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下鍋何患無糧米

“今日情形不錯,賑米還算充足。

旁邊的一個吏員看到這種情形,湊在葉暢身邊笑道。

這立筷不倒的粥,前些時日可想都別想。

葉暢點了點頭,沒有說什麼,但此時粥棚邊的一個穿着淺青衣裳的官員卻昂然道:“這是咱們諸人的功勞,這幾個月來,咱們每日奔波於此,安撫災民,方得如此”

這人穿着淺青衣裳,是個方入流的小吏員,職位大約與葉暢掛着名的“錄事”差不多。他看着葉暢的目光,分明是有些不屑,甚至可以說,他有幾分敵視葉暢。

見葉暢沒有什麼反應,那人又道:“葉參軍,你是方家,當初在偃師,也安置過兩百餘災民十數日,當知這幾千人幾個月,不好安置。”

“那是,那是。”葉暢笑着點頭。

旁邊有相熟的吏員向那人使眼色,那人卻是撇了撇嘴,渾不在意的模樣。

不過,當他看到走來的兩位道姑時,神色就變了。

“啊呀,這種地方,二位法師何必來?”幾乎是小跑着,他向那邊奔去,到了兩位女道姑的身邊。

葉暢有些驚訝,這兩位女道姑,正是在大福先寺中遇到的李、蔡二女,她們怎麼會在此處?

那小官殷勤上前問候,乘着這機會,葉暢詢問身邊的差吏:“此人是誰?”

“乃本縣丁典事。”身邊的差吏頓時興奮起來,大約是覺得能有好戲看,因此乘着那丁典事注意力在二女身上,在葉暢身邊拼命歪着嘴巴:“他已經考功得滿,即將入流,迫不及待將青衣穿在身上,卻被葉錄事擋着了道。”

葉暢頓時明白對方爲何敵視自己了:原來自己無意中竟然奪了別人口中之食

一不入流的典事,想要轉爲流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除了熬資歷,還須立功,熬過考評這一關。這位丁典事原本今年便可以轉入流,成爲堂堂九品下的錄事,結果葉暢被拉來幫忙,這個錄事便加到了葉暢頭上。

在楊慎名看來這是個無關輕重的官職,可在丁典事眼中,便是他一輩子奮鬥的目標——流外官與普通吏員也無多大差別,可是到了流內,則是天壤之別了。

自已又是躺着中槍了……

那邊丁典事跟在李、蔡二位身邊,那二位轉了一圈,幫着施粥,片刻之後,終究是好奇,又轉了回來。

“前日之事,多謝葉郎君。”她們斂衽向葉暢行禮道。

僅憑她們的跟班隨從,便可以判斷出這二位女郎身份不凡。丁典事跟了好一會兒,結果人家根本不理不睬,這讓他分外尷尬,到見得他們來向葉暢行禮問候,更是嫉恨:“兩位法師怕是謝錯了,這位葉郎君今日纔來,對於這邊災民安置,卻沒有什麼功勞”

原來這二位女冠,自從來到洛陽之後,隔兩三日便要到這邊施粥所來。她們心中顧念災民,頗有善舉。丁典事與她們打過兩次交道,隱約知道這二女冠身份,自是想方設法要上前去討歡心。

卻不曾想,自己努力許久,也沒見兩位女冠有什麼反應,可這葉暢只是往那邊一站,這兩女便上前道謝

葉暢避開道:“說的是,某並無功勞,不值得二位道謝,若要謝,須得謝這些奔走做事的吏員差役。”

丁典事連連點頭,那模樣,活脫脫就象是搖着尾巴渴望主人恩賞的小狗兒。李蔡二位女郎,看他模樣,掩嘴微微一笑。

只不過這笑眼盈盈的,卻仍然是對着葉暢。

她們還想知道葉暢與曹紹夔的秘法,想知道葉暢與曹紹夔是不是真正有仙術,故此在葉暢面前,態度甚爲恭敬:“葉郎君知道,我二人所謝者並非此事。”

那邊丁典事看着葉暢的目光,可謂嫉恨交加。

葉暢也不羅嗦,他來是有正事的,當下向丁典事招手:“典事在此負責災民事務數月,頗有功勞,某甚爲敬佩。不知典事手中,可以災民詳情統計?”

