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奧地利的準備

民間一鬧騰,全世界都知道法國人想要幹什麼了。比德兩國開始備戰,其它的鄰居們也沒有閒着。

瑞士徵召五萬民兵,進行爲期半年的軍事訓練;西班牙擴編五個步兵師,對外宣佈用來鎮壓殖民地叛亂。

奧地利政府宣佈今年退役官兵延遲半年,同時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反入侵演練。

儘管沒有明說,但大家都知道這是針對法國人去的。歐洲大陸的局勢突然緊張了起來,處於風暴中心的法國政府就尷尬了。

解釋?

那是越抹越黑,即便是知道法國人的目標多半是比德兩國,但大家還是提高了警惕,就怕法國人玩兒暗度陳倉。

受歐洲局勢緊張的影響,奧地利外交部熱鬧了起來。歐洲各國紛紛表明立場,希望奧地利能夠制衡法蘭西的野心。

對千篇一律的外交辭令,弗朗茨向來都不感冒,隨手翻了翻後,皺着眉頭問道:“有沒有實質上的內容?

這種沒有意義的精神支持,只能拿出去糊弄小孩子,對我們來說沒有絲毫意義。”

具體支持沒有提,反正都在支持奧地利和法國人對抗,最好是法奧兩國打個兩敗俱傷,大家好過安心日子。

外交照會中自然沒有後面的內容,不過弗朗茨也是會腦補的。平心而論,這並不算過分。

要是易位而處,在歐洲各國的立場上,弗朗茨也會鼓動法奧兩國自相殘殺。

無意義的支持,也比沒有的好。至少證明奧地利的人緣還不錯,沒有被大家孤立。

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拿出來鼓舞士氣,增加己方的正義性,在輿論上取得優勢。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有!巴登公國邀請我們駐軍,聯合防禦法軍入侵;比利時提議三國進行一次軍事演習,震懾法國人的野心。”

自古以來,邀請外國軍隊入駐,都是一件政治風險非常大的事情。

巴登繞開中央政府邀請奧地利駐軍,弗朗茨還是微微一驚。不過考慮到兩國之間的複雜關係,他又不覺得奇怪了。

儘管神聖羅馬帝國崩潰了數十年,可是招牌卻沒有倒下,尤其是民族主義崛起之後,神聖羅馬帝國更是大德意志思想的法理基礎。

一般來說反對外國軍隊進駐的主力就是民族主義,可是在巴登的民族主義眼中同爲德意志民族的一員,奧地利也是自己人。

內部隱患沒了,外部的德意志聯邦政府根本就無權干涉巴登的內政,中央政府要是不滿,那就派兵來守邊疆好了。

帝國議會還在進行中,各邦國爲了兵力分配正吵得不可開交,作爲中央政府的漢諾威防禦萊茵蘭地區都有壓力,再增援巴登實在是太爲難人了。

除了這些因素外,巴登政府敢邀請奧地利駐軍的最核心因素還是因爲兩國之間的姻親關係。

奧地利吞了誰,也不可能翻臉不認人吞了巴登,要不然哈布斯堡王朝就沒法在貴族圈子裡混了。

略加思索過後,弗朗茨搖了搖頭:“這兩個提議都不現實。在這個時候駐軍巴登,不僅會刺激法國人,還會惡化我們同德意志聯邦的關係。

一旦法國人東進,德意志聯邦就是最好的肉盾,現在我們要做的是儘可能鼓動他們去和法國人死磕,而不是替他們去扛法國人的壓力。

比利時的演習計劃更不靠譜,參與演習的部隊太多費錢,法國人畢竟還沒打過來,他們又沒有勇氣主動去尋找法國人的晦氣。

參與的部隊少了,不僅震懾不了法國人,恐怕還會激發法國人的野心。沒準法國政府先下手爲強,直接幹掉參與演習的部隊。”

毫無疑問,這些都是藉口。歸根結底的真實原因只有一個,弗朗茨不願意當冤大頭,衝在抗法第一線。

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別看現在大家說得漂亮,真要是擊敗了法國人,大家防禦的對象就變成奧地利了。

與其出力不討好,還不如坐在家中靜待局勢發展。等比德兩國遭到法國人的毒打之後,再出手幫忙情況又大不相同。

卡爾首相憂心忡忡道:“法國的局勢變化的太突然,有些讓人看不懂,總感覺背後有人在操控。

法國人受輿論引導,刺激到了他們的自尊心,主張對比德兩國採取強硬措施,還可以理解。

可意大利人跑去湊什麼熱鬧?我可不相信,他們對法國政府有這麼強的歸屬感。”

