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舌戰狂儒

諸葛瑾在用大義名分擠兌住禰衡後,又恰到好處地把雙方爭論的焦點,引導到一個“德”字上,

嘲諷禰衡連什麼是“有德者居之”的“德”都不知道,

這當然是有深意的。

諸葛瑾很清楚,自己雖然繼承了肉身本尊的經學學問,還有後世的邏輯思辨和政治哲學見識。但真要跟人敞開了辯論儒家經義是非,那未必能絕對碾壓禰衡。

禰衡作爲三國有名的大噴子,肯定是有相當功底的,不然不會讓曹操都頭疼,不敢動他、只敢把他弄去劉表那裡。

既如此,諸葛瑾又怎能打無把握之仗呢?

所以,諸葛瑾在開口之初,就想到了一條計策:他要把雙方對噴的辯題,引導到一個漢朝儒生肯定都會答錯、而後世儒生肯定可以答對的點上。

換言之,就是這個問題必須是早在漢儒宗師的公孫弘、董仲舒那裡,就已經答錯了,而且整個漢朝儒生都因爲尊師法祖,忽視了這個錯誤。

但後來隨着歷史和儒學進步,到唐宋時,後人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到韓愈、司馬光、朱熹、陸九淵的時候,已經被逐步改正了。

如此一來,任你禰衡再自恃才高,他總不會說出明顯超越或否定公孫弘、董仲舒的言論來吧?如此諸葛瑾就可以用後世一千多年的政治哲學進步,來吊打對方。

既然是禰衡先提到了朝廷“失德”,那諸葛瑾就抓着這個“有德者居之”的“德”究竟是什麼意思,窮追猛打到底,

一擊定勝負。

……

禰衡果然一愣,他被對方斥責爲連什麼是“天下有德者居之”的“德”都說不清楚,這是絕對不能忍的,必須反駁。

連這樣的基本問題都不回答的話,他就沒臉以儒者自居了。

於是他謹慎思考之後,決定用最四平八穩的公孫弘和董仲舒的標準官方意思形態、一字一句做了答: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這裡的德,自然是一統天下,使天下人免於內戰之殺戮。昔春秋戰國五百年,華夏子民自相屠戮,無日不休。

秦始皇雖是暴君,然其能得天下,便因其有此德,終止了戰國紛爭。而秦末之世,天下失鹿,分崩離析,高皇帝複合一統,故其德綿延數百載——

此論早在《公羊》之中,便得到了論證,其後董仲舒於《春秋繁露》又加以補足,還有何可辯之處?莫非你這愚夫,連《公羊傳》和《春秋繁露》都不曾讀過?我竟會跟如此無知之輩答話,實在是可嘆!”

諸葛瑾聽得很認真,確認對方果然中招,一板一眼全盤照抄了漢儒所公認的相關解釋,他就知道自己穩了:

“誰說《公羊傳》裡有這麼定義過‘德’?你剛纔所引用的,明明是孝武帝時、公孫弘鑽研《公羊傳》所留下的注,乃公孫弘的個人解讀,並非戰國時公羊高的本意。

這種解讀,雖說不上全錯,但明顯混淆雜糅,不辨本末。我且問你,《公孫弘書》中,爲《公羊傳》註釋‘統一天下之德’時,是否有引用《孟子.梁惠王上》裡,孟子對‘一天下之德’的觀點?”

禰衡一愣,總覺得有陰謀,但這個問題答案很明確,他只能立刻回答:“當然有。”

《孟子》在漢儒中的地位不是很高,僅僅是十三經之一。但公孫弘和董仲舒,當年在論證“有德者居之”的“德”時,還是引用了孟子的,事實不容否認。

諸葛瑾繼續下套:“孟子見梁惠王,

淬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對曰:定於一。

孰能一之?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孰能與之?天下莫不與也……”

諸葛瑾先稍微引用了幾句爭議經文,然後單刀直入:“由此可見,孟子原意中,那種能讓‘天下莫不與也’的德政,並非‘一天下’本身,而是‘定天下’。

梁惠王和孟子一開始求索的,也是‘定天下’,孟子回答的‘一天下’,只是定天下的手段。手段和目的必須分清楚,不能混淆!

