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合作協議(2)

楊昭正色坦言道:“有本王師父在一日,極樂正宗也必爲國教,地位無可動搖。但我若爲皇,將平等對待天下各派學說,不論出身,惟纔是用。若各派之間有所紛爭,是非曲直,便全憑法、理分辨,絕不無理偏袒任何一方。”

這答案對於石之軒而言,雖然並不能令他感到完全滿意,但也勉強過得去了。本來最理想的狀況,當然莫過於魔門學說取替儒、佛、道三家正統主流而大行於世。但畢竟三家的主流地位已經深入人心,要一下子徹底將之打壓而用魔門學說代替,則是欲則不達,容易引起混亂之餘,反而有可能令魔門學說更被人厭棄。那麼退而求其次,先讓魔門學說站到光天化日之下,擁有和儒、佛、道三家相同的起跑線上作公平競爭,逐漸改變世人的印象,也是可以接受的。

邪王沉默良久,終於徐徐點了點頭,道:“殿下的回答,雖然還未能盡如人意,但總算也是不過不失。也罷,石某生平行事,本就不須等到必有十成把握才動手。便再行險賭上一鋪,又有何妨?殿下所求石某三事,便答允你了吧。”

楊昭舉手上前,笑道:“能與邪王並肩攜手,誠爲人生一大快事也。”

石之軒舉手與小王爺連擊三掌,以爲承諾。隨即又蹙眉道:“殿下的三件事之中,保護太子及太子妃兩位殿下三月,此事不難。協助殿下在朝廷中豎立勢力,這並非朝夕可辦,還得從長計議。但殿下要見石某賤內,卻有點不方便。皆因賤內懷胎已有九月,近期間便將分娩。這種時候,石某卻不希望有甚俗事亂其心神,殿下還請見諒。”

楊昭笑道:“哦,尊夫人快要生產了麼?可喜可賀。不知道取了名字沒有?”

提起碧秀心腹中骨肉,邪王亦自內心地微微一笑,道:“名字已經想好了。若是男兒,就取名‘希白’;若是女兒,則取名‘清璇’。石某倒盼望是個龍鳳胎纔好。”

楊昭點點頭,心想在“原著”之中,曹應龍得知自己家人被石之軒遵循魔門規矩“斬俗緣”全部殺光以後,從此對這個師父切齒痛恨一生。但侯希白卻自始至終也對石之軒敬愛有加。而邪王對這個徒弟,也是與別不同。先打破慣例,放棄了在侯希白二十八大限時給予以〖花間十二枝〗全力相試的考驗。繼而是傳授了完整的不死印與幻魔心法,將侯希白立爲真正的衣鉢傳人。如今看來,侯希白大有可能是石之軒的私生子纔對。

不過這八卦雖然大,卻也和自己沒有啥關係。小王爺心念轉過,也不在意。道:“這兩日間,我即將動身前往南蠻一行,本亦暫時無暇前往拜會尊夫人。這事便等我回來以後再說。”

石之軒點點頭,也不追問小王爺要去南蠻做什麼,道:“其實殿下要找尋梵清惠,也不必找非賤內不可。石某曾經聽賤內說過,慈航靜齋其實位於揚州錢塘江以外的某個小島之上。殿下既然是去南蠻,那麼順道東行前往尋找,想必會有收穫。”

楊昭聞言一愕,心道:“揚州錢塘江以外的某個小島……難道就是後世的舟山羣島?對了,普陀山不就是在那裡麼。觀世音菩薩有慈航大士的別名,說不定普陀山還真和慈航靜齋有些關係。”微微點頭道:“知道了,謝邪王指教。”頓了頓,又道:“說起來,本王還有個不情之請。那位紅拂姑娘,雖然是楊素府上的舞姬,其實也並不知道楊素的什麼秘密。恰好,她又與我那位結義兄長李靖甚是情投意合,裴大人,您看是不是可以……”