法國真正吞併意大利還不到二十年,老一輩都還活着,年輕一代也是那個特殊年代成長起來的,談歸屬感就是一個笑話。

波拿巴家族出自意大利不錯,可他們的根基太淺,在意大利地區根本就沒什麼實力。

除了拿破崙時代留下的影響力外,可以說是一無所有。影響力要轉化爲實力,沒有人配合是無法完成的。

原本支持法國政府的意大利資本家,因爲在和法國資本競爭的過程中失利,直接被推到了對立面。

如果不是震懾於法蘭西的強大,意大利地區早就狼煙四起了。起碼被架空的那幾個邦國王室,都想要奪回權力。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解釋道:“意大利地區的問題,駐羅馬使館已經搞清楚了。

背後有意大利獨立組織的影子,他們參與進來就是爲了挑起歐陸戰爭,爲意大利地區獨立創造機會。

從活動經費來源上看,苗頭直接指向了英國人。結合目前的國際局勢,英國政府確實有挑起歐陸戰爭的動機。”

活動經費最好查,意大利獨立組織共有兩大金主,奧地利政府沒出錢,那一定是英國政府掏的腰包。

別的國家就算是有心也沒膽,萬一消息泄露了,挑起歐陸戰爭的鍋扣下來,那是能壓死人的。

財政大臣馬克-利奧-馮-約瑟夫:“真相已經不重要了,關鍵是戰爭還有可能避免麼?

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把時間再往後推十年,哪怕是五年也行,到時候我們就能夠一次性打死法國人。”

一次性解決法國人,這是最理想的狀態。反法戰爭都沒有能夠真正解決掉法蘭西,就足以說明很多問題。

在歐洲大陸,擊敗一個國家容易,要徹底解決一個國家難。戰場上要付出的代價姑且不論,關鍵是國際干涉。

法蘭西這種歐洲大國,要是不能一次性解決,留下來就是後患無窮。

奧地利沒有無視歐洲各國干涉的實力,這就意味着和法國人幹一仗過後,西邊會多一個死敵。

要不然的話,早在巴黎革命時期,奧地利就對法國人落井下石了,根本不用等到現在。

韋森貝格搖了搖頭:“這個問題恐怕要問法國人。如果他們要實施中歐戰略,這場戰爭就無法避免。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必須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僅僅只是震懾,恐怕不能打消法國人的野心。”

奧地利的近東開發計劃已經初露真容,普通人的感受不深,卻瞞不過精明的政客。

沙皇政府被忽悠到了中亞,一半是因爲要收復中亞,洗刷之前恥辱;另一半則是被逼無奈。

眼瞅着奧地利這個鄰居日漸壯大,俄羅斯帝國卻在每況愈下,任誰都會感受到壓力。

如果沒有選擇,那麼俄奧兩國肯定會分道揚鑣,最後因爲戰略衝突走上對立面。

結果這個時候英國人送上門了,本來準備收復中亞後就停手的沙皇政府,見到英軍的拙劣表現後,沒有抵禦住印度的誘惑衝了上去。

從戰略上來說,沙皇政府的決策沒有錯。在陸地上打英國人,絕對比打奧地利勝算更高;擊敗英國人能夠獲得的收益,也遠比擊敗奧地利的收益大。

反正只要吞併了印度,俄羅斯帝國的短板就補上了,自然不用忌憚奧地利。

俄國人主動出擊,英國人被動應戰,大國之中有閒功夫就剩下法奧兩國了。

產能危機爆發後,英國人一挑撥,損失慘重的法國利益集團、野心家們就忍不住了。

問題被挑明瞭,政客們想當鴕鳥都不行。不完成中歐戰略,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法蘭西就會一直處於劣勢地位。

沉默了許久的弗朗茨,緩緩開口道:“不用期待了,到了現在這一步,法國政府已經沒得選擇了。

除非法國政府都是一羣沒有絲毫野心,只想着混吃等死的傢伙,要不然戰爭早晚都會爆發。

從現在開始,國內進入三級戒備狀態。所有軍工企業,從現在開始全部都要運轉起來。

各地政府對轄區內的退役官兵登記造冊,政府要保證在戰爭爆發後一週內,能夠動員出五十萬預備役。

命令中東總督、東非總督做好一級戰備,一旦法國人入侵中歐,就奪取蘇伊士運河和埃及。

通知各邦國政府,下個月11日召開帝國會議,商議抵禦法軍入侵的問題。”

