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強秦昔日謀偏蜀

距離都里約一百餘里外,便是青泥浦。

都裡是個小地方,鎮子加上週圍方圓十餘里內的村落,總共人口也只有四千多不足五千人,大多是漢人。而青泥浦則要稍大,全部人口加起來有近八千,相當於都裡的一倍。

都裡多是漢人,這裡漢人則佔了一半,高句麗人、扶余人、沃沮人、粟末人、新羅人等等諸部佔了另一半。自安東都護西撤之後,大唐的政令便不能到此,二十年前渤海國侵攻萊州,艦隊便曾駐紮於此。

後來渤海國雖畏於大唐之威,不得不放棄此地,但實際上如今青泥浦的“清泥浦令”,仍然是一個新渤海國的高句麗人。此人亦是姓高,名鬆,亦是原高句麗宗室,高寶晟正是在他支持之下,才能在都裡鎮坐穩的。

“什麼,崴子寨的那些廢物……不但不曾成功,反而讓那些漢人突入寨中,殺了個落花流水?”

新來的消息,讓高鬆異常憤怒,他連着摔碎了幾個瓷器,然後又有些心疼:這可是來自大唐刑窯的白瓷,若是送到渤海國去,一件足以換來一頭牛

在憤怒之餘,高鬆也覺得恐懼。

身爲破國之人,高句麗被滅時他尚未出生,但依然還記得,他的父親提到當時情景時,眼中的恐懼。如今從都裡傳來的消息說,那夥新來的唐人,自稱乃是大唐官員武將——莫非大唐在沉寂了許久之後,終於又將目標對準了東北

“不是說……土蕃人纏住了大唐,大唐抽不出兵力來嘛……”喃喃自語了聲,恐懼讓高鬆不得不慎重:“既是如此……鉗牟丁”

他身邊一個着漢人服飾之人聞言出來:“明公,我在這裡”

“你最懂唐人,你說說看,唐人是不是真的要打過來?”

若大唐真舉國來攻,莫說遼東這四散之地,就是新羅、渤海兩國聯手只怕也是抵擋不住。

“不可能,明公方纔不是說了麼,土蕃人在西,大唐忙着與其糾纏,而且北邊還有突厥人的殘部,他們不可能抽調全國之力來。”

“都裡那邊的唐人……是怎麼一回事?”

“料想應當是登州或者萊州的邊將,想要立功,故此渡海而來。”

“若真如此,那倒好了,高寶晟那個蠢貨,無端去招惹唐人,否則有他在,至少能打聽得些詳細的消息……”

卻是高寶晟沒有將葉暢那區區幾十人放在眼中,以爲自己便能解決,故此沒有報與青泥浦這邊。然後葉暢以雷霆之勢掃了高家,連個零星漏網的都沒有,待青泥浦得到消息,都裡的情形已定,高鬆不知葉暢深淺,便又唆使崴子寨去攻。

不曾想崴子寨的人尚未攻到都裡,自己老巢先給葉暢遣南霽雲急襲給端了,再以其家人相威脅,迫使青壯不得不投降。如今崴子寨與周邊另外三個寨子,盡皆被葉暢破寨,所有人口,全都遷到了都裡。

“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弄明白,是不是唐人又要大舉返回了”高鬆看着這個部下:“你最通漢學,便由你爲我的使者,去都裡一趟,明裡只說奉承大唐官使,暗裡打探他的虛實,究竟來了多少人馬,是哪路將領領軍,其人是貪鄙還是清廉,都得探明來”

鉗牟丁應了一聲,看了周圍一眼,確實,高鬆喜用高句麗人,故此身邊沒有什麼合適的漢人幕僚,唯有他因爲與新羅的關係不一般,反倒是最精通漢學的。比如說,高鬆自稱青泥浦令,別的人便用令長、縣令、主人之類的稱呼呼他,還有於脆用高句麗的酋長名稱呼的,唯有鉗牟丁,卻依着漢人稱縣令的尊稱,呼之明府。

“事不宜遲,小人這就出發,不過,明公,小人既是前去奉承,須得備用一些禮物。”

