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七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

劍州之役歷經波折,李從珂、石敬瑭被一襲而潰,致使原本旦夕可下的普安縣城,如今卻成了要塞,給北路軍造成難以估量的困難——這些姑且不言,且說橫衝軍再克劍門縣後,李從璟揮師南下劍州城,依舊屯兵北山。

此間地勢,並非一馬平川,而是低緩丘陵地帶,高低落差很小,最大者也不過三四十丈,州城依山而建,頗得地勢,然而城池卻不大,三裡之城而已,不用萬人便能將其圍得裡三重外三重。但礙於地形和對方兵馬布置,李從璟無法圍城。

他到達這裡時,孟知祥派遣的西川援軍,由李肇率領的五千兵馬,並及李紹斌派遣的東川援軍,由王暉率領的近萬兵馬,都已到了此處,加之原本城中守軍,三者加在一處,有小兩萬人。

小兩萬兵馬,城中自然沒法駐紮,基本都在城外紮營。

抵達北山當日,李從璟帶着一衆幕僚、將領,策馬行到高處,觀望劍州城並及敵方兵馬。

秋意濃郁,草木枯黃,城前有河,清波搖曳。

兩川兵馬,分作了三處紮營,一在城中,一在城後,一在城前。各營森嚴壁壘,旗幟鮮明,間或有戰馬奔馳,甲士往來,煙塵處處。山包上的草木,盡被砍伐,有些地方甚至露出地表來,取代草木位置的,是帳篷、望樓、柵欄,以及各種工事。作爲戰場,此間已是做好了準備。

李從璟手指前方,“劍州城的防禦重點,在於兩個方面,一者,河橋;二者,後山。諸位且看,河流背後,駐紮的軍隊,打的是西川旗幟,可知是李肇所部,其部扼守的河橋位置,正處於劍州城咽喉之地;牙城後面的後山軍隊,打的是東川旗幟,可知是王暉所部,彼處有地利,深得居高臨下之勢。河橋、後山,拱衛城池,又可相互呼應。故而我軍要克劍州城,必得先敗河橋、後山之敵。”

莫離眺望四方,看了半響,道:“因河橋處地勢較爲平坦,所以李肇所部多騎兵,防的是我軍迅速衝陣;後山不利騎兵奔馳,故而多步卒,退可穩守如泰山,進可俯衝若雷霆。”拿摺扇點了點周圍地貌,“這四周地形,起伏不定,平地較少,很是考驗用兵之法。”

李從璟點點頭,“調度協調,的確很是重要。於我如此,於彼也是如此。”

橫衝軍都指揮使高行周目光銳利,他道:“蜀兵紮營、佈陣皆都齊備,這接下來的仗,怕是不好打。“

聽了他這話,有名將領笑出聲,揶揄道:“高將軍這是打算讓出先鋒的位置了?”

衆人循聲望去,但見說話的人年紀輕輕,卻也是上-將披掛,面容俊朗,氣質如初陽,渾身散發着堅韌之氣。這人衆人如何會不認得,禁軍第四軍,百戰軍都指揮使孟平。

五萬禁軍,第一軍橫衝軍,都指揮使高行周,第二軍龍驤軍,都指揮使皇甫麟——之前他是第一軍兩名都指揮使之一,後來禁軍一軍只設一名都指揮使,他遂調任第二軍任職;第三軍虎衛軍,都指揮使王思同;第四軍百戰軍,都指揮使孟平;第五軍飛雲軍,都指揮使李從璋——李嗣源的侄子,其人善騎射,很是驍勇。

高行周大笑,“若是百戰軍要爭這先鋒之位,本將必定讓之!”

“那便先行謝過高將軍了。”孟平煞有介事。

李從璟笑着擺擺手,“你們不必爭,先鋒已有人選。”說罷,看向身旁一員小將,“石將軍可準備好了?”

石重貴抱拳凜然,“只要大帥令下,隨時可上陣廝殺!”

李從璟頷首表示滿意,“如此甚好。今日休整一夜,明日,拂曉開戰!”

