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真不是一般的失望(二更)

張志龍的冷汗瞬間就流了下來,他也算是正兒八經的讀書,翻遍史書,從來沒有人如此解釋王道與霸道。

孟子說:“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簡單的說,王道就是以德服,而霸道則是以力服人。其實,陳應的解釋,更爲直觀。

王道與霸道,兩者有着相同的共性。

但是在春秋時代,即使霸道也須假仁義而行,五霸在以力服人的同時,尚能以尊王攘夷相號召;至戰國法家的霸術,則武力之外,已經不再需要任何理由;

但行王道者有理也必須有力,不然天理或正義仍難得以伸張。霸道崇尚權術和武力,推行快速地“強國之術”(《史記·商君列傳》),其所標榜的原則宗旨(如尊王攘夷、富國強兵)並非不美,但往往只是對內盤剝對外掠奪的旗號,惑人耳目的幌子而已,目的全不在此。

在張志龍看來,何爲王道?簡單的解釋,這就是秩序。王道,是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必須尊奉的世間規律,王道是仁,王道是義,王道是禮,王道是智,王道是信,王道是陰陽,王道是乾坤、王道是秩序,王道是禮教,王道是士人的根本!

“強而止於強,霸而止於霸,是特安於小耳”,應該擴大胸襟,提高政治境界,“進霸而至於王,極天下之所期”,以滿足天下人的願望爲期許,纔是應該追求的最終目標。

縱覽後世歷史,在中國曆次統一過程中,凡能“弔民伐罪”的王者之師,往往都是由圖強而稱霸一方並進而成就其王道偉業的。

雖然王道政治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一天真正實現過,所謂的“太平盛世”多屬“霸王道雜之”或“陽儒陰法”、“儒表法裡”而已,但人們一直沒有放棄對這一政治理想的追求。

所謂的王道,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儒教所有信徒的終極目標,就像我黨的終極目標,解放全人類,實現共產主義。

其實,這也可以解釋爲現代版本的王道。

陳應看着張志龍一臉震駭,而李承道與李嗣業等則一臉迷茫。心中暗歎,事實上,到了魏徵和房玄齡,這個高度,他們都非常清楚。我打不過你的時候,我可以採取王道,我打得過你,就採取霸道。

陳應指着張志龍道:“張志龍,如果你家裡只剩一斗糧,只夠你的家人食用,而門外有一個快要餓死的人,你會怎麼做?前提條件是,如果把糧給這個快要餓死的人食用,而你家人也會有人餓死,不是你,就是你的父母……”

不等陳應說完,張志龍道:“我情願自己餓死!”

“來人,把這混賬東西拖出去,重打三十軍棍!”陳應黑着臉道:“本大將軍生平最討厭的就是你這種虛僞之徒!”

張志龍嚇壞了,急忙求饒道:“師尊饒命!”

“愣着做什麼?”陳應用毋庸置疑的語氣道:“拖出去,打!”

隨着話音剛剛落,兩名親衛架起張志龍,朝着門外走去。

李承道有些疑惑的問道:“少傅,他並沒有犯錯,孟子曰捨身取義……爲何要罰?”

陳應轉身轉過身來,目光如電,落在李承道身上。陳應身上的殺氣極重,別說李承道這個孩子,恐怕成年人也堅持不住。

不過,李承道似乎不爲所動,神色肅然。只是他袖子裡的手,以及顫抖的腿,出賣了他的內心。

陳應刻意的陰沉着臉,沉聲喝道:“太子!”

李承道神色淡然,卻帶着顫音道:“在……在!”

陳應道:“何爲不忠?”

李承道的臉跨了下來,帶着苦腔道:“對社稷盡責爲忠,反之爲不忠!”

陳應又問道:“何爲不仁?”

李承道怯怯道:“愛人既爲仁,反之爲不仁!”

陳應再道:“何爲仁義?”

李承道道:“財自道生,利自緣取爲義,反之爲不義!”

陳應道:“何爲不孝?”

李承道強自鎮定的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孝之始也……”

陳應的聲音陡然擡高八度,厲聲喝道:“張志龍自甘心受死,使之高堂悲傷,可謂不孝,沽名釣譽,不愛自己何以愛人,如何得仁?爲區區薄名,毀身自傷,何以爲義?不惜有用之身,上不能報效君王,下爲能盡臣之本份,何以爲忠?如何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豈能任之?”

