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

安重誨回望了一眼戶部左侍郎裴嚴,依然不明白他何以敢明目張膽站出來,如此赤裸裸對秦王大加攻訐,更讓他不解的是,戶部尚書竟然沒有對自己下屬官吏的出格舉動,有太多微詞。

直到散朝之後回到中書省,安重誨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

那輛來自南方,趕了千里路程來到洛陽城前的尋常馬車,在儒雅男子上車後,重新駛進了城中。它從繁華街道擁擠的人羣中安靜行過,不起眼也沒有半分波瀾,如同渡江的蘆葦。

最終,馬車停在一座極度富貴堂皇的府邸前,與尋常府邸不同的是,府門大開,門前有帶刀甲士戍衛。恰巧,當馬車停下時,街道上碾過來一隊威武不凡的儀仗。

儀仗中的主人身着王袍,器宇軒昂,但當他看到停在府門前的那輛平凡馬車時,刻意擺出威嚴之相的臉上,卻不禁露出了激動之色,稍作猶豫,他便下了馬來,放下身段,疾步來到馬車前。

馬車中的男子聽到動靜也已出了馬車,他雙眸微縮,瞧了一眼正滿面喜色趕過來的年輕人,心中已有了對方的初步印象。

“小民邊鎬,見過趙王。”儒雅男子俯身行禮,一舉一動,皆有從容之氣。

“先生快快免禮。”年輕男子連忙扶起對方,親切而又激動道:“先生終於到了,孤王盼之久矣!”

不時之後,府前相見的兩人,在府中的廳堂中相對而坐,除他兩人之外,身旁便只有伺候茶水的侍女。

“先生應孤之邀,不遠千里遠道而來,孤深感榮幸,今日先生初臨,孤王本應大設宴席,爲先生接風洗塵,以盡地主之誼......”趙王言語熱絡。

“殿下此言差矣,大唐坐擁天下,殿下貴爲大唐皇子,若說盡地主之誼,豈非該對天下人皆如此?”儒士微笑道,“況且僕自江左而來,殿下心胸寬廣自是不會掛懷,但尋常人等卻未必作此念想,大張旗鼓仍是稍有不便。”

“先生思慮周到,孤王佩服。”趙王心情愉悅,不吝讚美之詞,“得先生輔佐,孤王何愁不能建功立業?”

兩人一見如故,不免徹夜長談。

......

金陵。

年關將至,本也是忙碌時節,對預備明年對楚地用兵的徐知誥而言,眼下尤其繁忙,與許多渴望建功立業的官吏一樣,對大戰前的準備,即便是再忙,徐知誥也是甘之如飴。

只不過這兩日來,徐知誥情緒稍有些變化,一塊大石壓在心口久久不能落地,反而是重量與日俱增,讓他倍感壓迫。日暮之前,堂中即已點亮了燭火,直到侍者來提醒他用飯,他才察覺到夜色降臨。此時他沒甚麼胃口,擺擺手示意稍後再說。

再度埋首案牘的徐知誥,被一陣冷風擾得微微皺眉,不等他說什麼,隨着一陣響亮的腳步聲傳來,一名鮮衣亮甲的年輕甲士進了門來。此乃徐知誥近衛統領,喚作林仁肇,雖年紀輕輕,卻深受他的器重,同光年間他去草原時,便帶了此子隨行,彼時對方還只是一介少年。

看到林仁肇這番模樣,他便知有重要消息到了。

“丞相,武昌急報!”

“何事?”

“林司首到了武昌。”

徐知誥驚喜不已,“林司首無恙?”

“傷勢頗重,但性命無礙。”

“快將信報拿來。”徐知誥心頭

的石頭終於落了地,他快速瀏覽了一遍信報內容,感到身心一陣輕鬆。

當日林安心被追到山崖前,進退無路,在軍情處將其萬箭穿心前,她決然與兩名女衛跳下山崖,也是她運勢頗佳,這纔沒有橫死江中,歷經千辛萬苦,總算撿回一條性命。

看完信件,見林仁肇依舊沒有退下,徐知誥遂問道:“還有何事?”

“邊鎬已經到了洛陽。”林仁肇道。

徐知誥點點頭,示意知曉。

林仁肇遲疑片刻,還是忍不住問道:“丞相,邊鎬當真能贏取李從榮的信任,助我們扳倒李從璟?”

