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2)

李從璟從崇文殿出來,已是明月當頭。之前父子倆相談甚歡,不覺時晚,李嗣源慣常性留他吃飯,同桌的還有淑妃曹氏。如今李嗣源貴爲九五至尊,李從璟也獨自開府建衙,雖不在同一屋檐下,畢竟骨肉相連,家人情愫未因位尊而消減,不說如何難得,李從璟卻倍加珍惜。

擡頭望月,李從璟心潮漸有起伏。

自負才學者,唯恐其纔不得用、其志不能展,如今他們一家坐擁天下而父子齊心,李從璟可以盡用其才、盡展其志,甚至彷彿有什麼在推着他前行,此間暢快,實在是無法與外人言說。

五代亂世,不乏明君。

在原本歷史上,李嗣源與郭威齊名,聲望爲後人所重:“能力行乎王化,政皆中道,時亦小康,近代已來,亦可宗也”。不過李嗣源雖有聲名,卻限於內患,未能開疆擴土,他死後繼位者無能,致使江山爲李從珂所奪,而李從珂又爲石敬瑭聯合耶律德光所敗,最後竟落得個契丹馬踏中原、江山易姓的結局,殊爲可悲。後世史官在嗟嘆之餘,評價李嗣源一朝曰:明君可輔,臣子非才——“儻使重誨得房、杜之術,從榮有啓、誦之賢,則宗祧未至於危亡,載祀或期於綿遠矣。”

從榮,說的是李從璟之弟李從榮。

“明君可輔,臣子非才。”李從璟對月呢喃,“房、杜未知跡,啓、誦或可期。”

李從璟出宮門時,碰見馮道。

“天色已晚,馮大人這才方下值?”李從璟走上前打招呼。

“見過秦王殿下。”馮道這纔看見李從璟,連忙躬身而拜,聽聞李從璟的話,笑着回答道:“將至年底,免不得事情多些,而今國政方經大亂而定,各方頗有雜事,朝政、地方政務都亟待安定,中樞人手不太夠,新補缺的官員對政事尚不甚熟悉,因而......”自顧自呵呵笑起來,似是不好意思,又似是自謙。

李從璟微笑道:“馮大人爲國操勞卻甘之如飴,實爲衆臣楷模。”

“不敢當不敢當,要說羣臣楷模,該是殿下才是。”馮道忙誠惶誠恐作揖。

“好了,馮大人,你我二人就不必如此了。”李從璟過來拉着馮道的手往外走,“左右順路,夜裡又風冷,馮大人便做孤的車駕一同走吧。”見馮道一副惶恐更甚的模樣,補充道:“此番父皇讓孤去滑州,孤正有些事要向馮大人請教。”

李從璟入宮面聖,秦王府自然車駕儀仗齊全,前有精騎開道,後有護衛跟隨,中有隨從官吏,百十人的隊伍,其間旗幟、高牌俱全,氣態巍峨。

時間不早,街面上沒什麼行人,燈火依依卻也顯得很具人氣。放下車簾,李從璟露出追憶之色,“同光元年,孤出鎮盧龍之初,奉命出使契丹,時有馮大人同行。西樓之行,孤一時意氣,陷大人與衆僚於險境,差些爲耶律阿保機所害。後大人不以孤魯莽爲杵,孤在幽州時,朝堂每有涉及盧龍之事,大人無不爲孤斡旋。此中情誼,孤一直銘記在心。”

馮道人精一個,自然能明白李從璟話中何意。

“父皇君臨天下數月以來,馮大人勤懇如舊,朝堂事務,多依馮大人與任大人、張大人等之力。”李從璟繼

續說道,“如今孤與大人雖名分有差,卻不希望你我之間數年情分差了。馮大人可明白孤的意思?”

