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白雲一片黃河遠

“摩詰爲我帶來不少客人。”玉真長公主生受了王維這一禮,見到其餘人跟着行禮之後,她款款起身,微笑着道:“諸位來貧道這方外之地,我心甚慰,俗禮安爲吾等而設,都免了吧。”

葉暢站直身,口中跟着衆人道謝,心裡卻是腹誹。

若真免禮,一進來時她就應該說,直到衆人行完了禮才說,馬後炮有什麼意義。

“十一郎也來了……摩詰,看到十一郎,便讓我想起當年的你啊。”

玉真長公主看着葉暢,神情有些欣賞。

不過她提起舊事,王維卻有些尷尬。

畢竟堂堂才子,以色事人,因此發跡,實在不是什麼值得誇耀的事情。

葉暢拱手,不過他尚未說話,那邊王縉卻笑道:“法師所言,某以爲不然。”

“哦?”

“當年家兄才學文章,皆是一時之選,雖尚未見傳於世,卻已經如雛鳳潛伏,只待能落於梧桐之日,便可一鳴而驚天下……”

王縉侃侃而談,風度倒也翩然,而且他言辭文雅,聲音清越,讓人一聽便覺有理。

玉真長公主聽得這個想起二十餘年前的往事,看着王維的目光,不免又有些溫柔。

“葉十一則不然,如今葉十一已經揹負盛名,上動帝王公卿,下驚販夫走卒……”

葉暢眉毛再次揚了揚,聽起來王縉似乎是在讚美他,但爲何這話語裡,總讓葉暢覺得帶着譏嘲諷刺呢?

“家兄善藝文,一曲琵琶,當事罕有。葉十一善經營,足球之戲利可敵國……”王縉又繼續說道,只不過,當他說起足球之戲利可敵國時,忍不住頓最一下,嚥了一口口水。

目光也有些不同。

王縉好財貨,如同元載一般,對於金錢財富有着非常執著的追求。足球戲獲利如此,在他們看來,幕後籌劃這一切的葉暢,定然也因此鉅富了。

“家兄長於文章,字句盡入貴胄雅士之耳。葉十一雖是聰慧,卻不通文辭,故此才擅改史事,做小說話本以充市井羣t民之用。法師以家兄類比葉十一,實是大誤矣。”

說到此處,王縉已經鋒芒畢露,矛頭指向,毫不掩飾了。

王縉一直覺得,葉暢能在幕後主持長安城中的足球戲聯賽,靠的便是玉真長公主。

若能打動玉真長公主,改由他在幕後控制足球戲聯賽,他能弄來更多的利益。此次唆使王維帶他來公主別業,名義上是將王昌齡、裴迪等介紹給玉真長公主,實際上的目的,就是足球戲。

當然,王縉不會直接出面控制這個財源,他是仕子是官員。他也只能如同葉暢現在一般,於幕後操縱一切。

葉暢卻不知道這些,他的性格,可不是受人攻擊而不回的。

莫說是王縉,就是王維本人,若是如此攻擊他,葉暢也會毫不留情打臉回去——詩佛又怎麼樣,詩仙詩聖都在的時代,詩佛難道很稀罕麼?

不過王維的性格還好,很是溫和敦厚,甚至有些軟弱,或許正是因此,他才壓制不住弟弟。

“十一郎,你可有話說?”玉真長公主道。

“某爲何要有話說?”葉暢奇道。

“夏卿這番話,難道你不欲有所駁斥?”

很顯然,玉真長公主是希望葉暢能與王縉激辯的。

“某幼時脾性極大,動輒與人爭執,家中族老曾勸某勿與人爭。”葉暢微笑道:“某便回道,他人謗我,故與之爭。法師可知族老是如何勸某的?”

玉真長公主來了精神:“請說。”

“族老道,瘋狗咬人,此爲常理,豈有爲瘋狗咬者,反咬瘋狗乎?”

“葉十一!”

王縉聞語大怒,這不就說他是瘋狗麼?

