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審訊.

……

……

李勳被錦衣衛們押送到巡撫衙門大堂的時候,趙俊臣正坐在李勳的位置上翻閱着山西巡撫衙門的公文。

但很顯然,公文裡面查不出任何的蹊蹺。

然後,趙俊臣擡頭向着山西巡撫李勳看去,面無表情、眼神冷肅。

見到趙俊臣之後,李勳雖然是心中慌亂,但表面上則是強行裝作一副問心無愧的模樣,並且是率先發難,衝着趙俊臣大聲指責道:“閣下就是欽差趙俊臣?!你爲何敢如此跋扈?老夫乃是朝廷正二品山西巡撫!這裡是山西巡撫衙門!你就算是朝廷欽差,也沒有資格爲所欲爲!”

聽到李勳的指責之後,趙俊臣並沒有如何生氣,只是聲音平靜的問道:“李巡撫爲何不問一問本欽差封鎖巡撫衙門的理由?反倒是質疑本欽差的權限,是不是張巡撫心中有虧、已經知道了本欽差來此的原因?”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頓時是壓住了李勳的氣焰。

李勳的表情一滯,眼中閃過了一絲驚慌,但還是很配合的問道:“趙大人,你突然封鎖了老夫的巡撫衙門,又讓錦衣衛把老夫帶到這裡,究竟是意欲何爲?”

趙俊臣點了點頭,說道:“這就對了,如今局勢緊迫,還是按照流程談話比較節省時間……朝廷收到消息,稱是山西、陝甘各地的賑災事宜出現了紕漏,似乎是有地方官員私下裡貪墨截留,各地官府所收到賑災錢糧只有賬目上的三成左右,所以朝廷就任命本官爲欽差大臣,前來調查真相,負責西北諸省的賑災事宜……”

說到這裡,趙俊臣的雙眼逼視着張勳,問道:“本欽差來到山西之後,發現消息屬實,比如太原府的賑災錢糧就只有朝廷賬目上的四成左右,潞安府的賑災錢糧更是讓你盡數挪用了……對此,李巡撫可有什麼要解釋的?”

聽到趙俊臣的詢問之後,李勳的面色閃過了一絲輕鬆。

趙俊臣調查賑災錢糧的虧空固然也是一個麻煩,但只要趙俊臣沒有發現那個計劃,就一切好說。

還以爲趙俊臣並沒有發現事情的真相,李勳的情緒稍稍緩和了一些,態度也稍稍軟了一些,向趙俊臣解釋道:“原來欽差大人是爲了這件事!還望欽差大人瞭解,朝廷雖然是撥給了山西一筆賑災錢糧,但考慮到實際情況,巡撫衙門與三司衙門並不會直接把賑災錢糧全部交給各地州府,不僅是容易出現紕漏,山西境內還有許多事情需要錢糧週轉,所以賑災錢糧就要分批分時的發放,如今發放的賑災錢糧足以保證各地災民兩個月的用度,剩下的錢糧大可以兩個月之後再撥給各地州府,巡撫衙門與三司衙門暫時截留一批錢糧則是可以解決許多迫在眉睫的問題……趙大人您乃是戶部尚書,自然是明白這種手段的好處,雖然是有些不合規矩,但朝廷的所有衙門都是如此,山西並非孤例。”

頓了頓後,李勳又說道:“至於潞安府……並不是他們沒有收到賑災錢糧的事情,乃是因爲潞安府尚有餘力維持境內災民生計,所以潞安知府孫淼就把潞安府的賑災錢糧支援給了其餘地方,這件事有孫淼的書信爲證,還望欽差大人明察。”

趙俊臣點了點頭,一副不置可否的模樣,只是追問道:“既然如此,卻不知李巡撫私下截留的賑災錢糧如今都在哪裡?又或者是用到了什麼地方?可有詳細的賬冊數字?又有何人可以證明?”

聽到趙俊臣的追問,李勳的表情又是一滯。

這世上的任何謊言,皆是最怕追根問底、溯本追源。

因爲想要彌補一個謊言,往往就需要更多的新謊言,但謊言越多、破綻也就越多。

如今,李勳自然是可以繼續編制謊言,但巡撫衙門已經被錦衣衛們封鎖了,他失去了與同黨們串聯口供的機會,就算是繼續編制謊言,也很容易就會被趙俊臣拆穿。

然後,趙俊臣接下來的問題,更是讓李勳心中一緊。

只聽趙俊臣冷聲問道:“山西官府截留下來的錢糧,全部都交給了陝甘三邊總督王錚,對不對?”

