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恭迎太上皇重整河山

李建成氣憤異常,他聽信了陳應的話,並且得到了魏徵的保證,不計前嫌,重用房玄齡,並且委任他爲尚書右丞。

別看這是一個正四品的官職,然後,尚書右丞,掌辯六官之儀,糾正省內,劾御史舉不當者。吏部、戶部、禮部,左丞總焉;兵部、刑部、工部,右丞總焉。尚書左右丞,也是宰相副貳,可以說就是下一步的宰相,雖然是正四品官職,然而卻可以與參知政事,進執政堂輔政。

李建成對於房玄齡這麼一個李世民的心腹,做到這個份上,可以說已經是推心置腹了,沒有想到房玄齡居然在爲官之後,與惜日同僚,以及新人同仁,開始拉幫結派,李建成此時除了憤怒,還有一種被人愚弄的感覺。

每每想到房玄齡居然是這麼一個人,李建成就氣得火冒三丈。

李建成氣得把自己關在御書房,也不吃飯,也不就寢,這可把鄭觀音給急壞了,鄭觀音趕緊派人去陳家堡請陳應與李秀寧過來,畢竟現在能勸動李建成的人,只有陳應與李秀寧了。

李秀寧望着陳應皺起眉頭道:“房玄齡是這樣的人嗎?”

陳應搖搖頭道:“應該不至於!”

李秀寧嘆了口氣道:“人都是會變的,當年劉文靜在父皇身邊,贊參軍務,出謀劃策,大公無私,廢寢忘食,可是成爲尚書右僕射以後,他就變了!”

陳應苦笑着道:“不是劉文靜變了,而是太上皇變了!”

劉文靜的死,其實跟他咎由自取有關,但是不得不承認,李淵就是一個刻薄寡恩的人,李建成雖然氣憤難當,仍舊沒有直接房玄齡,而是自己生悶氣,有的時候,李建成就是傻的可愛了。

政治和官場就是一個染缸,能夠如出污泥而染的,根本就沒有幾個人。陳應知道這次由房玄齡、魏徵他們二人主導的改革,對於大唐而言,是多麼的重要。人浮於事,最大的弊端,並不是朝廷多開一份俸祿,事實上兩千餘名官員,從朝廷拿走大約二十餘萬貫錢糧,這些錢糧也不是非常多。

關鍵是,這會引發內部政治鬥爭。畢竟,人只要閒下來,纔能有精力去琢磨人心,纔能有精力去謀劃陰謀詭計,今天出個損招,明天下個絆子,這樣的風氣一旦養成,再想扭轉,就困難了。

以後,朝廷官員雖然多,幹事的卻沒有幾個。

陳應想想歷史上房玄齡的評價,搖搖頭道:“但願只是一場誤會!”

李秀寧沒有說話,她沉默了良久道:“陳郎,我還沒有問你,你爲什麼要推掉北征大元帥之職?難道你也信不過大郎,認爲他也會狡兔死走狗烹?”

陳應搖搖頭道:“三娘,你也是帶過兵的人,自然清楚,指揮三五萬人作戰,與指揮四十五萬人馬,絕對不是一個概念!”

李秀寧不置可否的點點頭。

陳應苦笑連連的道:“這次北征、主要兵力分爲六路、最西路爲安西軍、分別從疏勒、龜茲、北庭沿金山(今阿爾泰山)一路橫穿大漠,一路由西向東包抄,西二路則由涼州軍,分別從敦煌、武威、張掖以及金城(今蘭州)沿河西路向北推進,中路則以靈州軍爲前鋒,率領渡上北上,沿受降城沿途搜索前進,東三路則以河東軍爲主力,沿陰山山脈一路北上。第五路則爲河北軍,第六路是安東軍。”

李秀寧道:“你還漏算了關中十二衛大軍!”

“也不能算漏算!”陳應搖搖頭道:“關中十二衛大軍,計劃以陛下爲首,左右武衛有前導、左右衛爲中衛,左右驍衛爲後衛,此十二衛十二軍則爲總後援,支援隨時可以支持的地方!”

陳應轉而望着李秀寧道:“料敵從寬……我就算深諳兵法……可是,從疏勒到遼東,足足一萬六千里,從東到西,一萬六千里……快馬需要跑上兩個月!”

李秀寧沉吟道:“也就是說,元帥每下達一道命令,命令傳遞給每一位領兵的將軍,最少也要兩個月的光景,傳遍全軍,需要三個月?”

