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天下誰人不怨君

大唐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是個年過四旬的中年人,正值年富力強的時節,他的軍旅生涯時間並不長,開元末才被任命爲隴右節度使,來到與犬戎人交戰的戰區。

他的到來,是因爲李隆基的信任——他很早就與太子李亨爲友,因此最初時,邊將多少有些小視他:一介文人,幾乎沒有什麼邊關經驗,便跑到隴右來指手劃腳。而且邊將們多少有些擔心,這位曾經竭力主張與犬戎和親的新節度使,會成爲他們建立功勳的掣肘。

但自從他到來之後,倒是積極備戰,甚至主動出擊,短短數年時間,令蓋嘉運敗壞了的局勢稍振。而且他還組織反擊,打回到河曲這邊的洪濟城,奪取了反攻石堡城的橋頭堡。

如今他便在洪濟城中。

隴右十一軍,幾乎全部集中於此,大量的糧食物資也被源源不斷地運來,目的只有一個,石堡城

“你便是新來的承務郎葉暢?”

望着眼前年輕得不象話的臉,皇甫惟明面帶驚訝。

“正是。”拜倒在地上的葉暢心裡是十分不情願的,可是邊帥威重,而且有臨機專殺之權,面對這個皇甫惟明,他可不敢失禮。

“修武葉十一郎?”皇甫惟明似笑非笑地道:“就是你?”

葉暢的心突的一跳,因爲在軍衙之中,他不敢擡頭看皇甫惟明的臉色,不知道他此時的神情是不屑還是調侃。

“區區微名,不意大使竟然也聽說了,實在是有污尊耳。”

弄不明白對方的意思,葉暢只有順着他的話自謙一下。但他話語才落,那邊皇甫惟明便冷笑起來

“自然是傳到我耳中了,你一個區區白衣,驟然得聖人恩賞,給了一個承務郎,竟然還不滿意,專營到我這兒來了……你人尚未到,京中說情的信便已到了,又是玉真長公主,又是韓朝宗……便是李相,也專爲你書信一封,你當真是好大的面子”

葉暢愣了愣,玉真長公主的信,是他去求的,韓朝宗的信,他沒有求過,至於李相,也不知皇甫惟明說的是李林甫還是李適之,無論是誰,他可都沒有去求過人情。

李適之的可能性大些,他與韓朝宗關係密切,至於李林甫,葉暢覺得他不坑自己就好了。

但接下來皇甫惟明的一句話讓他愣住了。

“李林甫可從來不曾爲人寫過信給我,竟然能爲你寫信,也不知你是替他做了什麼事情,讓他如此看重你”

怎麼會是李林甫?

葉暢頭嗡的一下,李林甫在朝中呼風喚雨不假,可是他的信到了皇甫惟明這邊,不但起不到作用,只怕還要起相反作用

要知道,皇甫惟明與當今太子李亨是一黨,而李林甫最怕的事情,就是李亨繼位,雙方几乎勢如水火,李林甫怎麼會寫這樣一封信來?

若是如此,就可以理解皇甫惟明爲何到現在還不讓他起身了。

“便是到了我這兒,第一日就勾上了我手中大將,王難得對你讚不絕口葉十一,你有何德何能,讓這麼多人爲你說情?”

葉暢從皇甫惟中的口中,隱隱聽到了殺機。

他情急之下,顧不得激怒對方——實際上這種情形下,他激怒不激怒,差別已經不大,他起身站立,昂頭看着皇甫惟明。

“某並無德能,但某至邊疆爲國效力,能令學士李太白、山人高適、進士岑參相隨同至,初來第一日,便能攜家丁殺犬戎十七人,傷敵不計——某爲國之心,何須德能?”

方纔葉暢下拜不起的模樣,讓皇甫惟明很快意,此時見他不請自起,皇甫惟明的面色一沉,但待聽得葉暢連報了三個人的名字,他臉上的殺氣頓時消了大半。

他自己在長安久居,來邊關也只是數年,自然聽說過李白、高適的名聲,便是岑參,也是進士及第,竟然不入仕途,隨葉暢來邊疆,這讓他不覺動容。

“某與玉真長公主,乃長安故交。與韓京兆,乃是因爲曾在京城中爲其幕府效力。與李相,卻是素昧平生——若某真與李相有交情,何須來這隴右高寒之地,受這等苦楚?”