李承道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陳應憤然轉身,其實陳應對這些安西軍二代們,也是寄於後望。可惜,張士貴的兒子太過婦人之仁了。

陳應就是用這個辦法,防範未然。

作爲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親人都顧不上,何談國家社稷?黎民百姓?

自私是人的本能,而非刻意可以避免的。陳應不希望安西乃至整個大唐軍方二代們變成一羣迂腐之人。

當然,陳應也有些借題發揮。

他這是殺雞儆猴。責打張志龍的方式,給李承道提一個人醒。

人絕對不能忘本,屁股絕對不對坐歪嘍。

可惜後世某些大佬已經坐歪了,閹割華族四十年,結紮下環,趴屋牽牛,無所不用其極,終於把人口控制下來了,把華國的地省下來了,結果,人口勞動力短缺,就叫嚷着吸引外國移民。

這就是典型的寧爲友邦,不與家奴。

可是,這些屁股坐歪的大佬們忘記了,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是誰在前面抵抗,是中華兒女,不是黑鬼,不是白佬,而是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民。

現在大唐雖然一時鎮住了周邊異族,然而,站在歷史巨人肩膀上的陳應看得非常清楚,大唐自開唐之初就埋下了亡國的禍根。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安史之亂,有人把罪責按在楊國忠身上,認爲是楊國忠阻止了安祿山的晉升之路,將相不和。

其實,抱着這種觀點的人,腦子裡都是大便。安祿山要德無德,要才無才,當上宰相纔是真正的禍國殃民。不是民族歧視,中國周圍的胡人,哪個擅長治理?他們都是一羣野蠻人,身體強健,而頭腦簡單,只會用拳頭解決問題。

大唐天寶之亂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民族之間的矛盾,也是使安史之亂爆發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隋唐以來,河北北部幽州一帶雜居着許多契丹人、奚人,唐太宗打敗突厥人以後,又遷徙許多突厥人在這一帶居住。他們的習尚與漢人不同,互相歧視,胡人安祿山正是利用這點拉攏當時的少數民族上層,作爲反唐的親信。史稱安祿山於天寶十三載(754年)亂前,一次提升奚族和契丹族二千五百人任將軍和中郎將。在他的收買下,當地少數民族竟把安祿山和史思明視爲“二聖”。

儘管阿史那思摩在陳應麾下忠心耿耿,可是陳應從來只是讓阿史那思摩當他的親軍統領,給他爵位,給他財富,唯獨不給他真正的權力。

事實上,陳應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對鬱射設難道不好嗎?將他從一個落魄的部落首領提拔到了靈州無冕之王,部落從區區數千之衆,成長爲十數萬之衆,他們獲得了與唐人一般無二的地位,而且獲得的財富比唐人更多。

可是結果呢?李道貞還沒有生下李嗣業的時候,他居然想着當陳應兒子的便宜爹,接受陳應在靈州的所有財產。

這是什麼?

這是典型的白眼狼。

陳應返回龜茲安西大都護府臨時行轅的時候,張士貴聞訊而來,揹着荊條,在外面跪着負荊請罪。

陳應走到張士貴面前,朝着張士貴重重的踢了一腳。

以張士貴的身手,陳應的這一腳雖然重,可惜,仍舊傷不了什麼。然而,張士貴卻假裝撲倒在地上,疼得打滾。

“行了!別他孃的演戲了!”陳應擺擺手道:“太假!”

張士貴被陳應看穿了,也不尷尬,起身恭維道:“大都護功力深厚,末將已經受了內傷!”

陳應與張士貴聯袂走進行轅,陳應指着張士貴道:“把你那東西扔了!”

張士貴老臉一紅。

陳應這才道:“我知道你心裡不舒服,不過,你那個兒子確實欠揍!”

張士貴道:“大都護,沒說的,回去之後,末將繼續揍,吊起來揍!”

“士貴!”陳應語重心長的道:“你能走到今天,不容易,慈母多敗兒,你這個兒子可廢了啊!”

張士貴自從投入大唐,基本上夫妻聚少離多,對於兒子也沒有怎麼管教過。迂腐,不是張士貴的錯,可是張士貴知道,如果不扭轉陳應對張志龍的看法,張志龍這輩子可真完了!