高鬆有些肉疼地吸了口氣:“好吧好吧,那百年份的老參,你帶一棵去,還有皮貨什麼的……對了,上回收到的那張白虎皮,給他送去。”

“主人也太大方了,不過就是一個唐臣,那白虎皮,就是獻給唐朝的可汗都足夠了。”

“正是,正是,不如獻與渤海王,請渤海王支援我等”

底下一片反對之聲,鉗牟丁卻是明白高鬆的意思:“明公果然有謀略,此乃漢人強秦滅蜀之計也”

其餘人都一頭霧水地看着他,那高鬆也是眨巴着眼睛,臉上卻是自負的神情。

“當初秦國欲滅蜀國,便送厚禮與之。”鉗牟丁對此亦是一知半解,不過衆人的神情,還是讓他暗喜:“諸位,平日裡我就說過,漢學之中,有大智慧,要大夥與我一起習漢學,否則明公計策用意,諸位都不知曉,自然會出聲反對。”

“咳咳……此話以後再說,鉗牟丁,你速去速回,休要耽擱。”

鉗牟丁依言而出,他從青泥浦來,自然選擇乘船,藉着洋流,只用了一天的功夫,便到了都裡。不過,讓他驚訝的是,進入港區的那水道南邊,樹起了一塊新的石碑,石碑上的文字卻是“旅順”二字。

鉗牟丁認識這兩個字,也能猜出這兩字的含義,不過爲何會在這裡樹起這座碑,他就完全不知了。

當他的船在都裡靠岸時,發覺往常嘈雜的都里港如今卻很安靜,除了一隊人執武器等着之外,街上幾無行人。在他登岸之後,立刻有人迎上來:“爾等何人,來此何爲?”

“某乃平郭縣令高公所遣,前來拜謁朝廷天使者,還請通稟一聲。”

“平郭縣?那是哪兒?”有個巡邏兵士訝然問道。

“便是青泥浦。”鉗牟丁嘖了一聲:“前燕之時,名爲平郭,如今雖是羈糜州縣,未曾正式定名……”

“好了好了,什麼前燕後燕,我等只知道大唐大漢。”那人打斷了鉗牟丁的賣弄:“你要見守捉將軍?那要去旅順,咱們這邊,只有南將軍在”

“南將軍?”

“正是。”

鉗牟丁聽說是位將軍,便想先見一見探聽一下虛實,便拱手:“那好,我便先求見這位南將軍。”

“將軍在營中操演,賀老三,你帶着這位使者去……對不住,使者,你的手下就只能在這裡等着。”

“奉禮物的人呢?”鉗牟丁道:“我可是給將軍帶了禮物來。”

“禮物先放在這吧,你只管放心,我們有軍紀,前兩日小偷小摸的已經受罪了,絕不會動你的財物。”

這話鉗牟丁只是聽聽罷了,他跟着那個賀老三,一路上小心打聽,很快便得知,這賀老三原是都裡的漢人,被募爲民兵才八日,今日正輪着他們巡視,便在夥長的帶領下於都裡各處巡邏。

也就是說,這廝是在崴子寨的人被擊敗後徵入的。鉗牟丁心中盤算,應當是唐人的兵力不足,纔會急着徵發這些人物。至於什麼是民兵,鉗牟丁想來,就應該是府兵之類的。

賀老三卻不知自己已經泄露了消息,只是得意洋洋地說起自家分到了二十畝永業田——但他是孤男一個,如今又應募爲民兵,家裡田便沒有人種,原本以爲完了,卻不曾想,他們這些民兵每日除了訓巡邏之外,另外一件事情就是耕作,耕作的目標乃是他們自己的永業田。

等於是說,大夥都在耕自己的田,哪個敢不使氣力而人多又有好的配合,往常一人用十日未必完成得了的活,如今十人半日就解決,自然就有時間訓練巡邏了。

正是這種同耕之制,讓原本對參與民兵心懷不滿的賀老三變得歡欣鼓舞,只覺得這世上再沒有比葉郎君更好的官。

聽得他滿口誇讚那位葉郎君、葉守捉,鉗牟丁心裡對那位唐人的官員又高看了幾分。來這裡才幾天便能如此得人心,其人能力,非同一般。

終於被帶到了軍營,這軍營便在都裡鎮北,原是高家的一片田地,如今搭上了三排簡易木屋,周圍還用籬笆圍住。隔着老遠,就聽得裡面有人喝斥之聲,鉗牟丁伸頭望去,卻是一羣衣冠都不整齊的民兵,正在接受訓