旁邊的王維頗爲無奈,起身向着雙方拱手:“休傷了和氣,休傷了和氣……夏卿,你年長,豈可如此說葉郎君,葉郎君,舍弟只是脾氣不好……”

他兩邊都勸,卻是兩邊都勸不住。

王縉自恃兄長在玉真長公主眼前不一樣,他回頭對玉真長公主道:“法師明鑑,此人所學,不過是公孫龍白馬非馬之術,詭辯罷了。此人不學無術,那《繡像三國志評話》便是其一手刨制,不唯信口雌黃曲說歷史,而且至謬種流傳顛倒黑白!”好大的帽子!葉暢摸了摸自己的腦袋,彷彿王縉一番話下來,就有無數頂大帽子已經飛到了他的頭上。

王縉知道他能言擅辯,因此不等他說話,只是換了口氣,然後便又道:“此人鬥雞促織之徒罷了,能入法師別業,已經是邀天之寵,卻還敢在法師面前口出惡毒之語,以污仙子之耳,正如其在三國評話中擅創句逗標點,以亂文章本制一般!”

葉暢又吸了口氣,沒有想到,廣受歡迎的《繡像三國志評傳》,竟然也是自己招來王縉敵視的原因之一。

不過他敏銳地聽出,王縉激烈反對他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在繡像三國志評傳中所使用的標點——對於橫向印刷,王縉倒沒有說什麼。

這是自然的,橫向還是豎向,只是一個閱讀習慣問題,而標點符號卻意味着對聖人經典的部分解釋權。敏感一些的文人,都會知道孰輕孰重!

“豎子,還不退下?”

大約是將自己心中的不滿全部發泄出來了,王縉一拂衣袖,指着葉暢喝斥道。

此院中不僅僅是玉真長公主,陪同玉真長公主於此宴樂的,還有不少人,其中大多都是文人儒士。

或許是爲王縉言辭所動,這些文人儒士中部分起了同仇敵愾之心,王縉拂袖之後,他們竟然一起揮臂拂袖,大聲喝斥:“豎子,還不退下!”

葉暢第三次吸氣。

然後,他上前一步,正待開口。

這時,他旁邊一人卻大步向前,聲音清正:“王夏卿此言差矣!”

發話的是杜甫,在衆夫所指諸儒鄙棄之時,他竟然挺身而出,站在了葉暢身邊!

他進來之後,一直沉默少語,給人一種木訥老實的感覺。葉暢與他的交情並不是很長,也沒有指望這位詩聖真的會維護自己,事實上在這種情形下,杜甫不與他保持距離,就已經是要有勇氣了。

但杜甫在葉暢正要獨自面對諸多喝斥之時,卻站了出來,同他站在一起!

杜甫既然開口,葉暢便沒有急着說話,只見杜甫也是吸了口氣,然後道:“某與葉十一結交時日尚短,卻知道其人德才兼備,非俗流可比。論德,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葉十一雖是隱居於臥龍谷中,修武、武陟二縣百姓,受其恩德者不計其數!甚至有遠人亦聞其德,遭遇不平便來請計……”

“論才,葉十一詩文傳世者雖不多,但題風陵渡、題青龍寺塔二詩,兼陋居銘一文,已天下聞名矣。方纔我入內之前,便隱約聽得院中有歌夕陽無限好者,此豈夏卿郎君所言不學無術者?”

論完才與德,杜甫話鋒一轉:“葉十一性子好謔,便是爲《繡像三國志話本》,戲說正史,卻也是於俚俗之中說忠義,於市井之內談仁德,正是扶正祛邪激濁揚清之舉也,何謂謬種流傳?莫非忠義仁德,乃爲謬種?”

王縉幾乎要悶哼一聲,看着杜甫的眼神,便有些訝然。

杜甫此時聲名不顯,雖然已經有幾首詩歌佳作,卻尚未傳唱,因此,王縉很是奇怪,葉暢從哪兒找到這樣一個幫手。

不僅言辭犀利,而且思維敏捷,所守之處,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竣之境,所攻之地,則是敵人強弩之末氣勢衰竭之所。

至少王縉攻擊葉暢的話語,被杜甫連撥帶打,化解大半,而且杜甫還乘勢反擊,反詰王縉誤將忠義仁德充作謬種。

葉暢也情不自禁撫掌,暗暗道了一聲“精彩”!

