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十三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0)

長興二年四月初八,王師於滁、和兩州間,與淮南王會所部共計八萬將士決戰。是役,王師先於滁州城外敗王會本部四萬之衆,孟平率百戰軍於江浦敗韓熙載所部兩萬士卒,而後安重榮、趙弘殷率百戰軍一部,與西方鄴、李彥卿圍攻全椒縣,並於城北攔截南退之王會部,待滁州王師趕至,兩相合力擒王會於陣中,淮南主力遂亡,滁、和二州再無淮南一兵一卒。

兩日後,西方鄴率五千精騎,奔至六合,與六合守將李彥超同敗劉仁贍部,活捉淮南驍將劉仁贍,另有淮南王彥儔部三千人馬,引軍自瓜步渡江南逃。

又兩日後,李從珂率侍衛親軍主力,攻克揚州城,揚州守將張延翰墜城而亡。

至此,長興二年初春渡江北來的淮南八萬兵,唯剩馬仁裕部近萬將士,流寇於廬州舒城、廬江一帶。

四月十五日,江淮招討使並行營都統莫離下令,集結於全椒、和州一帶的王師主力,共計七萬將士,揮師進擊江淮西部。

時莫離謂之三軍將士曰:“自去歲夏王師出兵江淮,至今已是十月有餘,太子統帥三軍時,王師未及三月而得江淮東部六州,西部之申、光二州亦平。今歲以來,淮南數度遣師北來,尤以三月舉兵八萬爲盛,幸賴衆將四方征伐,士卒奮軀力戰,時至今日,江淮之淮南兵馬,或死或降,已不復爲王師之患。唯西部舒、蘄、黃、安、沔五州,至今未定,堪爲我憂。”

“離忝爲江淮招討使,平定江淮十四州乃職責所在,敢不用命乎?眼下王師連戰連捷,正大展拳腳之時,爾等皇朝將士,豈不思爲國再立功勳?舒、蘄、黃、安、沔等州,兵馬寥寥,人心惶惶,若使我王師百戰精銳前往,彼地官吏豈敢不獻土歸降以待君臨,彼地百姓豈能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四月二十五日,王師至舒州,時馬仁裕率部亦在舒州,王師攻城三日,拔之,史彥超陣戰馬仁裕。

五月初,蘄州刺史獻城而降。

五月中旬,克黃州。

五月下旬,安州、沔州傳檄而定。

自是,王師用兵江淮一載,而江淮十四州盡入我手。

六月初,淮南遣使至洛陽,求和。

......

五月初,金陵。

大丞相府中人來人往、腳步匆匆,抄手遊廊裡的各色人等,無不是面色肅穆,摒住了呼吸大氣不敢喘一下,平日裡如有烈陽在屋檐、光鮮無比的大丞相府,此時卻如有陰雲籠罩,壓得所有人心頭似有大石,連呼吸都顯得分外艱難。

徐知誥處理政務的東書房很大,半是辦公區半是議事區,此時議事區中低頭束手站着數人,都是一副刀斧加身的神情,連眉頭都不敢動一下。坐在主位上的徐知誥以手扶額,已經好半響沉吟不語,五月的大好陽光從大門、窗戶裡灑落堂中,將廳中照得很是亮堂,但在衆人的感知中,坐在主位上的徐知誥卻如一座冰山,散發着一股股令人膽顫的寒意。

徐知誥身前,書冊、硯臺、玉筆散落一地,連帶着案桌也翻倒在地,一片狼藉,此時卻沒有人敢上去收拾一下,呼吸粗重坐在彼處的徐知誥,如同一隻怒氣滔天的虎狼,彷彿隨時都能跳起來擇人而噬。

堂中的氣氛委實太過壓抑,便是周宗也感到頭頂如懸利劍,饒是他是徐知誥最得力的心腹,是能跟徐知誥在酒宴上共同起舞的人,此時也不敢有分毫多餘

的動作,連勸解一兩句都不敢。

“八萬驍勇渡江北上,未有一勝,未克一城,旬月間全軍覆沒,此等戰績聞所未聞,實乃亙古之奇恥!”這是徐知誥在聽聞馬仁裕覆滅後,在發怒將案桌一刀砍翻之前,咬牙切齒說出的一句話。

也不知過了多久,堂中諸人身子都已站得僵硬,連衣袍都給汗水浸透,原本的正午陽光都已在地上東斜,徐知誥終於動了動身子,恢復了還算正常的坐姿,緩緩揮了揮手,聲音說不出的沉重晦澀,“來人,收拾了。”