徐知誥放下玉筆,看向林仁肇,笑道:“王佐之才,江左邊郎。這話可不是白說的。”

林仁肇擾擾頭,“可這話是咱們編出來的啊!”

“話出何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屬實,他人是否相信。”徐知誥道,“爲讓邊鎬名動天下,金陵不惜花費重金,召集各方賢才品評天下人物,宋齊丘、馮延巳等名士更是甘做陪襯,這纔有了‘南國十分才氣,而邊郎獨得其九’的聲勢。李唐境內的才子,不是做了秦王府幕僚,便是貢舉揚名,李從榮要得一個有天縱之才的謀士輔佐他,談何容易?邊鎬北上,可謂是雪中送炭,正合其意,李從榮高興還來不及,如何不信?”

林仁肇若有所思,半響後訕訕道:“卑職就是擔心,李從璟和他身邊那幫人不好對付。”

“這你不必擔心。”徐知誥笑容泰然,“雖說‘南國十分才氣,而邊郎獨得其九’的說法有些言過其實,但縱觀大吳朝野,論機謀才智,卻無人能出其右,便是嚴可求也不會比他更強。此番邊鎬北上,不說助李從榮扳倒李從璟,至少能讓我大吳伐楚時再無北境之憂。”

林仁肇撇撇嘴,頗有些不服氣,他自小被徐知誥收養,一直帶在身邊教導,自然不會甘認才能比旁人差。

但若是李從璟在場,肯定不會懷疑徐知誥的論斷。

因爲邊鎬此人,可是幫那個南唐滅了楚、閩兩國的大猛人。

......

“只建功,不爭儲?”邊鎬聽罷李從榮的話,面露愕然之色。

“先生沒有聽錯,孤王正是此意。”李從榮面容嚴肅,“先生初至,問孤王之志,這便是孤王之志:爲一代賢王。”

“殿下恕罪,小民愚鈍,不解殿下之意。”邊鎬心中雖有千層浪,面上卻不動聲色,“殿下乃大唐皇子,爲何自縛手腳?亦或是,殿下心有顧慮,不信小民,不願與小民開誠佈公,肝膽相照?若是如此,小民請回!”

說罷,邊鎬作勢起身。

李從榮連忙拉住邊鎬,“先生多慮了,孤王既請先生來,焉會不信任先生爲人?”

“那便是不信任小民才學,認爲小民不足以輔佐殿下成就功業?恕小民才疏學淺,請放小民南歸!”邊鎬看起來很生氣。

李從榮好勸歹勸,總算讓邊鎬安靜下來,“先生莫急,且聽孤王緩緩道來。”他嘆息一聲,“先生雖遠在江左,想必也是知天下事的,孤王請問先生,眼下我大唐誰最有可能入主東宮?”

“自然是秦王。”邊鎬道。

“這便是孤王不願爭儲的原因。”李從榮讓邊鎬坐下,“孤王實不願與大兄相爭。”

“這......”邊鎬等着李從榮繼續說下去。

“先生遠在南國,可能不知大兄爲人,孤王自小與其相伴,卻是極清楚的。孤王大兄,率性謙和,尤重情義,上孝雙親,下悌兄弟,不瞞先生,孤王幼時,學業都承自大兄......好叫先生知曉,孤王向來仰慕兄長,此生不求如兄長一般擁不世之才、立不世之功,唯求能望其項背,不負其多年期望,這也是孤王渴望成爲一代賢王的原因......”

“況且大兄身側,大才濟濟,莫離、王樸、桑維翰、杜千書、衛道等人,無不是一時之選,或善於軍事,或精於政事,或長於機謀,遍數舉國上下,也少有能相與爭鋒者......再者,大兄爲國征戰多時,近年來又多謀政事,門生故吏遍佈天下......”

一席話李從榮言說了小半個時辰,談到動情之處,不免露出追憶之色,便是邊鎬只是一介外人,也能感受到他與李從璟的兄弟情深。

臨了,李從榮鄭重的看向邊鎬,肅然道:“故此,孤王之願,在如大兄一般,爲江山社稷盡己所能,上解君王之憂,下緩黎民之苦,如此方不負平日所享之富貴。孤王之意,先生明白了麼?”

邊鎬怔了好半響,心念也不知轉了多少個彎,末了起身行禮,感慨道:“殿下之賢,令小民欽佩,舉國聞之,亦必稱頌,有殿下這等賢王,實乃大唐之福。小民愚鈍,竟未能早恤殿下之意,慚愧萬分,若蒙殿下不棄,僕願追隨殿下,爲大唐社稷略盡綿薄之力!”