方纔一句話,只是讓皇甫惟明冷靜,令其不至於隨便尋個由頭便責罰自己——李白高適都是當今名士,隨意折摧名士,皇甫惟明除非是不要自己名聲了。接下來這番話,纔是葉暢的重頭,既委婉解釋了爲何玉真長公主與韓朝宗會來信替自己說話,又撇清了和李林甫的關係。

皇甫惟明自然不傻,他果然讓葉暢說完了話,不過葉暢料想不到的是,他說完之後,皇甫惟明根本不爲所動。

相反,從他眼神中,隱約看到一絲笑來,彷彿葉暢的說辭,在他意料之中。

葉暢心中念頭急轉,頓時想明白:便是李林甫與他關係親密,派他來軍中監督皇甫惟明,那又能如何?難道說皇甫惟明還能拿這個當成理由,給他栽上一個罪名?

正經的,他若是承認與李林甫有關係,皇甫惟明還不好動他。現在倒好了,他自己否認了這層關係,那麼皇甫惟明當然不必給李林甫面子,願意怎麼折騰他就怎麼折騰了。

想明白這一點,葉暢頓時大悔,同時心中暗驚。

他見到的大唐官僚,只要能身居高位的,可沒有一個易與的貨色除了賀知章看他有長輩看小輩的縱容之外,其餘高官,哪個不讓他吃憋?

也就是王維王縉兄弟倆,不能全拋開文人本色,才被他吃住

“既是來邊關爲國效力,那就不是來享福的,好,好,邊疆正需要你這般的熱血之人。你是文人,自不必親自上戰場動刀兵,有一事我就託與你了,如今眼見就要麥熟,你前去查看軍屯麥田,督促收割,不得有誤”

文人處置內政,這倒不是什麼苦活兒,而且督促收麥,無非就是每日在田中曬曬太陽。葉暢鬆了口氣,心中暗暗奇怪,莫非自己真誤會了皇甫惟明,在確認自己不是李林甫一黨之後,他便改顏相向

“是,遵令……大夫,軍囤麥田不知在何處?”

“此事自有軍中支度使說與你聽,我這裡還有軍務,你先退下吧。”

皇甫惟明沒有對他改顏相向,依然很冷淡地打發他走了。不過比起初見面時的殺機,葉暢已經覺得,自己算是逃過一劫了。

出了軍衙,聽得有人喚他,回頭看去,卻是方纔衙中諸人之一。此人神情也是冷淡,下巴擡得老高:“葉參軍,我軍共有屯田六千頃,你須多少兵士,多長時間,方能將麥盡數收割,快些理出章程來”

葉暢愣了一下:“我初來乍到,連屯田在何處都不知曉,如何理出章程?”

“那是你的事情,此乃軍中,每一任務便是軍令,軍令不遵,軍法從事。”那人凜然道:“今日便要章程,你好自爲之”

葉暢心中大怒,所謂閻王好見小鬼難纏,此人大約就是皇甫惟明的支度使,應該是其親信,分明是見皇甫惟明方纔對自己不甚客氣,他便來刁難自己

“你去哪兒?”

那人見葉暢一臉怒意,但二話不說轉身便往軍衙中走,立刻攔住他喝問道。

“某來此只是爲國效力,不過既然有人不願意某在此,某就向大夫實話實說就是,某無能受斥貶官事小,不可爲此誤了軍事。”

那支度使頓時愣了。

冒着生命危險來邊關的,哪個不是想着往上爬,他刁難葉暢,想來葉暢也只有忍氣吞聲,識趣的就賄賂於他,蠢的就回去悶頭做事等着捱罵,象葉暢這樣一言不和就自承無能撂攤子的,還是絕無僅有

他卻不知,葉暢來此,原本就不是心甘情願。在葉暢心中,還巴不得皇甫惟明給他一個不稱職的評價,打發回家鄉去當白衣呢。

“你這是何意,這點事情……”

支度使跟着後面要攔,可是葉暢一邊說一邊走,徑直就又到了軍衙門前。裡面的皇甫惟明早聽到他的聲音,沉聲喝道:“葉暢,你又有何事,竟敢咆哮軍前?”