馮道自然明白。因爲明白,他稍顯尷尬。

他也算起於微末,自然不乏報國之心,只不過歷經李存勖一朝,難免變得圓滑。如今朝堂劇變,李嗣源繼位,其中變故始末,馮道都親身經歷,此中兇險不免讓他忐忑。是以雖與李從璟舊交頗深,但昔日同朝爲臣,而今李嗣源爲君,不免多出明哲保身之意,說得不好聽些,多有阿諛奉承之態。

多了阿諛奉承,就無法交心,更無法讓其毫無保留奉獻才能。這便是李從璟與他說這番話的原因。

這卻不能怪他。面對世事鉅變,不同人有不同反應,馮道的應對之舉,就是踏實本職之餘,圓滑處事。身在亂世,許多事身不由己,馮道成爲歷史上的馮道,自有其必然。但這個轉變卻也有個過程,李從璟希望在這個過程中,改變他原有的轉變軌跡。

原本歷史上,馮道日後還有唾面自乾的典故,臉厚無人能及,而其事三代王朝,歷十君,數爲宰輔,成爲官場不倒翁,空前絕後,所依仗的,一是其處世之道,二是其真才實學。

李從璟看重馮道才學,所以不希望他有所保留。若其有所保留,歷史上當然也不可能再有那個馮道,卻也依然會少一個賢臣。

馮道拱手爲禮,“殿下之言,讓下官慚愧。”

李從璟微微一笑,也不繼續深入,這種事情需要一個過程,今日他只要表明態度即可,當下說起正事:“近數年來,中原稍少戰亂,卻始終天災不斷,水、蝗之災未絕於書。蝗災尚且不論,僅就水災一項,如此頻發,而朝廷不能制,實在是貽害無窮。今孤欲往滑、濮,大人何以教我?”

馮道正襟危坐,“殿下聰穎過人,此番前去處理區區流民之事,自然手到擒來,本勿用下官置喙。今既殿下問起,下官便忝爲殿下說兩件事。”

“願聞其詳。”李從璟恭敬道。

馮道看向李從璟,“請問殿下,要妥善處理流民之事,難點在何處?”

“一爲與地方官吏打交道,一爲爲流民重建家園。”李從璟答道。

“下官要爲殿下所言之事,正在此二者。”馮道肅然道,又問李從璟:“殿下可知,歷朝歷代以來,朝廷在治理地方時,最患何種情況?朝廷每每處理地方問題乏力時,又是因何種緣由?”

李從璟稍作尋思,道:“地方官吏與朝廷大員相互勾結,互爲屏障!”

馮道點點頭,未作評說,繼續問道:“敢問殿下,滑、濮十數萬流民從何而來?”

“自然是因水災。”李從璟道,“天降大雨,大河決堤。”

馮道眼神殷切,“還有呢?”

李從璟怔了怔,有些不明所以,“馮大人的意思是?”

嘆了口氣,馮道搖頭道:“十數萬百姓,難道皆因水患而成流民?殿下可知,哪怕是天時無差,各地仍舊流民不絕?”

李從璟品出味來,“不因天災,便是人禍。馮大人意指......”

馮道點頭,隨即又嚴肅道:“只有處置好這個問題,才能真正

安置這些百姓,不使其復爲流民。倘使天下能解決這個問題,則不僅天下不復有流民,大唐江山亦會國泰民安!”

李從璟低頭沉吟,久久不語。

“殿下,下官到了,先告辭。”李從璟尚在沉思中,馮道全然沒有打攪之念,更無要李從璟給他什麼答案之意。

李從璟與馮道一同走下馬車,兩人在馬車旁作揖爲別。

月明星稀,夜風習習,街旁屋檐鱗次,近處侍衛肅立。

李從璟認真道:“今蒙大人不吝賜教,孤受益匪淺,此中真意,必然時刻銘記在心。”

馮道躬身大禮,等李從璟先行。

坐回馬車,李從璟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他索性撩開車簾觀街景。

馮道方纔所言,要真正處理好李嗣源交代的流民之事,首先,便是要注意地方官吏與朝廷大員的關係。當今天下節度使本就權重,一旦與朝廷大員關係密切,自然尾大不掉,難以處理,甚至成爲王朝大患。流民之事,若是涉及到這些官員,處理起來難度自然超乎想象。

而真正讓李從璟沉吟這麼久的,還是馮道暗示的第二層意思。

天下流民,源源不絕,除因天災兵禍,還有什麼根本性的原因?爲何馮道如此看重這個原因,以至於說出處理好這個問題,在太平時節,天下便不復有流民,天下更可國泰民安這樣有重量的話?

