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東宮召令

文慧就此在羊肝兒衚衕安頓下來。她每天的日子都過得十分簡單,抄經,唸佛,除了每日到盧老夫人跟前請一回安,說幾句話外,幾乎不出客院的門,也就是偶爾到院子裡散散步,望望天空。興許是避諱柳東行,只要柳東行在家,她便連盧老夫人那裡都不去了,也不出屋子。一日三餐的飲食,都是簡單的齋飯,穿着打扮,也都以家常素淨的衣飾爲主。

文怡見狀,總覺得有些不適應,無法相信從小驕傲張揚的文慧真的過起了這種“在家出家”一般的清苦日子,每每見了,便忍不住在心裡挑根刺,比如覺得她抄經時總是照着佛經刻本抄,一點都不象是熟讀了佛經之人,提筆就能默出整篇,實在有失於虔誠;又比如看見她每日梳妝打扮,仍舊講究整潔細緻時,心中腹誹她不改千金小姐的脾氣;再比如聽到廚下抱怨有哪味齋菜不合她胃口,便叫她原封不動地退了回去時,心中暗諷她脾胃太過嬌慣。

然而,當文怡在心中把所有能挑的刺都挑了一遍時,又忽然覺得無趣了。她前世還在家時,吃穿用度還不如文慧講究呢,但剛出家那會兒,不也同樣難以習慣麼?只是她那時候沒有退路,也沒有本錢去抱怨,纔會硬抗了下來,如今文慧還沒到那個地步,從小兒養成的習慣,哪裡是那麼容易就能改變的?

想到這裡,文怡對待文慧的態度也緩和了許多,原本只是維持着面上情,實際上能不靠近就不靠近的,現在偶爾也會過去看一看她,陪着說說閒話了,不過倒是少了幾分客氣,有時候說話用辭還頗爲直接,文慧也沒在意,反而對此十分稱許。

柳東行對文慧借住之事沒說什麼,只是對顧家長房所爲頗爲訝異:“出了這種事,真要鬧得外人都知道了,別人未必會說六小姐行事乖張,反倒會不齒顧侍郎兄弟賣女求榮呢從前我見他家老太太時,總覺得雖然架子大了些,卻還算得上是個明事理的老人家,怎的如今這般糊塗起來?”

文怡嘆道:“二伯父大概是想做官想瘋了,至於大伯祖母,從前是真疼六姐姐,卻又屢屢爲六姐姐生氣。祖母說,她這回多半隻是一時在氣頭上,纔會說出那種話的,但我卻覺得,即便六姐姐不放這把火,不破了自己的相,她也未必就狠不下心來。她對六姐姐早就不如先前那般疼愛了。”

柳東行搖搖頭:“京城裡世家大族的老封君,可不會這般糊塗,爲了小兒子的前程,把大兒子的嫡親閨女賣了?只怕他們前腳剛把女兒送出閣,後腳就要被御史參掉了官身你二伯父進京謀官也有幾個月了,多半是不成的,若是耐得住性子,先回家去讀兩年書,再謀後事,倒還有幾分希望。如此上竄下跳的,反叫滿京城的官兒都看了笑話。你心中不忍,收容你姐姐,這沒什麼,只是避着你兩位伯父些,沒得叫他們連累了名聲。”

文怡雖然贊同他的話,卻也感到有些丟臉。她們顧家六房與長房的關係說不上親密,但一筆寫不出兩個顧字,族人這般厚顏無齒,她臉上也無光呢。

柳東行沒察覺到妻子的心思,在他看來,顧家長房與妻子的孃家根本就是兩家人。他這幾日忙着與軍中同袍們見面,在家的時候不多,但行事還是略收斂了些,出入家門時也會留意是否有文慧的丫頭在走動,也不再隨意請朋友上門喝酒說笑了。至於文怡提到的去疤藥一事,他倒是一口答應了下來。其實那藥是蕭老大夫自己搗鼓出來的方子,他與羅明敏都會配,只不過有一兩味藥難得些罷了,如今他名下的產業裡就有藥鋪,費了兩日功夫,也到手了,配好了交給文怡。

文怡把藥送去文慧處時,文慧卻推拒道:“我都說好幾回了,真的用不着這個,你拿回去吧。”

文怡有些氣惱地將瓶子塞給了侍立在旁的踏雪:“趕緊收好了,每日催着你們小姐上藥”踏雪驚喜得眼圈都紅了,連連點頭,小心翼翼地捧着那藥進了裡間,仔細收好。

文慧瞥了踏雪的背影一眼,回頭對文怡說:“你當我先前說的都是廢話麼?我沒了這張臉,家裡人才能容我幾日清靜,我也不必再擔驚受怕,你如今拿這藥來逼我用,萬一真的好了,豈不是又把我推進火坑裡?”

