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

大夏靈帝,瑞和二十四年十月七日,辰時初刻,永昌郡守府衙的政事堂中,諸多官員正吵得不可開交。

“這都第幾天了?八殿下接掌了郡守之位,怎麼還不出來理政?”永昌別駕何長風,坐在自己位置上,拍了拍手中的政事簿子,“仗着自己是皇子之尊,就敢這樣懈怠政事?”

“常聽朝堂之中言論,說故太子殿下如何如何賢能,今日一看,也不過如此!”

“我這三天的案子,按照他的意思辦,還沒有審判。今個一早,我去賊曹府衙一看,鄉民把那裡圍的水泄不通,差點鬧翻!”

“畢竟還只是個小娃娃,你們要是支持郡尉大人,卻是最好的了!”

“尉曹不去薛離那裡彙報政事,來這裡幹嘛?”

“趙大人,您給拿個主意啊!”

“諸位,莫慌莫慌,殿下說今日處理政事,大家稍微等等就是了!”

趙靈吉這麼一說,諸多官員,卻是安靜了下來。他們手頭上積攢了許多緊急事務,等待與夏正平商議,方纔能解決。

永昌之地,方圓數百里,十萬人口,僅靠政事堂中的這些官員,一天的民政諸事,是極難在短時間內忙完的。現在,又因爲夏正平閉門不出,他們手中積攢的事務,越來越多,百姓爲大,這些官員自然不敢得罪,因此滿腹牢騷。今日諸官聚在政事堂中,自然要倒到苦水了。

趙靈吉也是一個頭兩個大,耳中塞滿了這些人的牢騷之聲。他也是沒有想到,夏正平會突然閉門不出,連着三天。若非有陳乾遞話,他都要帶着家丁,衝進後面的廂房,把夏正平強行帶到政事堂了。

正當趙靈吉沉思之時,政事堂外傳來急速腳步聲,門外便是閃現出了陳乾的身影。

“殿下如何?有什麼話?”

“是不是可以自行決斷一些事情了?”

陳乾身影還未站穩,就被一衆掾史圍住,七嘴八舌的在他耳邊,訴說着自己所管之事的重要性。

“殿下傳話,要諸位大人,再稍等幾息時間!”陳乾定了定身形,將衆多官員,往外推了推,方纔拱手,“決曹、賊曹四位掾史大人,若是等的急了,可先行回去,處理這三日積壓的公案!”

“這是一份殿下手書,郡守政令,交付四位大人。殿下同時讓卑職帶話,自今日起,四位大人分掌刑法四司!”陳乾拿出一份帛書,遞交給決曹、賊曹四位掾史大人。

這四人接過帛書,衆人便是圍了過去,只見帛書上寫:今閱覽冊籍案簿,發現決、賊二曹,公務甚煩。二曹職掌審、刑、獄、察四司,四人地位相同,卻有一人四司,四人一司之境況,因此,決斷令你四人,分掌四司,彼此不得干涉。

大夏的地方上,最低一級的行政單位,就是郡。一郡的決曹、賊曹,掌握司法。二曹的下屬單位,就是四司,四司的共同職權,纔是司法。審司,掌握審查罪犯的部門;刑司,掌握追拿罪犯、判定罪犯刑責的部門;獄司,掌握監獄執行,羈押罪犯的部門;察司,複查罪犯罪行,代替民衆伸冤報案的部門。

說白了,就是夏正平前世,秦明所在的現代社會之中法院、檢察院的職能分化部門。但是,夏正平在閱覽冊籍的時候,發現這四司雖然地位相同,但是二曹四官,卻經常有一人四司、四人一司的情況發生。

通俗點講,就是這四個部門的事情,經常被一個人做;也可能四個人共同決斷一個部門的事情。

這樣的行政效率,是極其低下的。大夏立國之初,就有這樣的弊病。夏正平身在皇宮之時,博覽羣書,自然看得出這些問題。這種弊病,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

但追究到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容易影響到郡一級的行政效率。行政效率低下,就會容易產生尸位素餐的官員。民衆賦稅,養着尸位素餐的官員,一旦流傳出去,怎能不會激起民變?怪不得,大夏立國至今,年年都有各地的民變發生,好在並沒有引起太多的反應。

民衆要求的,自然是要郡守府衙的諸官,能夠儘快解決自己手頭上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符合民意要求的行政效率。

就比如說四司一人的境況,一個人幹了其他三個人的活,那麼其他三個人幹什麼?

再比如,四個人共同決斷了一個部門的事情,那麼其他三個部門的事情,要怎麼辦?晾在那裡?拖在那裡?還是至始至終都不去料理?

原本三天能夠決斷的案子,就要拖到五天甚至更久,這可不就是行政效率的低下嗎?

基於這個想法,夏正平才交給陳乾那份帛書,大夏的小毛小病,是該治治了。而這最基本的,就是要二曹四位掾史大人,分掌四司。

衆人閱覽了帛書,神色皆是變得古怪起來,殿下這樣的安排,究竟是什麼意思?

只是這些官員,不具備夏正平現代人的眼光,也就自然看不出其中的意思。

“殿下這是何意?二曹四司,由我們四人共同決斷,難道不好嗎?”決曹的張大人極爲不解,“四人一司的境況,確實有過,但也不多吧?”