“先生能夠理解,孤王知足矣,能得先生輔佐,實乃孤王之福!”李從榮拉着邊鎬的手,有遇平生知音之喜。

......

不同於李從榮散朝之後即刻回府,李從厚離開文明殿後,沒有離開宮城,而是去見李嗣源,作爲李嗣源的幼子,李從厚如今還不到弱冠之齡。

李從厚去見李嗣源,自然是因爲不忿朝臣攻訐李從璟,見到李嗣源後,李從厚不僅爲李從璟鳴不平,還將那些挑事的朝臣大罵了一通,請李嗣源處置他們。

看得出來,對李從厚維護李從璟的態度,李嗣源還是很滿意的,並且說了一句“你大兄這麼多年沒白疼你”的話,但說及處置朝臣,李嗣源卻沒有明確表態。

雖然李嗣源也氣憤那些個朝臣的做法,但畢竟秦王府、河陽節鎮有官吏觸犯律法是事實,蜀中生亂許久沒平息也是事實,如今的朝堂好不容易有了政治清明的兆頭,李嗣源也不能開朝臣因言獲罪的先例,否則多年新政的努力就要付諸東流。

莊宗一朝政治昏暗,最終導致莊宗覆滅,李嗣源深以爲戒。

接下來的幾日,朝堂上的大事仍然圍繞着秦王。

李嗣源最終沒有向朝臣妥協,派遣官吏去蜀中頂替李從璟,但也沒有護短到不講理的地步,在最後下達給蜀中的詔令中,李嗣源令李從璟迅速恢復蜀中安定,保證帝國新政在蜀中順利推行。

這也就意味着,李從璟短期內不會歸朝。

李從璟接到詔令的時候,正是除夕前夜,對此他沒有覺得意外,哪怕是李嗣源讓他現在歸朝,他也會上書請求留下,蜀中地位關鍵,建設兩川的重任,他暫時還不想轉交他人之手。

至於其它,李從璟會讓世人明白,秦王雖然人不在洛陽,但這卻並不意味着他遠離了帝國軍政中心。而事實上,一系列關乎帝國軍政命脈的行動,已經他之手拉開了帷幕。

(本章完)

章五十四 美婦如蛇頻吐信 步步驚心因何人章八十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3)章七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7)章兩百二二 渤海三月復三月 過三月再無三月章十九 你知死嗎?章一百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7)章二十二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6)章六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6)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2)章一百三十七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上)章四十 要殺了這個人哦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一百九十一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1)章十一 平靜湖面暗流動 一時英雄俊人物章四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3)章一百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9)章十三 戰士之仇章十二 襲營章五十 契丹勢盛何以制 將軍白頭待後人章九十八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7)章兩百零八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3)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0)章三十九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0)章七 神仙山(6)章兩百十一 安國定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中)章二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2)章一百二十八 韃靼公主勇披甲 隔壁風情異江南(中)章四十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2)章七十一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3)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九十三 忠昭日月死何惜 布鞋未成人已去章十五 誰是刀,誰握刀?章七十二 折了筷子章八十九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5)章三十六 西樓之真相章九十三 江淮王師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四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9)章五十五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5)章十九 你知死嗎?章九十四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1)章二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1)章一百二十二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5)章一百七十一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中)章三十九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0)章十七 淇門之變(9)章五十六 精騎破敵甲【第一更】章七十二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1)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五四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1)章六十七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2)章二十五 百戰安義(4)章三十 仇人相見章一百五十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上)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七十八 不惜一身肝腸裂 願隨軍帥徵四方章四十九 誰也別想過去章八十五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上)章四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2)章一百五十二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1)章七十九 少女的煩惱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4)章二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7)章七十二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4)章一百五十九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2)章兩百二二 渤海三月復三月 過三月再無三月章十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8)章十一 一載相識十載別(5)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章七十三 經營章四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4)章九十二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3)章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章四十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1)章三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6)章七十四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章三十一 宴會風波章十三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6)章六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6)章十 家國天下無事平 算計謀劃誰人清章兩百零四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中)章一百四十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上)章兩百四十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5)章三十六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4)章二十六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0)章三十三 從天而降章六十四 相救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7)章四十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1)章五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9)章一百零二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7)五代大亂與王朝更迭的原因探究章六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6)章六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中)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八十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中)章九十四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