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不列顛的抉擇

在日本政府猶豫不決的時候,英法談判也進入到了關鍵時刻。陷入戰略被動的法國人,沒有了談條件的底氣,不得不對英國人做出大幅度讓步。

談判向着有利於不列顛的方向發展,本該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格萊斯頓首相現在卻高興不起來。

“非洲戰場真的不能挽回了麼?”

“夜路”走多了,終會遇到鬼。不列顛持續了多年的歐陸平衡政策,此刻露出了致命的破綻,眼瞅着就要崩盤了。

沒有辦法,牛逼哄哄的法國人在戰場上的表現,遠沒有他們平日裡叫囂得那麼厲害,讓倫敦政府做出了戰略誤判。

不管願不願意接受,格萊斯頓都必須承認:昔日那支所向匹敵的法軍不復存在,沒有拿破崙的法蘭西已經喪失了吊打歐陸的實力。

戰爭進行到現在,法軍歐洲大陸上還是遲遲無法突破,非洲大陸又被奧地利吊打,局勢對法蘭西越來越不利。

“從軍事上來看,法屬非洲淪陷只是時間問題,奧地利人已經掌握了戰略主動權。

如果不是局勢無法挽回,高傲的法國人也不會這麼輕易向我們低頭。”

陸軍大臣羅薩里奧嘲諷道。

英法關係一直都不和諧,尤其對英國陸軍來說,法蘭西就是他們永遠的痛。

如果不是被法國人趕出了歐洲,不列顛也不會成爲單純的海權國家,他們也不至於淪落到只能給海軍當小弟的地步。

望着幸災樂禍的陸軍大臣,格萊斯頓眉頭緊鎖。看着法國人倒黴固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可代價卻是奧地利要一家獨大,那就不美妙了。

打開地圖就知道,一旦讓埃及落入奧地利手中,橫跨亞非歐的巨無霸就出現了。

在這個弱肉強食殖民帝國時代,這樣的巨無霸肯定不會安分的在那裡趴着睡覺。

原本奧地利在非洲大陸就是一家獨大,不列顛連同法蘭西、葡萄牙、西班牙等殖民帝國加起來,才能夠勉強和他們抗衡。

要是法蘭西被趕了出去,英屬非洲肯定會成爲奧地利的下一個目標。喪失了英屬非洲,不列顛通往印度的康通大道就被堵上了。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格萊斯頓首相都不敢繼續想象。總之,讓奧地利掌握歐陸霸權、又獨霸非洲,對不列顛來說絕對是一場災難。

“現在的局勢非常糟糕,該死的高盧蠢貨,已經喪失了祖上的勇武,就剩下吹牛逼的本事了,更糟糕的是我們卻不能看着這個蠢貨失敗。

一旦埃及地區落入奧地利手中,反法同盟就可以利用人力物力上的絕對優勢,直接耗死法國人,就算是拿破崙復生也無法挽回局勢。

法國人戰敗不要緊,關鍵是我們不能看着奧地利輕鬆獲得勝利。要是不利用這次戰爭大幅度消耗他們的實力,未來我們就別想有好日子過了。”

從個人感情上來說,格萊斯頓也不想出手支援法國人的,可是沒有辦法,誰讓埃及的法軍又失敗了呢?

就在兩天前,法國人苦心經營的蘇伊士防線告破,戰火已經燒到了埃及腹地,再不給法國人幫助,法屬埃及就要易主了。

不列顛無法承擔奧地利掌控埃及的後果,英國政府必須要出手拉法國人一把。

羅薩里奧搖了搖頭:“首相閣下,現在的局勢確實很糟糕,但我們也要面對現實。

奧地利在非洲大陸的優勢太大,除非法國人能夠抽調百萬主力部隊投入非洲戰場,要不然根本就無法逆轉局勢。

當然,這只是單純的從軍事上分析。如果其它方面發生變故,比如說:奧屬非洲軍團的補給出現問題,又或者是爆發革命,情況就不一樣了。”

殖民大臣普里姆羅斯當即否決道:“閣下,這樣變故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據非洲殖民政府蒐集到的情報,戰前維也納政府曾向奧屬非洲運送了大量的戰略物資。

具體數額有多少暫時無法確定,不過一時半會兒他們肯定不會出現後勤問題。如果法國人堅挺一點兒,在埃及地區堅持一兩年,沒準還有機會看到。

指望奧屬非洲爆發革命,那就更加不靠譜了。要知道奧地利殖民非洲的主力軍是貴族、農場主,和新大陸那幫罪犯的後代是不一樣的。

從非洲傳來的情報,維也納宮那位一聲令下,這些傢伙興高采烈的參戰了,沒有絲毫的不情願。”

