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轉折點

持續了一年的內戰,聯邦政府付出了二十萬餘人的傷亡,殘酷的傷亡讓士兵們厭戰情緒高漲。

這只是一次內戰,並非外敵入侵。被鼓動起來的愛國主義,早就在血火之中消磨殆盡。

沒有完成徵兵任務的不光是西部各州,即便是聯邦政府的核心州,同樣面臨的徵兵難的問題。

截止到目前,聯邦政府的總兵力已經突破110萬,然而依舊不夠用。

交戰各州、或者是臨近戰場的聯邦州都優先保證自身的安全,戰場上協調配合困難,很難發揮兵力優勢的作用。

這些問題是無解的難題,各州的官員都是選舉出來的,如果不能保障本州的安全,選民就能夠讓他們滾蛋。

大局觀,那是沒有切膚之痛的人在喊口號。涉及到了自身利益,無論是資本家,還是政客,又或者是民衆,都選擇了對自己最有利的做法。

國務卿薩法爾急匆匆的闖進總統辦公室說道:“總統閣下,大事不好。

剛剛伊利諾伊州又發來了求援電報,他們宣稱要是聯邦政府再不派出援兵,他們就要退出戰爭了。”

退出戰爭?不要懷疑,聯邦州就敢這麼任性。爲了不讓家園變成廢墟,投降都可以,何況只是退出戰爭呢?

反正這是內戰,不存在斬盡殺絕。伊利諾伊州只要宣佈退出戰爭,南方就不會再向他們發起進攻。

只不過這麼一來,聯邦政府就要完蛋了。現在只要有一個帶頭的,恐怕很容易形成連鎖反應。

資本家們想要市場和廉價原材料沒錯,前提條件是不把自己搭進去。如果自家的產業就在前線,敵人都打進來了,那麼妥協也未嘗不可。

總不能爲了階級的利益,就把自己的家業都陪進去吧?這些損失,聯邦政府又不可能補給他們。

聽得了這個消息,林肯氣得直接扔出手中的文件,大罵一聲:“這幫混球,居然威脅我們!”

然後很遺憾的發現,他不得不接受這個威脅。

馬里蘭州、俄亥俄州幾乎全部淪陷,印第安納州只剩下了一偶之地,堪薩斯州丟了三分之一,要是伊利諾伊州再退出戰爭,那麼北方政府的人力優勢就不復存在了,戰略上也會陷入了被動狀態。

沉默了片刻功夫後,林肯緩緩的開口說:“我決定了立即實施《宅地法》,拉攏渴望獲得土地的民衆。”

國務卿薩法爾語氣冰冷的說:“你確定已經想好了,而不是一時衝動?這一步踏出去,就再也回不了頭。”

林肯語氣堅定的說:“都到了這一步,如果不能贏得這次戰爭,恐怕我的結局還會更加糟糕!

既然如此,幹嘛不賭一把呢?除了實施《宅地法》外,我想不到別的辦法,可以解決兵力不足的問題了。

看看奧地利人就知道了,短短的一年時間裡,他們就我們這裡忽悠走了二十餘萬移民,都快趕上我們一年從歐洲移民的量了。

當然,我們也不能把事情做絕,給他們留下一個後門,免得狗急跳牆。”

國務卿薩法爾點了點頭,他和林肯已經綁在一起了,要倒黴誰也跑不了。當然他不是總統,拉的,仇恨值要小些。

迫於戰爭需要,1862年5月1日林肯簽發了《宅地法》,北方政府兵員不足的困境得以解決。

《宅地法》規定:“凡一家之長或年滿21歲、從未參加叛亂之合衆國公民,在宣誓獲得土地是爲了墾殖目的並繳納10美元費用後,均可登記領取總數不超過160英畝(1英畝=0.40公頃)宅地。

登記人在宅地上居住並耕種滿5年,就可獲得土地執照而成爲該項宅地的所有者。

《宅地法》還規定一項折償條款,即如果登記人提出優先購買的申請,可於6個月後,以每英畝1.25美元的價格購買之。”

