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慶典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不以個人的意志所左右。

作爲經濟危機發源地,維也納同樣也是最先擺脫經濟危機的地區。

不同於普通工業城市,以政治、教育、科研、文化爲中心的維也納,抗風險能力要強得多。

除了股民悽慘了一點兒外,這場危機給維也納帶來的變化並不大。紛紛擾擾的鬧市,絲毫感受不到蕭條的氣息。

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隨着國慶日的臨近,全國各地的代表匯聚而來,更是憑添了幾分繁華。

爲了慶祝神聖羅馬帝國復立三週年,弗朗茨決定在國慶日進行一次大閱兵。純粹是爲了慶祝,絕對沒有炫耀武力的意思。

不同於以往的閱兵,這次是全國性的。無論是遠在海外的殖民地、封地貴族,還是歐洲大陸上的各邦國,都要派出代表參加。

最重要的是這次閱兵,並非從全軍中優選精銳,而是弗朗茨隨機抽取部隊,到維也納接受進行檢閱。

沒有辦法,神羅下面邦國一大堆,封地貴族更是高達五位數,就算是優選也選不出來。

涉及到了軍人榮譽,別指望誰會讓着誰。真要是推選,扯皮能夠扯到天荒地老。

如果在開闢殖民地之前,還可以來個全軍大比武,或者是搞個實兵對抗演習。

現在麼,看看神羅的地圖就知道。以這年頭的交通,區域演練都夠嗆,搞實兵對抗演習,怕沒有兩三年完不了事。

既然如此,爲了避免造成爭議,弗朗茨乾脆玩抽籤,全憑運氣決定。

想要在全國人民面前露臉,那就指望上帝他老人家保佑吧。如果上帝不在線,指望皇帝保佑也一樣。

畢竟,從最終的結果來看,入選部隊的分佈那是相當的均衡。

奧屬南洋入選一個營、奧屬美洲入選一個營、奧屬非洲入選四個營、各邦國共入選三個營、中央軍陸海空各出三個營,外加一個裝甲團、一個炮兵團,共計一萬二千於人。

不能再多了,再多的話就檢閱不過來了。弗朗茨可不想搞個慶典活動,就把自己累個半死。

把天南海北的部隊匯聚到一起,可不是一件輕鬆事。國慶日閱兵不光是檢閱部隊,同時也是做給全世界看的。

作爲新崛起的霸主,自從幹趴下法蘭西之後,除了干涉了一次菲律賓戰爭外,這幾年神羅居然沒有在外面搞過事情。

這麼安分的霸主,不說世界各國都不習慣,至少歐洲各國是真的不習慣。

看看人家英國人,菲律賓戰爭剛結束,轉身又在古巴搞起了事情,這纔是專業霸主。

在這方面,想要追上英國人,維也納政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弗朗茨有生之年是不可能了。

這是政治基因決定的。海權國家和陸權國家的思維,本身就不一樣。

思維決定行動。如果可能的話,弗朗茨希望就這麼安安靜靜、平平淡淡的一直過下去。

怎奈樹欲靜而風不止,維也納政府什麼都沒幹,一口黑鍋就從天而降,連說理的地方都沒有。

嫌疑犯實在是太多,無法判斷出幕後黑手是誰,維也納政府自然不可能去報復。

爲了宣誓一下存在感,就有了這次的三週年慶典。不管各國是否習慣,現在他們都要學會適應。

“新霸主,新氣象”。

一味的效仿英國人,明顯是落了下乘。真要是搞得天怒人怨,最後打起了來了,神羅可沒有海峽保護。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原時空的兩次世界大戰,至今還深深的印在弗朗茨腦海中。

在歐洲大陸上玩兒pk,那就是在集體自殺。贏了收益不夠軍費,輸了更是要賠得底朝天。

……

“在這邊,弗裡德利希。”

“看到了將軍,我馬上過來。”

伴隨着聲音落地,一名青年軍官從人羣中穿梭了過去,來到了廣場的雕塑下面。

施利芬笑罵道:“弗裡德利希,你個蠢貨。都告訴你了不要掉隊,還敢東張西望。要是走丟了,我可不好意思叫警察幫忙尋人。”

看得出來,施利芬對青年軍官還是非常器重的。

雖說這次閱兵是抽籤出來的,可是要在衆目睽睽的供人檢閱,又有誰敢馬虎呢?

