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郊迎三百里

二月底,柴桑東郊,彭蠡澤畔。

已經搞定了降軍收編的諸葛亮,這幾日終於開始着手大哥吩咐他的最後一件工作——熟悉水利治理的勘測。這活必須在他啓程出使劉備前徹底掌握,否則到了那兒,被陳羣一請教,就得立刻抓瞎。

好在諸葛亮本就對自然之理非常感興趣,也願意鼓搗實務之學,幾天下來,倒是沒覺得疲累。

漢朝的彭蠡澤,面積比後世的鄱陽湖還大得多,但水位同樣很淺,枯水季和豐水季,湖面面積差距也非常大。

冬天降雨少,就會露出大片的淤泥湖底,初夏水最多,又會全部淹沒(所以要初夏去看廬山瀑布)。

此前枯水季,諸葛瑾就吩咐人趁着水位低,把岸邊一些豐水季時低於湖面不多的位置,用淤泥堆填墊高,確保豐水季時也能高出水面,就形成了圩田。

而所需的泥土就從更低的位置挖,這樣湖區的容積和灌溉力也不會受到影響。

而且圩田非常肥沃,都是積年的湖底淤泥堆起來的,起碼三五年不施肥都能持續豐收。

搞圩田的施工量其實並不大,因爲淤泥很軟很好挖。

只是普通人測不準水位落差、海拔高度,經常堆填不到位。如果有精於水利勘測的老手把關,情況就會好很多。

而諸葛亮顯然就是“有這方面專業知識的人”——大哥給他的數學和光學物理卷軸,他早就學完了,紙面應用題也刷過了,就差動手實操。

再臨陣磨槍實戰練練,不說超越近代人,但超越唐宋時期水文勘測高手的水平,那是綽綽有餘的。

造圩田的難度,相比於修運河、修閘門,那絕對是小兒科級的。但所用的光學水平測量原理卻是一樣的。

諸葛亮驗收了一下圩田後,又試水了幾道溝渠、想人工調蓄水位修點縮小版的水渠閘門,把該試手的工藝都練練,有問題就近請教大哥再查漏補缺,前後十天工夫也就能獨當一面了。

……

這一天,諸葛亮總算覺得自己的治水手藝,勉強可以出師了。

他準備收拾收拾,把要還給劉徵南的五千士卒和戰船,也都籌備停當。隨船帶足軍糧,後日就能拔錨起航,順流去廣陵出使了。

因爲是“驗收手藝”之日,諸葛瑾也難得抽出全天時間陪着弟弟,確保弟弟真的學進去學紮實了,兄弟倆一直在城外的圩田和灌溉渠忙活,到傍晚方回。

前些日子太忙,諸葛亮也沒精力注意其他生活細節,連每天趕路進出城都是在走神想自己的事。

如今心情大定,再趕路時便如走馬觀花,東逛西看,便注意到了一些新奇的東西。

諸葛亮看到,一片剛剛整頓好的圩田,有農夫在用大哥去年發明的那種“剪刀式挖洞播種機”播種,還有耕牛在拉着一種樣子略微奇怪的犁在挖溝。

諸葛亮跟農事水利打交道了十幾天,對農具創新自然也正在敏感期,所以一看到那犁就停了下來,重新脫掉鞋走進泥地裡,仔細觀察了一下。

看着看着,他忍不住問耕地的農夫:“老人家,此犁是何人所作?爲何我在別處從未見過?你們柴桑人用此物多久了?好東西啊,破土時比別的犁犀利不少。”

那些農夫原本也不在意田埂道旁有馬匹路過,聽諸葛亮主動搭話,衆人這才擡起頭來。

他們看到諸葛亮面容、服色,

以及遠處的諸葛瑾,不由連連在泥水中下拜,好在衆人耕地本就光腿,倒也不虞弄髒了衣服。

“二公子爲何戲弄老朽!此犁不是校尉所作,爲我等搶回了笮融之亂耽誤的農時,柴桑百姓誰不感戴恩德?”

那老農解釋完後,又對着諸葛瑾繼續下拜,最後還是諸葛瑾示意他們不必多禮。

諸葛亮這才愕然,倏地扭頭看向大哥。

諸葛瑾忍不住笑了:“這是十幾天前剛做出來的。你近日醉心於水利勘測,每日路過城外田園,都沒注意到麼。”

諸葛亮這才釋然,隨後又有些技癢:“是剛造出來麼?難怪了。如此說來,此物或許還能改良得更省力,大哥你試過了麼?”

