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楊家姐妹

大唐八支炮兵旅的全體將士,在經過半年多的訓練之後,技術方面都是嫺熟的,能夠比較準確的擊中目標,尤其是在換裝先進的後膛炮之後,藉助瞄準望遠鏡的觀測,炮打的就更加精準了。

不過,所有的炮擊訓練和演習,都是在平穩的地面上,炮打得準也是無可厚非,但若是在顛簸起伏的海面上,這些炮兵的技術怎麼樣呢?這還是個未知數。

至少,以李安的看法,在6地上能將炮打好的,在海船上就未必了,海船的顛簸起伏,會讓火炮很難瞄準遠處的目標,從而幾乎難以擊中。

但這指的是遠程攻擊,若是兩艘海船靠的很近,則不用瞄準都能打中敵船,從而將敵船重創。

李安已經決定,要在部分大型蒸汽海船上部署炮兵力量,以保證出航船隊的安全。

不需要太多,一艘大型蒸汽海船,只需要部署十門先進的後膛炮,就足以震懾海盜了,其中,前後各佈置一門火炮,設置旋轉炮塔,兩側各部署四門火炮,總計是一個炮兵隊的實力。

日後大唐建造的大型蒸汽海船會越來越多,對火炮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而李安並不打算消耗京城的八支核心炮兵旅,所以,海船上的炮兵隊,都是以獨立炮兵隊的形勢存在的,組建這些炮兵隊,只需要從京城的炮兵部隊之中,抽調少數人才,並配屬新招募的炮兵就可以了。

不論如何,大唐最核心的八支機動火炮旅不能有損耗,這是震懾整個天下的力量,也是大唐的戰略機動力量,更是大唐帝國的儀仗隊。

李安已經與李隆基商量好了,每年大朝會之後,都要組織大規模的軍事演習,以讓周邊各國瞭解大唐帝國的強悍實力,而在演習之中,炮兵部隊是很重要的一支力量,絕對是不可或缺的。

夏季的時候,萊州傳回好消息,第一艘蒸汽海船正式建造完城,並已經下水,船員們正在海試,以確定這艘蒸汽海船的性能,而從實驗的效果看,這艘蒸汽海船的性能非常的不錯,在無風的時候,度大大高於普通的海船。

當然,爲了節約燃料,也爲了防止兩個蒸汽輪機全部壞掉,大型蒸汽海船也準備了船帆和幾百個大漿,所以,它不但具有蒸汽海船的先進性,同時,也具有普通海船的所有能力,是個雙面手。

因爲火炮和望遠鏡還沒有到位,各種燃料也是準備不足,所以,這第一艘蒸汽海船還不能遠航,只能在海灣附近試驗,並負責培訓大量合格的海員,而招募海員都是有要求的,以居住在海邊,並時常出海打漁的漁民爲選,這些人熟悉大海,對大海不畏懼,是最適合做海員的,甚至,船長和大副也要在這些人之中挑選。

在蒸汽輪機的性能得到肯定之後,李安立即下令,將新完工的十套蒸汽輪機運往萊州,並制定了下一批的蒸汽輪機的建造計劃,這一批蒸汽輪機的數量更多,足有三十套,比之前第一批生產的數量多了很多。

所有的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李安爲此付出了太多的努力,不過,隨着天氣越來也熱,李安也逐漸變得慵懶起來。

七月的天氣是一年之中最熱的,在這樣的天氣之中,別說幹活了,就是站着不動都能將人熱個半死,如此炎熱的天氣自然要好好保護自己,至少,李安就不會在這樣的天氣裡太拼搏。

但研中心需要自己,爲此,李安再怎麼不情願,也要每日去研中心走一趟,甚至,還要待一段時間,對各種工作展開指導。

爲了讓自己在指導工作的時候能夠稍微舒服一點,也爲了讓大量研人才能更好的工作,李安從全國各地收集了大量的硝石,並在這大熱天裡,大量製造冰塊,給各個研單位降溫,防止他們中暑,更可以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

當然,除了製造冰塊之外,還使用了其它各種手段,比如在建築物的頂部和窗戶上搭建遮陽棚,在地下設置地冷系統,也就是在地下埋設空心鐵管,鐵管有兩個出口在外面,用器械的力量往一個口裡鼓氣,另一個口出來的就是被地冷冷卻後的冷氣了。

當然,這個冷氣也就是二十度左右的地下氣溫,製冷的效果真的不怎麼樣,但有了這個總比沒有的好,能降低室內一度的氣溫也是好的,在配合冰塊和遮陽棚之後,總的製冷效果就比較明顯了,至少能降低室內好幾度的氣溫,讓研人才們能夠更好的工作。

雖然,還可以製造蒸汽風扇,讓人可以感受到涼爽的風,但蒸汽風扇本身需要燃燒石炭,這樣,反而會增加室內的溫度,只是被風吹到的人,感覺到涼爽罷了,所以,李安決定不搞風扇了。