萬一出了簍子,那就是在全世界面前丟臉。凡是被選中的部隊,早早就開始了演練。

能夠最後來參加檢閱的,無論軍官、還是士兵,都是經過了層層的篩選的,不合格早就被調離了。

作爲普魯士王國唯一一支參加閱兵的連隊,更是乾脆全部上軍官。目的非常簡單,就是爲了要錢。

沒有辦法,誰讓普魯士王國窮呢?

受限於財政不足,最近這些年普魯士軍方的日子,着實是不好過。

甚至,在前段時間柏林政府中還出現了不要軍隊的提案。儘管被威廉二世攔了下來,但這種事情有一就有二。

普魯士軍方還是非常有危機意識的。爲了避免哪一天,柏林政府真的不撥款,就有了現在這支軍官團的維也納之行。

神聖羅馬帝國建立後,在皇帝在拿走邦國軍隊指揮權的同時,爲了加強對邦國軍隊的控制,邦國軍隊的軍費來源也發生了變化。

一般來說,在皇帝許可的編制範圍內,邦國軍隊能夠從中央政府拿到25%~40%的軍費,剩下的部分由邦國政府自籌。

在這種背景下,邦國若是富裕,軍費撥款就充足,軍隊的日子就好過;邦國若是窮的,那就只能過苦日子了。

毫無疑問,普魯士軍隊一直都是過苦日子的。自從普俄戰爭失敗後,普魯士軍方的日子就從來沒有好過。

當年在德意志聯邦的時候,普魯士直接面臨着俄國熱鬧的軍事威脅,柏林政府自然只能咬牙死撐。

加上作爲聯邦的武力擔當,出於國防安全上的考慮,其他邦國政府也支援了一部分軍費,才勉強支撐了下來。

神聖羅馬帝國復立後,中央政府承擔了一部分軍費,按理來說他們的日子應該好過一些的。

可惜伴隨着神羅的成立,俄國人的威脅不復存在,柏林政府那骨子拼命湊軍費的精神勁兒,也隨之消失。

經濟危機爆發後,柏林政府財政破產,更是有人提議:把軍隊交給中央政府,以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

在國王的支持下,軍隊是保留了下來,但是財政撥款卻是經常延遲。

最關鍵的是普魯士政府真沒錢,而不是他們不想給錢。

這就尷尬了。如果是有錢不給,那麼軍方自然有辦法讓柏林政府乖乖就範,可現在真沒錢那就無計可施了。

幸好中央政府的撥款每次都很及時,省着點兒用,還勉強可以維繫下去。

爲了節省軍費開銷,普魯士軍方也想盡了辦法,比如說:保留編制骨架,壓縮士兵數量。

可惜,這種明顯具備騙軍費嫌疑的做法,很快就被陸軍部給發現了。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普魯士軍方又將士兵換成了不要薪水的義務兵,只保留少量骨幹精銳,主要以培養軍官爲主。

很遺憾,普魯士軍方的計劃雖好,但是皇帝不答應。

對這種明顯可能影響部隊戰鬥力的做法,弗朗茨不僅向普魯士軍方發出了嚴厲警告,還將相關人員集體降職。

降職是小問題,關鍵是軍費問題還沒有解決。儘管皇帝親自過問,督促柏林政府按時劃撥軍費,可也要有錢才撥得出來。

借錢發軍費,在以往自然沒有問題。不過現在不行,柏林政府正和英國人圍繞着債務重組扯皮,政府已經宣佈破產了。

不光是軍費欠着,政府公職人員的薪水也一起欠着,包括國王的年金、首相的薪水都是一分未發。

政府上下都在爲國家爭取利益,軍方自然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拖後腿。再怎麼困難,他們還有中央政府劃撥的軍費,還不至於餓肚子。