“詳情統計?”丁典事冷笑道:“要此物何用,多少人手,我隨口便知。”

“丁典事有所不知,我所要的,是災民中男女比例、年齡分佈、有無識字、有無技能,這是便於安置所用。再要知道他們原籍何處、是否願意回鄉、回鄉是否尚有親人與家產,這是便於遣返所用。”葉暢微笑道:“有備則無……

“叭”

葉暢話沒說完,丁典事猛然一甩手,他手中的冊子扔在了地上。

“當真好笑,我們這些做事的辛苦了幾個月,你一來便指手劃腳要這要那——葉錄事,你來做吧,某倒要看,你有幾分本領”

丁典事的反應有些過激,葉暢愣了愣,然後在丁典事的嘴角看到一閃而過的笑。

大約是認爲扔了爛攤子給自己吧……

葉暢笑着搖了搖頭,然後將丁典事扔下的冊簿拾了起來。

這冊簿上記着所有災民的情形,雖然沒有葉暢要求的詳細,不過基本的男女、籍貫和年齡倒是有的。那丁典事見葉暢不發怒,便在那兒冷笑:“此冊乃是依着明公發下的災後應急問對所編,這些時日我們賑民放粥,也全是依着那災後應急問對所爲,葉郎君可是有什麼不同意見?”

“災後應急問對,失之過簡。”葉暢搖頭道:“各處有各處不同的情形,不可一概論之。”

“好大的口氣”那丁典事卻道:“某爲官吏二十餘載,參與賑濟災民近十次,便未曾見過能將救災之事說得如此詳盡者。葉錄事,你一口‘失之過簡,,便以爲自己比起前賢更聰明麼?”

葉暢愣住了,那《災後應急方略問對》,原本就是他與偃師令炮製出來的東西,它的弱點是什麼,葉暢很清楚。因爲是針對本地出現災民而做的部署,所以對這些流民的賑濟,並沒有太多涉及,這也就是葉暢所說“失之過簡”。

可聽丁典事的意思,他雖然瞧過《災後應急方略問對》,卻不知這玩意兒的炮製者中,竟然是葉暢弄出的。

若換了初入長安之時,葉暢必然要噴丁典事一臉,但是現在,他經過幾次事情之後,卻已經沒有樹敵之意了。

“丁典事,這個……你隨我來一下。”他向着丁典事道。

丁典事卻倔犟地一昂頭:“有何事?”

“有幾句話要與丁典事商議。”葉暢說得很委婉。

“某行事光明正大,並無何事不可爲人所知。”丁典事故執地道:“葉錄事有話,便當着大夥面說”

葉暢唯有苦笑。

不作死便不會死,這個丁典事若是稍有退讓之心,就不會把麪皮都丟了。

他正待開口,當衆說明,被丁典事認爲乃是先賢所做的《災後應急方略問對》,乃是自己很短時間內弄出來的玩意兒,不過一看到那兩千餘目光麻木的災民,他心念又是一轉。

兩千餘災民,數量並不多,但是,能將這些人安置得不錯,這位丁典事確實還是有些能力的。

不過是意氣之爭,自己非要佔個上風做什麼?

“既是如此,那就罷了。”葉暢聲音轉冷,他雖然決定給丁典事留個臺階,卻也不會拿熱臉去貼冷屁股:“莫吏,陳吏”

跟在他身邊的兩個吏員應了一聲,相互交換了一下眼色。

“你二位辛苦一些,便依着這份名簿,將我方纔要的資料都統計一遍,務求準確,若能得成,明公那邊,我替你們報首功。”

那兩吏員笑嘻嘻應了一聲是,心裡卻打着如何應付敷衍的主意。葉暢不追究丁典事,讓他們覺得葉暢綿軟,似乎不象傳聞中說的那樣咄咄逼人,自然就起了輕視之心。

葉暢卻是在心中冷笑,他自然不怕這些人耍花活兒。

“今日早粥太稀,災民一人一碗,怕是不得飽,讓人再煮。”葉暢又吩咐道。

諸吏員的臉色頓時變了。

丁典事卻是冷笑,yin陽怪氣地說道:“葉錄事當真英明。”

