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義子營

“陛下、陛下被殺了!”

“敵軍正提着陛下的首級招降衆人!”

“我們洗掠長安,必定會被唐軍報復,趕緊逃命!”

三原鎮,依附於安祿山的胡人部落一鬨而散,向北邊大山深處逃亡。

安祿山的軍師在混亂中消失……

一個矮小而佝僂的郎中,混在胡人部落的潰兵之中,前往北邊大山。

此人長相醜陋,猶如乞丐,扔在人羣中,也毫不起眼。

駐紮在三原鎮的胡人士兵多數參與過洗掠長安,五萬唐軍大舉報復,這些胡人士兵紛紛潰逃。

安祿山一死,唐軍和夏軍立即分兵搶奪安祿山的地盤和人口。

安祿山勢力有大量胡人部落。

這些胡人部落樹倒猢猻散,多數逃亡。

還有百萬漢人,被張華和李道宗瓜分。

進攻唐軍營地的燕國武將,在得知安祿山被殺之後,向唐軍投降。

而進攻夏軍營地的燕國武將,向張華投降。

投降雙方的燕軍,超過十萬。

安祿山的部將多數桀驁不馴,野心勃勃,不少人被清算,張華也下令殺了不少燕國武將,清掃隱患。

唐軍更加兇狠,對當時劫掠長安城的武將,全部處死。

夏軍、唐軍因爲爭奪安祿山的地盤,開始產生摩擦。

三原鎮的歸屬就是一個問題。

張華出兵佔領三原鎮,而李道宗也派出唐軍,掠奪三原鎮的人口。

雙方兵馬在三原鎮對峙,張華要求與李道宗談判,劃分勢力範圍。

張華因爲擊殺安祿山,威望大漲,李道宗也很是忌憚。

雙方在三原鎮縣衙再次談判。

李道宗帶着薛仁貴、契苾何力等武將,與張華相見。

這些唐軍武將盔甲上還沾着鮮血,顯然剛剛經歷過一場惡戰。

“安祿山被我們斬殺,三原鎮歸我所有。”

張華開門見山。

三原鎮有安祿山建造的義子營,張華不必花費資源重新建造義子營。

而且,佔有三原,可從北邊威脅長安,對唐玄宗的秦川大唐勢力形成夾擊。

“安祿山抄掠長安城,劫掠甚多,不少長安城的財物被囤積在三原鎮,作爲補償,三原鎮應該歸我們大唐所有。”

李道宗也知道這裡的險要,想要爭奪三原鎮的歸屬。

“是安祿山抄掠長安,與我何干?若是不讓三原鎮,休怪我們翻臉。”

三原鎮的歸屬,事關勢力的利益,因此張華也不顧與唐軍的盟約,何況盟約沒有約定三原鎮歸誰所有。

許褚、黃忠、馬武等武將劍拔弩張,而張士貴、薛仁貴、契苾何力等唐軍武將,怒視一衆夏軍武將。

只要李道宗一聲令下,他們就會上前與夏軍衆人激戰。

李道宗有些忌憚。

他的手頭還完整的唐軍,只剩下四萬人。

繼續打下去,或許會將唐軍精銳都消耗在此地。

關中平原,不只是唐玄宗和張華這兩股勢力。

李道宗猶豫不決,但還是無法承當此時與夏軍決裂的後果:“我們可以放棄三原鎮,但我們唐軍在此戰獲得的人口和財物,將全部帶到長安,你們不得干涉。”

“可以。”

張華想了想,同意李道宗帶走劫掠的人口和財物。

張華也沒有做好與唐軍交戰的準備。

關中平原還有其他幾股強大的勢力。

張華派到秦孝公勢力的細作,已經傳來消息,蒙恬正帶領秦軍攻佔依附安祿山的胡人部落的地盤,正在向此地靠近。

如果此時與唐軍火併,或許收益最大的不是唐軍也不是夏軍,而是秦軍。

唐軍帶着掠奪的人口和俘虜、財物,向南邊撤退。

唐軍佔領了安祿山南邊的領地,而張華佔領安祿山北邊的領地。

“這下有點棘手了。”

