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章.大事與小事.

……

……

當初趙俊臣與朱和堉二人見面密談之際,趙俊臣就曾向他說過,朝廷這一次調查各地藩王的違法亂政之事,結果註定是雷聲大、雨點小!

因爲這件事情太過於敏感了,不僅是涉及了“祖制”與“國本”,而且藩王們與地方勢力早就盤根錯節的結合在了一起,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只能用小火慢燉、溫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步處理,絕不能大張旗鼓、大動干戈,否則就會逼迫各地藩王聯合起來反抗,到時候整個朝廷局勢都會動盪不安。

更何況,德慶皇帝的目標也從來都不是一舉廢除藩王制度,只是想要殺雞儆猴、敲打警告,廢黜幾位領頭亂政的藩王,趁機從藩王那裡收回一部分利益、減輕一部分朝廷負擔,僅此而已。

所以,朱和堉出京調查藩王之前、向趙俊臣請教的時候,趙俊臣的建議也很簡單,那就是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從最顯眼的那幾位藩王開始調查,調查完了一位藩王再去調查另一位藩王,陸續會有藩王落實罪名、遭到廢黜,但朱和堉所面臨的阻力也會越來越大,等到朱和堉調查案件之際逐漸是寸步難行的時候,德慶皇帝與朝廷中樞就已經達成了目標,這件事情也就該結束了。

這般方法看似平庸,但也最是穩妥,成績不會太耀眼,但也不會引來麻煩。

所謂的“治大國如烹小鮮”,其實就是分化拉攏的手段,拉攏一批、打擊一批、警告一批,儘可能的降低敵對勢力與後續影響,僅此而已。

但可惜,朱和堉終究還是沒能聽勸,又或者是有人誤導了他的判斷,竟認爲自己這次表現得出衆一些,或許就可以扭轉德慶皇帝的換儲之心。

趙俊臣更爲傾向於後者,認爲朱和堉又被人給坑了。

現如今,朱和堉同時尋到了十餘位藩王的確鑿罪證,打擊面實在是太大了,必然會引來全體宗室的人人自危與激烈反彈,也必然會聯手反抗,而朱和堉站在風尖浪口之上,就必然會成爲藩王們反擊之際的首要目標。

到時候,德慶皇帝爲了安撫全體宗室的憤怒與惶恐,再加上他本身也有廢黜太子的心思,只怕是朱和堉不僅無法立功,反而是多做多錯、就要倒黴了。

最重要的是,朱和堉的這般做法,無疑是引來了全體宗室的反感與敵視,還會影響到趙俊臣爲他所制定的以退爲進的未來計劃。

從前的時候,太子朱和堉屢次掉入坑中,趙俊臣總是躲在一旁看笑話,甚至有許多坑就是趙俊臣親手挖的,還在朱和堉背後狠狠推了一把。

若不是德慶皇帝那時候還在竭力維護朱和堉,趙俊臣早就已經把坑裡的朱和堉給活埋了。

但現在,趙俊臣與朱和堉已經化敵爲友、結爲同盟,就必須要給他擦屁股了。

說起來,這段時間趙俊臣什麼事情都沒幹,就顧着給德慶皇帝與朱和堉這對父子收拾爛攤子了。

想到這裡,趙俊臣無奈搖頭,緩緩道:“太子他……果然不像是信任肖溫阮、趙山才一般信任於我,我明明已經爲他安排好了後路,看似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但實際上則是以自保與養望爲前提的以退爲進……但很可惜,他終究還是不敢把自身命運託付於我,忍不住還想要做出一些成績,心存僥倖的垂死掙扎、背水一戰……真是不聽勸!”

張玉兒試探着問道:“若是太子他總是不聽話,咱們乾脆放棄他也就是了,又何必一直爲了他耗心耗力?老爺你說他已經成長了不少,但玉兒總覺得這個人成不了事。”

趙俊臣卻是再次搖頭,道:“就是因爲他很難成事,所以我纔會在他身上押注,若是他離了我之後依然可以成事,我對於他的價值又在哪裡?今後又要如何控制他?更何況,如今的重點並不是太子朱和堉,而是即將要走向幕前的七皇子朱和堅……我必須要利用太子他來制衡這個人!”