同時,對杜甫其人,他的認知也與過往不同,不再是那個於歷史留下高高在上名聲的詩聖,而是一個真性情夠義氣的摯友。

不過,王縉不會就此退縮的,此人如此公然挑釁,必有重大理由,絕不會受小挫而後退。

“杜子美,你爲何避而不談標點句斷之事?”王縉只是稍緩了一下,便又道:“大奸之人,必有大僞。葉十一虛飾忠義,僞作仁德,實藏奸詐禍害之心,今日他以戲說話本改三國之史實,明日便會以標點句斷篡書經之真要!”

這一下子,葉暢唯有撓頭了。

唐人真不蠢,不但不蠢,一個個精明得緊。年邁的賀知章一眼瞧出了他的目的,這邊王縉也瞧出了他的目的!

恐怕瞧出他目的的不只這兩人,許多文人都知道他的目的。只不過因爲他還沒有實際行動,所以那些人都隱着忍着,只等他一涉足,便要揮起大棒,將他打翻在地吧。

王縉這廝因爲某種原因,主動跳了出來,標點句斷之事,只是他的藉口

短時間裡,葉暢將王縉的用意分析得八九不離十,現在差的就是最關鍵一環,他拼命貶損葉暢,最終目的是什麼。

句斷之事,杜甫就沒有辦法爲葉暢解釋了,事實上,他與葉暢就這個事情也發生過爭論,每次葉暢都說便於說書評話之人閱讀,但杜甫推測,這只是一個搪塞的理由罷了。

葉暢也清楚這一點,因此他笑着道:“既然王夏卿你追問,那我也實說了。”

衆人都屏息凝神,盯着葉暢,這一刻,玉真長公主都覺得,自己從院子的中心退了出來,而眼前的翩翩少年纔是衆人關注的焦點。

“昔日某曾一夢……”

葉暢一開口,衆人便情不自禁微笑起來。

葉暢好做夢,凡知其名者都知此事。他有詩文出來,從來不承認是自己所作,只是說乃夢中所見。

很多人認爲這是他故弄玄虛炒作自己,但也有人覺得,這有可能是真事0

“在某那一夢中,曾聽數人同飲於酒樓之中。其中有一人道,此情此景,令其憶起在人間時於旗亭與友同飲……”

王昌齡原本已經入席安坐,聽得此句,霍然站起!

葉暢笑着向他拱了拱手,然後又道:“此人說他與王公少伯、高公達夫同飲於酒樓,羣伎紛來,三人避席而讓之……”

這是非常著名的一個典故,天寶元年去世的王之渙與王昌齡、高適三人齊飲於酒樓,一些妙齡梨園歌伶豔妝而來,奏樂歌唱,三人讓出酒席,避坐一旁私下打賭,這些歌伎唱哪一人的詩多爲勝。

第一伶所唱爲王昌齡的“寒雨連江夜入吳”第二伶唱高適的“開篋淚沾衣”第三伶又唱王昌齡的“奉帚平明金殿開”。這樣王昌齡與高適的詩都有人唱過,唯有王之渙尚無,王之渙不服氣,說這些已唱者皆“潦倒樂官”所唱亦爲“巴人下俚之詞”他指着諸伎中最美麗者,稱此女不唱他的詩,那就終身不與王昌齡、高適論詩,但如果是他的詩,則王昌齡與高適新須拜他爲師。

結果那最麗女郎所唱,果然是王之渙的“黃河遠上白雲間”。

葉暢將此典故說出,王昌齡幾乎熱淚盈眶,而衆人知他詩名聲,亦是訝然相望,似乎是想知道是否真有此事。

“竟是季凌,竟是季凌!”王昌齡喃喃道。

“安知非此豎子胡言亂語,以惑人心!”那邊王縉卻道。

葉暢沒有回辯,只是悠悠然道:“某乃俗人凡眼,不識神仙高人,因此不知言此事者,是否真是王季凌。只是聽得他說,當初之詩,他又小改一番,願請紙筆,書以少伯郎君一觀。”

聽得他要紙筆,玉真長公主點了點頭,自有道姑奉了上來。

葉暢沒有提筆直書的本領,他必須伏案而寫,清完案几,他隨手揮筆,便寫了一個“黃”字。

這一年來,他深知書法乃此時不可或缺的傍身之技,因此沒少苦練專研,又有張旭、顏真卿這般當世大家書信指點,因此他的書法進步得相當快。雖然還不能算是大家,但寫出來之後,衆人還是眼前一亮。

緊接着,葉暢流暢地寫了下去:“河遠上白雲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他收筆袖手,周圍卻是一片竊竊之聲。

“葉十一不學無術,由此可見矣!”王縉不緊不慢地道:“便是王季凌的詩,他也粗忽不知也!”