前面的內容主要是爲了拉攏想要獲得土地的民衆,雖然沒有明說,這也是軍功授田的翻版。

向聯邦政府效忠,就必須要服兵役。這還包括南方各州民衆的意思,想要證明沒有背叛聯邦政府非常簡單,上戰場打叛軍就行了。

用土地收買民衆上戰場打仗,聯邦政府的做法,無疑是損害了操作土地價格利益集團的利益。

後面的折償條款,就是給他們留下的後門。只不過因爲時間和每人登記土地數量限制,增加了操作難度。

歷史上被譽爲轉折點的《宅地法》,效果自然槓槓的,原本大家躲之不及的徵兵點,現在再次排起了長龍。

……

相比陸軍上的不足,在海軍上聯邦政府取得的成果就要大的多了。當然現在邦聯政府控制區擁有上百個港口,以聯邦政府的海軍實力,自然不可能封鎖完。

不過他們還是乾的還是很出色,1861年通往邦聯政府的船舶,大約有百分之十被逮住了。

不要以爲這個數字小,實際上以美國海軍的實力做到這一步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拉偏架的皇家海軍時常出沒,很多時候棉花運輸,英國艦隊就在不遠處盯着聯邦海軍。

問題不是打不打得贏,而是根本就不能打。英法奧西在干涉美國內戰問題上已經達成協議,一旦開戰就是以一挑四。

各國現在差的就是一個說服國內戰爭藉口,在這種背景下,聯邦海軍還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爲了打破封鎖,南方政府也組建了海軍。因爲雙方軍艦數量差距懸殊,南方政府秘密建造鐵甲艦,這個時候北方政府同樣在建造鐵甲艦。

1862年3月,南北雙方海軍在漢普頓展開了殊死搏鬥,拉開了鐵甲艦戰爭的序幕。

遺憾的是美國人的海軍火炮技術不怎麼樣,南軍的“梅里麥克”號與北軍的“莫尼特”號進行對射,雙方均未取得任何戰果。

在這種背景下,1862年5月底奧地利遠洋艦隊訪問南方邦聯政府。

胡梅爾伯爵和傑弗遜-戴維斯總統進行了友好交流,就加強雙邊貿易合作達成了一致,主要是勞工輸出服務。

1862年6月7日,兩人簽訂了《勞工引進條約》,條約規定:未來十年內,南方邦聯政府從奧屬殖民地引進三百萬勞工,南方政府將承擔全部移民開銷,並且支付奧方每人60神盾費用。

毫無疑問,這是一筆大生意。前提條件是南方政府贏得這場戰爭,才能夠兌現條約。

爲了拉攏奧地利,南方政府也是下了血本的。

這是拳頭決定的,不要看奧地利遠洋艦隊只要七十餘艘軍艦,這裡面卻有五艘鐵甲艦,是目前東海岸最強大的艦隊。

胡梅爾伯爵提議道:“總統閣下,我覺得你們需要一支實力雄厚的海軍,壓制住北方政府的艦隊,保障海外貿易的暢通。”

推銷軍艦,胡梅爾不是第一個了,歐洲主要的海軍強國都向南方政府推銷了軍艦,邦聯政府也訂購了不少,可惜遠水解不了近渴。

傑弗遜-戴維斯興致缺乏的回答道:“是的伯爵閣下,我們已經在歐洲訂購了不少軍艦,可是短時間內無法到貨。”

胡梅爾伯爵微微一笑說:“總統閣下,你們需要是現貨,訂購軍艦實在是太慢了。戰場上千變萬化,時間就是生命。

如果現在佔據上風是貴國海軍,那麼這場戰爭或許已經結束了。你們只要封鎖了新英格蘭各州的海外貿易,北方政府就不得不妥協。”

傑弗遜-戴維斯總統眼前一亮,他聽出胡梅爾伯爵的言外之意,有限難以置信的問:“貴國有意出售這支艦隊麼?”