諸葛瑾無奈擺擺手:“要改良肯定還有提升空間的,但暫時沒這個精力了——要不是笮融來犯、害得咱柴桑縣堅壁清野耽誤春耕。

我也不至於因不忍見百姓受苦,花這個精力。不過最後效果也就那樣,只搶回了五六日農時。

如今春耕季快過去了,也不用急着改,等來年春耕之前能弄出更好的便行了。這些東西,暫時也要保密,不要亂宣揚,畢竟還沒改好呢。”

毫無疑問,諸葛瑾試圖弄的新犁地工具,就是唐宋時的曲轅犁了,不過他也不是農業專家,也不知道所謂直轅犁曲轅犁到底外形具體什麼樣,所以只能是根據力學原理,大致揣摩實驗。

最終造出來的東西或許還沒到唐朝曲轅犁的省力程度,但確實比漢朝原本的犁好用些了。如果能好好搞,也算是一個開荒省力神器。

諸葛亮聽了大哥的解釋,倒也不再急於求成,只是自言自語道:

“如今過了春耕季,確實不用急,還有大半年時間呢。我此去還有別的要事先忙,等閒下來,倒能爲兄長分憂。”

諸葛瑾當然樂於鍛鍊鍛鍊弟弟,連忙說:“你真想做好此事,先把我這次爲你準備的最新兩個卷軸學完,一卷是算學的,‘矢量合成和分解’,你已經學完了三角函數,再學矢量應該容易。

學完了矢量之後,才能理解不同傾斜方向的力的合力怎麼算,那捲物理的‘受力分析’,才能徹底大成。兩卷都學完之後,你就試着融匯這些力學巧思,或許能改良出更省力的結構。”

如前所述,諸葛亮跟大哥會師之前,數學水平相當於初三畢業,而物理水平連初三都不到,只是把初中的光學部分學完了,力學只學了個皮毛。

就是因爲力學部分的受力分析,是需要矢量數學工具的,沒有數學基礎,物理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現在要研究簡單的機械設計,要進行精細的力學分析,也是時候把高一數學的矢量部分加進去了,然後把剩餘的初中力學也逐步加上。

諸葛亮對於又領受了兩卷密卷,倒也沒覺得苦惱。

反正對他來說學密卷就跟別人打遊戲差不多,是一種娛樂消遣。

這次有了“改良曲轅犁”這個任務目標擺在前頭,學習了新知識就能直接用上,他就更有動力了。

……

兩天之後,柴桑城北的長江碼頭。

做好了全部準備的諸葛亮,帶着戰船隊和還給劉備的五千士兵,以及負責一路保護他的陳到,登上了船,拱手跟大哥告別。

諸葛瑾最後叮囑了二弟一些注意事項,還吩咐二弟保管好他的書信,見到劉備註意哪些話該說哪些要考慮考慮。

諸葛亮表示自己會見機行事,不用擔心。諸葛瑾也就沒再廢話。

以弟弟的智商,再多嘴多少有點不知好歹了。

船隊很快起了碇石,諸葛瑾目送弟弟順流而下,消失在長江天際線上。

諸葛瑾慨嘆一聲,知道自己後續又有得忙了,而且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再也沒有二弟幫他搭把手。

豫章郡戰後的內政種田工作,還有一大堆沒處理。

笮融被消滅後,即將從南昌押運回來的巨量繳獲財物,也要重新入庫清點,規劃利用——阿亮這個好用的數學人才走了,賬目方面就只能苦一苦兩個妹妹了。

好在諸葛芷諸葛蘭跟着弟弟也學習磨練了兩個月算學和記賬,哪怕遠不如諸葛亮厲害,但也超過了一般的錢糧官,誰讓諸葛家的算學教材牛逼呢。

不過,即使財務和賬目可以包給人,諸葛瑾本人還得處理後續討伐祖郎的後勤籌備、各種突發事件。

還得分出精力,接洽阿亮即將從荊州招攬來的才智之士,給他們分配官職、幫他們順利上任適應崗位……

諸葛亮給龐統等人的書信,是在諸葛亮本人啓程前十天,就已經讓人送去襄陽了,算算日子如今也快送到了。

如果對方立刻啓程的話,從襄陽回來的航程最多六七日便能到,諸葛瑾實在是忙得可以。

不過如果龐統肯來,以他的智商,應該也能很快就幫上忙。自己也可以適當調教調教,讓龐統能力提升一下。

想到這一點,諸葛瑾終於沒那麼鬱悶了。

……

話分兩頭,諸葛瑾送走弟弟、忙於部署新一輪種田內政和備戰後勤的同時,

諸葛亮一路無事,順流而下,可日行一百五十里。短短四天便駛過了蕪湖,即將抵達牛渚。

坐船無聊的時候,諸葛亮早就習慣了看書,學大哥給的密卷——這已經形成慣例了,當初從荊州回豫章途中,他不就一路把因式分解和二次方程學完了。

而這一次,他也當仁不讓,專注研究了四天,就把高一數學的“矢量”這個課題學光,並且能靈活應用,融會貫通。

“就這?也就是概念比較新穎,引入了一套新思索之法,難倒是完全不難。好,那便一鼓作氣,剩下還有兩日應該能到廣陵了,我就把大哥給的‘力的合成分析’也學完!”

