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三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1)

(一更)

洛陽,秋雨連綿。

日復一日繁華起來的洛陽城,依稀已可見幾分貞觀長安的影子,哪怕細雨涼風不曾停下,大街小巷中的寶馬雕車亦是絡繹不絕,行走在街道上的不只是漢人,也有裝飾膚色異於中原的異族,東市中的契丹人環臂靠在馬棚裡,色目人雙目發光在商鋪裡挑選值錢物什,豐乳肥-臀的胡姬抱着小酒罈,用被擠壓得更加巍峨的雙峰與誘人的笑容,嫵媚的吸引酒肆前的行人。

唐人的腰板是筆直的,哪怕是最尋常的百姓,可能家裡都沒有十緡餘財,走在街道上也不會對官吏低眉順眼,身着公服的衙役走街串巷,一路上碰到的人大多相熟,都不免招呼調笑幾句,不曾板着臉充大爺也不曾看誰都像欠了他錢,遇着街面上茫然無助的孩童,更會主動在孩童面前蹲下,露出一個最和煦親切的笑容,抱起孩童幫他們回家。

皇城裡各部官寺在雨中如磐石般靜默,院內院外秩序井然,進進出出的大小官員腳步敏捷,眼中沒有整日盤算私利謀劃爭鬥的陰霾,屋裡坐鎮的各部主官,滿身威嚴的向聆聽教誨的官員佈置差事,事了前不忘和言語色的鼓勵一番。

這座繁華雄偉城池的主人,一手締造了大唐中興之象的帝王,此時正結束一日繁重的事務,在貼身宦官宮女的服侍下,拖着疲憊的身子踏上御攆緩緩行向後宮,一路上皇帝都在拿手指捻着眉心閉目養神,面上露出的些許病態讓宦官分外擔憂。

後宮裡宮苑很多,尋常時最熱鬧的也不過兩處所在,一個是德妃曹氏的居所,一個是淑妃王氏的宮苑,得到宦官傳信的曹氏早早來到院門,等皇帝李嗣源的御攆到了,忙親自撐傘將李嗣源迎進宮內,見禮被默契的省略掉。

“最近連日陰雨,好似沒個盡頭,陛下要是覺着勞累,就將政務多讓宰相們分擔一些,偶然鬆鬆氣也沒甚麼,畢竟身子要緊。”曹氏扶着咳嗽了兩聲的李嗣源在坐塌上坐下,眼中充斥着一個賢惠妻子對夫君的愛惜與擔憂,“昨兒接着從璟的信,說秋日陰雨對身子不好,你征戰一生舊傷不少,此時最易發作,囑託妾身多照看你的身體呢。”

靠在坐塌上的李嗣源拉着曹氏的手,面上雖然盡是疲憊之色,聞言卻露出一個溫和笑意,“類似的話他在摺子裡也對我說了,江淮戰事正緊,虧的他還有這份心思。”

“自己兒子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往年他哪回出征在外,少過對你這個當爹的掛念了。”說這話的時候,曹氏臉上有着一個母親特有的自豪之色,雖說帝王在私底下也不用時時拿朕來自稱,但敢跟李嗣源說話如尋常家一樣的嬪妃,宮裡也只有曹氏一人,“江淮戰事如何了?”

“進展很快,估摸着不用多久就能把大局定下來。”李嗣源讓曹氏打開窗子,冷風吹進來有些折煞人,但卻讓人精神微振,曹氏連忙又將窗子拉上了。

兩人說了半響話,不知怎麼曹氏就說到李從璟年紀輕輕頭上生出白髮的事來,禁不

住落淚,李嗣源嘆了口氣,問曹氏,“你怪我否?”

