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殺千刀的忠烈伯

地方上最基本的那些衙門,在冊的官吏無非就是知縣、縣丞、師爺那麼幾個,巡捕房能拿得出去的,也就只有爲首的捕頭自己。

原本維持治安和抓捕犯人的工作,就是由這些捕快和衙役來負責,可在王爭走出登州之前,朝廷的餉銀早就不剩下什麼。

莫說那些最底下的捕快和衙役,就連捕頭都窮的快要當褲子,一直靠知縣到處抓錢袋子才能勉強維持生計。

不過銀子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抓到手裡的,知縣花出去自己也心疼,所以衙役和捕快還不能養太多,大約幾十個人,能勉強壓服縣城裡面就行了,外面的隨它去就是。

地方上巡檢司可是富得流油,那些巡檢個個都有幾百個鹽狗子在手裡,本來縣衙和巡檢司就是個互幫互助的局面。

可誰也沒想到,自打登州府那邊新上任了個巡檢,一切都變得大不一樣,像是一個晴空霹靂,登萊兩地走出一支叫登州營的兵馬,爲首的雜號總兵叫做王爭。

到眼下那登州營成了氣候,改組成山東軍,連立大功,就連當今皇帝都御賜起軍號曰“明威軍”,在整個山東一家獨大。

原本收稅這些事情是縣衙在打點,現在山東軍把持了整個山東六府,一個叫軍議司的玩意緊跟着就把山東政務攬過去,知縣們成了空架子,整天除了被養在自家院子裡喝茶看戲,委實也沒有其他事情可幹。

王爭鎮守山東以來,小亂很少,大亂更是基本沒有,地方上就連個行竊的小毛賊都看不見,那是一天一個變化。

說起來,這些知縣也沒什麼好哭的,這日子不比從前強多了嗎,再也不用整日的擔驚受怕,吃喝玩樂娶老婆生兒子就好了,什麼事情都不用操心。

況且,就連朝廷的佈政三司一樣成了空架子,那左軍議李巖纔是真正的布政使,差的只是個官面上的名頭而已,那些原本的一省大員都沒說出什麼話,自己又有什麼好叫苦的。

長此以往下來,到了眼下這崇禎十五年的一月份,地方上治安和政務的主導權,已經完完全全落在了保安司和軍議司的手中,也就是現如今山東真正說話管事的機構。

此番忠烈伯王爭震怒,發下一句殺意頓顯的軍令,地方上的鹽丁們不敢怠慢,自然就要全盤接手過來。

他們還沒有成爲在朝廷上入冊的正兵,就算藉着什麼名頭殺了人,也是查無可查。

說起來,眼下山東除了王爭之外,還有兩個龐然大物,其一是翁州府嵫陽城的魯王府,還有便是曲阜的孔府。

肅王朱壽鏞第三子朱以派是爲第十代魯王,正兒八經的大明宗室藩王,崇禎十三年襲封,在位剛滿兩年。

至於孔府,那更是天下士心所向,若誰不開眼的敢動上一根毫毛,那必然是落得萬劫不復,天下共棄的地步。

身爲忠烈伯,左都督的王爭,雖說手中已經是大權在握,但明面上依然要尊奉明廷,對於孔府和魯王既沒有說是尊奉,也沒有過分相逼的舉動。

長久以來大家都是各掃門前雪,所以並沒有什麼微詞傳出來。

自從王爭那一句話的軍令下來,整個山東六府完全陷入了一種恐慌的狀態。

不過這種恐慌卻不是尋常意義上的那種,僅僅是針對於朝廷文官和那些別有二心的宵小之輩。

對一般的軍民來說,山東軍下手抓了那些只會耍嘴皮子的朝廷官吏,快意還來不及,又怎麼會多說其他。

藉着這次大規模的抓捕官吏,山東軍順勢在六府重新來了一次覈查,正兵將士們拿着文冊,從大城到小城,挨家挨戶的對照,一旦發現任何身份不明的人,立即抓緊牢獄中嚴加審問。

這種雷霆萬鈞的手段,也能起到個敲山震虎,殺雞儆猴的作用,強行讓那些對山東軍面和心不和的豪族和官員再站一次隊,不服從的隨便找個名義,就可以讓他消失。

相比於正兵略有柔和的手段,鹽丁和護莊隊就顯得十分蠻橫,往往是橫衝直撞進那些彈劾的官員府宅之中,不問青紅皁白就開始拿人。

要是反抗激烈了,還可能會失手殺了某地的什麼官員。

山東六府那些本來心中忠於朝廷的文官武將們,見識到王爭毫不留情的在殺人,心底都是恐懼到了極點。

那些鹽丁平素在百姓面前是維護治安的正義使者,放在這些人面前簡直就是虎狼,誰對山東軍有怨言,對忠烈伯王爭有看法,範若海的鹽幫和郝東家那邊多多少少都會知道一些。

鹽丁們用莫須有的罪名,拿着這些名單一個個的對,無論是潛逃、拒捕還是等死的,按照順序都是接連的消失在大衆視野之中。

這段時間,用正當名頭殺死的那些還是幸運的,有不少人都是無緣無故的整府被殺,或者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裡毫無徵兆的猝死。