當你可以定天下時,那麼天下自然莫不與也,天下人都會心悅誠服接受這個給他們帶來安定日子的統治者,這便是‘天下有德者居之’的‘德’之所在!

而什麼是定天下?就是讓天下人比春秋戰國紛亂五百年時,少當兵、少打仗、少服徭役,少納糧,讓天下百姓少內耗,過上好日子,這才叫‘定天下’!

統一天下,只是實現‘讓華夏不打內戰’的一個先決條件,因爲當時有識之士都知道,只要不統一,內戰就永遠不會結束。但光做到了這一點還不夠。

秦如果要有德,其統治者就該看到,他們實施的政策,只是爲了一天下的手段。一完之後,就應該輕徭薄賦,讓百姓切實比戰國之世少納糧,少服役,少當兵。如果一完之後,服役的比例、納稅的比例還跟大亂之世一樣高,那就是‘只一而未定’,捨本逐末。

所以,‘一天下’或許秦始皇已經完成了,但‘定天下’之德,卻是到了本朝孝文皇帝時,正式十五稅一、廢除肉刑、從國法層面核輕徭役兵役,纔算是真正實現。

爾輩腐儒,曲解先聖,妄稱明德,卻連目標和手段都區分不清,實在貽笑大方!

你需要吃飯才能活下來,但吃飯只是活下來的手段之一,並不是活着的目的!如果你活着就是爲了吃飯,你與衣架飯囊,酒桶肉袋何異!”

諸葛瑾一番話,如孟子一般沛然,駁斥得禰衡完全無法招架。

偏偏諸葛瑾的話語,有先聖作爲依據,哪怕《孟子》整本書的地位如今還不高,但《梁惠王上》裡那幾句話,確實是《公羊傳注》和《春秋繁露》自己就引過的,漢儒不能否認。

而且諸葛瑾的論證,還充滿了進步的人文關懷,是後世公認的道理,他只是提前一千多年拿出來裝了個逼而已。

在後世儒家升級後的價值觀裡,統一天下仍然重要,但必須認清,統一天下是讓天下安定的手段。最核心的“德”,還是要讓人民獲得好處,給人民減負。

如果短暫統一後,直到這個政權滅亡,都沒讓人民減負,沒讓人民得到好處。

不打內戰省下來的錢糧人力,並沒有花在人民頭上,只是拿來更好地供養獨夫。那麼這就不屬於“有德後又失德”,而是“自始無德”。

結束內戰後省下來的錢糧勞力,在花到人民頭上的那一刻起,纔算是“德之始也”。

人民纔是創造歷史的主人,纔是歷史前進的動力。

而之所以後世有這樣的進步思想,就是因爲南北朝末期,以及五代十國,有太多“雖然短暫統一,但沒有給人民帶來好處”的政權。

後世長期大統一王朝要跟這些短命朝代做個區分,一代代仁人志士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從韓愈到王安石司馬光,到朱熹陸九淵,這些人雖然人品未必都好,但是他們在一代代拔高《孟子》地位、強調民本思想的過程中,把這個哲學問題給論證明白了。

諸葛瑾如今是用了後世一千多年的儒家集體智慧結晶,來指出古人“邏輯不嚴密、混淆手段和目的”的錯誤,又焉能不勝?

這一刻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已經韓愈司馬光朱熹陸九淵同時附體了。

……

禰衡被連番反駁,徹底陷入了懷疑人生的巨大失落中。

偏偏他是真的完全不知道怎麼反駁,因爲他都引用公孫弘和董仲舒的標準答案了。

這個問題就算回答錯,其實也不該賴他啊!是從公孫弘董仲舒就開始錯起、都錯了小三百年了!

