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九 彼如喪家犬【第三更】

當日收兵回營,盧龍全軍將士士氣更是激烈,無論出戰亦或不曾出戰的,都是如此。李從璟置身營中,能分明感受到將士們的激情似火,那沸騰的戰意,彷彿要將整座營地點燃。

當夜,李從璟很是表彰了一番徐旌、許大膽的功勞。

然而麻煩還是出現了。今日一戰有亮眼表現的徐旌、許大膽,自然是請命明日繼續出戰,好趁勢而進將契丹迅速擊潰,許大膽更是拍着胸脯大聲保證,明日只需半日,定會將軍陣推到契丹軍營轅門!而那些未曾出戰的將領,則是無論如何也不肯了,他們吵吵嚷嚷都爭着要出戰的機會。

不管怎麼說,這是幸福的煩惱,李從璟雖然被諸將吵得頭疼,心裡還是一片舒坦。

次日,盧龍軍再攻契丹軍,大戰又起。

不過這回,契丹軍卻是連出營陣戰都不肯了,只是一味龜縮在營中,全然一副據營而守的架勢。這讓許大膽好生罵了一回娘,因爲他發現他昨日做好的打算沒了用武之地,這下哪裡還用半日去推進到對方轅門,花上兩刻時間走都走過去了。

契丹軍據營而守,李從璟卻不認爲是壞消息,這是昨日陣戰收穫的功勞,一退再退的契丹軍讓李從璟意識到,這場戰爭的結束之日已經不遠。

於是,他下令大軍攻營。

......

耶律敵烈很苦悶。

雖說他已儘可能封鎖消息、限制事態,以求不讓西樓生變、耶律倍與耶律德光兄弟操戈的消息影響到饒州軍軍心,但國中大亂、後院失火的消息,還是在營中鋪天蓋地散開了。

散播這個消息的不是別人,正是那日夜攻營不止的盧龍軍!

這樣一來的結果,就是營中流言四起,軍中人心惶惶,營壘搖搖欲墜。

耶律敵烈不是沒有花大力氣闢謠,說那都是李從璟的陰謀詭計,目的就是要從內部攻破饒州軍,他不是沒有責備前來詢問實情的將領,告訴他們當此危難之時,諸位更應該齊心協力抗拒唐軍,如此才能不負君臣、不負大契丹國,他甚至一把鼻涕一把淚拉着親信將領的手,悲痛萬分的告訴對方,他耶律敵烈已經做好了以死報國的準備,此番縱然粉身碎骨,也要與李從璟同歸於盡。

因爲面對的對象不同,耶律敵烈的應對和說辭也不同,但無論是義正言辭的闢謠、大義凜然的說教、還是掏心掏肺的哭訴,最終他都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穩住軍心,挽救饒州軍的頹勢。

他的舉措不是沒有起過一丁點效果,否則盧龍軍也不至於此時還沒攻破他的營地,但任何淹蓋彌彰的謊言,最終都會在事實面前敗下陣來,否則軍中也不至於一片惶然。

更何況,盧龍軍的攻勢就沒一日停歇過。

不僅如此,大抵是察覺到饒州軍士氣的日趨低迷,唐軍攻勢日盛一日的猛了。

今日,耶律敵烈甚至不得不親自上陣,這才成功將戰事拖到了夜裡。

耶律敵烈在憤怒之餘,心中也覺得委屈。

平心而論,他從始至終都沒想過要擊敗李從璟,打退盧龍軍,他想要的,不過是擋住盧龍軍北上的步伐,將他們拖在此地,無論從哪個角度說,起初手握五萬雄師的南院大王,提出這個要求都是不過分的。

但是現在,不僅這個小小的要求難以達到,耶律敵烈還要面對更加慘烈的情況:饒州軍慘敗。

遠道而來的盧龍軍,全軍不到兩萬人,先前還經過了儀坤州一戰的消耗,現在也是孤軍深入草原,既無後援,又無接應,連兩翼策應都沒有,實話說這已是犯了兵家大忌。他耶律敵烈堂堂契丹南院大王,戎馬一身,戰功赫赫,受萬人敬仰,如今手握五萬大軍,好整以暇,在本土

作戰,最終卻要被盧龍軍全面擊潰?

這就很沒有天理了,這簡直讓人無法接受!

再者,儀坤州作爲耶律倍精心經營的南部重鎮,號稱可以抵擋十萬雄兵,那盧龍軍北來時,耶律黑格手中也握有兩萬多步騎,加上饒州軍,此番契丹擺開來抵擋盧龍軍的兵力,可是接近八萬!

這樣的仗都打敗了,世人不禁要問,難道儀坤州的防線都是紙糊的?契丹軍士手中拿的都是燒火棍,胯下騎的都是軟腳羊?