曹氏含淚搖頭。

李嗣源欣慰的笑笑,又看向窗外,似乎那扇關着的窗子並沒能阻擋他的視線,“我也知道他苦,所以經年以來,都在快馬加鞭的佈置政事,就是想着多替他分擔一些。整頓吏治,削平藩鎮,撤換官吏,沒有一件事是好做的,更不可能沒有人站出來反抗,徐徐圖之是穩妥之策,但我卻不曾聽從他的進言,執意在三五年內將這些事都做完,結果鬧得朝臣牴觸,六部差些癱瘓,不少藩鎮聯合鬧事,矛頭都直指着他。”

“但我不得不這樣做,無論是朝廷官員,還是地方藩鎮,凡是掌權的,早年大多跟我有過接觸,對他們的脾性我也知道一些,應對起來有底,還有許多都是我昔日部屬,亦或曾受我提拔,我在帝位上的時候,他們跳出來鬧事,我就好着手解決,要壓他們也容易些,即便是抄家滅族,旁人也不敢多言。”

“但是從璟不同,若是整頓吏治、削平藩鎮、撤換官吏這樣的事都留給他,日後對待我的故舊、部曲,他對付起來就難免束手束腳,能有高位能鬧事的,都不是好相與之輩,他們要是羣起聯手,沒有我在帝位上了,就能打着我名號扯虎皮做大旗,那麻煩就不小了。”

“這樣的難題,你說我能留給從璟?當然不能。我的故舊我親自下令查辦,我的部曲我親自抄家滅族,他們有甚麼怨言有甚麼逆舉,我也能毫不猶豫雷霆處置。”

“該解決的麻煩都解決了,該查辦的人都查辦了,天下就乾淨了,大唐要復興,還有太長的路要走,朕,要給從璟蹚出一條大道來,要留給他一個乾淨的江山,讓他日後能夠大展拳腳......身爲人父,爲子女謀福,這就是我該做的......”

李嗣源的聲音漸漸小了,不知何時停下來,他就靠在榻上沉沉睡去。

曹氏早已經淚流滿面,卻拼命忍着沒有哭出聲,直到李嗣源睡去,她那雙佈滿皺紋的手輕輕撫着李嗣源的臉龐,低聲呢喃:“你們這對父子,讓妾身怎麼說......都太苦了些。”隨後她又笑了笑,“也都有福氣。”

當日夜,秋雨驟大。

李嗣源突發高燒。

隨後兩日,其病情不見好轉,反而加重,以至於完全不能下榻。

御醫們用盡渾身解數,亦不能讓李嗣源身體恢復。

如此又折騰兩日,朝臣大恐。

後一日李嗣源神智稍清,口述一分敕令,令八百里加急傳往滁州。

敕令:召秦王即刻歸朝!

......

滁州。

天色未明,本已告辭離開的馮道去而復返,他是被李從璟派人追回來的。與此同時,現在滁州的王樸、桑維翰、衛道等人也都被人叫來。

李從璟將需要立即歸朝的消息對衆人說明,而後就開始對江淮大事做出一些佈置,民政大事自然交給馮道主持,由王樸從旁相助,原本

馮道也該回去,但李從璟離開江淮,這裡需要一位重臣坐鎮,馮道的資歷和分量都讓他成爲不二之選。

民政上的事並不難處理,關鍵還是軍事。李從璟歸朝後,江淮戰事由誰來主持,就成爲眼下最重要的問題。對此,馮道提議讓李從珂暫時掛帥,但話剛說出口,便被李從璟一言否決。

李從璟不是不信李從珂的忠心,是不信任李從珂的能力,“潞王之將才毋庸置疑,但要他統帥三軍調度全局,卻是力有不逮,江淮的淮南軍的確沒有太大威脅,但王會雖然敗退江南,其部兵馬卻仍有一些戰力,揚州、壽春亦未攻克,淮南勢必作困獸之鬥,這江淮之地淮南經營日久,不出岔子還好,一旦出岔子就不好挽回。”