李道宗知道張華獲得安祿山的領地,再加上華陰、臨晉、河洛等領地,張華相當於第二個安祿山。

只是張華沒有安祿山那麼暴躁,有條不紊地擴張。

這樣一來,或許反而更加難纏。

安祿山越是暴躁和激進,招惹的敵人越多,破綻也更多。

唐軍武將張士貴說道:“我們佔領安祿山南部的領地,獲得人口數十萬,加上原本的人口,有百餘萬。然而這個張華,很有可能已經有三百萬人口。”

“三百萬人口啊……”

一衆唐軍武將感受到無力。

本來大唐纔是秦川第一霸主,結果安祿山攪局,反而讓進入秦川的張華成爲新的霸主。

“看來我們需要新的盟友了。”

李道宗知道安祿山一死,唐軍與夏軍的盟約自行瓦解,唐軍需要通過結盟,來擊敗新的霸主。

而且這個新的霸主,實力還在安祿山之上。

張華在唐軍離開之後,徹底控制三原鎮。

三原鎮的胡人士兵在逃離之前,對這座鎮子進行洗掠,導致三原鎮損壞嚴重。

“三原鎮有人口五萬,控制地區的人口有二十萬。”

張華來到三原鎮的縣衙,查看人口。

三原鎮的五萬人口還不是關鍵。

控制鎮子,相當於控制周圍的村莊,這些村莊需要向鎮子上交稅賦,然後由鎮子派兵保護。

控制三原鎮,這一片區域的二十萬人口,全部歸張華控制和統治。

“義子營!”

張華在三原鎮看到了安祿山用於招募高階兵種“曳落河”的義子營。

安祿山爲了快速積攢八千曳落河,一共在三原鎮修建了四座義子營,可見安祿山的野心。

【圖紙】:義子營

【等級】:七級軍事建築

【功能】:可用於招募一些特殊的兵種,如曳落河。在義子營訓練的士兵,獲得“義子”標籤,提升其忠誠度。

【訓練名額】:最多同時訓練500人

【訓練週期】:曳落河(60天)

義子營還有額外的效果,那即是在義子營招募的兵種,可以成爲領主的義子,忠誠度更高。

義子營似乎不只是可以招募曳落河,還有一些未解鎖的兵種。

“四座義子營,只要打服各個胡人部落,徵發他們部落的精銳戰士,就可以打造八千曳落河了。”

張華擊殺安祿山,已經有不少胡人部落恐懼於張華的聲望,選擇臣服。

可以從匈奴人之中挑選出精銳,補充長水胡騎。

其他部落的精銳,補充曳落河。

史思明麾下有八百曳落河投降,安祿山帶領前來襲擊張華的曳落河,也有部分臣服,有七百人。

兩支投降張華的曳落河騎兵,合計有1500人。

這是一支不弱的力量。

1500名七階騎兵,足以擊敗一萬低階輕騎了。

安祿山的八千曳落河,給唐軍造成不小的損失,因此張華也學着安祿山組建八千曳落河,用於攻略大唐。

“四座義子營,每座義子營訓練500人,兩個月可以訓練2000曳落河。只要半年時間,就差不多可以重建八千曳落河了。”

張華沒有建造更多義子營,因爲沒有必要。

招募曳落河最大的限制不是兵營數量不足,而是兵源有限。

曳落河來自各個胡人部落,而且是百中挑一的精銳。

八千曳落河,在背後是八十萬人的胡人部落在提供兵源。

安祿山、史思明兵敗,死了幾千曳落河,各個胡人部落天賦異稟的青壯已經不多了,是否能夠湊齊八千曳落河還很難說。

除了三原鎮這一片區域的20萬人,張華又分兵控制安祿山勢力北境各座鎮子,人口迅速增加。

算上胡人,安祿山北境的人口差不多有一百萬。

再加上張華在河洛的人口,張華勢力的總人口增加至三百萬。

三百萬人口,相當於戰國七雄之一了。

張華將安祿山的領地分爲三原縣、美原縣兩個縣。

“是否找到了安祿山的軍師?”