這是事實,如果策動奧屬非洲獨立,英國人早就幹了。不對,確切的說是已經幹過了,只不過最後以失敗告終。

鬧獨立也是要有前提的,和流放的罪犯不一樣,奧屬的移民大部分都是主動過去的,對國內的歸屬感要強得多。

尤其是奧地利還在推動非洲本土化進程,更是讓既得利益者們沒有造反的理由。想要在非洲複製美國的獨立運動,根本就不存在羣衆基礎。

畢竟,北美十三州看似是英國人的殖民地,可大部分移民都來自歐陸,對不列顛缺乏歸屬感。

純粹的英格蘭移民本來人就少,還不到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偏偏這些傢伙又大都是流放的罪犯,不仇視英格蘭都算是好得了,指望他們主動維護不列顛的殖民統治,根本就是在做夢。

本身就不列顛離心離德,在發生利益衝突後,資本家們振臂一呼,民衆自然是爭先響應了。

類似的事情,在奧屬非洲根本就行不通。商品傾銷確實存在,可惜奧屬非洲的資本家不給力啊,根本就沒有任何話語權。

掌握權力的貴族、農場主,主要從事的是採礦業和種植園,根本就不在乎工業品傾銷,或者說大家根本就不認爲被傾銷了。

工業產品又不是憑空產生的,同樣也是需要採購工業原材料的,恰好大家都是工業原材料的生產者。

一面向國內輸送工業原材料,一面享用國內生產的廉價工商業產品,大家的小日子過得不要多自在了。

真要是獨立了,搞起了反傾銷,他們纔是最大受害者。不僅要爲工業化買單,就連種植的經濟作物收益也會大幅度減少。

具體可以參考,美利堅聯盟國那幫農場主。爲了抵制北方的貿易保護政策,都可以跳出來鬧獨立。

資本家們敢鬧騰,都不需要維也納政府插手,作爲既得利益者的貴族、農場主,就先把他們給鎮壓了。

外交大臣喬治附和道:“這一點我可以證明,外交部也策動過奧屬非洲獨立運動,甚至還扶持了幾個獨立組織,可以這些傢伙都沒成氣候。

奧地利在非洲發展的採礦、種植園經濟,直接將既得利益者和本土綁在了一起。從內部瓦解奧屬非洲,根本就不現實。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除非法國人贏得歐陸戰爭,要不然埃及失守只是時間問題。

當然,我們直接出兵干涉,或許能夠阻礙奧地利的行動,但是這牽扯到的利益太大了。”

出兵干涉,這本來就是一個笑話。不列顛那支袖珍版的陸軍,主力還在阿富汗和俄國人鏖戰,僅憑英屬非洲那點兒殖民部隊,派出去也只能打醬油。

猶豫了片刻功夫後,格萊斯頓首相緩緩說道:“國際局勢即將失控,我們必須要儘快結束同俄國人的戰爭,以應對接下來的變局。

阿富汗戰爭進行到了現在,已經沒有繼續下去的意義。這個時候俄國人也是騎虎難下,給他們釋放一個和平信號,想必沙皇政府也不會選擇死扛。

畢竟一個橫跨亞非歐的巨無霸出現,威脅的不僅僅只是我們的利益,同樣也威脅到了他們的利益。”

英俄阿富汗戰爭初期確實是因爲利益,戰爭打得是那個激烈。可惜殘酷的現實告訴他們,這就是一場望不到頭的消耗戰,真要是血拼到底只會兩敗俱傷。

隨着國際局勢的風雲變幻,打累了的英俄兩國不約而同的降低了戰爭強度,化身吃瓜羣衆看起了法奧兩國的熱鬧。

或許是爲了讓法奧兩國放心大膽的pk,原本該停下來的英俄兩國,非常的默契選擇了繼續這場戰爭遊戲。

雖說是遊戲,同樣也是要死人的。無論是英軍、還是俄軍,都沒有放棄弄死對方打算,但凡是露出一點兒破綻都會被敵人窮追猛打。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的消耗戰對不列顛來說也是有利的,英國政府有足夠的財力拖垮俄國人。況且,只有讓沙皇政府真正肉疼,英屬印度纔會安全。

可惜,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全其美的事,爲了遏制正在做大的奧地利,格萊斯頓只能先放棄“毛熊放血計劃”。

外交大臣喬治提醒道:“首相閣下,現在和俄國人停戰不難,但想要按照我們之前的預期停戰,卻是非常的困難。

目前俄軍還控制着阿富汗地區四分之三的領土,以沙皇政府的貪婪,我們戰場上沒有拿到的土地,想要在談判桌上拿回來,幾乎沒有任何希望。

我們同俄國人之間的矛盾太深,又有奧地利人充當攪屎棍,這次停戰談判恐怕不會順利。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法屬埃及是支撐不了多久的。如果法軍無法在歐洲大陸取得突破,奧地利佔據埃及的既定事實就造成了。