窮苦的百姓因爲王爭聚耕農莊的政策,基本上都有了穩定的生活和收入,每日已經可以最基本的溫飽,可那些富貴人家,像是致仕退休的官員、有名望的士子和地方上的豪族縉紳便有所不同,正是山東軍此番要清查的對象。

山東六府每日都要有官員在明裡暗裡的被殺,不少豪族也遭了池魚之殃。

有一地的豪族拒捕激烈,衝進去會折損不少人,地方鹽丁不能硬衝,爲此,山東軍甚至出動了一整營的正兵,直接帶着大炮過去將整府夷爲平地。

消息傳出來,這些自知犯了錯的幾乎是人人直冒冷汗。

在山東軍上下的全力清查之下,幾乎每一個朝廷文武官員,每一家地方上的豪族大戶,那種足以誅殺的罪名都能列出一籮筐。

想想也是,這種百姓連飯都吃不飽的大災之年,官員和豪族大戶依舊能不斷的斂財,那種手段自然見不得光。

山東軍是強龍不假,可地頭蛇也爲這強龍賣命,這可就完全不剩下任何對抗的資本了,爲求個活路,那些自知犯了事的人只好服軟,再也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

沒多久,雪片一般的信件紛紛被送到歷城。

這些信中表達的信息竟然出奇地一致,要麼是低頭認錯,說是從此以後對忠烈伯言聽計從,要麼就是願意獻出家財和土地祈求活命。

不過事事總有些奇葩,還真有極少數是根本查不出來什麼黑記錄的,這些人覺得並沒有任何過錯,都是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

不過在李巖向王爭提的建議之下,卻也並沒什麼好果子吃。

活了這麼久,就算你滴水不漏沒有半點把柄,那你幾個兒子呢,你正妻和那幾房小妾呢,下面的僕人呢,總不會一點錯誤都沒有吧?

要是有,那就好辦了。

軍議司的人學習了朝堂上那些言官的技能,只要有一丁點的把柄被抓到,立刻就能給你發揚光大,天南海北的去聯繫,最後說成好像是十惡不赦的大罪人一樣。

這些人心底也都明白,這罪名雖然是亂編的,可成不成立那完全要看山東巡撫衙門和三司衙門的意思。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地方又要看誰的意思,說破天還不是那殺千刀的忠烈伯王爭一句話地事情。

四百章了,求個訂閱和各種票。

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一百四十五章:天網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七章:地痞豪強盤根節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六十八章:迴歸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六百一十章:荒唐求和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二章:鹽狗擋路鬥智勇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二百八十四章:土豹子進城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十一章:狗仗人勢義井難第三百五十六章:兩厥奴酋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五百一十章:半個皇城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一百二十二章:虛僞的繁榮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四百六十九章:鳳陽守備第二百八十六章:六府歸一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十五章:火中送炭崢嶸顯第四百五十六章:察金礦 悍將心第十七章:亂世知音莫相問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兇戰危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五百零一章:兵臨城下,尤念太平第三百五十章:督師 巡撫 戰守第四百七十二章:飽掠歸襄陽第二百八十三章:楊閣部督師襄陽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二百四十一章:高亮提親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三百一十九章:絞首三千,克定開封第六十九章:五隊嫡系第六十三章:殺價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一百四十章:恨謁見之晚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讓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五百九十四章:火器之利,天壤之別第十一章:狗仗人勢義井難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二百四十三章:緣分到了擋不住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兇戰危第二十一章:無計可施紅顏策第一百八十六章:其實就是缺銀子了第五百九十一章:打進盛京城!第四百二十四章:南北兩賊,東西二虜第二百七十二章:逼出來的下馬威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戰永寧門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內的鐘聲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四百七十六章:別喊了,劉大帥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五百九十六章:落難帝后,體制之外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三百一十四章:四面遭圍,列陣摧鋒第三百七十二章:樹大招風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五百六十一章:激戰山海關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第三百五十七章:一死一傷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二百零二章:戰場上見真章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二十七章:有銀六踹龍王板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三百一十九章:絞首三千,克定開封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二百六十七章:尚武 告捷 監軍巡撫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六百零九章:看着就行第三百七十四章:斬釘截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