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三十五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中)

李從璟和圖巴克的談話,在圖巴克否定了李從璟的數次提議後,陷入到短暫的沉默中。

圖巴克臉上焦急憂慮之色深重,而李從璟看起來雲淡風輕,只是充滿了疑惑。

片刻之後,李從璟率先開口,“大汗,北部之草原,西部之廣闊天地,南部之耕牧混雜之地,韃靼部皆不欲往,本帥卻是不知,大汗意在何方了。”

兩人之前的這些談話,看起來如同廢話一般,但實際上,雙方此時都在試探對方的態度,試探對方心中的真實想法。對李從璟而言,他固然希望能聯合韃靼部共同對付契丹,以求在來日必要時候,韃靼部能聯合其他受契丹征服的部落,從西起兵,給予契丹致命一擊。

但這有個前提,那就是韃靼部對待契丹的態度如何。若是韃靼部已經失去了與契丹對戰的勇氣,或者是他們對契丹的恐懼,已經大過了他們心中的仇恨,那麼來日起兵就是一句空話、笑話,即便是圖巴克汗此時答應了李從璟的提議,李從璟也不敢真相信他們。

對圖巴克而言,他也需要知道李從璟對待契丹的立場、打算,也需要知道李從璟對韃靼部提供的幫助能到怎樣的程度,或者說,圖巴克需要知道大唐的態度。若是李從璟,或者說大唐有出擊契丹,遏止契丹發展壯大的既定政策,願意如同唐初那樣,爲平衡草原各部勢力,甚至是爲安定草原秩序,而大出其兵,那麼圖巴克就能毫無保留,或者說一定程度上毫無保留與李從璟聯合,並且願意在一定層面上,唯李從璟馬首是瞻。

但若是大唐沒有這份心思,只是如同之前那樣,在契丹入侵時,給予其有限的反擊,並無打算深入草原,去下一盤大琪,那麼圖巴克寧願繼續西遷,也不會與契丹放手一搏。畢竟,現在的韃靼雖然處境慘烈,但畢竟沒有滅族,而若是此時回頭,與契丹拼命,日後一不小心敗得慘了,以韃靼部現在的力量,那是極有可能舉族全滅,被從地圖上抹掉的。所以圖巴克不能不小心謹慎。

雙方各有心思,而這份心思,又不能以“掏心掏肺”的方式,直接擺在桌面上來說,所以兩人的談話,纔會看起來像是說了一大圈沒有意義的廢話。而實際上,方纔在對話時,兩人都在琢磨對方的心思。

李從璟再度將問題拋出來之後,用意就已經很明顯,那是要圖巴克拿出“乾貨”來,進一步表明他的真實想法,畢竟那個問題的答案,從字面上來說已經沒有多少可選擇的餘地了。李從璟以這種方式讓圖巴克袒露一些底牌,也是談話繼續進行的必要。

圖巴克也知道這點,只不過他本想讓李從璟先攤出一些牌,要不然在李從璟一次次提議被他否定的情況下,他不會不主動說什麼。但經過方纔一番對話,他卻發現,眼前這個年輕的大唐節度使,言行處事實在是老道的很,想要不付出一些代價,就從對方身上套出一些有用的東西來,實在是沒有可能。

念及於此,圖巴克決定吐露一些真言,同時,爲了表現自己並非小家子氣,是有誠意與大唐聯合的,圖巴克決定將話說得明顯一些。

圖巴克道:“李將軍,你是中原人,在你們中原,有一句俗話,叫做‘故土難離’,其實這句話不僅對你們漢人適用,對我們草原人韃靼人,同樣是適用的。”說着,長嘆一口氣,“韃靼部遠離故土,被迫西遷,實在是無奈之舉。契丹軍隊強大,韃靼雖然有心反抗,也的確拿起弓箭戰鬥過,但奈何技不如人,最終只能落得一個背井離鄉的下場。不瞞李將軍,在西遷途中,一路上我部落子民都在喊着要回故土,每日不知有多少人爲此落淚。”

說着說着,圖巴克眼中竟然也落下淚來。

阿狸和巴拉西心有慼慼,巴拉西尚好,畢竟年輕,阿狸卻是年長不少,對家鄉這兩字的理解和感情更深厚一些,在聽到圖巴克說出這些話,露出這樣的神情後,阿狸心中刺痛

,“父汗……”

圖巴克擺擺手,示意阿狸不必多言,他看向李從璟,臉上流露出濃濃的痛苦之色,道:“李將軍,我的子民想要回到故土,我何嘗不想?平心而論,我對那片土地的感情,要比韃靼部每一個人都要深厚。但是我不能,因爲我是韃靼部的大汗,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讓我的子民好好活下去。眼下,雖然心中絞痛,我卻也只能咬牙忍耐,帶領部落西遷……唉,這份無奈和苦痛,日日夜夜不停在折磨我,實在是叫我難以消受啊!”