俄國人不想看到奧地利做大,但俄奧畢竟是傳統盟友,沙皇政府也不可能無緣無故和奧地利翻臉,在埃及問題上他們多半會選擇中立。

接下來要逼迫奧地利人讓步,吐出吃下去埃及地區,能夠依靠的只有法國人和我們自己。

偏偏我們既要利用法國人,又要限制法國人,不能讓法國人趁機做大,這需要做得工作非常麻煩。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更多的盟友。最好是能夠聯合歐洲各國一起出面干涉,靠外交手段解決問題。”

受限於歐陸平衡政策,在這次歐陸戰爭中英國政府的外交一直都是畏首畏尾,生怕一個操作不當,折騰出一個歐陸霸主出來。

沒有辦法,國際局勢風雲變換太快。不列顛的敵人一直在發生變化,先是自己跳出來的俄國人,接着是野心勃勃的法國人,還沒反應過來奧地利又冒出來了。

既要打壓,又不能打壓太狠,必須要維繫脆弱的平衡,讓倫敦政府疲於奔命。

某種意義上來說,從歐陸戰爭爆發開始,不列顛的歐陸平衡政策就出現了問題,已經跟不上國際局勢變化了。

問題大家都知道,可惜不列顛是一個島國,先天上就決定了他們沒有更好的選擇。只有維繫歐陸平衡,才能夠保住他們的霸權。

格萊斯頓點了點頭,望了望窗外:“確實非常麻煩,不過再麻煩也必須要去做,這是我們的責任。

並且,在維繫歐陸平衡的同時,我們還要想辦法削弱法奧兩國的實力,不能讓他們繼續壯大下去。”

……

第十九章、控制死亡率第一百五十二章、心裡落差第四十章、想做漁翁而不得第一百一十一章、埃塞俄比亞第七章、巴黎公社第兩百七十九章、善戰者無赫赫戰功第兩百四十九章、悲觀第二十二章、破產啦第十六章、淘金熱第十一章、缺兵少將(6-1/5)第一百七十三章、影響第兩百零四章、站隊的時候到了第兩百四十一章、賠錢買賣第兩百一十章、法國人的新計劃第兩百七十一章、軍官不夠用了第四章、戰略鐵路計劃第一百四十八章、牆頭草第五十五章、羅馬起義爆發第六十七章、敵友難分第一百一十一章、逼出來的國策第八十七章、使館危機第一百二十三章、王位第一百二十九章、真做假時假亦真第四十三章、最後的反擊第二十九章、維也納暗流(求票票)第五十六章、窮人戰爭第八十四章、不公平的對決第六章、神盾第五十九章、皇子總督第一百五十八章、驚險歸途第三十章、麻煩事兒第兩百七十二章、遺產與威脅第五十四章、釣魚執法第十四章、紛亂的世界第二十一章、走鋼絲第六十二章、締造一個民族第兩百零二章、給得太多了第兩百三十八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一百零四章、交易第四十九章、年輕一代第一百五十三章、解決不了問題,就……第一百二十八章、勾心鬥角第四十八章、搞事情的弗雷德里希第十章、法蘭西的面子值多少錢第一百七十二章、戰爭轉折第一百八十九章、觀念之差第五章、大婚第一章、登基第六十七章、理想戰略第一百零一章、丁口稅第一百七十七章、體制改革第一百零三章、諜海風雲第三章、輸出英鎊第六十一章、近東戰爭爆發第三十八章、消失的先知先覺,心態變化第九十三章、眼前利益VS長遠利益第兩百二十七章、戰爭爆發第一百三十三章、英國人的算計第三百零九章、法不責衆第三十八章、消失的先知先覺,心態變化第七十八章、論官僚技術哪家強第一百八十九章、觀念之差第一百五十四章、落井下石第三十章、跳坑了第一百一十一章、埃塞俄比亞第七十六章、病急亂投醫第一百零五章、禍不單行第一百一十四章、外交努力第一百七十三章、人生如戲第一百三十五章、被低估的拿破崙四世第兩百零三章、不合邏輯第七十章、亞歷山大二世第九章、拿破崙三世上臺第五十七章、產業調控第一百零二章、爾虞我詐第四十一章、蕭條的股市第八十四章、開闢新戰線第九十九章、豪賭第三十七章、各有算計第四十八章、嘴炮的戰鬥力第四十一章、日漸壯大的農產主階級第兩百三十一章、捨得第一百一十三章、科技第一百八十章、軍購第九十二章、就等跳坑了第一百四十四章、民意的力量第三十七章、看不懂的資本第八十五章、遠東風雲起第兩百七十四章、人心第二十八章、變通第一百零八章、兩盟對抗時代第九十三章、眼前利益VS長遠利益第八章、蘇伊士運河第五十六章、窮人戰爭第四十二章、第二次普丹戰爭第二十八章、難產的村際鐵路第八章、毒瘤第一百八十二章、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