胡梅爾伯爵肯定的回答道:“正常情況下,我們是不會出售現役裝備的,不過對待朋友可以例外。”

略加思索過後,傑弗遜-戴維斯總統慎重的說道:“伯爵閣下,你開價吧,我們不會讓朋友吃虧的!”

沒辦法,那怕明知道要挨宰,他也不得不提出來。那怕是價格再貴,也沒有被北方政府攔截的船舶損失大。

表面上來看,這些船舶損失是資本家的,實際上這些損失都是南方政府在承擔,北方政府的封鎖擡高了南方各州的物價,限制了商品出口。

最典型的就是商船爲了保證有足夠的速度,逃脫北方海軍的追捕,不得不留出大量的空倉。遇到北方海軍,常常還要將船上的貨物丟進海中,減輕重量以提高速度。

胡梅爾伯爵報價道:“ 4600萬神盾,遠洋艦隊打包出售,附贈可以可以進行三次大戰的彈藥,我們提供免費培訓服務。”

這完全是一個天價,4600萬神盾約合2300萬英鎊,如果只是計算造艦成本,都可以打造一支皇家海軍了。

當然2300萬英鎊是肯定買不到一支皇家海軍的,就算是翻一倍也不夠。從無到有打造一支皇家海軍出來,一億英鎊都不夠。

皇家海軍稱霸世界,靠的可不僅僅是軍艦,還有一系列的配套設施,龐大的工業鏈,和訓練有素的士兵。

這些都不是南方政府具備的,北方政府同樣也不具備。在內戰爆發前,美國海軍人數都不過萬,南方政府的海軍只是當中退役人員和商船水手組成的。

可以這麼說,南北雙方海軍官兵素質在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不過是倒着數。

傑弗遜-戴維斯想了想說:“伯爵閣下,你的報價太高。要不這樣,我們僱傭遠洋艦隊作戰。只要將北方海軍壓制在港口中,我們就支付4600萬神盾的佣金。”

胡梅爾搖了搖頭,這樣的生意他可不敢接。不要看短期內壓制北方海軍非常容易,可實際上北方政府各大造船廠都在下餃子,越到後期北方艦隊的規模就越大。

要是一年以內,南方政府贏得不了這次戰爭,雙方的實力對比就發生了變化。那怕是靠數量堆,北方政府也會取得優勢。

指望在海戰中消滅敵人,還是不要做夢了。打不贏還跑不贏麼?進入港口過後,有岸炮掩護,就拿他們無能爲力了。

除非南方政府肯將陸軍交給奧地利指揮,那麼還幾分希望。大不了從加拿大登陸,刺背五大湖地區。

估計英國人不介意做一回睜眼瞎,反正約翰牛臉皮厚,可以耍無賴。

“抱歉,我們是中立國,不能夠參戰。”

傑弗遜-戴維斯只差翻白眼了,哪個中立國這麼大張旗鼓的賣軍火?除了沒有親自上戰場外,別的事情能做的、不能做的,你們都已經做了。

這些吐槽的話想想就可以了,說出來就太傷感情啦,不管怎麼說奧地利人還是支持他們,算是半個盟友。

“ 2500萬神盾,這個價格你們至少可以獲得一倍的利潤。”

這是傑弗遜-戴維斯根據南方造船廠的出廠價估算的,默認了資本家的利潤,加上了遠洋費用。

胡梅爾盤算了一下說道:“總統閣下,在商言商,如果是平常時期這個價格也不是不能商量,但是現在是非常時期,沒有2倍以上的利潤,就算是虧本買賣。”

……

1862年7月1日,奧地利同尼加拉瓜簽訂了軍購協議,維也納政府將遠洋艦隊以3800萬神盾的價格出售給了尼加拉瓜政府。

消息傳來美洲一片譁然,很多人都在驚訝,尼加拉瓜居然有錢買下遠洋艦隊?

