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臨清武卒死不退

這就已經相當於在面對面,兩方几乎就只隔了城門和城牆。

城上的臨清兵起碼比起邱縣那些廢物兵痞來說還是強出不少,這個時候都還在城上嚴陣以待,的確是有些少見。

這位朝廷任命的守備已經想的很明白,這種時候傻子纔會出城,儘管沒有打勝的希望,但現在山東卻也不是原來的山東。

若還是劉澤清當總兵,毫無疑問,劉部聽到這消息只會撒腿便跑,更別提來援救,但眼下的總兵官已經是王爭,劉澤清早死了。

王爭這個名字在山東幾乎達到了無人不知的地步,儘管這位守備瞭解並不多,但卻依然能十分肯定的說,登州營一定會來援救,很明顯依城固守纔是最爲穩妥的上策。

若是能成功堅持到登州營來援,也能算是一個功勞。

聽說登州營在重新攤派軍將分守各地,這位守備心裡不免有些火熱,若是能憑藉守城的功勞進入登州營,從各個方面來講,都要比跟着腐爛到根子上的朝廷好很多。

不過這只是守備的一廂情願,剛剛緩過神來的知州大人又傳來命令,要他率官軍出城與賊軍決戰,一舉而殲之,決不能放任賊寇囂張。

要是普通的兵丁聽到怕是會笑掉大牙,也不知道是誰剛纔嚇的差點連衙門都堵上。

守備聽了這個話,當場臉就拉了下去,他沒說什麼,但身邊的家丁中卻有人暗自嘀咕,這位知州怕不是個傻子。

臨清知州雖然注重名節,但卻並不是個清官,城外除了那些大戶的土地,還有大片的財產屬於在他名下。

兩方都不能容忍自家權益受到損害,早把流寇圍城這檔子事忘到一邊,火熱的開始討論要與賊寇決戰。

眼下,臨清的知州大人腦子裡只有一個想法,催,一定要讓這些武夫出城與流寇開打,自家的土地和財產不能被奪去。

守備權當沒看見,但沒過多久,城內的一些大戶們帶着知州的文書命令又來了,牛氣哄哄的說是讓他必須出兵。

文貴武賤,儘管知州的品級比守備要低,但守備卻不得不聽他的指揮,平日城內外大事幾乎也都是知州說了算,到最後居然只剩下出城送死這一個辦法。

剛剛鼓足些膽氣的臨清兵們頓時都是義憤填膺,有人說乾脆投靠革左五營算了,將那知州老兒從府宅裡揪出來砍頭。

儘管心中有所不滿,但這位守備心裡卻仍是對流寇看不起,跟着登州營這樣的天下強軍纔是男兒所向,那些流寇到處劫掠算得上什麼?

守備義正言辭的否決了兵士們的話,但也沒有勉強,說不想出城的可以留下刀槍回家,他是一定要帶着家丁與流寇死戰。

臨清兵儘管比尋常的官兵強了不少,但卻依然沒有什麼東西能留下他們,想讓他們跟隨這位守備死戰,僅僅靠着一腔熱血是辦不到的。

所以守備話音剛落,人數就少了三成,到最後陸陸續續的走了接近一半,許多人覺得,就算面子上過不去,但也好過去打這場明知必死的戰鬥。

外面的流寇們雖然叫嚷不已,但卻並沒有任何重型的器械可以用來攻城,正是進退兩難的時候,卻忽然看見臨清的城門大開。

臨清兵亂哄哄的跑出來列隊,在家丁的壓陣下堪堪穩住陣型,看樣子居然是要和流寇打一場正面對正面的決戰。

臨清兵看着對面流寇的人數心裡就在突突,儘管都知道這次出來凶多吉少,也都打着不想再苟活的心思,但依舊是止不住的顫身,這也是人的自然反應。

流寇們沒有立即衝鋒,反倒是在老營的帶領下放慢腳步漸漸逼近,這其實比直接衝更讓人覺得壓抑,臨清兵的臉上都是愈發凝重起來。

“砰、咣!”

流寇還沒走到,拿着火器的臨清兵已經是迫不及待的發銃,在這種時候放出個響聲來總歸是能讓自己好受些。

不過這卻鬧出了笑話,年久失修且粗製濫造的火器真正打出去的只有一個,剩下幾個都是炸膛傷到自己人。

正在這時,革裡眼一聲令下,流寇們猛然加快腳步,潮水一般的衝了上來。

“放!放銃!快放!”