聽到趙俊臣的解釋,張玉兒頓時就不說話了,她的面色隱隱有些發白,眸子裡也閃過了一絲恐慌。

她原本就是從七皇子朱和堅那裡叛逃到趙俊臣這邊的,隨後還險些死於朱和堅的暗算,最是瞭解這個人的可怕之處。

事實上,因爲七皇子朱和堅的緣故,張玉兒至今也不敢正大光明的走出趙府內宅、拋頭露面,一直是僞裝自己當初已經死於胃疾、香消玉損了。

見到張玉兒的表情變化,趙俊臣起身走到她的身邊,輕輕拍了拍她的香肩,用這般動作表示自己的庇護之意,安撫了張玉兒的心中懼意。

張玉兒的心情稍稍平復,又問道:“但……太子他招惹了這般大亂子,咱們又該如何做才能助他化解這場危機?一旦是各地宗室聯合起來針對於他,這種事情可不是鬧着玩的。”

趙俊臣認真思索了片刻,緩緩道:“也未必要助他化解這場危機,但有些計劃……卻是可以提前展開了。”

這是一個早有準備的計劃,自從太子朱和堉主動與趙俊臣化敵爲友之後,趙俊臣就已經暗中着手準備了。

*

這天晚上,就像是張玉兒的推斷一般,太子朱和堉同時彈劾十餘位藩王的奏疏送到了京城,奏疏裡的內容可謂是罪證翔實,頓時是引發了渲染大波。

涉案宗室之數量衆多、涉及案情之罪行嚴重,皆是遠遠超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所有人的想法都像是趙俊臣一樣,完全沒有料到太子朱和堉這一次的表現竟是這般出衆,短短半個多月時間就能查到這般多的翔實罪證,但就是不知道這般傑出表現對太子朱和堉自身而言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了。

一時間,京城之中暗流洶涌,各派系的官員紛紛是相聚討論、打探消息,但因爲這件事情涉及到了衆多宗室,在德慶皇帝沒有表明態度之前,任誰也不敢主動發表意見,皆是觀察着風向的變化。

而德慶皇帝收到了朱和堉彈劾衆位藩王的奏疏之後,卻是罕見的毫無表示,既沒有表態讚賞朱和堉的辦事得力、也沒有憤怒訓斥藩王們的膽大妄爲,甚至都沒有召集朝廷重臣進行商議,似乎是想要等待衆位藩王的反應,又似乎是心中另有打算。

事實上,德慶皇帝收到朱和堉的奏疏之後,唯一的反應就是宣佈取消了隨後兩天的朝會,羣臣們無法親自觀察德慶皇帝的態度,也無法在朝會上公開討論這件事情,就愈發是私下裡議論不停了。

而就在廟堂中樞的所有人皆是專注於這件大事的同時,京城之中還發生了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

就在太子朱和堉的彈劾奏疏送到京城的第三天,一位名叫宋煥成的京官,乃是朝廷正五品的禮部郎中,在禮部衙門裡辦公之際突然間當場昏倒了。

見到宋煥成昏倒之後,禮部同僚們皆是大吃一驚,連忙是喚來醫生診斷。

而醫生的診斷結果,更是讓所有人皆是覺得不可置信。

宋煥成,堂堂的朝廷正五品官員,竟是餓暈過去的。

但若是稍稍瞭解一下宋煥成的爲人,對於這種事情也就不會意外了。

明朝的官員俸祿一向極低,官員們爲了維持生活與體面,許多時候也只能是用某些見不得光的手段爲己斂財,否則就連飯都吃不飽。

而宋煥成這個人,卻是一位真正的君子,一向是堅持清正之風,從來都不屑於做那種貪污受賄、以權謀私的事情,也從來都不會結黨營私。

而且,宋煥成與那些朝中清流也有本質不同,清流們固然是較少貪污受賄,但他們大都是不愁衣食、出身於世家豪族,也從來都不會吝嗇於利用自身權利爲家族牟利,還最是喜歡抱團結黨,但宋煥成則是家境一般,也向來都不會以權謀私,與清流們從來都不是一路人。

這個和光同塵的時代,像是宋煥成這樣的人物簡直是鳳毛麟角。

據傳,太子朱和堉曾是欽慕於宋煥成的清名,想要接納宋煥成進入“太.子黨”,但宋煥成卻是表示“君子不羣”,又說“太子你只是未來的皇帝,而煥成卻是不侍二主,只會效忠於今日的皇帝,等到太子殿下您今後登基,不必刻意招納,煥成自然就會矢忠不二”;

據傳,內閣首傅周尚景與閣老趙俊臣聽聞了宋煥成的事蹟之後,也先後想要把他招納於門下,趙俊臣招納宋煥成的時候甚至是不惜許以重利,而宋煥成面對這二位閣老的招納之際就更爲態度鮮明瞭,直接表示“道不同不相爲謀”,一度是讓周尚景與趙俊臣二人很是下不下臺。

在京城官場之中,宋煥成還有一個外號,叫做“宋茅石”,就是說他像是茅房裡的石頭又臭又硬!

這種人物,在明朝官場環境之下,自然是生活極爲清苦,就更別說宋煥成的家裡還有一位體弱多病的老母以及一位遊手好閒的兄弟了,經常是隻能食用稀粥鹹菜度日,就連官服也打着補丁,據說宋煥成的髮妻平日裡還會做些針線活補貼家用。

原本,只靠宋煥成的官俸與他妻子的針線活,也還勉強可以維持每日衣食,但偏偏……這半年以來,朝廷爲了支援陝甘與河套的戰事,連續兩次的“俸米折銀”,所有官員這半年以來只能收到俸銀,卻完全無法領到俸米,只能從糧鋪買糧,但民間糧價同樣是漲了近一倍之多……

這般情況,對於絕大多數官員而言並不算是什麼,他們原本也看不上那點官俸,但對於宋煥成的影響卻是極大,讓他愈發是生活清苦了。

這般情況下,宋煥成突然間餓暈過去這種事情奇怪嗎?