文怡白了她一眼:“你當這是仙丹呀?用一用就能好了?我告訴你,七哥的傷還沒你嚴重呢,都要治上一年多的功夫,現如今臉上還留着印子,你這傷,沒兩年都休想好起來我相公暫時配了這麼兩瓶藥,你先用着,好不好的,總得讓你的傷痕癒合了再說。等你治好了,家裡的事早就過去了”

文慧沉默着不說話,但全身都散發着一種抗拒的氣息。文怡無奈,勸道:“你就算真不願意,也別明着不肯用藥,這傷一時半會兒地好不了,但只要傷勢有好轉,大伯母見了也少難過幾分。既不礙着你的打算,又能寬慰大伯母的心,你就不能委屈一點麼?”

文慧放緩了神色,半晌才輕聲道:“知道了,我用就是了……”

因爲出了文慧這檔子事,盧老夫人決定推遲出發的日子,爲此專程派了趙嬤嬤去向羅四太太致歉。羅四太太倒沒在意,只是聽說了文慧的事,十分惋惜,不但送了不少治傷的好藥材過來,還特地去侍郎府安慰了蔣氏。

在文慧暫住羊肝兒衚衕的第六日,蔣氏又來了,這一回,卻是連眼淚都沒有了,神色帶着幾分灰敗,眼中卻隱隱有幾分怨恨。

文慧一見,便什麼都明白了,神色淡淡地道:“娘不必生氣,女兒早就想到了。”

文怡皺皺眉,問蔣氏:“究竟如何了?大伯母,大伯祖母和大伯父怎麼說?雖說婚事做不成了,但先前就只是自家人說說,根本就沒往外傳,只當沒這回事就好,等六姐姐養好了傷,外頭的人也都忘卻了從前的風波,還有什麼事不好辦的?”

蔣氏無力地搖了搖頭:“老太太……無論如何也不肯饒恕慧兒,老爺倒是鬆了口,卻又不能違了老太太的意思,便跟我說,讓慧兒在這邊住着,一直住到老太太消氣爲止……”她冷笑一聲,“當我不知道麼?他們是想巴着九姑爺不放呢還有老2……他自個兒在京裡四處逢迎,爲了求官不知撒了多少銀子,誰不知道他是個棒槌?老爺勸了他無數次,他只當耳邊風,還在老太太面前說閒話,怪老爺不肯爲他盡心力,只要能打擊我們夫妻,什麼事他都能做出來哼,他自個兒在人前出醜還不自知,誰肯給他官做?住我的房子,吃我的飯,用我的銀子,還要賣我的女兒”她咬咬牙,“他若能撈到官做,我也要把他的官職給弄掉,看他還張揚什麼?”

盧老夫人聽得眉頭一皺:“好了,這種氣話就少說兩句吧。如今到底該怎麼辦?六丫頭總不能長住在這裡。我晚些回平陽倒沒什麼,但東行是領了聖旨的,不日就要出發就任了,到時候六丫頭怎麼辦?”

蔣氏咬咬脣,忽然轉向盧老夫人,撲通一聲跪了下去:“侄兒媳婦求嬸孃一件事。家裡既然不肯輕饒了慧兒,若真讓孩子回去了,即便不讓他們逼死,也遲早會給他們隨意許了人。我做母親的,怎能叫孩子受那個罪?寧可遂了慧兒的意,讓她在家清修嬸孃既要回平陽老家,不如就把她帶回去吧好歹老家宅子如今沒幾個人在,她在那裡也不怕受人欺負……”說着又掉起淚來了。

文慧吃了一驚,苦笑着上前扶她:“娘,您忘了麼?老家的族人……也是容不得我的若不然,我倒寧可回去了,在自家家庵裡清修,比別處自在些……”

蔣氏哭道:“不會的,他們以前沒讓你去死,以後也不會,只要你安安份份的,且等些時日,母親一定給你安排個妥當的去處……”

文慧搖搖頭:“算了,娘,我寧可在京城出家,好歹離您近些,您若得了空,便來看我……”

“胡說些啥?”蔣氏罵了她一句,又轉向盧老夫人,“好嬸孃,您就替我們慧兒說幾句好話吧,四弟和四弟妹對您一向信服,只要您發了話……”

盧老夫人嘆道:“行啦,起來吧,我帶她回去就是。這也沒什麼爲難的,她叔叔的主意只會丟了顧家人的臉,她這樣也算是維護了家族的名聲了。讓她回去享福不能,但在清蓮庵裡清清靜靜地過日子,還沒什麼問題。我會照應孩子的,放心吧。”

蔣氏整個人鬆了口氣,含淚鄭重向盧老夫人磕了三個頭。文怡連忙將她扶起,看向祖母,見她微微點頭,便柔聲對蔣氏道:“大伯母,六姐姐既要回去,隨身的衣裳總要多收拾幾件。如今眼看就要入冬了,平陽的冬天雖然不如京裡冷,卻也不是好過的呢。清蓮庵裡……畢竟不如自家住的舒服。”

蔣氏眼中閃過一絲心疼,點了點頭,文慧看着她,忽然紅了眼圈:“娘,我走了,您怎麼辦?”