石之軒怔了怔,笑道:“這也不是什麼大事。皇上有旨,楊素的家人必須嚴加看管。其餘歌姬舞伎等人,則賣爲官妓。那位紅拂女麼,她既是童女之身,看來多半和楊素也沒什麼關係,下官稍後命人將她連同賣身契一併送往殿下的王府,隨殿下怎麼處置罷了。”邊說話邊想道:“那名紅拂女相貌果然絕佳,楊素也算是個有眼光的。但這位河南王殿下少年人血氣方剛,面對如此絕色居然也能忍得住不自己收用,而是爲那李靖開口求懇,可見也是位能成大事之人。”心中對之不禁又再多看重了幾分。

石之軒擡頭看看天色,覺日頭居然已經開始偏西了。出來說話兼且打這一場,不知不覺間居然便花了小半天時光。他伸手整整衣服,又從邪王石之軒,重新恢復成大隋內史侍郎裴矩。微笑道:“出來這麼久,外面那些人該要擔心了。殿下,咱們這便回去了吧?”

楊昭笑道:“也好。裴大人,請。”當下收回陰陽令,與裴矩一起並肩出了〖長青別院〗,往外面走去。走了幾步,楊昭忽然想起某事,當下忍不住略帶了幾分好奇地問道:“裴大人,本王想冒昧問問,你究竟是裴矩呢,還是石之軒?”

裴矩淡淡道:“在朝爲裴矩,在野則爲石之軒。其實名字與身份又有什麼要緊?我始終是我。”

這卻不是小王爺真正想知道的答案,笑着追問道:“邪王莫要敷衍本王。在下只是奇怪,出身來歷都有根有據,而且是儒學高門,世家子弟的裴大人,怎麼會忽然變成了聖門傳人,而且還在江湖上闖出這麼大的名頭來而已。”

裴矩嘆道:“江湖上名頭再響,卻又有什麼用?江湖終究不過只是江山一隅,除非武功修練到了當年武林傳奇南宮問天,又或者玄天邪帝那樣能夠以一人敵一國的神魔境界,否則名頭再大,也都是虛的,終究當不得大用。我聖門歷代前輩,以往就是不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幾百年隱匿下來,路子越走越窄,終於被無知世人貶斥爲‘魔’。縱然在江湖中建立起了一點勢力,卻對於推廣聖門學說重新大行於天下,根本全無幫助。”

裴矩頓了頓,又道:“裴矩這個身份並不假,但真正的裴矩,其實早在四十年前便已經因爲突急病死了。那時候我師尊恰好隱身於裴家,見到此事可以利用,便乘機毀屍滅跡,然後偷龍轉風,秘密安排我冒名頂替。自此以後,我便以裴矩的身份長大。得到二十歲那年,我師尊遵循本門規矩,以本門最高深的武技〖花間十二枝〗全力出手相試,我僥倖得以通過,就此成爲花間派宗主。師尊則因爲舊傷復,半年後就去世了。那時候我心高氣傲,迫不及待就要去闖蕩江湖。於是以遊學的名義向裴矩的家人辭行,就此離開聞喜。得到我回來……唉,這些陳年往事,不提也罷。至於現在裴矩的妻妾子女,卻與我無關,但當中詳情,也不足爲外人道了。”

楊昭點點頭,道:“原來如此。”尋思道:“江湖只是江山一隅,這句話好熟,似乎當年聽某位死太監說過的?不過一時之間,卻想不起那人究竟叫什麼名字了。嗯,石之軒的師父,倒也是個明白人啊。只怕那個真正的裴矩,也不是急病而死這麼簡單,當中大有蹊蹺呢。唉~其實這都是陳年舊事了,我管他那麼多幹嗎?去休去休,莫得自尋煩惱。”

——偶素二更滴分割線——

關於收魔門的問題,我覺得邪王這種人雖然不好控制,但是控制好了,用處比只懂唯唯諾諾的庸才是大很多的。要是一味害怕這個人將來會反對自己就搶先下手殺掉,其實是一種很沒自信的做法吧?比如劉邦,要是一開始就殺了韓信,誰來幫他打項羽呢?要收拾人,至少也等鳥盡弓藏之後嘛。