張士貴道:“末將的這個兒子,明日就讓他跟着老張(張懷威發配的)康居。”

陳應道:“兒子是你的,怎麼教訓兒子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我希望,虎父莫要有犬子!”

張士貴沉默了,看來陳應對張志龍還真不是一般的失望啊!!

PS:時隔多日,終於兩更了。非常抱歉,最近非常不順,影視行業受政策限制,異常蕭條。老程的工作也不順利,本書更新非常慢。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作爲中年老男人,只能咬牙堅持。求個訂閱,求個打賞!

第七十八章柴紹的憤怒第十二章尚書左僕射應該換人了(爲宗師無情無情加更2)第一五一章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第七十五章虧大了第四十四章撞到鐵板了第十四章意亂情迷第一四八章宇文昭儀東市失蹤第八十五章你有我們急需要的東西第二零二章亡族滅種雞犬不留第一二三章最信不過的就是巧合第一三一章屋漏偏逢連天雨第二六四章東宮夜宴圖窮匕現(一更)第一零三章徹底解決突厥第六十三章香車美人第七十五章不死不休(三更)第二六四章是非黑白局勢逆轉(二更)第七十七章總算沒有來晚第二三四章太子你想造反嗎第一一五章就怕流氓有文化第五十二章可憐天下父母心第一六三章千萬別得罪女人第一百零四章他必須活到那個時候第二六八章既然來了那就留下(一更)第一八零章此時無聲勝有聲第一七一章勁旅善勝亦善敗第一七五章首尾不能相顧第一零五章意馬心猿到卿卿第二十九章一戰而成全功第一八零章此時無聲勝有聲第二零九章激烈留給後人看第八十五章李世民出鎮太原第三十八章命中的剋星第一零二章大唐也是多事之秋第二章十六連殺揚威名第九十章左武衛將軍(一更)第八十章喜歡順杆爬的武士彠第一五八章終於想通了第七十二章最後的瘋狂(下)(三更)第六十章 攻佔神池第五十九章與衆不同的女子第二十一章綁票第二七八章秦王殿下許久不見第一五九章山河變色舉世攻唐第五十三章封爵延安郡王(三更求訂閱)第二十五章靈州沒有軍隊只有義民(一更)第三十二章初會李建成(上)第二七八章秦王殿下許久不見第四十五章受命平叛第十一章欲取之必先予之(一更)第三十七章鬧夠了沒有第一六三章隱藏的神話傳說中的真相第一四零章挖一個大坑請君入甕第二六六章只可智取不可力敵(一更)第六十四章涼州鮮血已經流乾(二更)第二六四章東宮夜宴圖窮匕現(一更)第二十八章火牆與火炕(上)第一一七章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六十一章許敬宗初出崢嶸第一六九章力挽狂瀾責無旁貸第五十二章薑是老的辣(二更求訂閱)第一五三章真相真的很重要嗎?第一五九章李世民輕敵中伏第六十八章消除心魔第九十八章吐蕃人怎麼變得不能打了?第一七一章勁旅善勝亦善敗第一章溫泉池第一六二章所向披靡火牛陣第九十九章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八十六章不留下遺憾第一三二章好兵都是打出來的第九十二章一刀將狗頭砍下來第五十章蘇定方我看好你(一更)第六十七章先禮後兵第一七四章最後的瘋狂第三十四章遊說李淵第一百零三章白旌黃鉞節度安西第一百章奪軍(上)第一一九章李世民纔是腹心之患第八十五章白城怎麼辦?第一六六章哪裡出現了問題第十八章朕考慮考慮再作決定(一更)第二二二章新概念戰爭(四)第八十二章天降橫財第五十一章率軍攻打統萬城第五十二章可憐天下父母心第七十四章扶桑大陸來客李世民的消息第二八六章梟雄無畏時代終結(三更)第一六九章慕容伏允你還記得故人否第五十四章罵死陸季覽(四更求訂閱)第一九五章請戰征討西突厥第三十三章初會李建成(下)第十九章對待畜牲自有畜牲之道第一四四章此東風非彼東風第二二七章混身是嘴也說不清第二五八章不愛紅裝愛武裝(二更)第一五七章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第十六章百國會盟馬踏長安第八十四章日進斗金的聚寶盆第一百零二章臣不敢奉詔第二四四章能用錢解決的事就不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