這個原因,歸結起來也簡單,唯四字耳。

“土地兼併......”李從璟不由得閉目呢喃。

自本朝租庸調製被迫廢除,施行兩稅制以來,土地兼併的現象便日益嚴重。租庸調製規定土地爲國家所有,國家分配給人丁耕種,“十八授田,六十而還。”兩稅制則規定土地爲私人所有,可以買賣,朝廷稅收認田不認人,這等於是變相鼓勵土地兼併。

百姓失去土地,要麼依附地主,要麼淪爲流民。

回到王府,李從璟走下車駕,戍衛在府門前的孟松柏迎上來,開口便道:“諸位司吏仍在府中等候,殿下此時去見麼?”

“用過膳了否?”李從璟接過孟松柏遞來的披風披上,問道。

“都用過了。”孟松柏回答。

“好,現在就去見。”李從璟道。

孟松柏繼續回到門房戍衛王府,李從璟帶隨從走進府中。孟松柏口中的“諸位司吏”,指代的是王府屬官,莫離、王樸這些人。衛道、杜千書等人,仍屬節度府,替李從璟管理懷孟,並未在王府任職。

唐制:親王府,長吏一人,從四品上;司馬一人,從四品下。李從璟以莫離爲長吏,王樸爲司馬,這是要李嗣源任命的。兩人都是李從璟左膀右臂,必須得隨在左右,參議大事。另外,爲軍情處往來,李從璟也給桃夭夭安了一個錄事參軍的官職,權作行走方便之需。

其他王府官吏,五品以下,李從璟能自己做主的,多用幽州故吏;五品以上的,也多爲他提名,李嗣源自是無不許可,其中倒也有頗多空缺的。

見着莫離、王樸,難得近來愈發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桃夭夭也在,李從璟將將去滑、濮等州處理流民的事,與他三人說了。

(本章完)

章四十九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5)章九十三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下)章二十五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3)章十五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2)章八十六 識君方不昧此生 知妾便無意錯失章八 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章七十三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1)章九十八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3)章四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5)章五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7)章五十七 初回懷州會莫離 大軍整編一萬八章一百七十四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章四五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2)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六十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上)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1)章一百一十七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下)章九十九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6)章三十七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5)章四十四 先聲奪軍心(1)章七十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8)章兩百十三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上)章六十三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8)章八十一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下)章四十九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5)章二十八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6)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一百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9)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六十三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上)章兩百十一 安國定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中)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二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四九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3)章十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7)章十五 淇門之變(7)章九十三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1)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十五 有人西樓殺宰相(4)章六十六 山河多少事【第二更】章八十一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下)章兩百五二 戰死邊疆裹屍還 天下再無契丹賊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五四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1)章二十六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4)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七 虎狼環飼亦前行章八十四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3)章八十九 指點江山大志顯 生子何如孫仲謀章九 一載相識十載別(3)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下)章七十六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3)章一百三十七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上)章三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2)章二十一 教育章二十七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5)章兩百十五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下)章一百五十六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2)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八十一 良禽擇木離暗主 堅心赴死慨而慷章八 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章五十四 美婦如蛇頻吐信 步步驚心因何人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二 奮我軀兮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二十五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9)章九十四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3)章七十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4)章十九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三十一 君子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四十二 董璋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6)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七 虎狼環飼亦前行章兩百二七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4)章六十五 李繼韜之死章四十三 給我砍死他章五十七 其勢不可擋【第二更】章一百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7)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上)章十八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5)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章兩百二一 生逢亂世不由己 唯真英雄能本色章七 三個錦囊章九十四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1)章三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3)章八十一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下)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6)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二十九 欲徵邊疆先存甲 從璟酒棚識民心章七十七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5)章三十八 踏營章六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6)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章五九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6)章二十二 戰必求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