“這位支度使要卑職今日就拿出收割章程,卑職無能,怕誤了大夫軍機大事,故此來向大夫請罪。”葉暢揚聲道:“卑職實是不稱職,請大夫另選高明。”

皇甫惟明也是愕然。

不過一愕之後,他笑了起來,起身走過來,將拱手彎腰的葉暢扶起:“葉參軍,可是誰與你說了什麼?”

“並無,卑職確實沒有這本領。”葉暢也是尋個藉口發作,反正他也不想要功名利祿,若不是李隆基派來甲士強逼,他纔不會吃飽了撐的來這裡受氣。

“啊……哈哈,此事不急,只需趕在霜雪來臨之前將麥收完即可。”

皇甫惟明笑了起來,他看了跟着葉暢進來的支度使一眼,支度使微微有些窘迫,不過皇甫惟明卻沒有追究,而是緩聲又道:“葉參軍,你初臨此地,這收割之事,實是目前能尋着的最適合你的事務,若是此事你也做不成,便只有放你去軍中了。”

放入軍中,也就是有可能送到前線去,葉暢心中一凜,當下道:“軍屯收麥,於繫到全軍就食大事,卑職願爲大夫分憂。不過,俗語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收割的人與工具上,還請大夫允許卑職便宜行事。”

“那是自然,不過爲了防備犬戎,人力上每日動用怕是有限。”

“六千頃田,總得不少於六千人……”

葉暢有些不以爲然,他來的時候已經看過田裡的麥子,如今乃是盛夏,離麥收還有個十天左右時間,六千頃地,對於手中握有數萬兵力、背後還能調動十萬兵力的皇甫惟明來說,當真不是什麼事。

“六千人多了。”皇甫惟明卻是斷然拒絕:“我只能與你三千人。”

三千就三千吧,無非是多花些時間,葉暢便答應了下來。

“此爲軍令,葉參軍須得盡心盡力,不可懈怠。你所要的條件,我都已經應允了,你就切莫再爲什麼原因來尋我推託。”見葉暢應了下來,皇甫惟明最後又說了一句。

葉暢本來放下的心頓時又懸了起來:皇甫惟明的話中有話啊

難道說,這收麥之事,當真還有什麼蹊蹺?

帶着這個疑問,葉暢再次出了軍衙,這一次皇甫惟明打發了一個愁眉苦臉的老吏隨他,算是幫助他了解工作的情形。

不看那支度使的臉色,葉暢心裡暢快許多,離得軍衙遠了些,他停下腳步,嘆了口氣:“是我連累了你。”

“參軍啊,你就根本不該答應此事,便是答應,也不該挑我來……”那老吏哭喪着臉道。

方纔皇甫惟明召來各曹閒着無事的吏員,讓葉暢挑一個,葉暢於衆人中便挑了此人。當時此人便露出哭喪之色,只是被皇甫惟明一瞪,不敢開口拒絕罷了。

他原本以爲葉暢不知道其中的曲折,纔會答應下此事,卻不曾想葉暢竟然敢開說連累了他。

“你家中老小,想必都仰賴於你吧?”葉暢問道。

“正是……參軍,卑職求你一事,看在我家中老小性命,都繫於某一身的份上,向大夫進言,還是換了別人相助……”

“不可能,誰沒有老小?”那老吏見葉暢開口安慰,原以爲是個好說話的,卻不料緊接着葉暢便露出冷酷的一面:“在麥收之前,你便跟在我身邊,寸步不得離開。我生,你便生,我死,你自然死在我之前”

此語一出,那老吏險些癱了下去。

“你……你……”

“閒話少說,我們的時間不夠。”葉暢見已經離得遠了,便停下腳步,轉身看着那老吏:“你說說看,這收麥一事,有何危險?”