既然認爲李從珂難當大任,李從璟就得拿出一個人選來。

找到這個人選並不難,他就是莫離。

當日午時,李從璟即從滁州出發,帶近衛都北上。

接到消息的莫離早一步離開壽春,到正陽等候將從這裡北渡淮水的李從璟。

兩人在道旁相見。

“江淮之戰大局已定,餘者唯壽春、揚州兩地,但此兩地一日不克,便要防備淮南反攻。”天有細雨,地有微風,李從璟着明光鎧,莫離一身白袍,道旁就是淮水,“經此一戰後,短期內淮南要大舉反攻,已是力不從心,往下要防備的是淮南遣精銳登岸,往江淮深處滲透,擾亂我軍後方,大江登岸之地甚多,此舉防不勝防,故而往下戰事重點,是一鼓作氣攻下揚州。得了揚州,壽春獨木難支,克之稍易。”

聽完李從璟的話,莫離微微頷首,“江淮半入囊中,勢必影響楚地戰局,只要江淮的戰果能夠保持,楚地王師就能尋機反攻,此間厲害離都知曉,請殿下放心,離必不辱使命。”

李從璟喟嘆一聲,勉勵道:“江淮戰事就交給莫哥兒了,軍令改由參謀處下達,潞王縱然會有不滿,亦會知曉輕重,我調了孟平南下,你等戮力同心,我在洛陽靜候佳音。”

臨別之際,莫離深深拜禮,洛陽之事他不便多言,一切都在不言中。

李從璟渡江而去。

將莫離留在江淮主持大局,兼有王樸等人相助,李從璟沒甚麼不放心。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對莫離的期望,比孟平有過之而無不及。爲大唐征伐天下,那纔是莫神機的戰場,眼下,不過是跨出了至關緊要的第一步。

......

楚地,朗州。

郭威到了朗州,隨行而來的,還有蒙三率領的五千兵馬。與其不分先後抵達的,還有從兩川順江東出的李從璋所部一萬殿前軍。

眼看朗州恢復了一些兵強馬壯的氣勢,李從榮稍感心安,但也只是稍感而已。

因爲他也得知了李嗣源病重的消息,但卻沒有接到李嗣源讓他回洛陽的敕令。

負手北望,李從榮反覆呢喃道:“父親,兄長......”

(本章完)

章七十八 不惜一身肝腸裂 願隨軍帥徵四方章四八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2)章六十一 火攻章九十六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3)章七十八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5)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3)章五十 李繼韜的怒火章八十一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8)章二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3)章二十六 陣戰(下)章三十八 黑雲催西樓章六十六 人算盡不如天算 奔離新鄉向西戰章一 百戰軍都指揮使章一百三十六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下)章六十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7)章三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4)章一百二十一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4)章九十一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2)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3)章九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2)章四十一 邊軍逞威風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3)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二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8)章四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3)章八十六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2)章四十九 誰也別想過去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八十四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0)章二十四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3)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盡不平得民心章六十一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中)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九 破軍章十三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6)章七十一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5)五代大亂與王朝更迭的原因探究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4)章八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下)章一百六十五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2)章二十 晉王令章四十九 誰也別想過去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三十五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3)章一百零二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9)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一百四十二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下)章六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6)章二十三 你怎會懂我(第二更)章九十七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6)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七十八 不惜一身肝腸裂 願隨軍帥徵四方章五十二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上)章三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2)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六十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3)章兩百四九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上)章十一 一載相識十載別(5)章九十九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4)章四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4)章八十一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7)章兩百十四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中)章一百六十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3)章一百四十二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下)章二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中)章二十一 教育章九十 小麻雀與小妖精 少女心與英雄夢章三六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5)章一百四十六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上)章四十六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2)章十 他的將士(第一更)章六十九 你說對不對【第二更】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四九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3)章一百一十六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中)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九十 小麻雀與小妖精 少女心與英雄夢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一百五十五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1)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戰有人行 有人夢甜有人醒章八十二 一朝功業歸塵土 空留佳人無歸處章兩百十四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中)章六十七 搜刮章一百一十一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下)章一百四十二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下)章兩百四一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6)章六十二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5)章九十六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1)章七十七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5)章三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下)章五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2)章三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四十一 第五姑娘章一百零六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1)章兩百五一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下)章一百六十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3)章五十九 邊軍過長城章一百零五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下)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