饒州軍慘敗的事要是發生,日後傳出去,豈不讓天下人笑掉大牙?來日天下英雄會怎樣看待他耶律敵烈?罵他飯桶都是輕的,估摸着大家都要說他是唐人奸細,否則打不出這樣的仗來。

每每想到這些,耶律敵烈心頭就跟火燒一樣。他用大半輩子打下了一世英名,打下了顯赫權勢地位,如今卻要晚節不保,他怎能不焦急、不憤怒、不悲哀?

耶律敵烈心中的悲憤,旁人真真是無法理解。

就在耶律敵烈心如刀割的時候,有親信將領來報,說他在巡營的時候,發現了幾個逃兵,如今叫他給抓回來了。

“逃兵?”耶律敵烈心頭一震,軍中都開始出現逃兵了?

“帶上來!”耶律敵烈頓時怒不可遏,這還了得,他治軍數十年,麾下可從來沒出過這樣的事。

身爲將領,耶律敵烈更加知道,一旦軍中出現逃兵,這將是一件多麼嚴重的事,那不僅意味着軍中士氣已經降到了谷底!

幾名逃兵被帶進帳後,如同受驚的羔羊一般趴在地上,身子抖得跟篩子一樣,不停向耶律敵烈叩頭求饒,涕泗橫流,慘不忍睹。

耶律敵烈本想審問一番,問問他們爲何要逃,問問他們是否忘記了軍法,問問他們作爲一個戰士的勇氣與尊嚴去了何處,問問他們有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家人,但看到這些逃兵的悲慘模樣,耶律敵烈一瞬間就失去了審問的興致。

這些問題,本就不需要問的,因爲答案並不難想見。

意興闌珊的擺了擺手,耶律敵烈疲憊道:“拉出去,都殺了。”

親信將領問道:“要不要通知軍士觀刑?”

令將士觀刑,是因爲要以儆效尤,嚴明軍法,杜絕此類現象繼續發生。

耶律敵烈想了想,最終還是點頭同意,雖說他想壓下此事,不想讓逃兵事件的影響擴大,但事情畢竟已經發生,掩耳盜鈴只會適得其反,還是威懾一下將士的好。

“帶人加強巡查,再有敢夜遁者,抓之即殺!”耶律敵烈吩咐那名親信將領。

處理完這件事,沒過多久,韓仲錫來報,說是耶律倍與耶律德光的使者都來了,問耶律敵烈要不要見。

耶律敵烈沉吟不語。

原本這兩批信使都是要見的,耶律倍是皇帝,他的使臣豈能不見?耶律德光可能是未來皇帝,他的使者也不能不見。

但耶律敵烈更加知道這兩人派人來的目的。

耶律敵烈既然已經下定決心先觀望耶律倍與耶律德光相鬥,此時又怎會臨時改變主意?尤其此時他自身難保,投向誰都不可能,那見還不如不見。

“若是都不見,還不如都見一見的好。”韓仲錫勸道,“如今大王是爲國征戰,怎能不讓人知道大王的一片苦心與對大契丹國的忠誠?”

韓仲錫的話沒說完,但耶律敵烈理解對方的意思,若是兩個都不見,那便兩個都得罪了,若是耶律敵烈勝了李從璟還好,若是沒勝,恐怕日後不好交代。

耶律敵烈只得強打精神,在這般緊要的關頭,仍去應付耶律倍與耶律德光的使者。

不巧,耶律倍與耶律德光使者的行蹤,被盧龍軍給發現了。

李從璟行軍征戰,向來注重斥候、遊騎的運用,盧龍軍深得傳承,在這方面一直做得很好。加之如今盧龍軍手握戰場主動權與勝勢,自然樂意遠放遊騎,去監視西樓和耶律倍、耶律德光方面的動向。

就在耶律敵烈費盡心思應付耶律倍、耶律德光的使者時,盧龍軍夜襲饒州軍營地。

其實也不能算襲擊,這幾日盧龍軍日夜不停攻打饒州軍營地,一直使得饒州軍處在神經緊繃的狀態,各方面的防備都很充足,但耶律敵烈的佈置再周到,也敵不過三軍將士軍心的低迷,不巧今夜被唐軍一部襲破某處營壘,攻進了營中。

一石激起千層浪,全營頓時有大亂的傾向。

尤其攻營的盧龍軍,得知己方攻進了營地,少不得加大進攻力度,那指揮今夜戰事的李彥超,也免不得派遣更多人馬,增援破營的部曲。

饒州軍營地中契丹軍士,往來奔馳,大聲疾呼,有左近的部衆,連忙趕往營破之處增援,本就士氣不高的軍士,慌亂之下少不得碰到火盆等物,造成更多亂象,引來將領喝罵不止。

那正抵擋盧龍軍正面強攻的饒州軍,也難免分神,擔心營破之處的戰役,怕唐軍從彼處殺穿營地,從背後殺來,彼處各自百夫長、千夫長拼命呼喝,穩定軍心指揮戰鬥,卻仍是阻止不了士卒鬥志低迷,神思不屬。