杜甫也暗暗發急,向着葉暢使眼色,葉暢卻恍若無覺。

“怎麼,王夏卿先生說某有錯,不知錯在何處?”

“哈,錯尚不知……你自己再看一遍!”

寫到“白雲”之後,卻將“間”字漏了!

王縉走了過來,伸手在那紙上連點了幾下,都是點在“雲”字之後,同時笑看葉暢。

在他看來,葉暢此時應該困窘面漲,無地自容纔是。

第466章 又見李氏生平陽第336章 舊時情誼今成仇第20章 可有主意(下)第413章 欲仿周公佯吐哺第366章 全盤唐化何行之第61章 鯉魚堪膾且還鄉第4章 長安酒肆(下)第417章 昔時風波今又起第256章 孰爲奸細空穴風第27章 皇公子瑁(中)第494章 各懷鬼胎算計忙第144章 下鍋何患無糧米第158章 白首相知猶按劍第381章 虞詐亦可裹貪腸第110章 素手驚破琉璃盤第423章 蛇鼠狐兔思出巢第195章 如墜冰窖座針氈第458章 叛父叛子叛將軍第273章 營田副使勸農司第280章 焰起煙騰散猢猻第223章 吾項之上首在否第10章 隔離煞星(下)第407章 負義忘恩真先生第183章 失意門庭羅傻雀第128章 一席話語十年書第258章 報仇十日猶恨晚第355章 磨些江上鎖鐵橋第165章 犬戎日夜吞西鄙第19章 暗夜來人(下)第227章 與子同仇豈無衣第37章 班門孰敢弄大斧第457章 一事一事又一事第207章 欲刺王僚覓魚腸第113章 一計不成一計生第134章 可赴江南廣積糧第409章 京華冠冕獨爲佳第234章 輸肝剖效英才第166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450章 葉暢雪夜入上蔡第21章 尚香詩會(上)第337章 催促鳳台近鏡臺第17章 雅俗之辯(下)第21章 尚香詩會(下)第342章 窮則仁禮達則濟第450章 葉暢雪夜入上蔡第27章 皇公子瑁(上)第500 心腹之內起隱患第5章 徐家女兒(下)第106章 白雲一片黃河遠第85章 解開心結引風尚第492章 頻頻獻計何所第275章 左右跋扈誰與共第24章 隱霧迷蹤(上)第221章 臨冬北風忽驟起第387章 橫掃千軍自癡狂第450章 葉暢雪夜入上蔡第121章 空有飛熊不得用第206章 翻臉反目自乖張第144章 下鍋何患無糧米第206章 翻臉反目自乖張第442章 噩耗急傳社稷危第129章 千般功業一句讒第475章 繁華恩愛轉成空第249章 爲我漢人謀遠計第425章 不可回絕勢必得第25章 合歡玦碑(上)第461章 樓外評話樓內客第293章 守株猶可得狡兔第144章 下鍋何患無糧米第98章 自此少府空模樣第109章 先至天街聞市賽第23章 迷霧竹林(下)第242章 冰海重開回鄉路第296章 前後籌謀我稱雄第432章 遼東秋風滌塵土第224章 西窗共語話叛胡第256章 孰爲奸細空穴風第16章 末流之器(上)第20章 可有主意(上)第168 欲善其事利其器第404章 書生意氣撥算籌第229章 一夜冰封山路難第233 誰人更掃黃金臺第118章 君今不醉將安歸第324章 死有餘辜薄情郎第28章 誰來作證(下)第469章 奇禍無憑汝自招第451章 亂風方止陰風生第508章 色厲膽薄謀無斷第499章 市井之中聞真言第469章 奇禍無憑汝自招第372章 制書一封震宵小第315章 不知何處卜吉兇第36章 它山石醜可攻玉第308章 八方玲瓏四面光第29章 初雪受罰(上)第21章 尚香詩會(下)第413章 欲仿周公佯吐哺一五零道雖殊途亦相謀第405章 將此紛爭聊解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