李勳猶豫了片刻之後,咬牙答道:“正是如此,陝甘那邊的情況更加惡劣,本官與三邊總督王錚交情深厚,就把朝廷調撥給山西的賑災錢糧支援給了陝甘一部分,但這些錢糧很快就會還回來,絕不會耽擱山西各地的賑濟事宜。”

趙俊臣依舊是不置可否,只是話鋒一轉,又問道:“據本欽差所知,你們山西的各地衙門一直是到處攔截抓捕逃荒災民,陸續被抓捕的逃荒災民至今已是超過了三萬人之多,但如今除了城外那處營地裡的兩千災民之外,絕大部分的逃荒災民都是消失了,這些災民都去了哪裡?可是同樣去了陝甘三邊?陝甘的情況如此惡劣,甚至還需要山西支援錢糧,那麼山西又爲何要把境內的逃荒災民全部送到陝甘三邊?豈不是進一步加重了陝甘三邊的負擔?”

聽到這個問題,李勳又是心中一緊,心中的僥倖更是蕩然無存。

他發現趙俊臣真的有可能已經發現了那個計劃!

不過,對於那個計劃,李勳無論如何也不會承認的。

所以李勳連忙是搖頭否認道:“山西各地衙門確實是到處攔截災民,但也是爲了防止災民逃荒後會造成地方空虛,更不希望山西的逃荒災民會影響到周圍州府的安穩,但山西官府攔截了逃荒災民之後,就已是根據災民們的籍貫把他們遣返回鄉了,城外那處營地裡的災民只是還沒有來得及遣返而已!當然,確實是有一部分災民被送到了陝甘,但那些災民本身就是出身於陝甘,將他們送返陝甘也沒有任何的不妥之處,這裡面的事情絕對是正大光明,還望欽差大人明察!”

趙俊臣冷笑道:“是嗎?”

然後,趙俊臣轉頭向身邊一位錦衣衛問道:“鮑大人可來了?”

那位錦衣衛點頭道:“已經來了,如今正在更換衣裝,他還帶來了兩位人證。”

趙俊臣吩咐道:“讓鮑大人帶着證人進來,與李巡撫對質!”

隨着趙俊臣的吩咐,換上官服的鮑文傑很快就領着兩名人證進入了巡撫衙門大堂。

這兩名人證一個是災民模樣的年輕人,顯然是出自於城外的災民營地,另一個則是看守災民營地的太原府官差。

進入大堂之後,鮑文傑先是向趙俊臣行禮致意,然後又狠狠瞪了李勳一眼,接着則是向兩名人證說道:“如今欽差大人在此,就如同陛下親臨,把你們向我說過的事情盡數向欽差大人稟報一遍!”

聽到鮑文傑的命令之後,兩名人證皆是態度恭順的跪在趙俊臣面前。

那名官差不敢看旁邊的山西巡撫李勳,只是垂首說道:“欽差大人,據小人所知,各地州府攔截抓捕了逃荒災民之後,並沒有將他們遣返原籍,甚至巡撫大人他根本不關心災民們的籍貫,只是當營地裡的災民人數達到三千之後,就會派人全部送到陝甘,那裡有專門的軍隊負責接手,如今已經是陸續送了十次,送到陝甘的災民人數已經超過了三萬人之多,而小人就親自負責過兩次!”

那名災民人證則是哀聲哭訴道:“欽差大人,您要爲小民做主啊!小民乃是太原府的襄鄉人士,距離太原府城不過是二十里地,逃荒之後就被官府抓捕到了城外營地,官府說要把小民遣返原籍,但小人的家鄉明明就在不遠處,然而官府的差爺就是不讓小民離開營地,也不讓村中耆老前來領人,甚至還打傷了小民的老母親……”

聽到兩名人證的說法之後,李勳不由是身體微微一晃,面色無比蒼白。

他發現自己已是辨無可辯。

而趙俊臣盯着李勳的目光則是愈加陰冷,緩緩說道:“李巡撫,再告訴你一件事情,本官昨天已經是連夜審訊了你的幕僚兼族弟李謙,他已經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全部說出來了!到了現在,你難道還想要狡辯嗎?”

李勳又是身體一晃,表情隱隱有些絕望,但嘴脣緊緊抿着,似乎是打定主意不說真話了。

趙俊臣又是冷笑,說道:“李巡撫,本欽差顧念你是朝廷老臣、封疆大吏,所以就一直是以禮相待,審訊之際也僅僅是找證據、講事實,但本欽差的耐心有限,你若是依舊想要狡辯,又或者是閉口不言,本欽差說不得就要用刑伺候了!”

李勳頓時是面色大變,急聲說道:“老夫乃是朝廷二品大員、封疆大吏,刑不上大夫,你就算是欽差也沒有資格對老夫用刑!”