過去三百年裡,沒一個漢儒指出這個錯,今天他因爲思維慣性繼續錯,不是應該的麼?

可爲什麼對面那傢伙,一下子就能掀那麼大的桌子?

他禰衡自問天下狂士,但還沒狂到敢指出董仲舒錯誤的程度。

對面這傢伙,絕對比他還狂!

那是把他禰衡和公孫弘和董仲舒,三個人用繩子捆在一起然後吊打。

而益州郡邸酒舍內的其他看客,這也是第一次徹底看呆。

他們都知道,這個禰衡已經人憎狗厭好幾個月了,老是逮着人就找機會辯論對噴,給自己漲名聲。

偏偏這人口才不錯,很能講歪理,這幾個月來,大夥兒都繞着他。

身份太高的人不屑於跟他噴,身份稍低一些的,又沒人噴得過他。

此刻那個不知名的外地來遞表的年輕人,居然噴贏了禰衡!

而且所言還非常高深,一看就是能從學術源頭懟人的那種。

高屋建瓴,沛然莫之能御。

那些平時討厭禰衡的看客,又豈能不追捧?

諸葛瑾剛剛纔噴到一半的時候,郡邸裡其他宅家睡覺的士人,就都被同伴喊下來,擠到酒舍裡,隨便點一壺酒聽諸葛瑾噴禰衡。

再後來,酒捨生意太好,郡邸裡絕大多數人都來了,桌案都不夠坐了,只好站着旁聽。

酒舍掌櫃也不好意思要求人必須買酒才能進了。

當一切結束時,郡邸酒舍已經被擠得滿滿當當,門口都有人。

好在禰衡來許都,終究不是孤身一人,他身邊還是有幾個侍從和點頭之交的。

剛纔看到他被噴得不行,就已經有人去報信了。

這益州郡邸距離九卿府衙都不算遠,不然這兒也不會成爲求官者的集散地。

所以不一會兒,就有人從將作大匠衙門,找來了禰衡的摯友孔融救場。

孔融到場後,纔算當了個和事佬,見雙方學術之爭本來就已經聊完了,請諸葛瑾見好就收。

諸葛瑾也知道孔融跟劉備關係不錯,而他該噴的也都噴完了,就順勢給了孔融一個面子,但同時又當衆提醒孔融:

“孔大匠聖人之後,知禮之名天下傳頌,小子佩服。但孔大匠似乎不諳調度統籌之法。小子今日見宮苑營建之時,土木運輸竟如此靡費人力。”

諸葛瑾早上去皇宮工地遊覽的時候,就注意到施工調度有很大的問題,效率低下,甚至連後世宋朝課文“一舉而三役濟”裡面的省力思維都沒有。

這要是讓他稍微點撥一下,絕對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但原先諸葛瑾不想私下去獻策,那樣他又沒好處。

而在眼前這種求官士人云集的公衆場所,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他有機會當衆顯擺自己的才能,孔融也不好昧下他的貢獻。

如此一來,將來事情做好,肯定會傳到荀彧和曹操耳朵裡——諸葛瑾當然不是來討好荀彧和曹操的,但爲修建皇宮省錢省力,這也是在照顧被徭役壓榨的百姓。

二來麼,諸葛瑾知道,這對於他諸葛家還有劉備要官職、要朝廷大義名分,都有好處。

既然如此,那就臨時當衆揚個名吧,撈完好處就走,別等曹操留他做京官就好。(曹操就算留,他也可以找藉口拒絕徵辟,比如以孝道爲名,需要去地方上救叔叔)