聞聽此言,衆人心頭都是大大的鬆了口氣,好似即將在岸上乾涸而死的鯉魚,終於又躍回了水中,周宗連忙回頭以目示意等候在門外的侍者,讓他們將散亂在地上的書冊等物收拾好。

“丞相......”擡起頭再看向徐知誥時,周宗話未出口,忽然間喉嚨硬如磐石,竟是萬分的艱澀,到了嘴邊的話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不知是不是盯着地面上的光影看了太久的緣故,此時看到夕陽盡頭的徐知誥,身影埋沒在陰影中,整個人氣度極爲疲憊,彷彿剎那間已是蒼老了二十歲,明明正當春秋鼎盛時期的徐知誥,此時活脫脫一個垂暮老人。

周宗鼻頭一酸,雙腿一軟,幾乎是不受控制就拜倒在地,伏地悲慟道:“丞相萬萬保重身體啊!”

堂中諸人,無不是徐知誥親信心腹,先後看清徐知誥的模樣,感受到徐知誥身上的氣息,俱都是伏在地上,悲聲痛呼,“萬望丞相保重身體!”

“都起來吧。”徐知誥發出一聲猶如來自地底的沉重嘆息,聲音說不出的滄桑疲倦,怎麼聽都像是行將就木的老人。

“都入座。”面前的案桌重新收拾好,徐知誥的精神卻沒有就此振奮起來,他看着堂中的這些相府肱骨,眼中的意味說不清道不明,“王會敗於滁州,八萬兵馬付諸流水,江淮十四州......我大吳已是守不住了。國事艱難,非是諸位不盡職盡責,實乃前線將帥太過無能,本相無意怪罪爾等......”

見衆人都是不說話,徐知誥也跟着沉默了下來。此時此刻,他感到心力交瘁,渾身的力氣都像是給抽得乾乾淨淨,每說一句話,都讓他感到分外費力,幾將虛脫不支倒在坐塌上。

堂中一時間落針可聞,如今已是夏日,太陽又分明還未落山,但衆人卻感覺吹進門來的風冷颼颼的,令人不寒而慄。

又不知過了多久,徐知誥勉強道:“痛失江淮,本相心如刀割......然則江淮既已不可守,往下該當如何,還得議上一議。”

周宗收拾了情緒,也知道此時應該爲徐知誥分憂,遂字斟句酌道:“北賊得了江淮,勢力大漲,如今聚集在江淮十餘萬兵馬,勢必增援楚地......江淮已失,楚地不可再失了,依宗愚見,此時該遣使洛陽,跟中原議和。”

“議和......如何議?”徐知誥問。

周宗看了一眼徐知誥的神色,低聲試探着道:“我大吳願意讓出江淮,只求楚地息兵......”

徐知誥苦笑一聲,多少顯得有些有氣無力,“李嗣源父子會答應嗎?”

......

此時,金陵皇宮。

“陛下!大軍在江淮敗了!”楊溥正在堂中獨自對着棋盤擺弄棋子,他的親信宦官程冼杉疾步進來稟告,夾雜着一絲顫抖的聲音說不出是悲痛還是興奮。

楊溥手

中的棋子啪的一聲掉落在棋盤上,他驚喜的站起身,前傾着上身問:“果真?”

“千真萬確!”程冼杉伏地而拜,“恭喜陛下,賀喜陛下!經由此敗,徐賊勢必大失人心,陛下大事可期矣!”

“好!好!”楊溥來回踱步,右手成拳不停擊打左手手心,激動的五官都有些扭曲,“果然是天助我也!哈哈!徐知誥你這老匹夫,枉你自稱英雄,如今卻是如何,還不是被李嗣源父子打得滿地找牙?真是痛快,當浮一大白!”

程冼杉也是喜上眉梢,激動道:“趁此時機,陛下該多露露面纔是,眼下陛下畢竟是大吳的陛下,多讓臣子們看到陛下,想必有不少人都知道該怎麼做!”

“正是如此!此言甚合朕意!”楊溥一邊踱步一邊思索,不時便有了主意,“眼下大軍在江淮戰事失利,朕怎可不召集羣臣議論得失?屆時該賞的賞,該罰的罰,也是時候讓人見識到朕的恩威了!”

“陛下英明!”程冼杉伏地再拜。

楊溥連忙走過來將程冼杉扶起,“爾等忠心耿耿,朕都記在心裡,他日朕大事有成,爾等就是第一功臣!”

