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

本來出了院落以後,孫傳庭心情已經逐漸好轉,可王爭忽然說出的這番話,卻又讓他陷入了沉思。

“天下無人作爲,我王爭願一肩扛之!”

這句話恍如雷鳴一般的在孫傳庭耳邊不斷迴盪,看樣子王爭是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

這個時候,孫傳庭又不禁在想,若是京師有警,王爭是否會率山東軍入援?

這個孫傳庭還不確定,可最起碼這次來還是有一個好消息的。

回去之後,孫傳庭可以安心對付河南和陝西的流賊,至於王爭這邊,只能暫時希望他是個信守諾言之人。

若王爭是背信棄義之人,實在到了兩面起火的地步,也就只能放下陝西來京師護衛了。

想到這裡,孫傳庭一轉頭卻發現這位山東軍的大帥正在目不轉睛盯着自己,似乎就在等待着答覆。

其實孫傳庭此來,原本對王爭沒什麼重視之情,不過是個尋常的總兵而已,據說還不到三十而立之年,能有什麼城府和心計。

孫傳庭督師多年以來,無論飛揚跋扈如左良玉、賀人龍,還是忠勇爲國如曹文詔的,各色將帥他都見過。

可就算是這些早就天下聞名的大將,往往也要在自己面前畢恭畢敬,這山東總兵王爭一個晚輩後生,又能如何?

可沒成想,到了這裡之後,除了最初的呵斥以外,幾乎一直都是王爭在引領話題,自己磕磕巴巴,反倒連個駁斥的適當理由都找不到。

說起來,改朝換代這個字眼一向是充滿光輝,象徵着一個嶄新的時代到來,可這份強軍崛起的輝煌之下,往往都伴隨着巨大的災難。

若是這些仇視文人士子的流賊真成了氣候,取了天下,那對華夏傳承數千年以來的文化衣冠和禮儀詩書,無疑是毀滅性的災難。

直到現在,孫傳庭都未曾聽聞作惡多端的流賊軍中有什麼聞名天下的文人士子,李自成和很多流賊首領一樣,似乎並不喜歡文人。

山東軍卻不然,一樣是以武起家,但王爭早在登萊的時候,便設立了供文人士子任職的軍議司。

雖說這是大逆不道的弄權行爲,可放到現在這種時候再一看,結合當今天下大勢,除了朝廷以外,山東軍顯然是唯一那支有希望讓天下太平的軍隊。

相比李自成和張獻忠等流賊領袖,山東軍的大帥王爭更加重視文人。

軍議司的左軍議李巖原本就是小有成名的士子,還有那右軍議管清天,從前不過是個破落秀才,現在一樣是名揚天下。

他們二人的待遇比起四員戰兵大將,都是毫不遜色,這就給諸多文人士子一條可以選擇的道路。

據說前不久山東軍的軍議司剛剛擴充,招募了大批落魄的文人士子進入。

如今天下那些報國無門,又不甘爲流賊驅使的文人士子,往往都是對山東軍的軍議司趨之若鶩。

誰都明白,若是王爭真的能成大事,那這個小小的軍議司,便是日後的“內閣”班子,但凡是混到裡面的,那可都是功臣。

就算軍議司滿員不再擴招,許許多多的文人士子依舊整日徘徊,就算能進入其中當個小小吏員從頭開始也好過跟着流賊。

至於軍議司到底是什麼樣的,孫傳庭雖說還不清楚,但能確定的有一點,自打這東西出現,從沒聽說哪個士子進去之後大罵着跑出來,看樣子應當是不錯。

回過頭來再一想,若是韃虜成了氣候,那後果簡直比流賊得勢更加難以想象,孫傳庭遲疑了半晌,這才嘆氣道:

“王總兵有心了。”

王爭眸子變得低沉,忽然開口問道:

“孫先生,就算你這次回去了,就一定能再次擊潰闖賊嗎?爲何不看看這所謂朝廷最後的精銳,除了秦軍以外,是否可堪大用?”

說到這裡,王爭深深揖身,面色肅穆的說道:

“這些道理孫先生都懂,在下也明白您想要維護華夏千年傳承衣冠的赤誠之心,可明廷已呈土崩瓦解之勢,回去只能是爲崇禎皇帝殉葬,值得嗎?”

王爭噌的抽出家傳鋼刀,目光炯炯的說道:

“孫先生何不跟着我王爭!助我山東軍挽救危亡,南平流賊,北收遼東,竭盡全力顛倒乾坤,來他個逆天而行!”

聽了這話,孫傳庭猛的瞪大了眼睛,想都沒想,下意識的怒聲大喝:

“放肆!”