在研中心最中間的位置,是李安的辦公室,這一處房子是個典型的回字型房屋,李安的辦公室就在回字型的最中間位置,在加入冷氣系統和冰塊之後,變得非常涼爽,冬天的時候,也會有燃燒的壁爐,是個名副其實的四季恆溫辦公室。

由於天氣實在太熱,李安來到研中心之後,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這間辦公室完成的,工匠們有什麼不懂的,都會過來詢問,並蹭一蹭這裡的涼爽環境。

若是遇到必須到現場指導的情況,李安也只能離開辦公室,並乘坐專車前往,這個專車不是蒸汽車,而是很普通的馬車,但車廂和車頂都被設計成雙層,內部還堆放着大量的降溫冰塊,坐在這樣的馬車裡,幾乎感覺不到外面的熱浪。

七八月份是一個炎熱的季節,而就是在這樣的炎熱季節裡,皇帝李隆基拉下了最後一塊遮羞布,正式將同居已久的兒媳婦楊玉環冊封爲貴妃,與此同時,爲了補償自己的綠帽兒子,他下令將大臣韋昭訓的女兒冊封爲壽王妃,讓自己的兒子也有個伴兒。

同時得到冊封的,還有楊家的很多親朋好友,楊玉環的父親楊玄琰被追封爲兵部尚書,叔父楊玄珪被封爲光祿卿,堂兄楊銛爲殿中少監,楊錡爲駙馬都尉。

其中,楊錡娶了李瑁的親妹妹太華公主爲妻,楊玉環的三個姐姐,都被安置在京城,並由皇帝賜給宅第,崇貴無比。

朝廷生了這麼大的事情,自然成爲了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不過,爲了不給自己惹禍,大部分人都只是談論楊玉環被冊封爲貴妃一事,至於,楊玉環以前是壽王妃的事情,則不敢多說,就算是談論,那也是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背地裡談論,畢竟,皇帝搶了自己的兒媳婦,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

由於天氣太熱,李豫和李俅二人,每半個月纔會過來一趟,長長見識之後,便會去李安的蔬菜大棚裡摘一些蔬果,然後就回去了,當然,若是心情好一些的話,他們也會留下來,陪李安談談人生什麼的。

“李侍郎,最近楊家突然崛起,你可知道?”

李豫坐在李安的辦公室裡,一邊啃着黃瓜,一邊開口道。

“知道,不就是整日陪着陛下的楊娘子,被冊封爲貴妃,然後,家裡人都被封賞了嗎?全城的百姓都知道了,我怎麼會不知道。”

李安笑着回答,這件事情,他前世就知道了,只是不清楚楊玉環的具體冊封時間罷了。

“李侍郎,那你可曾聽說了坊間的百姓,都不願意生男孩,更願意生女兒了。”

李豫繼續問道。

李安開口笑道:“呵呵!這不過還是百姓的調侃罷了,是羨慕楊家才這麼說的,他們就算生了女娃,就一定能得到皇帝的寵愛嗎?”

“李侍郎說的是,小王也是這麼想的,今日過來,小王之所以談到此事,完全是因爲最近楊家太張揚了,尤其是貴妃的三個姐姐,每次出行都是一大羣人跟隨,搞出的動靜太大,就連小王騎馬上街,都得給她們讓道。”

李豫的表情裡略帶抱怨,但對此又有些無可奈何,雖然,他是堂堂的嫡長孫,但目前的地位並不高,而且,大唐自建國以來,還沒有長子繼承皇位的先例,就更別提長孫了。

“哈哈!不就是給楊家姐們讓路嗎?這都是小事而已,若是我遇到,我也會給她們讓路,而且,是心甘情願的讓路,給人讓路還是一種美德,不要如此計較。”

李安顯得非常淡定,絲毫不覺得給人讓路有什麼值得委屈的,可能還是時代的問題吧!後世的很多霸道的人,思維還停留在古代,他們總覺得路是他們家的,所有人都應該給他讓路,讓他先走。

李豫沒有得到安慰,不滿的白了李安一眼,繼續啃着黃瓜。

“嘻嘻嘻,姐姐……”

“呵呵呵。妹妹……”

就在這時,外面傳來了女子嬉鬧的聲音,而且,這聲音還非常大,非常的側耳。

“來人,去看看怎麼回事,研中心怎麼有女人隨便進來。”

李安大爲生氣,這種地方是女子能隨便來的嗎?雖然,他也曾帶女人來過,但他畢竟是這裡的老大,沒有他的命令,女人怎麼可以進入研中心呢?

“不用看了,是楊家姐們,她們的聲音,小王睡着了都能聽出來。”

李豫開口阻止,並看向身旁的李安。

李安蹙着眉頭,仔細傾聽外面的聲音,點頭道:“沒錯,的確有玉柔的聲音,果然是楊家姐妹,這麼多年沒見,玉柔的聲音還是這麼清脆悅耳,還是這麼火辣。”

“怎麼,李侍郎認得楊家姐妹?”