陳應強調道:“這是最快!如果要改變攻擊的方向和次序……領軍將領,從接到報告需要兩個月時,下達命令傳遍全軍又需要一個月……元帥府中軍幾乎不可能做出及時的反應,完全只能依靠各部將領的各自爲戰。沒有統一調度指揮的四十五萬大軍,就是四十五萬頭豬!對付四十五萬頭豬,三萬附離軍騎兵足矣。”

李秀寧的臉色瞬間變得非常難看。

人數越多,事實上越容易混亂,這是不爭的事實。官渡之戰前的袁紹,也絕對不像《三國演義》寫得那樣不堪,畢竟袁紹是庶子,袁氏餘蔭他得不到幾分,反而他比袁術強得太多了,可是官渡之戰中,卻被曹操一戰而下。同樣,曹操的軍事能力是公認的,可是赤壁之戰,他也一敗塗地。

還有,南北朝時期的氐秦苻堅,他滅前燕、吞西涼,敗仇池,征服代國(既拓跋魏國)、降服鐵勒、丁零、鐵佛、以及高車、黑水胡、盧水胡等數十國,不能說苻堅無能,結果淝水之戰,他的百萬大軍灰飛煙滅。

最近的例子就是楊廣百萬大軍三徵高句麗鎩羽而歸。

李秀寧咬咬牙道:“那你爲何不阻止陛下?”

“爲什麼要阻止呢?”陳應笑道:“現在以李靖爲元帥最好,安西三鎮十萬大軍,我去節制,橫掃漠北這一路大軍,我可以保證不出問題。同樣,李靖管轄涼州總管府也有將近兩年的時間,涼州軍肯定可以如臂指使,河東軍河澗王李孝恭與李靖配合了六年之多,他們之間早有默契,河東軍一樣可以順利完成戰略任務,至於河北軍以及安東軍、有李世績在,也出不了大問題!”

這才恍然大悟。

李秀寧道:“我們一起去西域?”

“不!”陳應用毋庸置疑的語氣道:“太子承道如今年幼,陛下一旦北征,京城之中必須有人可以坐陣,屈突通大帥已經老了,於情於理,三娘應該坐鎮長安,威懾宵小!”

就在李秀寧與陳應來到太極宮御書房的時候,魏徵與房玄齡也全身衣冠冕的來到御書房。

李建成看到李秀寧與陳應而來,滿臉堆笑。可是看到魏徵與房玄齡正有說有笑的進來,李建成就怒氣衝衝一拍案,激憤而起。

房玄齡與魏徵茫然對視。

李建成戟指房玄齡,罵道:“房玄齡,沒想到你居然是這樣一個卑鄙小人!整天擺出一副憂國憂民的模樣,骨子裡,沽名釣譽,市恩賈義,你無恥……”

魏徵上前替房玄齡辯解道:“陛下,其實……這是……”

不等魏徵說完,李建成憤憤地一揚胳膊打斷了魏徵的話道:“你不要替他辯解!門下省,都變成了東市,朝廷的臉面,早就沒了!這種事情,朕不想聽,也不願聽!你拉幫結派,朕不在乎,可是如此肆無忌憚,朕聞所未聞!朕真是瞎了眼了,怎麼沒有看出,你這個僞君子的真面目?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房玄齡從頭至尾,一聲不吭低着頭,任由李建成咆哮。

李建成冷笑數聲,在案几後坐下,瞪眼看着房玄齡道:“說吧,朕看你如何解釋。”

魏徵尷尬地咳嗽一聲,說道:“陛下,房玄齡已經,列出了門下省內,需要裁撤的官員名單,那些拜託房玄齡關照的人,全都在……罷免裁撤之列。”

魏徵說完,一副事不關己的看戲樣子,擡頭看李建成,卻發現他已經呆若木雞。

魏徵忍着笑道:“陛下!”

李建成這纔回過神來,張了張嘴,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李秀寧鬆了口氣,她有些無辜的望着陳應。

有些埋怨陳應爲什麼不給她解釋清楚。

陳應聳聳肩,示視李秀寧坐下來,不必多言。

房玄齡咳嗽一下,清清嗓子道:“陛下,…門下省,設有侍中、左散騎常侍、左諫議大夫、給事中、錄事、左補闕、城門郎、符寶郎,以及書令史、令史等職銜,按照朝廷當下的政務需求,門下省一共需要官員四十餘名即可,餘下的二百多人,均屬冗員,這是其一。”

李建成若有所思的點頭。

房玄齡接着道:“其二,門下省現有之官員,按照朝廷,官員升遷擢拔之規制,因功績能力入門下省爲官的,只有三十二人,餘下者,都是通過各種恩蔭薦舉,甚至賄賂之途混入。其三,根據平日裡的言行,其中二十八人,無曲意迎奉,阿諛奉承之舉,性情耿介,可堪大用。根據這些調查結果,臣以爲,門下省此次。只需留下四十三人,餘下兩百八十七人,全應裁汰。”

房玄齡說罷,將人員名單遞給李建成。

李建成默然不語地翻閱名錄。

魏徵嘆口氣,面帶憂色的道:“若是依着玄齡的這幾條規矩,朝廷在長安的官員,最後能留下來的,只怕是還不到現在員額的五分之一。當真是驚天動地啊!”