臨清兵之中的軍官們都是立刻扯着脖子吼起來,這次的齊射倒是粗粗有些大明火器的威力,一下撂倒了幾十個衝在最前面的流寇。

幾門虎墩炮也沒有閒着,趕緊就有人上前將炮彈放進去,“轟”的一陣巨響發出,有兩門虎墩炮直接炸膛,殘肢碎片飛得到處都是,順帶炸傷了十幾個周圍的兵士。

不過還是有幾顆鉛彈呼嘯着飛了出去,流寇人多的劣勢就在這裡,陣型實在是太過密集,虎墩炮和其餘火器無論往哪裡放,總能砸死打死一片的人。

數聲慘叫,流寇中血肉模糊的一片,但這種九牛一毛的損傷根本不能動搖什麼事,漸漸衝得更近了。

這種情況下,臨清兵們也不管那許多,慌慌張張的,但凡能放的東西都朝對面發射出去。

一時間陣前轟鳴一片,硝煙瀰漫,但這些火器的射程和威力都十分有限,流寇付出了不大不小的傷亡後,最終還是要短兵相接了。

“弟兄們,跟我殺啊,殺狗官兵!”

流寇與臨清兵的陣列猛然撞在一起,霎時間便是碎肉橫飛,慘嚎和廝殺聲交集在一起,臨清兵儘管人數是劣勢,但依靠着護城河的地利,倒也能勉強保持不潰。

要是籠統的來說,流寇們手裡的十八般兵器明顯就不如臨清兵的長槍和腰刀,起初接戰的一段時間內,臨清兵幾乎是損一殺四的比例。

這並不是臨清兵戰鬥力有多麼高,而是上來的這些人戰鬥力實在是太弱,他們在革左五營的流寇眼中,只是用來衝鋒陷陣的炮灰而已。

素來被稱作“仁義”的革裡眼賀一龍,這個時候帶着老營穩穩站在河岸上,對手下兄弟的傷亡視若無睹,甚至臉上還露出些笑容。

革裡眼忽然擡頭看了一眼臨清城上,正好見到知州和一衆士紳登城,頓時冷冷的吐出一口濃痰。

知州和大戶們聽到城外的喊殺聲就知道已經開打,火急火燎的從府宅中跑出來,帶着民壯和家丁登上城觀戰。

觀戰只是因爲擔憂外頭的田地和資產,若說出城相助那是絕無可能,他們其實早就準備好車馬隨時溜之大吉。

守備領着家丁頂在最前面,其實明軍的真正精銳正是這些私養家丁。

若說這些人沒有些真正的拳腳功夫,軍將們是不會浪費銀子供養的,這銀子花的也很值,大多數家丁真到了緊要關頭都是可以跟隨主將死戰的。

起初家丁們憑藉地利和一身的裝備優勢不斷殺傷流寇,但他們也是人,時間久了都會累,流寇卻仍然源源不斷的衝上來。

很快,就有家丁氣力耗盡被抓住破綻,流寇們瘋狂的一擁而上將其亂刀砍死。

臨清守備揮着砍刀親自戰鬥在最前一線,死在他手中的流寇已經有兩位數,他也知道,等到家丁消耗的差不多了,這場戰鬥也就結束了。

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五百四十一章:蘇州會晤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鐵律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一百九十四章:騷動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二百一十九章:以五千悍卒,立不世之功第二十八章:神火飛鴉奪水門第二百二十六章:勇冠三軍第二百二十六章:勇冠三軍第二百九十八章:各方人物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三百九十八章:神助攻第二百八十四章:土豹子進城第四百四十三章:實力與姿態第一百一十七章:士子毒瘤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讓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無礙,滿漢無情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四百零九章:門戶之變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一百九十四章:騷動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五十五章:凌晨訓兵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五百六十一章:激戰山海關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三百五十四章:遠處山頂的大火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四百五十三章:議取江南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一百九十二章:這不是海盜!第一百四十章:恨謁見之晚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三百一十一章:入駐海州,守備自縊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七十七章:到底哪個纔是官府?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濟濟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五百七十八章:奪鼎燕京第四百七十六章:別喊了,劉大帥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三百三十七章:約法三章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漸起 閹黨!?第三百零五章:霹靂手段,菩薩心腸第三百三十一章:火拼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四百二十四章:南北兩賊,東西二虜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四百三十二章:後生庶子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鐵律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滅明,崇禎殉國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爭失信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一百九十六章:孫知府登門(爲舵主都是不是哥加更!)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五十章:意外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四百四十六章:歷史的某些必然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五百五十二章:多爾袞入關,李自成東征第五百六十七章:華夏一體,只誅東虜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五百五十五章:國姓齊王,統領天下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漸起 閹黨!?第三百五十七章:一死一傷第五百八十四章:平反 拿人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二百六十九章:開鎮山東第五百三十九章:這就是一座寶庫!第一百四十九章:孤注一擲的劉澤清第三百一十九章:絞首三千,克定開封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