還沒等大家回過神來,1862年7月5日,尼加拉瓜政府又以相同的價格,將這支巨無霸艦隊轉讓給了南方政府。

當然,能夠賣出這個天價來,還是胡梅爾伯爵同意接受一半債券支付的結果。爲了綁定奧地利,南方政府也是費盡心思。

消息還沒有傳到維也納,不過奧地利的造船廠已經忙碌了起來。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既然要賣軍艦,弗朗茨也不可能讓奧地利海軍沒有軍艦可用,自然要建造新艦了。

未來要干涉美國內戰,還是離不開海軍,海外殖民同樣離不開海軍。估計交易的消息傳回歐洲的時候,新的軍艦又快要服役了。

第九十五章、兵敗如山倒第兩百七十九章、善戰者無赫赫戰功第七十五章、危機第二十三章、混水摸魚第兩百三十三章、鬧劇——背鍋總統第兩百三十六章、俄國人的反擊第七十六章、都在演戲第三章、傳奇人物——卡爾大公第一百零七章、英法協約第四十五章、聯邦政府的反擊第兩百八十八章、新挖的坑第五十九章、加特林第八十九章、風波起第四十一章、布爾共和國第三十七章、守規則的沙皇第三十七章、處心積慮的起義第兩百八十九章、不是錢是命第一百二十八章、勾心鬥角第兩百四十七章、博弈第一百零八章、兩盟對抗時代第四十一章、日漸壯大的農產主階級第一百六十二章、兩敗俱傷的日俄戰爭第九十一章、因爲需要而正義第一百五十一章、英吉利海峽之戰第三十一章、債務危機第八十四章、沒錢,只能殺豬了第五十八章、倒計時第一百一十三章、科技第一百一十六章、添堵第兩百三十四章、《維也納條約》第一百五十六章、喬治一世在行動第十五章、人性第九十八章、不討喜的王位第四十五章、聯邦政府的反擊第七十章、亞歷山大二世第兩百八十七章、北德意志的可行性第十七章、善於學習的法國人第五十九章、落井下石第三百零七章、補刀第一百五十章、道德綁架第兩百零四章、站隊的時候到了第七十五章、戰爭要爲政治服務第五十五章、比爛的時代第九十章、被逼出來的……第二十四章、長子誕生第一百零一章、都是聰明人第四十七章、風波第四十一章、閱兵第一百一十六章、添堵第四十一章、閱兵第二十四章、鐵路網第二十三章、中亞亂局第二十七章、不給活路第三十九章、漁翁現第一百三十五章、被低估的拿破崙四世第一百七十七章、平民傷亡第兩百八十三章、難民營第一百一十三章、沒有底線的操作第六十四章、法俄靠攏第兩百一十八章、內亂爆發第一百一十三章、考驗和信譽第四十一章、閱兵第一百四十二章、陰謀第一百七十三章、人生如戲第四十一章、越來越遠的真相第五章、財產自主權第兩一十二章、貨幣霸權——新複本位法第兩百三十九章、列強作風第八十九章、希望第一百一十四章、外交努力第十三章、殘酷社會第二章、國際承認第三十七章、四國公約第一百三十二章、最廉潔的部門第二十章、安全衛生大整頓第二十六章、南非風雲起第三十三章、共同防禦條約第一百一十一章、逼出來的國策第五十九章、加特林第三十七章、大難臨頭各自飛第六章、賭第六十二章、類我第九十四章、神助攻第兩百五十二章、本世紀最大的誤會第一百八十六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戰略第五十九章、產業革命的根本——成本第三十五章、顛倒黑白第一百零一章、都是聰明人第九十章、政治爲王第一把零三章、沙皇的抉擇第一百二十章、政治藝術第八十三章、踢皮球第一百七十五章、紛亂的美洲第一百零五章、無疾而終第七十五章、利益動人心第一百零九章、福禍相依第七章、黑暗時代第一百三十五章、進退維谷第五十五章、苦日子來了第六十章、法國人的反擊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