“你不知道?”老吏失聲,然後頓時醒悟:“方纔你是詐我?”

“若不詐你,就真不知道其中危險,現在麼,你便是想脫身也難了,我會與皇甫大夫說,是你告訴我這其中危險的。”葉暢平靜地道:“你如今唯一出路,便是隨我一起,將此事做成,而且還要做得漂亮……莫這副死人模樣,我這般說,總是有幾分把握”

葉暢的話,並沒有讓老吏平靜下來,相反,老吏用怨毒的眼光看着他,若目光能殺人,葉暢定然被這眼光所穿透。

第107章 疑是故人魂相見第174章 夜透重圍比子龍第463章 利箭在弦夜將闌第146章 安得猛士護主上第355章 磨些江上鎖鐵橋第5章 徐家女兒(下)第324章 死有餘辜薄情郎第252章 我自歡笑豺狼泣第23章 迷霧竹林(下)第108章 欲造神舟訪仙山第421章 國事家事亂如麻第275章 牧奴可曾識阿翁第486章 其時其地吾當場第504章 三人殊途卻同心第258章 報仇十日猶恨晚第373章 一家哭勝一路哭第222章 帝鄉輾轉復見疑第77章 驚聞貴客來相訪第65章 吳澤龍女鋪橋樑第348章 欲拒猛虎引豺狼第11章 樑上有人(下)第179章 幾時攜手入長安第298章 嫉心自顯因舊恨第312章 娘子軍破夜曲江第443章 今日敵軍非瓦崗第364章 數語籌謀顯老奸第125章 無知豎子真無畏第294章 舌上藏槍試猛虎第138章 奇術自珍曹太樂第36章 它山石醜可攻玉第354章 明犯強漢不輕饒第394章 敢向龍種揮鐵拳第472章 言之不預禁菸火第281章 素衣血手仁或兇第340章 豈因私怨致國殤第146章 安得猛士護主上第163章 邀朋攜友呼同往第313章 葡萄架倒郎篩糠第111章 借取君王金錯刀第292章 緩兵之策未自安第467章 截取雷霆化天火第193章 一行出宮無人覺第467章 截取雷霆化天火第20章 可有主意(下)第187章 生性純良葉十一第388章 血滿弓刀單于逃第225章 封樁豈可滅虜賊第450章 葉暢雪夜入上蔡第36章 它山石醜可攻玉第34章 牟笛求賞(上)第18章 微妙轉變(下)第488章 至此天命似已搖第9章 父女之間(上)第225章 封樁豈可滅虜賊第227章 與子同仇豈無衣第445章 千帆競渡再無賊第434章 江南兩道警相連第120章 事了拂衣全無痕第504章 三人殊途卻同心第290章 主客易位有誰知第5章 徐家女兒(上)第282章 重山千萬馬蹄輕第455章 前途至此心茫然第152章 妙語聯句滿座傾第120章 事了拂衣全無痕第11章 樑上有人(上)第50章 宮中有缺汝來否第81章 胡狄盡是中山狼第167章 天下誰人不怨君第382章 宣王棄壘譽奇才第255章 蛛絲難阻鯤化鵬第483章 棋遇對手將對將第438章 不信將軍可挽天第65章 吳澤龍女鋪橋樑第212章 不見天家官已久第121章 空有飛熊不得用第234章 輸肝剖效英才第147章 登門問罪探前因第246章 長安水深如寒淵第395章 何處飛來無妄災第236章 似有神兵自天來第25章 合歡玦碑(下)第80章 穎達若在舉世敵第509章 天視原爲我民視第27章 皇公子瑁(中)第209章 利慾薰心近災殃第24章 隱霧迷蹤(上)第229章 一夜冰封山路難第355章 磨些江上鎖鐵橋第243章 魑魎浮蚍亦猖狂第332章 車轍輪軌前有傷第252章 我自歡笑豺狼泣第121章 空有飛熊不得用第18章 微妙轉變(下)第262章 不意千帆爭渡歌第4章 長安酒肆(上)第225章 封樁豈可滅虜賊第52章 兄仇弟恨牽撲朔第163章 邀朋攜友呼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