張華沒有忘記安祿山身邊的謀士,試圖活捉此人。

安祿山身邊的謀士似乎領悟了奇門遁甲,算是古代的方士或者術士。

張華這邊缺少那樣的人才,於是想要招攬此人爲己所用。

張華令人通緝此人,又派出鄧艾、趙廣帶兵搜捕此人,想要找到這個謀士。

首先要找到這個謀士,至於對方是否願意爲己所用,這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實在不願歸順,那麼張華也可以殺了他,以免被其他勢力任用。

“主公,此人在安祿山死後,消失無蹤,沒人知道他的去向。”

“安祿山的部衆一鬨而散,不少胡人逃亡,或許此人混在這些胡人之中,趁機逃亡。”

鄧艾帶兵搜查整座三原鎮,卻沒有找到安祿山的軍師。

不過鄧艾大概察覺到這個謀士以何種方式逃離此鎮。

“可有查明其來歷?”

“此人來歷不明,活捉的燕軍將士也不知道此人來歷,只知道此人會一些奇門遁甲之術,可以預知天時。安祿山驗證此人的能力之後,又因爲缺少軍師,於是任命此人爲軍師。不久前三原川大戰,安祿山擊敗唐軍,就是因爲此人提前三日預知風雪。”

“此乃奇人啊。可惜不能爲我所得。不對,此人在安祿山出事之後,立即離開此地,顯然已有計劃,難道已經有效力之人?”

張華總覺得有哪裡不對。

張華和李道宗合力滅亡安祿山,雙方都是明主。

良臣擇主而事,以其能力,無論投靠張華還是李道宗,都可以得到重用,不至於逃亡。

除非對方已經提前有謀劃。

“此人是秦孝公的幕僚?”

張華的視線轉移到袖手旁觀的秦孝公。

唐軍、夏軍、燕軍,三軍在三原川會戰,大打出手,陣亡數以萬計。

而秦孝公始終作壁上觀,沒有介入大戰,不排除秦孝公派此人前來幫助安祿山,消耗夏軍和唐軍的實力。

“也不排除其他勢力的可能。”

張華在懷疑秦孝公的同時,又開始懷疑其他勢力。

在八百里秦川的北邊,是黃土高原,有不少山地,那裡還有其他勢力盤踞。

八百里秦川,也不只是唐軍、夏軍、秦軍三大勢力。

張華盯着關中的地圖,陷入沉思。

秦川以北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千溝萬壑,在河流沿岸有不少塢堡和村寨,這些村寨被各個領主征服,而領主之間又相互攻伐,最終的倖存者成爲霸主。

不少關中平原的胡人部落逃至黃土高原的河谷,依附當地的諸侯。

其中一座村寨,屯兵數萬,兵鋒直指關中平原。

一隊從關中平原流亡進入黃土高原的流民,來到村寨,這些人口全部被整編,編入各營。

各個勢力最缺少的不是地盤,而是人口。

一個灰頭土面的郎中見到了來到這座村寨的諸侯。

諸侯立即令人款待這個郎中,接風洗塵。

郎中嘆道:“我已竭盡全力輔佐安祿山,讓他與大唐火併,最終兩敗俱傷。但不料秦川東面的張華與唐軍合作,一起滅了安祿山。如果主公此時大舉南下進攻關中,或許會遭到唐軍、夏軍共同抵制,最終重蹈覆轍,與安祿山一樣結局。此時主公應該盡取安祿山在北邊山地河谷中的村鎮,佔據山地,居高臨下,等待更加合適的時機進攻關中。”

割據北邊黃土高原的諸侯眉頭緊鎖,他派出謀士輔佐安祿山,擾亂關中,爲的就是讓關中各大諸侯元氣大傷,然後他從中漁翁得利。

但張華插手,讓關中局勢又發生了變化,他的計劃也爲之落空。

關中人口衆多,強大的諸侯林立,之前的大唐就有差不多15萬唐軍,哪怕打到了現在,也還有差不多10萬唐軍。

關中周邊的諸侯難以直接大舉進攻關中,只能使用陰謀。

“那我就姑且再等等。”