李從璟默然,臉上浮現出同情之色。圖巴克這番話說得很入情,配合韃靼部如今的悲慘遭遇,的確很有感染力,即便達不到令聞者落淚的效果,卻也感人肺腑,讓人在同情他們的時候,不禁爲之憤慨。

草原民族雖然是遊牧民族,但這個“遊”的範圍是有限的,通常只會在幾個草場間來回遷徙,或者是在氣候大變,原居地不適合生存的情況下,纔會遷徙到其他地方。遊牧民族對故土的感情自然不能與中原人相比,但也絕非就半分沒有。況且,韃靼部如今可不是主動-遷徙,而是在被契丹軍擊敗,死傷無數的情況下,被迫離開家園,這情況就又不同了。是以圖巴克的說辭,並非是空洞之言。

然而,在政-治上,感情從來都是拿來利用的手段,是表而不是裡。圖巴克這番話說得動情動理,然而讓李從璟動心的,還是圖巴克在言談中隱含的對契丹的仇恨,已經想要改變現狀,重奪故土,恢復韃靼昔日盛況的渴望。這便是李從璟希望看到的。

李從璟先是對圖巴克的遭遇表示了同情,隨即道:“大汗,韃靼部的遭遇讓人同情,契丹的所作所爲,又爲之憤慨,而您作爲韃靼部的大汗,心繫百姓,處處爲韃靼部子民着想,叫人敬佩。”

說到這,語氣漸漸厚重、激昂,“契丹者,狼子野心之輩,自耶律阿保機建國之後,便一直不曾停止過對外征戰,讓原本和平安寧的草原烽煙不息,實在是草原罪禍。本朝自太宗以來,草原民族與漢人漸成一家,彼此感情深厚,大唐對草原兄弟,一向也是待之優厚,但凡有南遷者,莫不妥善安置。歸根結底,大唐是希望草原的和平能夠長久。”

“如今契丹趁亂而起,荼毒草原,不僅讓草原諸部災難深重,也屢屢寇邊,讓中原志士憤然不已,大唐欲擊契丹久矣!只是先前中原內亂不寧,朝廷分身乏術,這才讓契丹有了壯大之機。如今,中原既定,我朝陛下英明神武,坐擁中原,俯瞰九州,豈會缺乏吞吐八荒之志?當此際,契丹這顆毒瘤,便不可不拔出!”

李從璟這番話,讓圖巴克眼前一亮,他最後道:“光復平州,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又言:“大汗可能不知,在本帥北上之前,爲耶律敵烈竊取的勝州,已重歸大唐了!”

圖巴克驚訝的啊了一聲,“勝州已爲大唐王師收復了?”

“正是。”李從璟點頭正色道。

因李從璟這番話,圖巴克信心大增,他不無激動的向李從璟再度確認,“大唐皇帝陛下,真有出擊契丹,以壓制其囂張氣焰之意?”

李從璟莊嚴肅穆的點頭道:“我王師相繼光復平州、勝州,今我百戰軍又現身於此,難道還不能說明這個問題嗎?”

李從璟這話半真半假,讓人難以辨別,但李從璟最後那句話,卻是貨真價實存在的事情,特別是李從璟作爲盧龍節度使,竟然出現這裡,其意如何,是爲先行探路,還是爲先擊契丹,這些固然難以揣度,但最起碼,這就讓人不能不相信,大唐的確是有出軍草原之意的!圖巴克欣喜起來,這個消息讓他情難自禁,他連連說道:“這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從始至終,大唐都是希望草原和平安寧的,並不希望看到有人打破這份平衡。”李從璟繼續丟出重磅炸彈。

這話讓圖巴克瞬間外焦裡嫩,這纔是重點。大唐

爲了自身強大,讓中原能安穩,不受草原民族襲擾,自然是不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的鄰國的,對於唐朝而言,草原上保持各方勢力均衡,彼此牽制,實力又都不足以對大唐形成威脅,這纔是大唐最希望看到的局面。只有這樣,大唐皇帝才能永遠是那個高高在上“天可汗”,在草原事務上保持足夠的影響力,甚至是一言九鼎的影響力。

而如今,契丹強勢崛起,打破草原平衡不說,還屢屢侵襲唐境,這就讓大唐無法坐視,必定出手改變這種局面。而在李從璟的話中,有意無意中總在強調,當今的大唐皇帝是有吞吐八荒的雄心壯志的,大唐能從入主中原,也正說明了這一點。從常理上講,大唐在入主中原後,接下來的確是應該征服天下了!

圖巴克想道:“當年天可汗在位時,也是化家爲國,從一地稱王到入主中原,在他平定漢人國邦之後,立即就對草原動手,即便是當時強大如突利、頡利可汗,也只能在大唐的兵鋒下被征服。難道,如今,歷史要重演了?”圖巴克越往深處想,越覺得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再看李從璟,年紀輕輕,卻手握雄師數萬,在草原風雲激盪之際,竟敢孤軍深入,這份氣度膽量與才幹,豈不令人折服?而一個王朝的強盛,不就是因爲有許許多多這樣傑出的人嗎?當年的李靖、李績、薛仁貴等,都是如此雄才大略!