蔣氏微微一笑:“不妨事的,你嫂子站在我這邊呢,你哥哥先前不知道,後來一聽說這件事,也黑了臉,跟老爺說了半天的話。老爺就是因此才改了主意的。再說,我孃家雖然人口不多,卻也不是沒有根基的,我在京城還認得不少貴婦人呢。老爺再糊塗,也不會給我罪受。”她脣邊微露嘲諷:“頂多就是叫那賤妾母子三個佔點便宜罷了,但那又如何?庶出就是庶出,一輩子都上不了檯面我不點頭,她的女兒連個正經人家都休想相看,我倒要瞧瞧他們能得意到幾時”

蔣氏陪着女兒說了好半天話,終於還是依依不捨地離開了,不過臨行前,卻想起一件事,悄悄警告了文怡:“我聽說學士府那邊又有盤算了,有可能是衝着行哥兒來的,你要心裡有數。”

文怡一怔,皺了皺眉,忙謝過她的提醒。晚上東行回來,她便把這件事告訴了他。夫妻倆商量半日,卻始終想不出,到了今時今日,學士府還能做什麼。

就在夫妻倆等待着學士府出招時,東宮忽然下了旨意,召見柳東行。

東宮的召令來得這樣突然,無論是柳東行還是文怡,都有些措手不及。但宮使就在外頭廳上等着,不好耽擱,文怡只得替柳東行換了衣裳,又絮絮叨叨地囑咐了許多話:“在太子面前別忘了禮數,不管他叫你做什麼,都先應着,千萬別頂嘴,若是有爲難之處,也要委婉些,千萬別把場面弄擰了……”

柳東行握住她的手,另一隻手捂上了她的脣:“別擔心,我不會有事的。我如今已經不是從前那個毫無根基,只能任人擺佈的愣頭青了。即便是太子,也不能對我生殺予奪。”

文怡眼圈一紅,低下頭去,再擡起來時,已是溫柔輕笑:“那你小心些,路上小心,我等你回來。”

柳東行笑着點點頭,再緊了緊她的手,便放開她,擡腳離去了。

文怡一直送出大門,看着他上了馬,隨着宮使離開,遠遠地去了,方纔怔怔地迴轉,倚着二門,只覺得身上沒什麼力氣。

柳東行之前被調入京南大營,冒險出征,就是東宮下的令。雖說那次進宮時,太子說了並非有意爲難,但她實在是難以放心,若東行再出點事,她該怎麼辦?

“你在這裡做什麼?”文慧站在客院門口,歪着頭看她,“方纔是宮裡來了人?”

文怡忽地眼中一亮,轉身去看她,心中隱隱生出一個念頭。

一向熟悉京中諸事的文慧,興許能給她一點指引?。

第314章 姐與妹第155章 茶會之後(下)第20章 親長質問第422章 開誠佈公第322章 太子苦心第127章 背後真相(上)第364章 籠中金雀第408章 弟弟弟媳第199章 門前風波第317章 同牀異夢第296章 團圓飯第355章 意外禮物第212章 玉花委地(上)第9章 人心難測第396章 事後漣漪第341章 迎頭棒喝第118章 各有主張第163章 將門之女第76章 無奈涉險第311章 文慧的決意第291章 淑女之思第8章 兩位誥命第287章 東行家書第406章 小別重逢第175章 豎子狡詐第49章 不亦樂乎?!第340章 人情冷暖第355章 意外禮物第389章 搶來的功勞第319章 撕破臉第145章 求得強援第76章 無奈涉險第398章 蔣氏偶念第272章 少女心事第90章 明日可期第284章 再傳喜訊第58章 芳辰有禮第298章 東寧上門第348章 陳年舊事第306章 有商有量第345章 夫與妻第2章 重拾舊習第271章 喜事將近第305章 大打太極第285章 錦南密信第91章 今秋有雨第38章 秦家有兒第56章 隔屏相望第402章 窮途末路第199章 門前風波第142章 認親宴(下)第101章 祖孫探病(二)第171章 一張紙條第8章 兩位誥命第355章 意外禮物第138章 小靈通第351章 功成身退第195章 新的變化第389章 搶來的功勞第137章 四樁婚事第115章 暗影幢幢第123章 再度出發第147章 貴人們(二)第386章 喜訊連連第320章 恍然頓悟第84章 冬葵勸主第66章 家族名聲第128章 背後真相(下)第350章 大功德第270章 真情假意第320章 恍然頓悟第150章 狹路相逢第326章 軒然大波第328章 故人疑影第98章 皆大歡喜第29章 心有感悟第381章 最新傳聞第141章 認親宴(上)第266章 可柔親事第136章 京中變故第164章 公府邀約第280章 主與僕第148章 王府茶會第207章 故地重遊第261章 王府把柄第252章 願君珍重第422章 開誠佈公第373章 收服部屬第307章 封賞旨意第72章 人算天算第73章 半夜火來第48章 有朋自遠方來(下)第121章 窗臺會第44章 苦心相勸第340章 人情冷暖第133章 羅四高升第405章 恆安來信第255章 以德服人(上)第391章 誤打誤撞第253章 初理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