這個割據在黃土高原的諸侯虎視眈眈,分兵佔領安祿山勢力深入黃土高原的村寨,然後蟄伏,等待更好的時機,大舉南下。

隴山以西,西涼的諸侯也派出了謀士,進入關中,探查關中諸侯的實力,並且從中作梗,阻止關中霸主誕生。

關中的農業潛力極大,可以養活更多人口,一旦有勢力統一關中,那就是一方霸主了。

這個謀士乘坐的馬車進入陳倉。

位於關中平原西部的陳倉,是關中另外一個勢力的範圍。

這裡不屬於秦軍、夏軍、唐軍控制,也是逐鹿關中的強大勢力。

第五百五十四章 重創李克用!第三百四十九章 努爾哈赤的能力!第六十一章 許褚的怪癖第四百八十七章 守將董卓(六更)第五百三十四章 張飛的蹤跡(4000字)第六百七十六章 李存孝、飛虎軍出動!第三百一十四章 未嘗一敗的名將第四百二十三章 人形兵器巨無霸第五百六十二章 俘虜秦良玉第一百一十四章 凌煙閣功臣的能力第二百五十二章 收編大順軍第四百零七章 周世宗柴榮:我攤牌了(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唐長公主(加更1/5)第三十六章 綠林軍vs鐵浮屠第五百四十六章 唐軍南下(4000字)第二十五章 江東公主第四百一十八章 天生神力,秦武王!第三百二十二章 魏延、高順的決定第一百一十五章 無當飛軍第四百零九章 柴榮與小符後第四百一十二章 亞父范增第一百四十四章 安祿山的新軍師第六百八十五章 兵仙韓信!第三百六十八章 漢武帝的首席財政大臣第三百零九章 田橫臣服第六百九十二章 唐軍敗北!第七十七章 趙雲之子第四百六十一章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第七十一章 莫欺少年窮第二百九十二章 玉璧城血戰第四百一十一章 風林火山,西楚四軍!第六百五十九章 李世民南下!第五百六十章 秦良玉的天賦!第二百三十章 白袍史敬思第五百七十二章 柴榮、趙匡胤的最終死鬥!(4000字)第二百二十九章 鴉兒軍南下!第四百八十八章 要走趙雲(七更)第六百一十八章 秦將章邯!第九十八章 天命大將軍【求訂閱】第六百六十九章 三十六計第六十八章 趙破奴第二百一十九章 安西軍西征第六百九十三章 六國合縱失敗第四百四十七章 秦國雙王第五百七十六章 孔子的驚人武力!(4000字)第六百三十七章 關羽、張飛相見!第三百三十章 斬殺後金貝勒!第三百三十五章 劍仙李白(月底求月票)第六百一十八章 秦將章邯!第二百三十六章 蜀漢大將軍姜維第五百一十五章 招攬文人第七百一十章 入關,入關!(4000字)第七百一十章 入關,入關!(4000字)第八十四章 公子扶蘇第六百八十四章 涼州軍的危機第五百六十三章 晏子使楚第一百五十八章 選拔武將(加更3/5)第三百四十六章 脫身第五百七十三章 了結,五代十國的恩怨!(4000字)第六百四十章 天下動員令!第五百二十六章 王彥章的死鬥!第七百一十八章 攻城巨獸第六百九十七章 朱元璋的死敵第二百八十章 這是誰的部將?第三百九十八章 我吳起,生平不敗!第一百四十章 會盟孫策第五百六十二章 俘虜秦良玉第二十五章 江東公主第十六章 你是一個好人第七百零九章 兵聖孫武,風林火山!(4000字)第二百六十二章 周瑜VS耿弇第四十八章 韓非變法(下)第六百四十二章 劉秀與李世民第四百一十二章 亞父范增第五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4000字)第二十二章 乞活第三百四十八章 陳橋兵變:宋王,趙匡胤!第二百一十二章 陸王心學第三百二十四章 魏文侯臣服第五百八十三章 燕然山第四百三十六章 諸葛連弩,木牛流馬第五百二十六章 王彥章的死鬥!第一百二十九章 渭水大戰第四百五十七章 九階秦銳士第五百四十三章 韓擒虎與張遼(5000字)第二十三章 乞活帥陳午第五百八十一章 宋國與魯國名將第一百二十三章 第二支乞活軍第七百二十一章 戚繼光第四百四十章 黃忠大戰鐵鷂子第五百七十三章 了結,五代十國的恩怨!(4000字)第四百三十二章 老兵不死,老營不滅!第六百二十三章 決勝,大秦之殤!第一百五十一章 燕國蘇代第三百六十九章 縱橫晉末的西涼鐵騎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燒臥龍崗第一百四十章 會盟孫策第六十一章 許褚的怪癖第四百三十三章 縱橫家張儀第六十八章 趙破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