第205章 橫死荒墳(2)第124章 三百(1)第8章 七日入定第220章 天道仙府,金丹異寶第122章 時代存在的痕跡第266章 六根清淨,遁地飛天(上)第180章 裴矩?邪王?(1)第121章 爭雄(3)第117章 破繭(1)第76章 霹靂蓋天火第127章 雖遠必誅(2)第183章 陰陽令出破不死第259章 紫薇有道,文武分途第221章 天機算盡,起死回生(上)第175章 追尋(2)第21章 絕路崩雲第134章 壯志飢餐胡虜肉第75章 楊玄感第59章 稱皇獨尊唯一聖(上)第210章 三日之後?死戰(1)第196章 處心積慮,漠不關心(2)第357章 人心險惡妖心詐(一)第357章 人心險惡妖心詐(四)第262章 當東而西,羣雌粥粥(一)第120章 吐蕃之王,密宗黑教(2)第13章 極樂寺(上)第166章 力拔山兮氣蓋世(2)第128章 開戰、激戰、酣戰(1)第228章 擒王囚龍,賭勝約戰第359章 恩斷義絕滅穹蒼(三)第197章 移禍江東(2)第320章 天魔解體焚日月第234章 知已知彼,反客爲主第341章 名繮利鎖催人亡(二)第90章 戰街亭(上)第184章 懇君以三事(2)第143章 王府(1)第359章 恩斷義絕滅穹蒼(二)第268章 秘境末日,獵族覆亡(四)第90章 戰街亭(下)第262章 當東而西,羣雌粥粥(五)第348章 昨日我死今重生(一)第192章 天心蓮環(1)第325章 梵我不二震禪天(二)第197章 移禍江東(1)第112章 血的止,也是血的始第127章 雖遠必誅(1)第52章 劍神無我第269章 破滅地獄,屠龍無悔(三)第99章 大龍鳳(上)第164章 延請(1)第314章 盛世風流樂忘返第38章 誰是黃雀?第59章 稱皇獨尊唯一聖(上)第140章 曲終魂斷,龍骨歸位(2)第192章 天心蓮環(1)第345章 舊日情債今須償(三)第196章 處心積慮,漠不關心(1)第84章 四大部主第121章 爭雄(2)第110章 善智、善武、善智也善武第266章 六根清淨,遁地飛天(下)第328章 興師問罪見真章(二)第121章 爭雄(3)第250章 真龍蛻變,帝星爭輝(四)第132章 身教言傳(1)第347章 舊愛新歡狹路逢(三)第276章 鬱河之泮,宋家山城第204章 惺惺相惜,如何善後(2)2010 年港漫大事回顧之天下海洋一本篇第267章 舊夢前塵,物是人非第131章 隱世奇人第230章 投石問路,血書傳訊第265章 弄巧反拙,自食其果(下)第347章 舊愛新歡狹路逢(五)第325章 梵我不二震禪天(二)第31章 毒心,辣手(下)第193章 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2)第315章 邪極別傳四魔聚(二)第155章 冰冰(2)第245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下)第365章 神掌妖法決生死(二)第127章 雖遠必誅(1)第148章 赴宴第363章 血歸穹蒼注龍穴(二)第64章 乾陽坤月,元始章篇第325章 梵我不二震禪天(一)第345章 舊日情債今須償(三)第304章 周流六虛天子氣(一)第241章 易筋之顛,黑級浮屠第248章 靜慮秘藏,困獸之鬥(上)第282章 雛龍元祖兩成空(四)第119章 化緣有道,神遊物外(2)第351章 勇闖地獄閻王驚(五)第296章 獨步東西豈百里(二)第231章 寶庫之秘見端倪(二)第210章 三日之後?死戰(1)第156章 劫數(2)第168章 紫雷七擊(1)第261章 覆雲摘星,流曜四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