不奇怪!

這個世道,君子就是要活得比小人辛苦得多,像是宋煥成這種君子之中的表率人物,能活到現在都已經算是奇蹟了。

君子餓死於道、小人大魚大肉,本就是這個世界的常態,也沒什麼值得關注的。

但這一件看似不起眼的事情,竟是悄然間在朝野流傳得越來越廣,也引發了許多討論,還偶爾會聽到一些批判朝廷官俸太低的聲音。

這一切,就好似有一隻無形的手在暗中推動一般。

當然,廟堂上的袞袞諸公只顧盯着朝廷大事,就比如說是太子朱和堉彈劾衆位藩王的事情,自然是不會注意到這種小事情。

所以,也就沒人能夠及時警覺,這件小事將會引發怎樣的後續影響。

……

PS:上一章,蟲子嘗試着改變了一下的寫作風格,但想了想還是先按照既定風格寫完這本書再說吧。

……

第二百一十四章.陳東祥的反間.第六百七十六章.好運連連.第1363章.梟雄老去.第一百零九章 .德慶震怒(上).第六百七十五章.善意.第1322章.意外收穫.第八百九十章.決戰.第二百二十章 .機遇(上).第九百七十七章.擦身而過.第七百八十一章.戰兵新軍(一).第1294章.在握(三).第二百一十五章.欲擒故縱.第1135章.朱和堅出京.第1025章.打回去!.第九百八十一章.霍正源傳訊.第八十一章.國泰民安(上).第五百三十二章.博弈(八).第八百九十章.決戰.第四百五十六章.當初的承諾.第五百六十一章.第五百六十九章.第九百八十四章.被自殺(二).第1411章.虛情假意.第1248章.各方決斷(一).第1143章.強迫(三).第五百五十一章.廟堂大亂(下).第七百四十一章.勝!.第六百二十八章.抄家狂潮(三).第二百九十三章.力所能及的幫助(下).第三十九章.被拋棄(下)一更第八百三十六章.哭訴.第十三章天才神棍上第1281章.手腕(八).第三百五十三章.趙家的未來發展方向(下).第1296章.在握(五).第九百七十六章.把他們全部趕出去!.第九百五十八章.回京之前.第1444章.大亂鬥(四).第八百零九章.狼煙起(完).第三百二十八章 .明察暗訪(上)第九百六十四章.趙俊臣的考慮.第1167章.離京之前.第1430章.態度反轉.第七百三十八章.菜雞互啄?.第三百一十一章.攤牌!(上).第二百七十六章.反客爲主.第一百五十六章.與德慶皇帝的第一次衝突(下).第三百二十章 .飄遠的思緒第二百八十三章 .蟻穴與種子(上).第六百九十二章.計劃進行中(二).第三十章.廟堂爭鋒(下)三更第二百五十四章 .宮宴(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冰火兩重天(下).第二百二十五章.此人野心不小.第1051章.挑唆.第四百一十八章.德慶皇帝的疑慮.第六十四章.七皇子朱和堅.第1347章.故設難堪.第六百零一章.人心.第1301章.在握(十).第七百六十四章.遠在京城的變故(一).第七十九章.權臣貪官們的聚宴(中).第六十七章.心思.第八百章.趙俊臣的佈局(一).第六百九十章.惡人樑輔臣.第四百二十六章.此時的趙府.第九百九十九章.新格局.第四十一章.良莠不齊(中)三更第六百八十七章.我現在就要見他.第1338章.合作細節.第一百九十四章.無可奈何的黃有容.第1374章.權臣一怒.第二百六十章 .陳芷容的投名狀(上).第四百四十章.趙俊臣的猶豫.第六十七章.心思.第1185章.風雲際會(二).第1321章.掌控錦州.第1082章.言傳身教.第六百八十九章.將門之後.第三百五十章. 只需要一個態度罷了(下).第三百四十九章.只需要一個態度罷了(上).第1345章.租賃抵押.第三百三十一章 .明示與暗示第1366章.輿情風變.第1269章.遼東劇變(十九).第九百六十三章.御書房內的陰謀(完).第1080章.多方博弈.第九百二十章.密信.第1103章.路旁.第二百四十六章 .德慶皇帝的動作第1061章.失控.第六章.德慶皇帝(下)三更第三百零九章.趙俊臣的最大對手.第1112章.狗咬狗(六).第三百二十二章 .送給你,還請收下.第九百零六章.捷報傳天下(五).第九百九十七章.遺策的真相(一).第四百七十七章.爭鋒(下).第三章.貪官回京(下).二合一第六百六十四章.傳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