在李從璟等人立於高處,指點劍州城防之時,劍州方面的兩川將領,也在觀察朝廷大軍的陣勢。

如今,兩川軍隊爲王暉爲首,李肇副之,龐福誠、謝鍠兩人雖說有前日之勝,而今也還沒那麼快得到提拔,故而仍爲小將,只不過有了前日戰績,他倆人在衆將士心目中的分量,卻是不同尋常。

“唐軍可謂來勢洶洶。”王暉素有良將之稱,才能冠絕東川,劍州如此重要,李紹斌沒親自來,而是遣他來援,可見李紹斌對他的器重與信任,他眺望着朝廷大軍的營盤,“先前斥候有報,李從璟率領的大軍,不下五萬之數。如今看來,的確不虛。”

“敵衆我寡,固然是事實,然而戰場勝負,從不以兵馬多少而定,饒是他李從璟手握十萬雄兵,要想破我劍州,也是難如登天。”李肇頗爲傲慢,他如此有底氣,卻是有原因的,他與他麾下將士,原本就是朝廷“王師”,驍勇善戰,戰力非常。

李肇接着道:“先前我等隨郭公討伐王衍時,也不過六萬大軍,然而兵鋒所至,所向披靡,那王衍豈非沒有數倍軍隊?然而結果如何,我等兩月而定兩川!此番攻守易行,我等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李從珂、石敬瑭也是久負盛名之輩,領軍萬餘,卻被我千餘將士一戰擊潰!他李從璟雖也有些戰功,畢竟年紀輕輕,休說與兩位大帥相比,便是我等,也不會怕了他半分!”

王暉性子穩重,這樣的話哪怕心裡有,卻也是不會說出來的,他就事論事道:“此番唐軍來犯,三路並舉,北有李從璟,南有郭威,東有保寧、武信二鎮,眼下,閬州已破,保寧軍已不復存在,遂州雖負隅頑抗,自保尚且艱難,也難以挑起什麼風浪,郭威雖說搶佔了合州,但有兩川合軍攻伐,以他萬州軍的戰力,要勝之委實不難。如今,便只剩下這李從璟,尚算硬骨頭。”

“靜難軍陡然攻佔劍門關,的確出人意料,然則,經由前日之戰,不難看出,李從璟麾下的軍隊,雖氣勢很足,要戰勝卻也易耳。況且,我兩川爲迎接此戰,準備已久,如今又有劍州爲依託,只要能挫其銳氣,保得劍州不失,李從璟便只能退卻。如是,他空有劍門關,也是無濟於事。如今,我兩川將士,連番大勝,士氣高昂,鬥志澎湃,誠可用兵之時!”

說罷,又問龐福誠、謝鍠二將,讓他們評說一番朝廷大軍的戰力。

龐福誠、謝鍠二將笑道:“徒有其表,看似威武,實則不過烏合之衆罷了!”他倆前日以千餘人而敗萬餘人,的確有底氣說這話。

李肇哈哈笑道:“兩位說得對,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冷笑一聲,傲氣十足道:“他李

從璟既然來了,我等便也讓這個威風凜凜的秦王看看,我兩川將士是何等驍勇,我兩川軍備是何等鋒利!明日戰起,不將他等殺得抱頭鼠竄,便算本將輸了,任由王將軍懲罰!”

衆人說笑一陣,並不將朝廷大軍當回事,諸將無不躍躍欲試。王暉方纔所言,將士們士氣可用,的確沒有說錯。

成都,帥府。

劍州戰報,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火速送到了孟知祥手中。

兩川戰事,說發生就發生,而且一開始就進入高-潮,前線戰報不斷傳回,讓人應接不暇。

孟知祥原本以爲,兩川已是先發制人了,如今戰事進行到這一步,才意識到,朝廷動手也比他料想的快得多。兩川與朝廷,挑起戰事的時機,頂多能算是不分先後,在先手的搶奪上,兩方充其量算是個平手。

送達孟知祥手中的戰報,有一個先後順序。最早,是李紹兵攻克閬州的捷報,孟知祥聞之,很是欣慰,心頭不免鬆了口氣;隨即,遂州鏖戰,戰況激烈,前方統帥李仁矩回報說,遂州非旦夕可下,這並沒出乎孟知祥意料,他算不上高興還是憂愁。

隨即,郭威攻佔合州,敗潘仁嗣,這讓孟知祥大大吃了一驚,他沒料想到,郭威竟然會來的這般快,更沒算計到,郭威拿下渝州、合州會那般迅捷。雖說事後郭威暫時摒棄了速戰之法,改爲穩紮穩打,屯兵合州,孟知祥也增派援軍去攻打,但他心中很是沒底。

郭威動手了,劍門關外豈能沒有唐軍?