諸葛亮把學完的密卷收好,正要抽出第二卷。腦中則幻想着自己學完之後,就可以把曲轅犁改良得更高效,說不定還能造出更多造福蒼生的新農具。

然而便在這時,負責保護他的陳到忽然衝進船艙,對諸葛亮示警道:“先生,下游有水軍逆流迎面而來,規模不下於我們,尚看不清旗號。”

諸葛亮微微一驚:“我們現在是靠南岸還是北岸?來人走的是南岸還是北岸?”

陳到:“都是北岸,南岸有孫策水軍,校尉吩咐過,一路都要走北岸,寧可招惹劉勳、張多,不可招惹孫策。”

諸葛亮眉頭一皺:“我們走的北岸,孫策還會眼巴巴特地來攔截不成?若是袁術,他縱然兵多將廣,但劉勳的長江水軍卻孱弱。玄德公據廣陵、扼運河,豈會讓袁術強大的淮河水軍進入長江?”

陳到這才察覺到不對勁,摸着鬍子說:“這麼一說,確實有蹊蹺。”

諸葛亮:“讓士卒備戰,但也別驚慌失措,繼續保持沿着北岸航行,等看清來船旗號,再做處置。”

陳到領命而去,又觀察了一盞茶的工夫,雙方船隊相向而航,接近得很快。

陳到終於看清對面似乎打了袁軍旗號,心中一驚,但很快又發現對方也玩了換旗的把戲,把後將軍旗號降了,換上徵南將軍旗號,陳到這才大喜鬆了口氣:主公居然派人來那麼遠接應?

他也不敢過分放鬆警惕,只是先把好消息告訴諸葛亮,表示有人來迎接,但囑咐諸葛亮別出艙,以免一會兒有流矢。

雙方就這麼繼續靠近,對方果然全無敵意,越來越近,陳到終於確認是友軍來迎接。

雙方船隊相距不過百步,對面的船也開始掉頭,準備並行順流而下。

爲首船上,忽然有一個錦袍將領出艙,站在甲板上一邊拱手一邊吆喝:“來者可是諸葛孔明?漢徵南將軍宜城亭侯領揚州刺史劉備,特來迎接。”

陳到直到這一刻才大驚,他原本還以爲是主公派了個水軍將領來迎,沒想到親自來了。他立刻連滾帶爬衝回船艙,把消息跟諸葛亮說了。

諸葛亮連忙放下《合力分析》,頗爲驚訝地走上甲板。

而陳到已經搶先幫他介紹,扯開嗓門大吼:“主公!我是陳到啊!諸葛先生在此!”

諸葛亮也終於看清了劉備,扯着嗓子回禮:“將軍禮賢下士,天下罕有!山野散人,豈敢當將軍數百里出迎。”

劉備此時已吩咐舵手繼續把船靠近,得以看清對方容貌,果然與子瑜有六七分相似,但臉並不長。

而且那不似的三四分,恰恰都是往更俊朗飄逸的方向不似的,慨然有神仙之狀。

劉備只覺心馳神往,哪怕原本對宋氏和子瑜曾經說過的話有過懷疑,此刻也都煙消雲散,拱手說道:“備從令兄、令堂處,久聞先生大名,今日有幸相會,不勝榮幸。

此番只因江南諸縣,自蕪湖以下,多有孫策水軍滋釁,恐驚擾了先生。故而親率水軍逆流三百里來迎,不曾想還是來晚了些,先生已行至牛渚,方纔邂逅。”

劉備說着,見兩船已靠得很近,連忙示意陳到扶着諸葛亮退後,然後吩咐撓鉤手搭住對面的船慢慢拉緊繩索,架上錐頭跳板。

兩名水性好的親衛率先跳過船去,然後劉備也在親衛護持之下跳過船去。

諸葛亮看到這一幕,竟有些感動。

他回憶起兩個半月前,自己和大哥重逢那天,在彭蠡澤湖面上,水波明明比這長江之上要平靜得多。當時甘寧也想拿出撓鉤搭板跳幫,但大哥千叮萬囑讓船隊先靠岸。

大哥的穩妥當然很對,但劉將軍今日的表現,顯然更加難得。

諸葛亮:“山野散人,年少輕狂,實在當不得將軍大禮!”