賀老三幫鉗牟丁通稟之後,他便被帶入軍營之中,不過那位南將軍並沒有立即見他,而是讓他等着,他也正好乘機打量一下此處的兵士。

遠遠便看到一個雄壯的着甲漢子,正在訓丨斥那些民兵不成陣列,以鉗牟丁看來,那些民兵已經站得挺不錯了,但那着甲漢子仍是不滿意,於脆喚來一羣人,列成陣列給那些民兵看。

初看民兵時,鉗牟丁便覺其頗有章法,但看到這羣列陣之人後,他頓時覺得驚怖了。人不多,不過是四十八人,令行禁止自不必說了,關鍵是他們身上展示出來的那股氣勢,雖是不言不語,卻亦勇往直前無可阻攔,讓人心中驚懼

這是一支強兵

鉗牟丁只看得出這一點來,他忍不住問身邊的賀老三:“這些人是不是你們主帥的親衛?”

“哪裡,他們跟我們一樣,乃是民兵,平日裡還要勞作呢,只不過南將軍看我們操練得不妥,便請葉郎君讓他們來演示。葉郎君身邊的親衛,比他們可更厲害”

“啊,還有更厲害的?”

“那是自然”

鉗牟丁嚥了口口水,心中暗暗慶幸,好在高鬆是派了自己來窺視虛實,否則猝然遇着那強兵,豈不是找死

如此說來,那高寶晟、崴子寨的失利,亦是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這般……強兵,有多少?”他又問道。

他原以爲是問不出來的,不曾想賀老三是個實心眼的,聽得問便答道:“有兩百多人呢……不過聽說他們有兩千人,過些時日便會都來”

“兩千……”

鉗牟丁咂了一下舌,高鬆自稱爲青泥浦令,但在青泥浦城中所居者,也不過是五百餘戶兩千餘人,加上週邊村寨部族,治下總共纔是八千餘人。他要是豁出去,再糾集那些聽從他的山寨,湊個千餘兵馬倒是可以湊出來,只不過這等烏合之衆,與新民兵比也就不相上下,如何能去和那強兵相比?

回去定要勸說,想法子結好這邊……

鉗牟丁心裡打着算盤,終於等到南霽雲召他相見,他上來之後便拜倒於地,施了大禮。

南霽雲也不以爲意,只問他的來意。

“某奉命來使,是來拜見朝廷新派的官員。遼東之地,久不見朝廷所委官員,故此有不知國法者,冒犯了葉守捉與將軍虎威,聽聞他們或誅或擒,高明府還特意送上賀禮,令某帶來,如今便在船上。”

“原來如此,不知有何賀禮?”南霽雲有些驚訝。

他原先想這定是當地胡人又不懷好意,想要來算計他們,卻不曾想竟然是來送禮的。

“給將軍的乃是一件貂皮大衣,北地冬寒,有此大衣,將軍必不懼天冷。”鉗牟丁笑道:“給葉守捉的則是白虎皮一張、百年老參若於……”

一聽是些這樣的玩意,南霽雲頓時不喜,若是送馬、送甲、送兵刃,那就好了。

現下他們這裡最缺的就是這些,馬還繳獲了百十匹,又從各寨裡買了十餘匹,湊起一百二十匹的馬隊,不過真正能充作戰馬的,也只有三四十匹,其餘最多算是代步。兵器雖有,卻無可以破甲陷陣的陌刀之類,盔甲就更少,葉暢這個守捉乃是虛名,當初玉真長公主給他弄得這官職時便明說了,他不須到安東都護去報備,但也休想有一兵一卒的真正官兵,這就意味着除了他自己的一套不可能有盔甲撥給他。他現在身上的鎧甲,還是在隴右時所得,另有二十具鎖甲,亦是跟隨他去隴右的諸人所有。