想到這,圖巴克渾身都微微顫抖起來,他彷彿看到了什麼,又彷彿正在把握什麼,這讓近來一直處在焦慮、絕望中的他,頓覺渾身的血液都沸騰了起來。這種感覺,叫做看到了希望!

圖巴克站起身,離開座位來到李從璟身前,莊重的說道:“李將軍,韃靼部不欲往北,不欲往西,不欲往南,唯所願者,在東歸故土也!望大唐,望李將軍,能幫助我韃靼部重拾尊嚴,重歸故地,我韃靼部十萬勇士,願爲大唐王師先鋒,與契丹對決陣前!”

李從璟也走出案桌,一副激動的模樣,抓住圖巴克的手,動情道:“大汗,大唐等得就是大漢這句話啊!有大汗這句話,有我大唐雄師與韃靼勇士聯手衝鋒陷陣,耶律阿保機何懼,契丹何懼?韃靼何愁不能回到故地,草原何愁不能重拾和平?”

圖巴克緊緊握住李從璟的手,老淚縱橫,“有大唐王師,有英才如李將軍者,韃靼重歸故地有望,草原重歸安寧有望矣!”

話至此處,兩人相視大笑,一副惺惺相惜,相見恨晚的模樣。

巴拉西早已經熱血沸騰,激動難耐,在一旁握着拳頭,看他那副模樣,卻是恨不得立即厲兵秣馬,與李從璟一道,去衝殺契丹蠻子,奪回原本屬於他們的草原,建功立業了。他身後的莫西里等人,和他的神色如出一轍,皆是充滿希望,直欲立即與契丹開戰。

唯一不同的,是靜靜坐在桌後的阿狸,她臉上也是密佈笑意,眼眸裡閃動的晶瑩彷彿要溢出來,但是比之巴拉西和莫西里等人,她的神態卻是最爲平靜的那一個,並沒有太多興奮、激動之色流露出來。

李從璟和圖巴克達成共識,這是李從璟此行的最大目的,亦是圖巴克、阿狸請李從璟至韃靼部做客的最深層次用意,這個共識達成,最爲關鍵的問題便得到了解決,接下來就是安排雙方合作、興兵等等一系列具體事宜。

此事不是不急,但卻不是能夠立馬就談的。這樣的軍國大事要定下來,要講究步驟,一步步來。當下,最重要的,是穩固雙方達成的這個共識,同時各自思考接下來的行動安排。畢竟合作、興兵這樣大事,具體實行起來,不可能像圖巴克說得那樣,韃靼部會傻頭傻腦真全部衝鋒在前,爲唐軍鞍前馬後,而李從璟自然也不能讓百戰軍在任務分配中太吃虧,所以這需要雙方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先各自好生謀劃,然後再拿到一起討論。

當即,又是一次大宴,到了午後,雙方纔盡歡而散。

(本章完)

章六十五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章二十九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3)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六十九 名將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章五十九 三軍出征往河上 段王不和請攻李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章八十三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9)章六十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上)章五十二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2)章五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5)章二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4)章四十七 序幕章十九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3)章九十八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3)章九十八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3)章一百三十七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上)章四八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2)章六十二 傾軍投大唐【第一更】章一百零五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下)章八十四 大爭之勢周復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九 淇門之變(1)章一百零二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9)章四十六 敢叫勇協謀 大爭於天下(1)章十七 故佈疑陣引人亂(中)章三十九 兩川系天下 天下在我心章三十八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9)章八十七 樓房上有轟隆聲 得手與殺氣騰騰章六十三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6)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9)章四九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3)章七十五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章六十七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2)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4)章一百零三 一朝風雲變天下 羣雄側目緊綢繆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十七 可敢一戰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章五十二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章九十四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3)章七十三 經營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章八十七 樓房上有轟隆聲 得手與殺氣騰騰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七十五 一片肝膽誰人知 既入檀州勢如何?章六十九 名將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六十八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4)章八 一載相識十載別(2)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章一百零四 繁華落幕心可安 人生得意往何處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當從相助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3)章六十八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6)章二十五 陣戰(上)章一百三十八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中)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1)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章二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1)章七十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2)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當從相助章三五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4)章七十五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章四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2)章四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0)章十 一載相識十載別(4)章四十三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1)章三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3)章四十二 董璋章六 水寨(4)章六十一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4)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九十八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7)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爭【第三更】章三七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6)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3)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2)章一百八十二 各在苦戰各自忙 各自悲慼各自亡有關李嗣源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十三 勝章七十七 你要去夏州【第二更】章三十 降者不殺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九十五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2)章二十二 百戰安義(1)章九十二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3)章九十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下)章一百六十五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2)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九十九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8)章一百零五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下)章十五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上)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