趙俊臣則是聲音平緩,說道:“本欽差確實是沒有資格對你用刑,所以李巡撫放心好了,對你用了刑具之後,本欽差一定會親自上摺子向陛下請罪的。”

李勳驚駭的看着趙俊臣,沒想到趙俊臣的態度是這般的決絕。

見李勳依舊是沒有說話,趙俊臣向身邊一名錦衣衛輕輕點頭,吩咐道:“既然李巡撫依舊是不打算說實話,那就用刑拷問吧。”

那名錦衣衛從袖子裡掏出一把竹籤,向趙俊臣躬身解釋道:“欽差大人,事前沒有準備,卑職只找到了一些竹籤,所以就只能用插針之刑了。”

趙俊臣問道:“何爲插針之刑?”

錦衣衛表情平靜的介紹道:“就是把這些竹籤一根一根的插進李巡撫的指甲裡,然後讓他去翻扒地上的硬土,正所謂十指連心,這種刑罰絕對會讓人疼得死去活來。”

趙俊臣點頭嘆道:“這個刑法倒是不錯,並不會傷及李巡撫的性命。”

錦衣衛卻是搖頭道:“並非如此,也有很多人用刑之後活活痛死的。”

趙俊臣與錦衣衛的這番對話,卻是輕易的摧毀了李勳的心理防線。

李勳愣愣的看着錦衣衛手裡的竹籤,臉上的恐慌之意越來越重。

然後,李勳跌坐在地方,面帶絕望的說道:“別用刑……我、我說!”

*

閒雜人等盡數離開之後,李勳終於是斷斷續續的說出了西北諸省局勢詭異的真相、以及西北官場幾位督撫的真實計劃。

“今年以來,山西與陝甘的邊防局勢日益嚴峻,時不時就會有蒙古部落南下侵犯,並且這些蒙古韃子一個個皆是壯若瘋狂、不懼傷亡,就好似窮途末路的虎狼,山西與陝甘各大軍鎮雖然是盡數擊退了敵人,前後殺敵千餘,但將士們反倒是漸漸地心生恐慌,壓力也越來越大……”

“又到了一個多月之前,新任的三邊總督王錚大人巡視邊防、路經固原之際,卻是突然遇到了一支蒙古遊騎的攻擊,雖然固原衛的將領擊退了這支蒙古遊騎,並且還抓到了這支蒙古遊騎的首領,但王錚大人見到蒙古騎兵壯若瘋狂、捨生忘死的氣勢之後,卻是受到了驚嚇,並且還病倒了……”

“接下來,王錚大人也覺得今天火篩入寇的情況有些怪異,就派人拷問了那支蒙古騎兵的首領,得到的消息卻是讓王錚大人愈加恐慌,病情也就愈加重了……”

“原來,因爲連年的天災,草原內部各個蒙古部落爲了爭奪草場,已經是發生了無數次的大規模衝突,死傷無數,但就在去年年末的時候,西域那邊有一個極爲強大的蒙古汗國開始向東擴張,這個蒙古汗國名爲準噶爾汗國,據稱是自成吉思汗以來最爲強盛的蒙古部落,在西域那邊已是滅國屠城無數,但同樣是因爲天災的緣故而東遷……”

“東遷之後,這個準噶爾汗國僅僅是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就擊敗擊潰了草原上所有反抗它的部落,前後已經有二十多個部落被它吞併了,據說準噶爾汗國如今已是有精兵勁騎七萬餘人,而且是火器極爲精良……而今年以來陸續南下侵犯的蒙古部落,大都是被準噶爾汗國所驅逐的喪家犬罷了……並且,準噶爾汗國下一個目標,就是大明朝的西北數省,如今已經是收攏兵力、整裝待發,即將要大舉進犯了……”

“得到這個消息之後,王錚大人竟是一病不起了,蒙古部落在今年的數次侵犯,僅僅只是準噶爾汗國的手下敗將、草原上的喪家之犬罷了,兵力最多的時候也不過二千餘,就已經把陝甘局勢攪得天翻地覆,一旦是更加兇悍的準噶爾汗國派出數萬騎兵來犯,陝甘與山西又要如何抵擋?若是抵擋不住的話,不僅是城破人亡,西北數省的督撫們也會遭到朝廷的問罪……”

“而就在這個時候,王錚大人手下的一位幕僚突然出了一個主意,而王錚大人聽到這個主意之後,也就召集了陝甘幾位督撫、以及老夫前去商議……”

*

大堂之上,聽到李勳的解釋之後,趙俊臣的面色凝重。

準噶爾汗國、葛爾丹……

在這個歷史時空之中,因爲崇禎皇帝的手段要高明許多,明朝依舊是延續着,增加了四五十年的國運。

上一世歷史之中的康熙皇帝玄燁,如今還只是後金大汗,依然是安分守己的呆在遼東,這些年一直是專注於開發東北土地,並且是暗中與遼東軍鎮以及某些見利忘義的商人進行走私生意,緩慢且又堅定的充實實力,暫時並沒有太多的異動。

但玄燁的一生之敵葛爾丹,卻依舊是崛起了,也依舊是向着南疆邁出了擴張步伐。

在上一世的歷史時空之中,玄燁足足耗費了數十年才平息了準噶爾之亂!