孔融原本是來撈好友的,萬萬沒想到這就惹火燒身了,居然在上百圍觀士人面前,被人指出他負責的工程資源調度效率低下。

但衆目睽睽之下,他也只好虛心受教,聽對方把意見說完。

第67章 轉進柴桑第121章 精確控溫,盡在掌握第43章 諸葛亮的“強化套裝”第176章 不見兔子不撒鷹第158章 劉備還是個忠厚人吶第70章 笮家跌到,諸葛吃飽第12章 絕地求生第88章 諸葛治水第96章 山越還沒全殲,袁術先稱帝了第162章 不攻者示人以攻,攻者示人以不攻第169章 曹操以爲是體驗碼,劉備激活完就拔網線第85章 先把擁護揚州牧的大旗扯起來第120章 大家都有官升,大家都有仗打第110章 自投羅網魯子敬第184章 武戲之前,當然還需要做表面功夫第53章 我加了三個月班了,就不能享受享受嗎第9章 雷薄:張飛匹夫休走!第65章 初出茅廬第一功第166章 劉備接旨第21章 日子還是朝不保夕第37章 子仲兄,對不住了第13章 憋了那麼久,就等這一夜第108章 威震淮南第52章 劉備接旨,分兵豫章第184章 武戲之前,當然還需要做表面功夫第159章 荊豫揚三州都亂成了一鍋粥第81章 諸葛出使第10章 斬雷薄,滅先鋒第81章 諸葛出使第190章 歷史上對孫策都無效的招數,現在還想用來…第59章 臨走撿了個步練師第111章 隆中對對榻上對第47章 名動許都的神秘大賢第80章 全取豫章第176章 不見兔子不撒鷹第105章 我記得這裡原來有水寨的啊第56章 世界上有太多孤獨的人都害怕走出第一步——…第96章 山越還沒全殲,袁術先稱帝了第148章 袁術死在壽春可不是好事第172章 高端的技術改良往往只需要樸素的方式第167章 天子要白送咱一個美名,咱也不好拒絕第101章 對於欺軟怕硬的敵人,就得先打疼了第16章 被豬隊友帶崩的紀靈第20章 全取廣陵第135章 四路討袁第32章 出使呂布第102章 攻陷盱眙第83章 郊迎三百里第30章 二弟養成計劃第122章 輕取滁縣第93章 賀齊需要幾個月完成的任務,關羽幾天就可以第130章 給劉備討個官職:左將軍領揚州牧第42章 淡泊以明志就是延遲滿足,寧靜以致遠就是長…第120章 大家都有官升,大家都有仗打第43章 諸葛亮的“強化套裝”第86章 諸葛舌勸初顯芒第32章 出使呂布第188章 破江夏三板斧第110章 自投羅網魯子敬第27章 玄德公,你不能逮着一個謀士薅啊第19章 血戰廣陵第45章 先噴禰正平,後教孔文舉第25章 《帝國時代》科技:流刺網第15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18章 人心之歸廣陵,如水之歸下第60章 出師豫章第134章 袁曹呂三方會戰第131章 呂布再再再再次倒戈(比115章再…上架感言第30章 二弟養成計劃第26章 八月一十八廣陵潮第7章 舍弟諸葛亮之才,十倍於吾第91章 諸葛家的“點金仙術”第63章 諸葛兄弟會師第35章 呂布:沒有人比我更懂背主之賊!第106章 劉勳:雖然我們敗了一陣,但還剩二萬人打…第66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115章 呂布再再再次倒戈第19章 血戰廣陵第120章 大家都有官升,大家都有仗打第60章 出師豫章第73章 阿亮,你要好好跟着關將軍學練兵第31章 玄德公,走出這一步之前,可得想清楚第172章 高端的技術改良往往只需要樸素的方式第57章 諸葛傢什麼都略懂,當然也包括興修水利第72章 會師關羽,叔侄重逢第53章 我加了三個月班了,就不能享受享受嗎第20章 全取廣陵第57章 諸葛傢什麼都略懂,當然也包括興修水利第37章 子仲兄,對不住了第143章 打都沒打劉曄就投了第99章 孫策的五層應對博弈第4章 從十死無生到九死一生第177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145章 狂自然有狂的資本第30章 二弟養成計劃第88章 諸葛治水第35章 呂布:沒有人比我更懂背主之賊!第55章 高祖不疑留侯,吾何疑於子瑜(五千字大…第144章 這也算曆史線收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