“誰說不多?”政事堂門外,傳來夏正平的聲音,“本殿下連續三日,閱覽冊籍,發現永昌乃至整個大夏,都有這樣的弊端存在。”

夏正平緩緩走入政事堂,衆人聲音漸小,並起身問候施禮。

“張大人,永昌郡南門的那個竊賊抓住了嗎?這是半年前的案子了!”

“徐大人,永昌郡北門的守衛兵士,毆打老婦的案子結了嗎?這是一年前的案子了!”

“還是北門,賣柴樵夫,因爲發生口角,失手打死路人,至今關在二曹衙門的大牢裡,還未決斷判罪!忘了說了,這是九個月前的案子!”

夏正平坐到了首座,一邊接過何長風的簿子查閱,一邊敲着座椅欄杆詢問着。

這幾句話一處,政事堂裡,霎時間便是變得鴉雀無聲。良久,二曹四人,竟是像說好了一般,齊齊跪下。

“若是沒有四人一司的情況,你們怎會如此懈怠民衆冤情?”這一次,夏正平的語氣,猛然變得激烈起來,“你們四人可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民衆好比是長江大河中的滔滔之水,這滔滔之水,能夠支撐起一郡的官員,也能夠覆滅一郡的官員!”趙靈吉眉毛輕挑,大概明白夏正平想要講什麼。

這是殺雞給猴看,大夏神朝,地方郡一級別的官員,只要是職權分掌的部門,往下再有分司,就會出現多人一司的情況。但是,這個情況,在決曹、賊曹之中,最爲嚴重。只是,各地郡守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這也就無怪乎,許多州郡,常常出現民變了。

就算是永昌,趙靈吉依稀記得,去年秋天,就出現過一次民變,還是薛離出兵彈壓的。只是,趙靈吉也意識到這種情況,也想到過夏正平的這種辦法,令四人分掌各司,但似乎並沒有什麼效果。

俗話說得好,打蛇打七寸,整治郡守府衙,自然要從最嚴重的地方入手了。夏正平自然知曉這個道理,當然他也有着自己的想法,畢竟是現代人的靈魂。

跪在地上的四人想要張口說些什麼,卻被夏正平擡手阻住了:“我知道你們要說什麼,無非是永昌人多,諸事難以處理罷了!”

“我已經寫好奏章,令人送往濟州了,各司設司正一人,司副兩人。司副協助司正,處理諸事!”

這一句話剛一出口,趙靈吉的神色變得有些驚訝起來。

若是說,令四人分掌各司,可能會觸犯他們的利益,導致這些人不滿。然而,夏正平卻是說出這番話來,豈不是讓這些人能夠有利可圖?

設置司副兩人意味着什麼?以決曹爲例,原本兩人爲長官,一正一副,總管兩司;現在分割職權,令兩人分掌各司,平起平坐,若是不設司副,那麼就相當於縮小了彼此的權力,同時又增加了諸事的處理難度。若是設了司副,雖然權力縮小了,但是三個人處理一件事情,難度比兩個人處理,還要小。況且,兩個司副的位置,誰來坐,那就有的講究了。

兩個司副的位置,這就是實打實的利益。

大夏神朝,實行的是察舉制選拔人才的方法,由各郡士族,推舉家族優秀人才,任郡守府衙之中的官員。

現在,夏正平這麼一說,那麼這兩個司副的位置,不就相當於給四人家族子弟做官的機會了嗎?

真是好手段啊,簡直可以說是,打一個巴掌,給一個甜棗,讓這四人,不服也得認了!

相比較而言,手中的權力雖然小了,但是卻能夠給自己家族帶來做官的利益,何樂而不爲呢?

大夏神朝的士族之人,最簡單的追求,自然是做官!

趙靈吉心中,已然對夏正平高看了許多,他已經不再是皇宮裡養尊處優的那個八皇子了,也不是那個被廢除太子之位的昭明太子了,而是一個久經朝堂風波的帝王!

那四人將這話聽在耳中,心中盤算,不覺得面色喜悅。就是在座的諸多官員,也是面露喜色,早已是將之前的牢騷,拋卻腦後了!

人言,昭明太子賢能,今日果真是名不虛傳啊!

就連尉曹、兵曹掾史四人,也是面露喜色,只是剛剛流露出來不久,就聽得夏正平一句話,讓他們面容立刻收斂了起來。

“其餘各曹,以此爲例,但是尉曹、兵曹除外,你們四位大人,去問問郡尉薛離大人!你們的事情,我做不了主!”

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九章 尉遲破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七章 官商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三十七章 賄賂令狐傷第四章 賀子先第五章 心中有民第二十六章 三江湖大戰(下)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五章 白髮漁樵江渚上第三十八章 抗旨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十八章 曾經的大夏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十二章 北伐中原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二十六章 三江湖大戰(下)第十八章 曾經的大夏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二十五章 烽火臺上狼煙起第三十三章 議取蜀州(上)第四十三章 從君而戰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十五章 交易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二十六章 竊國之賊第六章 過蜀州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五章 心中有民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五章 心中有民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四十三章 從君而戰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二十章 漢王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二章 賤民?第二章 朝陽宮第五十一章 殺薛離第七章 政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