連日敗績,連日苦戰,這個時候,大家想的更多的是如何保命,而不是如何戰勝眼前之敵。

一不留神間,又叫盧龍軍正面攻破了一處營壘,殺入營中來,頓時把守此處營壘的契丹軍士大面積敗走,口中呼喊連連,無非是說營地守不住了。

耶律敵烈連忙抽身回來,組織全軍抵抗。

耳聞營外唐軍山呼海嘯,又見萬馬坡上火點彙集成江河,想也不用想盧龍軍這下已然全軍出動,想要一戰定乾坤了。

耶律敵烈大急,連忙點齊心腹將領,命令他們去往各處迎敵,而後自身也再不敢託大,披甲上馬,率領親衛迎敵。

半夜鏖戰,鬼哭狼嚎。

也虧得是耶律敵烈乃軍事大家,營盤構築的章法有度,連日來也沒忘加固防禦,而他的嫡系精銳到底不是紙糊的,作爲中堅力量奮力死戰,這才勉強守住了大營。

好歹堅持到天亮,盧龍軍見事不可爲,遂燒燬數座營壘而去。

清點傷亡,耶律敵烈大吃一驚,昨夜一戰,竟然折損兵馬數千。

而後想清緣由,必是許多軍士趁夜做了逃兵!

耶律敵烈大恨不已,他登高而望,眼見營地亂成一團,尤其是被盧龍軍燒燬的幾座營盤,已經被糟蹋成了廢墟,火團在其中明滅,黑煙在各處升騰,屍體更是難以數清,雜七雜八的物什東倒西歪,一片血火荒涼。

行走在營中的將士,則一個個疲憊不堪,垂頭喪氣,如喪考妣。

反觀唐軍營地,壁壘森嚴,嚴整肅殺,甲士林立,旌旗飄揚,對他們虎視眈眈,似乎隨時都可能再起攻勢。

“大王......”心腹將領欲言又止。

“罷了!”耶律敵烈長嘆一聲,“加緊整修營防、救治傷患。”

因了昨夜一戰,唐軍也需要略作休整,一時片刻不會再來找麻煩。

但捱得過今日,明日呢?

昨夜已有許多軍士逃營,今夜呢?

一整日盧龍軍都沒有再起攻勢,然而饒州軍諸將都高興不起來,他們都知道,唐軍不過是蓄養精神,以備來日一鼓作氣將他們擊敗罷了。

有了昨夜一戰,饒州全軍幾乎都已沒了士氣,再要擋住唐軍攻勢,難如登天。

耶律敵烈卻有打算。

他的打算就是撤軍。

(本章完)

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二十七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6)章五十八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1)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一百零八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9)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3)章九十三 江淮王師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三十八 踏營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三十七 唐軍之北來章一百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7)章七 虎狼環飼亦前行章一百四十一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中)章六十三 我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1)章八十三 雪中起舞的你呵 多少韶華在夢中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2)章一百一十九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2)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九十五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2)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2)章四七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1)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2)章八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裂(1)章二十 天下章八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裂(1)章十七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章五六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3)章五九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6)章六十八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6)章五一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2)章七十四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2)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章七十四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1)章兩百五二 戰死邊疆裹屍還 天下再無契丹賊章五 謀國數載彈指間(中)章三十九 白雪蓋黃土,紅血覆白雪章七十九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6)章四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1)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三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5)章四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3)章四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4)章二十四 百戰安義(3)章二十四 百戰安義(3)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下)章一百六十三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3)章九十四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1)章十九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3)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3)章四十二 強軍出名將章八十七 輕羅幔帳紅燭低 柔情蜜意兩人識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二十九 什麼是佛?章一百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5)章十一 淇門之變(3)章四十三 相親(中)【第二更】章三十八 狡詐惡毒章三十六 西樓之真相章九十五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2)章一百五十九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2)章十五 淇門之變(7)章八十五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1)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五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9)章三十八 狡詐惡毒章兩百十八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下)章十九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3)章八十一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7)章一百零八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9)章八十三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0)章八十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3)章八十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6)章一 北地秋意來時早 國仇家恨苦奈何章四十二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3)章九十七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4)章九十五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2)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章二十七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章一百零七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8)章四八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2)章三十八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9)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六十七 去迎接他們【第三更】章五八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5)章八十六 識君方不昧此生 知妾便無意錯失章四三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5)章四二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4)章九十六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1)章六十二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5)章五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3)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四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4)章三二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1)章六十二 八千將士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七十一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9)章五十九 破城章六十一 火攻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