很明顯,想要讓英國債主妥協,不是一件輕鬆事。這場裝死抗議活動,估計還要持續很長時間。

經歷了這麼多,普魯士軍方也算是看出來了,就算是債務重組談判成功,窮逼的柏林政府短時間內也是指望不上的。

想要解決軍費的問題,還是隻能向皇帝伸手。

畢竟,神羅帝國每年的軍費預算高達上億神盾,而普魯士軍隊每年的開銷才四百多萬神盾,佔比也就三十分之一左右。

只要皇帝在分配軍費的時候略微有所傾斜,他們的資金缺口就補足了。

想要獲得軍費上的傾斜照顧,自然先要向皇帝證明自己的價值了。這次閱兵,就是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

純粹的展示士兵,明顯起不到作用。能夠出現在閱兵現場的士兵,肯定是精銳中的精銳。

儘管普魯士軍隊訓練有素,但是想要在閱兵場上脫穎而出,仍然是不可能的。

普通的士兵,皇帝是不會感興趣的,但是將士兵培養成軍官的部隊,絕對能夠吸引皇帝的眼球。

甭管計劃靠不靠譜,總要努力嘗試一下。要不然現代化軍事技術進步這麼快,軍費不足的普魯士軍隊很快就會掉隊。

至於把國防安全交給中央政府,馬放南山安心種田,別的邦國或許可以這麼想,但是在普魯士絕對不可能。

普俄戰爭雖然打斷了普魯士王國的脊樑,可那一股不服輸的心氣,還是在軍隊中保留了下來。

時至今日,“復仇”仍然是普魯士軍方奮鬥的動力。只不過考慮到雙方實力差距懸殊,才被迫隱忍了下來,暗地裡厲兵秣馬。

在之前反法戰爭中,普魯士軍隊就表現不錯,以至於神聖羅馬帝國復立後,仍然能夠保留四個步兵師的編制,爲衆多小邦國之首。

當然,這也是其他邦國沒有盡力爭取的結果。畢竟,想要向俄國人復仇,收復失地的只有普魯士。

儘管神聖羅馬帝國復立了,但是按照傳統:邦國的仇恨,不等於帝國的仇恨;邦國的戰爭,也不等於帝國的戰爭。

如果是外敵入侵,中央政府自然要出頭;如果是你自己跑去入侵別人,那就後果自負了。

類似的案例,在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上,出現的絕不低於三位數。

在普俄矛盾中,只要不是俄國人主動入侵,維也納政府就不需要對普魯士承擔任何責任和義務。

想要復仇,普魯士王國只能單幹。理論上來說,各邦國軍隊數量都是可以自由決定的。

只不過超出編制範圍之外的部隊,中央政府是不需要分攤軍費的,但是仍然要接受皇帝指揮。

得不到中央政府的支持,窮逼的普魯士王國,自然沒有向俄國人復仇的資本。縱使軍方還念念不忘,但是柏林政府早就放棄了這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公開的秘密就不是秘密,普魯士軍方暗地裡的小動作,自然瞞不過弗朗茨的眼睛。

只不過他們一直都在規則範圍之內活動,作爲皇帝也不好干涉。

畢竟,普魯士軍方的“復仇計劃”僅僅停留在“想”的階段,又沒有采取實質上的行動。

反正也就那麼幾個步兵師,縱使訓練的再怎麼精銳,也對中央政府構不成威脅,反而多了一個可堪一用的打手。

弗裡德利希嚴肅的回答道:“放心吧,將軍。我是丟不了的。剛纔只不過是人太多,沒有注意到你們離開。”

施利芬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麼。不同於年輕軍官們的好奇,老一輩普魯士軍官對神聖羅馬帝國的感情纔是最複雜的。