“謝陛下隆恩!”

......

大丞相府。

“無論李嗣源父子是否答應,我等都該一試纔是,眼下國家正在危難關頭,楚地兵馬是最後的依仗,楚地新得之地是最後屏障,容不得再有閃失了。”周宗如是說道。

徐知誥點點頭,擺擺手,“此事就這樣處理吧。”

議事完,諸人見徐知誥實在是疲累,便不欲今日再談其它事,有關江淮之戰收尾的事務,還是暫緩兩日再議得好。

人都走完之後,徐知誥留下了周宗,起身離座,“隨我走走。”

“是,丞相。”

兩人一前一後,緩行來到一處別院,眼見假山湖水在夕陽下分外秀麗,徐知誥駐足長嘆,“早知如今,當初合該聽信史虛白之言,主動舍了江淮,我大吳也有餘力保全楚地,哪至於落到如今這步田地!”

聽徐知誥提起史虛白,周宗面色有些怪異,欲言又止。

他這副模樣自然逃不過徐知誥的眼睛,後者皺了皺眉,“有話就說。”

“是。”周宗微微躬身,眼神有些複雜,“今日得報,史虛白日前渡江北上,去了江淮......”

“甚麼?”徐知誥一怔,“此時他去江淮做甚麼?”

“不知。不過......”周宗張了張口,見徐知誥眼神凌厲,只得硬着頭皮繼續往下說,“與史虛白同行的,還有林司首......”

“林安心?”徐知誥短暫錯愕之後,臉色陰沉下來,“兩個不得用之人,在大軍敗北之後,孤身去江淮,是打算投敵嗎?”

周宗俯首不能言。

徐知誥冷哼一聲,看了周宗一眼,語氣冰冷,“帶回他倆的屍首!”

周宗心頭一片凜然,史虛白、林安心在此時渡江北上,不管意欲何爲,徐知誥都已經沒有心思細究,然則大軍新敗,朝廷註定要丟失江淮,這個時候正是人心惶惶之際,若有臣子叛逃投敵,對人心將會是何種衝擊?當此之際,徐知誥需要用史虛白與林安心的人頭,來威懾那些心思不安定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史虛白、林安心兩個不得用之人的性命,就顯得無足輕重了,帶回屍首比帶回活人更加有震懾效果。

“是!”

(本章完)

章二十五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9)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2)章三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8)章十八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9)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一百七十五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下)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盡不平得民心章十三 首陳大軍往邊境 天涯裡無限風情章九十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6)章八十一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8)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5)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兩百二七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4)章六十二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5)章七十一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3)章兩百二七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4)章九十九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4)章一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上)章四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章十 他的將士(第一更)章一百零四 繁華落幕心可安 人生得意往何處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3)章五十六 天下不復有門閥 我打你臉又如何章二十五 百戰安義(4)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一百四十九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下)章十七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8)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1)章九 他的屠刀章一百一十六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中)章五十五 士子風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終復振章二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5)章九十四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章一百一十六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中)章七十四 忽如一夜春風來 局勢變幻激鬥開章五十三 兩線(第二更)章七十四 誰惹秦王怒【第二更】章九十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章七十七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5)章八十二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9)章兩百零六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1)章六十七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5)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五十二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2)章兩百十八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下)章八 空城章五十九 邊軍過長城章五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5)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二十四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3)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三十五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6)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當從相助章六十六 山河多少事【第二更】章三十七 囂張李從璟章兩百四二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7)章四十 勢運章二十 當年明月仍皎潔(中)章兩百二八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5)章三十六 青袍與黑氅章兩百二九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6)章八十八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上)章一百七十九 南撤又待追兵來 及戰日落慘遭敗章四十五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1)章三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3)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章兩百二二 渤海三月復三月 過三月再無三月章五 晉陽李從璟章三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2)章十 淇門之變(2)章七十九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6)章八十九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2)章四十七 序幕章六十三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8)章十六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八十三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2)章五十五 秦王再着甲【第三更】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六十二 傾軍投大唐【第一更】章一百六十三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3)章六十二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5)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8)章兩百十五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下)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五三 非人相非非人相 非我相非非我相章一百二十五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8)章八十二 終是宿命禍蕭牆 夜雨殺戮停不住章十四 陷陣之士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章一百三十三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上)章十七 可敢一戰章三十五 漢唐之文明章十四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5)章五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8)章四十四 先聲奪軍心(1)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3)章五十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