“另外,我聽說如今只是上午施粥,天氣轉冷,一日只有一碗熱粥,如何能支撐?”葉暢沒有理睬他,又說道:“除上午一頓外,晚邊再一頓……”

“不可,不可啊”

跟着葉暢的吏員終於忍不住,他是楊慎名親信,被楊慎名派到身邊來,一方面是給葉暢當幫手,另一方面,也是監督。現在聽得葉暢這兩個命令,頓時慌了。

“哦,爲何不可?”葉暢歪過頭去,有些不滿地說道。

“這個,葉郎君,請借一步說話。”

“某雖不是象丁典事那般坦坦蕩蕩,可是公事,卻無不能對人言者。”葉暢道:“你只管說就是。”

“這個……賑濟的糧食有常例,若是多了,糧食不足……今日這粥,已經比往常要稠了,這還是城中有位富貴人家的公子大發善心,施捨了十石米。”那吏員吞吞吐吐地說道:“若非如此,往日的稀粥,想要立起筷子,還得有些本事。”

“若非我等兢兢業業,感動了那龐郎君,他哪裡會送十石米來”丁典事冷笑着說道。

葉暢又搖了搖頭:“原來如此,不必擔心,某自會設法去弄米糧來,先得緊這邊災民吃飽來。讓他們餓不死,不過是第一步,讓他們吃飽來,乃是第二步,第三步則是讓他們有能力重建家園。”

葉暢這話說得,丁典事忍不住再噗笑起來:紙上談兵,莫過於此。

朝廷拿不出更多的糧食來,而且大唐疆域廣闊,每年總有些地方發生災荒,朝廷只能賑濟一時,不可能還包辦重建家園之事。

熬過最初,還不是哪來哪去,自生自滅。

“怎麼,信不過我?”葉暢見那些吏員仍然站着不動,心中也有些怒了。

“葉錄事,靠你一張嘴,便想變出糧食來?”丁典事道:“若是將現在的糧食用盡,接下來幾日該怎麼過?在沒有見着糧食之前,不可能依你”

這話無禮,不過卻有道理,衆吏員一臉訕訕,便是與丁典事不對付的,這個時候都觀望。

葉暢點了點頭,知道不拿出些實際的恐怕不行了。他回頭看了看洛陽城安喜門,然後指着那邊道:“糧食來了。

衆人吃驚地向那邊望去,果然見着幾輛大車從城門中出來。

丁典事有些訝然:這絕不可能,楊慎名拿不出更多的米糧來了,葉暢剛從外地過來,隨從雖多,卻也不曾聽說他去買米。

虛張聲勢?

葉暢不可能如此蠢,若是虛張聲勢,轉眼就會被揭穿來。

丁典事板着臉,和其餘吏員,包括那些聽得他們對話的災民一起,向着那邊望去。

只見一共是六輛大車,車後還跟着一羣鮮衣怒馬的富貴子弟。

李、蔡二位女郎見着這些富貴子弟,低低咦了一聲,大都是在大福先寺裡見過的,此時怎麼跑到這兒來了?

她二人到洛陽以來,隔一兩日總要來此處施粥,就從未看到這些富貴子弟來過。

兩雙妙目一轉,便又到了葉暢身上。

她二人都極聰慧,念頭稍轉,便知道是因爲葉暢。想必昨天在牡丹樓上的那頓酒席,葉暢與這些富貴子弟達成了什麼協議,讓他們今日送了糧食來。

“葉十一,葉十一”

大車停在了粥棚前,然後便聽得有人叫起來,葉暢拱手彎腰:“各位兄弟,葉某承情了。”

“好說,這也不是你葉十一一人之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你昨日所說之語,十分有道理。某此次送了十石米來,葉十一,你先用着吧。”

“某也是十石……”

來的有六位,個個都帶了米來,少的是八石,多的是十五石,總共加起來,足足六十二石米。葉暢招呼諸人完畢,然後回頭來對着諸吏員道:“如今有米了,還不去煮粥?”