李豫猛的從座椅上起身,驚奇的看向李安。

李安點頭道:“當然見過了,廣平王難道不知,我曾率領龍武軍護送歸昌王返回東女國,而後,又去爨地平叛,路上經過楊家,與貴妃三姐有一面之緣,此女比貴妃略瘦,但姿色還是很不錯的,性子也夠火辣夠大膽,一個人獨身的時候,居然敢在樹林裡採蘑菇,結果遇到歹人,被我救下了。”

“哇!李侍郎,這麼好的英雄救美機會,你都能攤上,老實說,你與貴妃的三姐,是不是已經……”

李豫與李安相處的時間比較久,關係不是一般的好,而漸漸的也跟着李安學壞了,什麼話都敢說,當然,只是在李安的身邊敢亂說,平時,遇到大臣的時候,還是要擺出一副正襟危坐的樣子。

“什麼啊!廣平王想歪了。”

李安連忙否認。

“小王不信,李侍郎將歸昌王都給搞定了,當時,貴妃的三姐不過是一名村婦,以李侍郎的能耐,會搞不定?”

李豫用一種很奇怪的眼神看向李安,似乎要看透李安的內心似的。

“廣平王想多了,想我李安如此正直,怎麼會隨便趁人之危,欺負一名村婦呢?至於歸昌王,那是因爲東女國風俗奇特,真的不能怪我。”

李安沒有做過的事情,是絕對不會承認的。

“李安呢?我們要見他。”

外面傳來了楊玉柔的大嗓門。

李安與李豫對視一眼,輕聲道:“廣平王也隨我一起去迎接吧!”

李豫點頭,無奈一笑:“楊家如此受寵,小王焉敢不去迎接,走吧!”

二人走到大門口,正好看到三名女子和一名男子正在說笑,三名女子各自打了一把遮陽傘,男子則陪在一旁,像個小跟班。

三個女子之中有一人正是楊玉環的三姐楊玉柔,另外兩人,應該是楊玉環的大姐和二姐,而中年男子,李安也見過,正是在蜀中的時候,見過的楊釗。

“歡迎三位夫人前來視察,楊參軍也在啊!快裡面請。”

李安非常客氣的邀請,李豫也跟着笑臉相迎。

“李侍郎,好久不見,好久不見啊!”

楊釗知道李安現在是皇帝身邊的大紅人,連忙跑過來套近乎,比見了親爹還熱情。

“李侍郎,好久不見。”

楊玉柔也是莞爾一笑,向李安拋了個媚眼。

第五百三十七章 龍吸水第三百四十八章 新鐵路開工第一千零九十章 棉甲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第九百六十八章 偷偷摸摸第五百六十九章 半圓形海港第一百二十四章 二相的善意第二十六章 強行借糧第五百七十三章 火山的危害第一千五百零二章第三百二十章 太陽竈第七十一章 協助調查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第二百九十七章 陛下來了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第一千四百九十章第三百二十五章 溫泉宮第六百三十八章 紅燒肉第八百五十章 僱傭勇士第四百一十三章 前方就是石堡城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字塔下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第九百五十四章 盪漾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第五百六十二章 農耕民族最聰明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第六百零九章 挑撥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第二十四章 營州別駕第一千六百五十章第八百六十九章 統一的執念第七百零二章 修路第九百八十八章 土雞湯第五百五十七章 室利佛逝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第六百九十七章 卸甲幹活第七百九十五章 圍獵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逍遙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第七十三章 活埋第一千三百八十章第一百二十八章 畏罪自殺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性的扭曲第四百五十章 統治階級的利益最重要第四百九十九章 廣州商人第六百八十三章 收木材第九百九十八章 停車難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第一百二十六章 吐蕃寇邊第一千二百零三章第四百一十五章 完全就是碾壓第六百零三章 望縣第四百二十七章 石國使臣第六百六十四章 進港第一千三百四十章第二百七十六章 製作蜂窩煤第一千零二十章 快掛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洛陽火車站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第六十九章 大唐的茶水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第三百二十六章 火炮研製計劃第五百五十九章 解酒第七十章 縣令韋堅第一千零八十章 夫君我要第七百一十九章 決鬥第一百二十七章 行兇者落網第二百七十二章 一臉炭灰第一百五十二章 嫩芽兒的選擇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第一千零二章 剛性吊橋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第八百七十六章 慢生活第七百四十六章 進港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第一百八十八章 爨無敵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滑雪玩第五百三十六章 懷疑第五百三十四章 虛假的情誼第一千四百零五章第八百二十九章 沙灘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第一百九十四章 殲敵千餘第七百三十一章 城牆第一千四百三十章第四百五十一章 國王臉皮很厚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第七百九十二章 資源豐富第八百八十二章 班加西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第四百二十一章 這不是貓第一千三百零五章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第三百五十一章 火炮橫空出世第七百六十章 選港口第五百七十九章 補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