不管法國人的進攻方向在哪兒,反正弗朗茨都打定注意,奔着蘇伊士運河去。

至於非洲其它地區,不是戰略要地,又有茫茫沙漠阻隔,弗朗茨暫時沒興趣。

對維也納政府來說,這場即將爆發的戰爭,既是災難也是機遇。

在此之前,維也納政府只拿到了發鈔權和關稅,軍隊指揮權那是皇帝的,中央政府無權插手。

司法體系雖然統一了,但是爲了保障司法公正不受外界干擾,新神聖羅馬帝國的司法體系獨立在政府之外,包括法院、反貪局等司法部門,都只需要向皇帝負責。

這種背景下,對高度自治的邦國政府,中央政府自然是無能爲力。

除了通過經濟手段影響外,維也納政府從來沒有給邦國政府下達過正式行政命令。

理論上來說,如果邦國政府搞得天怒人怨,中央政府也是可以介入的。

遺憾的是享受到了擴張的紅利,最近這些年奧地利整體上經濟發展的都不錯,各邦國政府的聲譽都不錯,中央政府根本就沒有介入的機會。

現在不一樣了,一旦戰爭爆發。邦國政府就沒有辦法拒絕中央政府的統合了,尤其是地處一線的邦國,沒有中央政府的支持他們可頂不住。

具體怎麼幹,那是內閣和邦國政府之間的問題。權力鬥爭從來都是爭出來的,原地不動是不會有人給送上門的。

第兩百一十五章、臺前幕後第兩百二十六章、《對法處置草案》第九十三章、眼前利益VS長遠利益第一百三十七章、新維也納體系第四十一章、越來越遠的真相第一百四十八章、自找麻煩第二十六章、反思第三十八章、消失的先知先覺,心態變化第五十九章、落井下石第一百八十三章、遏制第兩百八十四章、矛盾第一百七十七章、平民傷亡第六十六章、收錢了第一百一十三章、喜劇帝國誕生記第兩百零六章、鬱悶的腓特烈第一百八十六章、引爆第一百六十五章、投降輸一半第五十八章、收網第四十章、世紀詐騙第一百八十四章、股災預兆第八十二章、棋子的無奈第兩百零一章、賴賬的最高境界第一百一十九章、無奈的選擇第一章、登基第七十章、攪屎棍上線第六十九章、實用主義者第兩百二十六章、俄奧協議第十九章、發財?從挪用**開始第兩百零一章、賴賬的最高境界第兩百九十九章、千年傳統第二十九章、重新定義‘意大利地區’第兩百四十章、英日南洋密約第兩百四十一章、賠錢買賣第七十六章、戰略抉擇第八十九章、大難臨頭各自飛第八十九章、坑的最高境界第五十章、發展第二十四章、鐵路網第一百七十五章、黑科技第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二十六章、黃雀在後第九十一章、因爲需要而正義第十三章、殘酷社會第一百零二章、虛虛實實第一百四十章、掀桌子第十三章、殘酷社會第二十二章、一月革命第五十六章、必須要跳的坑第十五章、人性第五十六章、鷸蚌相爭,先誅漁翁第六十三章、法蘭西危機第一百三十章、引子第七十五章、利益動人心第五章、大婚第三十三章、退羣了第五十章、工業學費第一百五十六章、大勢所趨的金本位改革第三十一章、甲午第四十四章、美妙的誤會第五十四章、白折騰了第九十七章、交易第七十七章、歷史的修正力第二十章、英法協約第一百一十四章、外交努力第四十五章、聯姻否?第十三章、名將之殤第八章、債務延期第一百四十四章、向南還是向東?第一百七十一章、殖民地交易第二十一章、美國反戰運動第兩百九十三章、距離霸權最近的一天第一百零六章、欠債的是大爺第八章、債務延期第一百零三章、作死遇到坑隊友第四十五章、楷模弗朗茨第一百八十章、軍購第三十八章、風起第一百三十四章、穩第四十三章、沒有永遠的敵人第八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兩百零二章、給得太多了第一百二十三章、一頭牛引發的血案第兩百七十七章、難民危機第一百六十四章、戰爭結束第一百一十章、算計第九十一章、背叛的代價第兩百二十五章、分贓會議第十九章、自治省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計劃第兩百八十三章、難民營第九十六章、政客的狠第一百五十四章、現在—未來第五十四章、撿來的元帥頭銜第九十章、趁火打劫第一百八十二章、特殊的聖誕節第三十九章、漁翁現第八十五章、裝逼技術第九十二章、就等跳坑了第一百七十一章、災難的開始第兩百零一章、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