諸吏員一聲不吭,開始動了起來,那兩個原本準備偷jiān耍猾的,動作比誰都快。

這些吏員的目光都毒,自然知道,葉暢竟然能讓洛陽城中的富貴子弟送米來,背後的力量絕對非同一般。

方纔爲了米糧的事情與葉暢爭,還可以說是爲公事,可現在再頂,那就是沒有眼色了。

包括丁典事,臉上的神情雖然仍是不服,但目光中也有些訕訕。

精彩推薦:

第425章 不可回絕勢必得第15章 是非又來(上)第477章 何意變故生肘腋第6章 蒸餾原理(上)第446章 殘民愛民各屬誰第141章 金樽清酒鬥十千第109章 先至天街聞市賽第302章 只恨此身無一用第360章 司馬遠至意所爲第393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75章 願以重禮爲謝儀第152章 妙語聯句滿座傾第2章 古怪女童(上)第224章 西窗共語話叛胡第32章 除夕夜宴(中)第105 南山別業無知音第307章 山重水複遮前方第428章 重任得遂平生志第478章 何愁天下無精兵第86章 噓寒送暖我所願第329章 你棋落罷我棋起第287章 契丹小娘顏色殊第285章 去途漫漫斷人魂第320章 從來榜下捉佳婿第491章 長安大道終不孤第431章 涇渭濁水浸河洛第2章 古怪女童(上)第288章 遼河水深風雲揚第438章 須藏見血封喉匕第215章 此地肥美可爲鄉第268章 獨自憑欄休上樓第64章 竟是天家貴子息第60章 嬌俏暗香綻芳芬第271章 棋盤內外誰棋手第154章 我是男兒爲國羞第429章 爲爭權勢民何辜第7章 前世情人(下)第381章 虞詐亦可裹貪腸第497章 錦衣貂帽入長安第6章 蒸餾原理(上)第89章 他時誓報今日怨第515章 大食學者遊廣州第298章 嫉心自顯因舊恨第127章 鄉有賢者佑四鄰第397章 世傳妙手可點金第22章 討個彩頭(下)第470章 愁風愁雨任飄搖第500 心腹之內起隱患第389章 輕騎飛逐蔥嶺西第11章 樑上有人(下)第518章 無雙聖手織錦繡第482章 兵強馬壯可爲皇第346章 彩雲之南可築城楔子第368章 相逢一笑問舊故第194章 血海黃衫亦飄香第247章 班超投筆庸吏譏第170章 人心反覆豈可測第460章 各聚風雲會中州第285章 去途漫漫斷人魂第311章 熙熙攘攘爲利忙第396章 此處惡果孰手栽第496章 大廈已傾各西東第208章 血色空碧心自涼第420章 新有傳奇傳長安第387章 橫掃千軍自癡狂第192章 願以萬貫添鏡妝第372章 制書一封震宵小第30章 除夕夜宴(中)第462章 局外冷眼局中人第265章 昔時之因今之果第351章 短兵長刃夜相交第246章 長安水深如寒淵第290章 主客易位有誰知第287章 契丹小娘顏色殊第488章 至此天命似已搖第311章 熙熙攘攘爲利忙第349章 諸方亮相爭登場第237章 方自袖手風波定第82章 爭產開泰數三羊第18章 微妙轉變(上)第64章 竟是天家貴子息第284章 前望虎賁阻歸程第242章 冰海重開回鄉路第16章 末流之器(上)第469章 奇禍無憑汝自招第242章 冰海重開回鄉路第151章 詩河羣星耀洛陽第257章 後宮醋海生波瀾第441章 捷書飛至動人心第436章 巧婦難爲無米炊第504章 三人殊途卻同心第69章 臥龍谷中起文房第490章 榮華權勢皆作土第324章 死有餘辜薄情郎第359章 將軍百戰何苦來第131章 堪爲吾師唯葉郎第166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366章 全盤唐化何行之第116章 陸地舟車移綵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