作爲親身經歷兩次普俄戰爭的主,施利芬親眼目睹了普魯士王國的衰落和神聖羅馬帝國的復興。

曾幾何時,施利芬還曾以統一德意志地區,建立大普魯士爲己任的。

德意志地區確實是統一了,只不過不是普魯士去統一的。相反普魯士王國在統一過程中做出的最大貢獻,就是自身衰落了。

伴隨着普魯士王國這個邦國老二的衰落,德意志地區再也沒有了有實力和奧地利抗衡的邦國,德意志地區的內耗隨之被消弭一空。

第九十八章、不討喜的王位第六十四章、偏離軌道的計劃第十六章、戰第一百五十一章、合格的官僚第一百零六章、糾結的卡洛斯第兩百六十二章、急眼了第五十一章、兩個瀕臨破產的國家第八十五章、希臘參戰第七十六章、病急亂投醫第十八章、缺人第九十七章、交易第一百一十一章、不堪回首第九十七章、沒有底線的時代第四十五章、進退維谷第一百章、發飆的……第七十章、進退兩難第九十三章、謊報軍情第兩百六十九章、褪去的光環第兩百九十三章、距離霸權最近的一天第兩百二十二章、霸權鬥爭的延續第七十三章、壟斷集團第兩百四十章、英日南洋密約第一百八十三章、核心第兩百八十六章、維也納和會和天坑第一百七十一章、不再是主角第十一章、奧地利經濟圈計劃第十八章、缺人第三十九章、第一把火第二十八章、變通第七十二章、不能挖埋自己的坑第兩百九十四章、到此爲止第四章、狠人利奧波德二世第八十五章、黑歷史第一百七十五章、紛亂的美洲第五十九章、拿破崙三世第二十八章、難產的村際鐵路第三十九章、雲涌第九十二章、好消息第三百零二章、法蘭克福第二十二章、貌似致命的誤會第兩百八十四章、矛盾第九十九章、我們要中立第七十章、攪屎棍上線第一百六十一章、讓印度人保衛印度第九十四章、軍備競賽第二十章、若要取之,必先與之第二十七章、標準體系第一百八十七章、移民第六十五章、戰爭貸款第四十七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一百四十四章、向南還是向東?第十一章、缺兵少將(6-1/5)第五十四章、俄國民衆的好爸爸第六十六章、安全第一第一百六十章、西線危機第五十五章、不作死就不會死第三十七章、下黑手第兩百四十三章、復辟的前奏第一百一十二章、瘋狂試探第一百七十一章、殖民地交易第九十五章、時機成熟第四章、裁軍第九十八章、英國人的陰謀第三十一章、猜測第九十六章、南洋大學第兩百四十四章、又見斷頭臺第一百一十三章、喜劇帝國誕生記第兩百九十二章、要搞事情了第兩百三十章、毛奇第一百八十二章、愈演愈烈第五十三章、戰略性移民第兩百四十九章、悲觀第一百三十章、英俄戰爭爆發第三十四章、轉移危機第十一章、不夜城第一百六十五章、運河爭奪戰第二十七章、標準體系第三十四章、被帶偏的話題第六十一章、非洲農場計劃第兩百七十六章、跑路第九十二章、殺人誅心第兩百三十五章、苛刻的條件第一百一十六章、聯姻第一百七十一章、殖民地交易第五十二章、服老第六十一章、匈牙利(求票票)兩百四十六、攪混水第八十章、學會做漁翁(南街的盟主加更4)第五十五章、羅馬起義爆發第一百五十三章、解決不了問題,就……第三十八章、消失的先知先覺,心態變化第一百一十一章、認準就對了第三十八章、攝政第一百二十八章、殖民之路第六十二章、推廣豬肉第一百六十九章、當飛艇遇上飛機第六十一章、刺背第兩百零七章、自由貿易時代第三十九章、官僚的處理辦法第七章、巴黎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