他可以穿着這些甲嚇唬李邕,卻也得當心這消息傳入長安,否則私人擁有甲兵,往大里說是可以給他安上一個謀反的罪名的。好在現在到了遼東,有與沒有,都是他說了算,消息傳不回長安去,就不必太過擔心了。

“將軍,那貂皮……”

“這些東西又有何用,倒不如送些肉來。”南霽雲既然沒有興趣,便擺了擺手:“你之來意,某盡知矣,這樣吧,我遣人送你去見葉守捉,禮物也送到他那邊去,此地軍營,不合你久留,這就去吧。”

鉗牟丁愕然,自己來送禮的,就被這樣打發了?那件貂皮大衣,雖沒有白虎皮那麼珍惜,可也值得百貫以上,爲何這位南將軍竟然覺得還不如幾塊肉?

第100章 座中孰人爲今亮第77章 驚聞貴客來相訪第167章 天下誰人不怨君第144章 下鍋何患無糧米第153章 武爲止戈忘戰危第307章 山重水複遮前方第136章 洛陽城中福先寺第221章 臨冬北風忽驟起第278章 呼來喝去鉗牟丁第4章 長安酒肆(下)第115章 士女大和會市賽第98章 自此少府空模樣第172章 欲與皇甫不戴天第50章 宮中有缺汝來否第289章 太阿之柄當自持第2章 古怪女童(上)第21章 尚香詩會(中)第3章 昔日王孫(上)第209章 利慾薰心近災殃第4章 長安酒肆(上)第64章 竟是天家貴子息第393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456章 磨牙吮血問何誰第314章 忽如傾廈倒金樑第60章 嬌俏暗香綻芳芬第388章 血滿弓刀單于逃第241章 帳下膝行拜殘胡第83章 冰娘妙處少府談第165章 犬戎日夜吞西鄙一二二今日蠻女效阿瞞第221章 臨冬北風忽驟起第293章 守株猶可得狡兔第88章 覆釜山下遇前嫌第465章 當知太宗見高祖第325章 相公正合背黑鍋第1章 學院風波(下)第372章 制書一封震宵小第104章 獻寶御前慶長安第44章 運籌帷幄非古賢第497章 錦衣貂帽入長安第106章 白雲一片黃河遠第465章 當知太宗見高祖第123章 世事浮沉似流水第13章 推測身份(上)第265章 昔時之因今之果第165章 犬戎日夜吞西鄙第197章 世事如奕人如棋第379章 棄軍而逃難爲將第297章 捷書傳來百態生第162章 暗備金鉤誘海鰲第104章 獻寶御前慶長安第18章 微妙轉變(上)第292章 緩兵之策未自安第471章 玄機暗藏不可入第129章 千般功業一句讒第149章 流言積毀困周公第256章 孰爲奸細空穴風第26章 半夢半醒(下)第231章 今日家鵲慕鴻雁第441章 捷書飛至動人心第19章 暗夜來人(上)第52章 兄仇弟恨牽撲朔第112章 雷霆未起怒已消第248章 海外奇珍悅上意第500 心腹之內起隱患第330章 萬人齊呼葉十一第109章 先至天街聞市賽第302章 只恨此身無一用第511章 塵埃落定局勢明第237章 方自袖手風波定第198章 欲訪仙山東海中第288章 遼河水深風雲揚第287章 契丹小娘顏色殊第26章 半夢半醒(上)第124章 雖見黃河心不灰第347章 開中實邊安疆策第23章 迷霧竹林(下)第356章 盟約四項志氣豪第266章 面似寒梅腰似柳第496章 大廈已傾各西東第271章 棋盤內外誰棋手第294章 舌上藏槍試猛虎第281章 素衣血手仁或兇第17章 雅俗之辯(下)第263章 陰差陽錯奈若何第335章 昔日棋子今棋手第264章 忽聞遼東起干戈第372章 制書一封震宵小第32章 除夕夜宴(中)第88章 覆釜山下遇前嫌第58章 妙語點香僧四過第509章 天視原爲我民視第163章 邀朋攜友呼同往第371章 關山萬里赴戎機第500 心腹之內起隱患第423章 蛇鼠狐兔思出巢第135章 大仇小怨各何傷第9章 父女之間(上)第218章 詩書傳家有餘香第224章 西窗共語話叛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