李建成從牙縫裡蹦出話來道:“就按照這個名單裁員,玄成,讓中書省擬旨吧。”

魏徵一稽後,轉身往外走。

房玄齡卻站在原地,一動不動。

魏徵停下腳步,和李建成一起,奇怪的看着房玄齡。

房玄齡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那張臉有些欠揍,他笑道:“陛下,你還欠臣一個道歉。”

李建成一下子垮下臉道:“你……”

魏徵看看房玄齡,又看看李建成,一臉好奇。

房玄齡倆手一揣,悠然的往那兒一站,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盯着李建成道:“陛下,你錯怪爲臣,錯了就是錯了,必須向臣道歉!”

李建成輕輕呼出口氣,猛地起身,大步走到房玄齡面前,神色嚴肅,畢恭畢敬地,朝房玄齡一稽道:“朕剛纔一時不查,錯怪玄齡,還請玄齡見諒。”

房玄齡毫不避讓,大刺刺受了李建成一拜,然後擺擺手道:“嗯,一件小事,臣不和陛下計較。

李建成嘴角抽搐着,狠狠地瞪房玄齡。

魏徵強忍着笑,趕緊離開。

李建成兇巴巴的盯着房玄齡,牙齒摩擦聲格格作響。

房玄齡不爲所動,依舊毫不示弱的望着李建成。

彷彿,房玄齡感覺這樣的李建成纔好玩。

陳應看着李建成到了快要爆發的邊緣,望着房玄齡的臉道:“房玄齡,你夠了啊,此次以大功於國,我建議陛下賞給兩房媵妾,爲你增添香火!”

聽到這話,房玄齡聞言臉色大變,趕緊轉身道:“陛下,臣還有事,臣先告退!”

李建成有些莫名奇妙,怎麼陳應一句話,房玄齡就像老鼠見了貓?

陳應自然沒有告訴李建成,房玄齡在歷史留下的佳話就是吃醋。

歷史上,李二爲了籠絡人心,要爲當朝宰相房玄齡納妾,房玄齡之妻出於嫉妒,橫加干涉,就是不讓。李二無奈,只得令房玄齡之妻盧氏在喝毒酒和納小妾之中選擇其一。沒想到盧氏確有幾分剛烈,寧願一死也不在李二面前低頭。於是端起那杯“毒酒”一飲而盡。當盧氏含淚喝完後,才發現杯中不是毒酒,而是帶有甜酸香味的濃醋。

從此便把“嫉妒”和“吃醋”融合起來,“吃醋”便成了嫉妒的比喻語。

李建成的肚子不爭氣的叫了起來,李建成這才道:“三娘、陳應,你們來得正好,朕現在餓了,一起用膳!”

……

長安城大司空裴寂的府邸,義安郡王、利州大總管李孝常乘坐一輛不起眼的兩輪馬車,緩緩進入裴寂的府邸上。

李孝常望着一臉枯瘦的裴寂道:“孤王有一疑惑,還請裴司空不吝賜教!”

裴寂淡淡的道:“賜教不敢當,義安王但說無妨!”

李孝常一臉陰鬱的道:“宗室降爵,李建成居然不擔心,被李家人羣起而攻之?”

裴寂搖搖頭道:“宗室也不都會降爵,至少有三個人,陛下不會動。”

李孝常好奇的道:“哪三人?”

裴寂笑道:“一個是河間郡王李孝恭,他從趙郡王的王爵上升任河間王,不降反升。另外一個是淮安郡王李神通;再有一個,就是江夏郡王李道宗,這三個人,都是有大功於朝廷的。

李孝常點頭。

裴寂笑道:“李道宗向來低調,不會出頭,李孝恭是陛下死黨,也不會出頭,能夠出頭,爲宗室們說話的,只有於陛下有大恩的……淮安郡王李神通了。

李孝常頗有深意地瞥了裴寂一眼。

裴寂仿若沒事一樣,低垂眼簾只管喝茶。

李孝常遲疑的望着裴寂道:“裴司空,太上皇……他會出面收拾殘局嗎?”

“太上皇?”裴寂冷冷的道:“現在還不是時候啊,一個李神通,還不足以成事!”

