,貴州素富於海內,現我軍助貴州剿賊,亦不需貴州酬謝,如是糧足,借稍許與我軍可也。”

王楷心道:“真是無恥之徒!”

卻因身有使命,他不好就此翻臉,順着徐卓的話,說道:“不瞞足下,今我來貴地,實正是爲剿賊而來的。貴州如能允鄙州之所請,莫說稍許軍糧,便是重禮酬謝,鄙州也願拿出。”

“噢?貴州有何請也?願聞其詳。”

“足下應也知道,現於今,鄙州境北黃巾勢衆,百姓苦之久矣,我家主上爲安民休養,澄清州內,有意親提兵擊之,唯部曲略少,恐克勝不易。貴州入我境內之兵既是爲助鄙州剿賊而來的,我家主上就想請荀將軍把這些兵馬暫時借給鄙州,待剿滅了兗北黃巾,必有重謝。”

徐卓哈哈笑道:“些許小事,何足言謝!”

王楷大喜,說道:“足下可是應了?不需請示荀將軍麼?”

“這點小事,我就可以代表我家主公做主。”

王楷喜不自勝,心道:“雖未能以此藉口把入我兗境的徐州兵趕走,但若是果能將之借入劉公的帳下,卻也不失爲一件好事,既可用之爲馬前驅,又足可壯劉公軍威,震懾各郡。”急切地問道:“敢問足下,不知何時可將此部兵馬借給我州?”

“此部?足下說的是哪一部?”

王楷愕然,說道:“自是駐留任城的那部貴軍兵馬。”

徐卓搖了搖頭,說道:“駐在任城的只有區區數千兵馬,何足以助貴州剿賊?”

王楷問道:“那足下是何意?”

“君來合鄉,進城時可見到城外的兵營了麼?”

王楷心覺不妙,答道:“見了。”

“可注意到其中有不少兵營是新建的麼?”

“注意到了。”

“又可知爲何會有那麼些新建的兵營麼?”

王楷心中愈覺不妙,試探地說道:“必是因荀將軍新調了不少兵馬入駐合鄉?”

“然也,君可又知我家主公爲何新調了不少兵馬來駐合鄉麼?”

“……,爲何?”

“還是爲了睦鄰友好之意啊。”

“……。”

見王楷張口結舌,無以回答,徐卓一笑,自顧自地往下說道:“足下適才言說貴州‘境北黃巾勢衆,百姓苦之久矣’,此事我家主公早知。黃巾者,天下之公賊也,鄙州與貴州雖分兩州,而民皆漢家百姓,我家主公久有進兵貴州,以剿黃巾,安平漢民之念也,只是擔憂如果貿然進兵,或會引起貴州劉將軍的誤會,故此拖延至今。現下,既然貴州劉將軍主動求援,則我家主公可以無憂矣,合鄉城外的兵馬便能夠大舉入兗,助貴州剿賊了!”

“……。”

“足下不說話,可是嫌合鄉城外的我軍兵馬不多,怕不足以助貴州劉將軍剿賊麼?”

“不是!”

“那足下緣何不言?”

“……,敢問足下,足下適才所言,是足下之意,還是荀將軍之意?”

“足下此言,何其怪哉!我與足下的供職一樣,都是備位從事中郎,能夠參謀軍事,但調兵、進戰之權又豈是你我可有的?涉及遣調與戰,自是唯貴州劉將軍、我家主公方纔可主之。”

“鄙州境北淪陷,兗南雖尚安,而鄙州內糧實久不豐矣。三千、兩千兵卒,鄙州可供其糧,設如貴州所遣之兵多,鄙州恐力難支。”

“無妨,睦鄰友好嘛,貴州劉將軍與我家主公同爲漢臣,貴州百姓與鄙州百姓同爲漢民,你我兩州同仇敵愾,貴州如真是糧不豐,鄙州雖乏糧,然爲助貴州,亦可傾州所有,自攜也。”

王楷沒有藉口可說,只得說道:“此事關係重大,楷不能決之,需回到鄙州州府,面稟劉公。”

“也好,那我就等足下的消息了。”

王楷一無所成,在合鄉沒有多留,次日一早就返程回兗州而去。

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47 武貴立功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49 選編死士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4 飛檄琅琊御冀方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12 荀家五虎度陳倉(三)78 唯先順勢能造勢63 不朽曰三次爲功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97 趙子龍進克歷城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70 孫曹通脫荀慎行65 歸來解甲抵足眠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16 爲君請功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28 辰彼碩女4 初雪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82 擒賊先擒王(下)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46 盜馬7 清洗潁陰(上)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14 臧霸風從元直言21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二)11 朋黨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51 謀算將戰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35 鄉吏殘民189 聚得幹才羽愈豐(下)112 陶謙忍怒緣忌器 曹宏獻得打劫計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47 張飛急襲葛陂西33 鸞鳳擇良木而棲144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63 滍水星河影動搖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3 光和七年13 典韋28 幾事不密則成害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43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四)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13 倏忽如白駒過隙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77 布植黨羽養虎豹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11 前倨後恭因何故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121 芮祉奉令送女來38 範繩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16 五日九戰(上)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42 孫郎威震定潁外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賊名水上號錦帆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13 荀成善納奉孝策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58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八)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76 演武薦賢(上)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51 得領汝南意不足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