果不其然,緊接着,劍門關失守的消息,遞到了他案頭。實話說,這讓孟知祥極爲震怒。早在發兵前,他就提醒過李紹斌,一定要加強劍門關防備,並且提出建議,若是李紹斌兵力不足,他可助其把守劍門關——李紹斌拒絕了。

故而,孟知祥將李紹斌狠狠臭罵了一頓,大呼李紹兵害慘了他。然則,雖說惱怒,孟知祥卻不敢耽擱,立即加派李肇率領五千兵馬,急速援助劍州,並且告訴對方,無論如何也要守住劍州城,否則兩川危矣。

還好,估摸着是天佑兩川,龐福誠、謝鍠二將橫空出世,竟然以千餘將士,將來勢洶洶的李從珂、石敬瑭、李紹城所部萬餘人,一戰擊潰,迫其退守劍門關,這讓孟知祥心中委實踏實了不少。要是劍州城失守,別無他法,他就得帶着成都僅剩的八千機動兵力,親自出徵了。

方纔到手的軍報,讓孟知祥吃了顆定心丸,他將信報遞給蘇願,笑道:“劍州城,穩如泰山矣!”

蘇願接過信報看了一眼,上面寫的是李肇、王暉增援到劍州,而李從璟屯兵北山的消息。

蘇願拱手爲禮,“恭賀大帥,有兩萬軍鎮守劍州,足以據地理而扼守要塞。另外,有大帥給予的利器,李將軍、王將軍,必能將劍州守得穩如磐石,讓李從璟無計可施,只得狼狽退回!”

孟知祥笑而不語。

李從璟並不知曉蘇願口中的“利器”指代的何物,這日清晨,他下令三軍依山列陣,在各部準備就位之後,下令石重貴率保義軍攻打河橋,而令護國軍進攻後山。

(本章完)

章一百四十六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上)章三十七 襲城章十一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4)章十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3)章四十八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4)章二十 當年明月仍皎潔(中)章一百四十一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中)章二十 晉王令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萬民頌 十年奔波何時休章四十一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2)章五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4)章四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3)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章八十 天下豈非無衛霍,怎奈人主不識君章六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6)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4)章一百四十九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下)章四九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3)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一百七十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上)章九十五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4)章一百一十八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1)章九十二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 (2)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二十四 父子的戰爭(第三更)章三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1)章五十一 澤州判官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1)封推感言章一百六十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3)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章八十五 君能以國士待我 我必以國士報之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九十二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 (2)章八十五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上)章一百零三 一朝風雲變天下 羣雄側目緊綢繆章十三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4)章八十五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1)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章四十三 相親(中)【第二更】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四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4)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三十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8)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二十 天下章三 耶律德光正班師 半路巧遇李從璟章四十八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4)章九十五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3)章六十七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2)章九十一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2)章一百零八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3)章八十八 郭崇韜一言定策 先鋒相遇一戰勝章二十一 都是我的東西章二四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2)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0)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7)章三十一 君子章十四 雲波詭譎章三十四 虎子與犬子章三十六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0)章兩百三二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9)章六 神仙山(5)章二十 亂世是滋生野心的溫牀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章八十二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8)章三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3)章二十七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5)章一百六十二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2)章四 酒逢知己千杯少 月黑風高殺人夜章二十一 都是我的東西章九十七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4)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6)章一百一十八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1)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八十八 郭崇韜一言定策 先鋒相遇一戰勝章一百零九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0)章十五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5)章八十九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2)章兩百五二 戰死邊疆裹屍還 天下再無契丹賊章二 奮我軀兮章二十三 莫離獻計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1)章三十九 爲我王說天下章九十六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1)章五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2)章十二 淇門之變(4)章一百零四 繁華落幕心可安 人生得意往何處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六十七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2)章三十八 黑雲催西樓章兩百三十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7)章八 一載相識十載別(2)章四十六 女人與親事章四十五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1)章八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裂(1)章二十三 趙普潁上行良政 士子風流總不同章兩百二一 生逢亂世不由己 唯真英雄能本色章兩百二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