“若是加上本王呢?”李孝常望着裴寂意味深長的道。

裴寂淡淡的瞥了一眼李孝常道:“義安王想要怎麼做?”

李孝常沒有立即回答,他揹着手、慢慢的踱着步子,緩緩的從窗前轉身,壓低聲音道:“無他耳拾人牙慧!”

裴寂沒有說着,慢悠悠的端起茶碗。

左手捂着蓋了,輕輕在茶碗上撥弄一下。

這其中有一個講究,那就是端茶送客。

李孝常彷彿沒有看到裴寂的意思一樣,淡淡的道:“我打聯合宗室諸王恭迎太上皇出來收拾殘局,重整河山!”

第一一九章大非川大捷正是時候(二更)第二八零章我若死你一定會斷子絕孫(爲掌門無想無情加更)第六十五章留給突厥的機會已經不多了第二一四章所謂的權謀都將黯然失色第二三九章命值錢還是人頭值錢(二更)第二十四章家族傳承第一七九章打虎親兄弟上陣夫妻兵(第二更)第二零八章陳應面前無堅城(月票五百加更)第一零四章李世民會獵定襄(二更)第六十六章最後一戰不勝則亡第一四八章半個時辰攻破函谷關(求月票,求訂閱)第二十六章不堪入目第三十八章殺人何須用刀(一更)第二十二章非打不可第一四四章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第十二章人才難得第二八零章我若死你一定會斷子絕孫(爲掌門無想無情加更)第一四六章憑什麼打我第九十六章古浪鎮殺意滔天第二四一章殺自己人會殺上癮(一更)第九十二章折服許敬宗下(三更)第一二六章背嵬軍進攻第五十七章噁心到了第二四七章寧死不做兵部尚書第二七零章無心插柳柳成蔭(一更)第一七二章人老心不老第二零四章成爲秦王府座上賓第二二二章新概念戰爭(四)第一三六章此時抽身爲時不晚第二六七章男子漢流血不流淚(二更)第二二三章識大體顧全大局第七十九章蘇定方的初戰(二更)第五十章得道者多助第一六一章從源頭扼殺第一七三章土地與軍功的直接關係(二更)第四十五章不足爲慮第九十二章放火焚燒大非川第八十一章我也給你暖牀(三更)第一四二章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第一四七章有些東西是不能分享的第五十八章不見棺材不落淚(三更)第二六五章擇天下精銳共禦外侮(一更)第一一八章只要頡利可汗的腦袋(一更)第一七四章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更)第九章誘與餌第九十二章放火焚燒大非川第四十章宿命對決玄武門血變重演第二十一章狡猾的對手第四章關中大旱雪上加霜第一四零章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二八五章必死之心哀兵必勝(二更)第一零八章某些人就不是長記性第二五七章戰鬥力廢了一半(一更)第一九五章請戰征討西突厥第二十章皇族真是有錢第一六六章陳應是不會虧待表姐的(一更)第四章家國天下第一百六十五章要相富先修路第一章溫泉池第九十八章開國元勳之後第二五五章那就學着去適應第五十四章人啊總是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八十二章只能金戈鐵馬絕對不能用道義第七十六章女刺客第九十六章加封太子少保第二零二章爲了殺孤可真是煞費苦心第一五四章改變中的李秀寧(爲長老無想無情加更)第十七章自毀長城第一一二章給臉不要要頭何用?第三十五章殺豬也沒有那麼快第九十章魔高一尺第二零四章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第八十二章亂套了第九十四章王薄降唐(二更)第一四八章宇文昭儀東市失蹤第一零八章某些人就不是長記性第十五章唐軍會法術第一三七章三天三千里陳應會飛嗎?第二零五章最典型的明升暗降(爲掌門陳應萬賞加更)第一六二章長孫無忌的困局第二一二章滎陽鄭氏那又如何?第一一八章陳應的威懾力第一八九章母狼一樣的李道貞第八章壘屍爲牆第一零八章某些人就不是長記性第四十章宿命對決玄武門血變重演第五十章龍城飛將(三更)第五十六章包容四海豪傑爲朕所用(一更)第二五七章解決土地兼併的辦法第一一二章準備豪賭一把的程知節第四十三章靈州烽煙再起第二十六章羅士信遇刺(二更)第十五章不做不錯多做多錯(一更)第二八八章太子你什麼時候當皇帝?第一六五章戰爭沒有妥協沒有談判第三十三章殺戮開始(三更)第一零零章惡人自有惡人磨(二更)第四十五章揮金如土第二十三章不教胡馬度陰山第九十九章人爲財死鳥爲食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