但如今,滿清並未出現,玄燁依舊是困在遼東,卻是要讓大明朝來直面準噶爾汗國的威脅了!

想到這裡,趙俊臣心情有些凝重。

不過,如今更重要的事情,卻還是西北督撫們的真實計劃!

錦衣衛們已經逼問了李勳的族弟兼幕僚李謙,但得到的情報並不完整,還需要李勳的進一步補充。

所以,稍稍整理了思緒之後,趙俊臣追問道:“那麼,王錚的那位幕僚究竟是提出了什麼計劃?”

……

……

第1403章.病因毒源.第四百四十七章.大朝議(七).第一百七十四章.趙家來人(下)第九百六十八章.朝廷亂象.第三百五十八章.挑選.第1384章.催命金山.第一百零七章 .滅門慘案(中).第三百六十二章.防患.第三百二十三章.蕭條的徐州.第1011章.漕運.第六百九十六章.計劃進行中(六).第八百四十四章.大軍出動(四).第1334章.貪婪短視.第四百零六章.敗局?(上).第1004章.政治交易(三).第八百七十六章.趙俊臣的奏疏.第二百四十三章.聚議.第1284章.手腕(十一).第1183章.性格與命運.第七百七十二章.各方的反應(二).第五百五十章.廟堂大亂(中).第五百二十二章.閣老之位(二).第六百四十五章.方茹與陳芷容(下).第二百二十九章.裹着**的美味糖果.第1361章.見吳三桂.第1310章.在握(十九).第四百九十五章.風波(六).第1278章.手腕(五).第九百五十三章.大戲開幕.第1425章.小小震撼.第七百五十九章.夜談(完).第二百九十六章.兩份名單.第六百八十七章.我現在就要見他.第1013章.新安排.第五百四十五章.合縱連橫(下).第九百七十六章.把他們全部趕出去!.第1190章.風雲際會(七).第一百三十九章.搶人!(上).第1275章.手腕(二).第七百零八章.成婚(下).第1342章.自掘墳墓.第四百零一章.初始(中).第1077章.疑雲.第1275章.手腕(二).第六百五十五章.李倫的建議.第三百五十章. 只需要一個態度罷了(下).第四百八十九章.你一定要考慮清楚了!.第四百五十一章.各方的謀劃(一).第四百零一章.初始(中).第一百九十八章 .容忍野心.第四百九十四章.風波(五).第1112章.狗咬狗(六).第五十一章.豆花攤旁(下).三合一大第二百三十七章.道高一尺.第四百四十五章.大朝議(五).第一百八十六章.黨爭(九)二更第七百八十九章.戰兵新軍(完).五月總結與六月更新計劃!第九百八十章.睡着了.第五百四十章.趙正和出局!.第1390章.離開興州.第八百六十八章.勢(六).第八百二十五章.圍堵(三).第996章已修改。第1012章.死後也是工具人.第三百九十九章.推動(下).第六百三十六章.圖窮匕見(中).第六百零五章.永別.第九百三十三章.李賀的崛起.第五百四十九章.廟堂大亂(上).第四百八十五章.劫數(五).第五百七十五章.朱和堅的動作.第1339章.真實意圖.第1371章.各懷鬼胎.第五百六十九章.第1421章.兩把刀子.第三百七十章.不合作?第七百八十三章.戰兵新軍(三).第1415章.海盜“相助”.第七十章.德慶壽辰(中).第一百四十章.搶人!(中).第九百二十六章.紛至沓來(二).第1061章.失控.第三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中).第一百九十八章 .容忍野心.第八百五十二章.戲與餌(一).第1042章.心有萬一.第七百九十九章.戰前(十).第八百一十七章.戰鞏昌(六).第六百五十四章.發芽.第1283章.手腕(十).第1245章.撲朔迷離(二).第三百八十章.考覈(中).第九百零一章.樑輔臣的疑心.第1159章.江南第二才子.第三十七章.被拋棄(上)二更第三百三十九章 .深遠謀劃(下).第1295章.在握(四).第五百五十七章.早朝之後(下).第九百五十三章.大戲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