劉備:“子瑜先生於我兄弟袍澤,有存亡繼絕之恩,先生亦天下大賢,備雖忝列高位,豈敢以名爵相上下!先生且回艙內同坐!”

第30章 二弟養成計劃第74章 吳起李廣霍去病之法,各有所用第135章 四路討袁第136章 趙雲:憑什麼又是我誘敵(135章…第188章 破江夏三板斧第70章 笮家跌到,諸葛吃飽第179章 收服王朗第130章 給劉備討個官職:左將軍領揚州牧第66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68章 破柴桑第175章 沒有陸遜,只有陸議第169章 曹操以爲是體驗碼,劉備激活完就拔網線第55章 高祖不疑留侯,吾何疑於子瑜(五千字大…第170章 黃祖狙擊術豈可不防第138章 來騙,來偷襲第164章 劉景升年老志短,不足慮矣!第2章 這才叫地獄開局第97章 對山越的最後一擊第172章 高端的技術改良往往只需要樸素的方式第93章 賀齊需要幾個月完成的任務,關羽幾天就可以第75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你不打笮融笮融會來打你第20章 全取廣陵第43章 諸葛亮的“強化套裝”第111章 隆中對對榻上對第87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用處,哪怕是一條旁次一張…第161章 禰衡之死第12章 絕地求生第12章 絕地求生第117章 騎虎難下,需要勸架第25章 《帝國時代》科技:流刺網第180章 人人爭搶諸葛仙術第49章 豫章太守諸葛玄第70章 笮家跌到,諸葛吃飽上架感言第59章 臨走撿了個步練師第140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86章 諸葛舌勸初顯芒上架感言第67章 轉進柴桑第83章 郊迎三百里第135章 四路討袁第115章 呂布再再再次倒戈第138章 來騙,來偷襲第123章 劉玄德真信義之士也第184章 武戲之前,當然還需要做表面功夫第95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拳來第46章 舌戰狂儒第164章 劉景升年老志短,不足慮矣!第87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用處,哪怕是一條旁次一張…第63章 諸葛兄弟會師第111章 隆中對對榻上對第104章 火攻濡須口第156章 不管禰衡怎麼諷刺,我自啊對對對第45章 先噴禰正平,後教孔文舉第89章 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當主語換成諸葛亮,就…第113章 非子敬,我何以看透曹賊?第178章 發兵東冶第126章 天高地厚對別人是一個形容詞,對諸葛亮…第85章 先把擁護揚州牧的大旗扯起來第125章 未見鄭玄,先聲奪人第182章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七千字大章…第68章 破柴桑第50章 徵南將軍領揚州刺史劉備第110章 自投羅網魯子敬第47章 名動許都的神秘大賢第53章 我加了三個月班了,就不能享受享受嗎第56章 世界上有太多孤獨的人都害怕走出第一步——…第33章 人人皆有難言之隱第159章 荊豫揚三州都亂成了一鍋粥第35章 呂布:沒有人比我更懂背主之賊!第71章 說陳到,陳到到第5章 唱籌量沙第126章 天高地厚對別人是一個形容詞,對諸葛亮…第159章 荊豫揚三州都亂成了一鍋粥第15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7章 主公!先生已讓張將軍取廣陵了!第77章 笮融:我笑那關羽無謀,諸葛亮少智第134章 袁曹呂三方會戰第13章 憋了那麼久,就等這一夜第96章 山越還沒全殲,袁術先稱帝了第187章 劉備:我澄清一下,這不是流言第114章 袁曹開戰的導火索第43章 諸葛亮的“強化套裝”第70章 笮家跌到,諸葛吃飽第8章 不出意外果然出了意外第6章 初戰試手第25章 《帝國時代》科技:流刺網第98章 搶了孫策的蕪湖,還要讓孫策主動認錯第2章 這才叫地獄開局第170章 黃祖狙擊術豈可不防第136章 趙雲:憑什麼又是我誘敵(135章…第183章 諸葛瑾:幫人平叛當然是要收勞務費的了第189章 君子遠庖廚,不忍其觳觫第128章 袁譚:別人仇富我仇帥第130章 給劉備討個官職:左將軍領揚州牧第161章 禰衡之死第165章 說翻臉就翻臉第66章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第97章 對山越的最後一擊第187章 劉備:我澄清一下,這不是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