可這聲怒喊過後,孫傳庭緊跟着就泄了氣,除了說他大逆不道,有違綱常這些老話以外,委實找不出王爭方纔所說這番話的毛病在哪。

孫傳庭沒想到,本來是自己要威懾王爭,可到頭來卻成了王爭招攬自己去改朝換代,這轉變委實太快,太令人難以接受了一些。

可仔細想想,王爭說的卻又不無道理。

孫傳庭何嘗不知,現在的闖賊和獻賊已經成了根基,不再是一朝一夕就能剿滅的。

他又何嘗不知,就算自己爲國鞠躬盡瘁,到頭來最好的結果無非就是爲明朝續命幾年,又或許根本不能續命,成了王爭話中的下一個盧象升。

可心中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仍然讓孫傳庭毫不猶豫的回絕了王爭,下一刻更是斬釘截鐵的說道:

“王總兵不必再提,老夫老眼昏花,已經累了,這便告辭!”

說着,孫傳庭直接轉身離開,後面護衛的親兵立馬就要上前阻攔,見到王爭擺手示意後這才點頭退下。

其實王爭有心直接把孫傳庭攔在山東,不讓他回到陝西,因爲王爭知道歷史上孫傳庭的結局。

可聽到孫傳庭話中的慷鏘之意,王爭立即改變了想法,如果要將孫傳庭強行留在這裡,山東軍勢必會和秦軍來一場大戰,那就相當於徹底和明朝撕破臉皮。

倒不是王爭不敢,關鍵是這樣一場大戰完全沒有任何意義,而且會讓歷史不可控制的走向歪曲。

到那個時候,王爭既不知道流賊會何時破京,也不知道吳三桂會何時引清軍入關,再加上沒了官軍的正義之名,那可就是完全的處於被動了。

王爭遙遙抱了抱拳,笑着說道:

“陝督回去後可以仔細斟酌一番,不必如此急切的答覆下來,要知道,現在這天底下,除了闖軍和韃虜,可就剩下山東軍了。”

孫傳庭剛剛騎上馬,聽到這話又是看了一眼王爭,卻見他再次朝自己抱了抱拳,這才冷哼一聲駕馬離去。

“大帥,要不要末將派哨騎跟在後面?”

“不必。”

聽到全卓的話,王爭微微一笑,擺手說道:“陝督此去怕是不會再回來了。”

待全卓點頭退下,王爭看向董有銀,說道:

“河間府沒來書信的都是哪些豪族大戶,列出個單子交給我過目,親自帶人挨家挨戶的給我請到滄州來。”

董有銀點點頭,木訥的問:

“要是他們不來呢?”

聞言,王爭呵呵一笑,“不來?那你就把鬧得最歡的那個殺了,記住,要挑稍有名望的那家,用炮轟平了最好。”

董有銀眼前一亮,急吼吼行了一個軍禮,喊道:

“末將明白了!”

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十九章:佳人爲枕夙操勞第一百一十三章:黑手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三百三十四章:外系 豪強 人心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三百零九章:飛雷立功,巧計破伏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五百零四章:你們以爲我不敢殺人?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二百二十六章:勇冠三軍第二百六十六章:得子 斬首 欣欣向榮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四百一十三章:各有私心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四百零九章:門戶之變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三百三十八章:內外斷絕,朝不逾夕第四百六十五章:追與逃第五百一十二章:無風不起浪第五十八章:緝鹽第四百八十四章:走還是打第五百五十四章:夜襲(感謝楓林晚簫一萬起點幣的打賞!)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內的鐘聲第五百九十三章:天遂我願,克復盛京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進,一朝失算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鐵律第四百六十九章:鳳陽守備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七十六章:剿匪第五百七十二章:田見秀之死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八十九章:聲名大噪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二十八章:神火飛鴉奪水門第一百三十四章:這輩子都沒見過第五百五十二章:多爾袞入關,李自成東征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五百九十三章:天遂我願,克復盛京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四百六十三章:夜逃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四百零五章:魯王府 家賊難防第一百三十六章:河南 東大乘聞香教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漸起 閹黨!?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五十九章:設厘金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三百一十二章:進剿河南,皮癬頑疾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漸起 閹黨!?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四百六十五章:追與逃第二百六十九章:開鎮山東第二百四十一章:高亮提親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四百零二章:衍聖公孔胤植第二百四十一章:高亮提親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漸起 閹黨!?第二百八十七章:身份與地位的變化第二百八十一章:當世戚家軍第四十三章:血海深仇終可報第一百九十四章:騷動第三百三十四章:外系 豪強 人心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三百六十五章:錦州解圍戰(下)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