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4)

一騎白馬到了洛陽。

離城尚有十來裡,馬上的人勒繮提馬。

秋風翻山越嶺,將來人送到這裡,輕輕拂動她凌亂的長髮,便算是作別。

馬上的人動作利落而輕便的下馬,牽馬緩行。

身後百步外有百騎青衣,徐徐跟進。

官道上行人熙熙攘攘,挑擔的苦力,運貨的商賈,負囊出行的旅人,到郊外遊玩的富貴子弟......道旁楊柳依依,萬千枝條輕輕搖曳,有人執了柳條在手中,呆呆望着漸行漸遠的友人。

牽白馬的人,微微低着頭,從這些人身旁走過。

她忽然停下腳下,望向一邊的長亭。

長亭外,有那作男兒裝扮的小娘子,正癡情握着一名年輕書生的手,雖然拼命咬住嘴脣,眸中兩汪清潭卻似已要絕提。年輕書生身着學院學生的制式青袍,正在溫聲相勸,聲音輕柔的一塌糊塗,卻怎麼都止不住小娘子清淚奪眶。

秋風捲動衣袂,也捲動束髮的束帶。

牽白馬的人看了兩眼,就又低頭緩緩前行,目光落在腳尖前的泥地上。

從未有人如此輕握我手,對我如此溫聲細語。她想。

風沙迷了眼,她搖頭甩了幾下,眸子仍是酸澀,沒法子,她只能去揉。

一陣急促響亮的馬蹄由遠及近,聲聲入耳。

好不容易把眼睛揉好,眸子也酸了,視線有些模糊。她擡頭前望,就看到一隊鮮衣怒馬的人,正朝她奔馳而來。當先的那人,着繡金黑袍,神武的不可思議。

她以爲是自己看錯了,用力眨了眨眼,雖然沒有任何想哭的意思,卻禁不住剛揉過的眸子淌出淚花。

黑袍男子停了馬,腿一拿就利落的下了馬,大步向她走來,笑容裡秋高氣爽、豔陽當頭。

她停住腳步,還有些錯愕,目光也是發怔。眼前這人早已不同以往,成了九五至尊,怎麼還能只帶一幫隨從就出城?

“總算回來了.....”黑袍男子拉起她的手,動作輕柔如水,比動作更加輕柔的是聲音,仿若能融化千年雪山。

說完這話,見女子跟個木頭一般,他好笑道:“發甚麼怔?莫不是想哭?想哭就哭吧,我讓他們都背過身去。”說罷,還真的回頭下令:“都轉過頭去!”

看着衆人齊刷刷的扭頭,女子頓感哭笑不得,臉頰緋紅,低頭輕聲道:“從未有人如此輕握我手,對我如此輕聲細語......”

“小女子無以爲報,唯有以身相許?”黑袍男子笑得跟以前一樣賊眉鼠眼,哪有半分帝王的威嚴之象?

女子頓時無地自容,只能裝模作樣的冷哼一聲,狠心甩開那雙溫暖的手,“你到城外來做甚麼?”

“當然是來迎你歸來了。”黑袍男子大笑兩聲,手一揮,身後那羣哪怕只是最普通的衛士,都有七品官身的宮廷禁衛,頓時以拳擊胸,洪亮的聲音一齊響起,“恭迎桃大統率回朝!”

這聲音太過響亮,官道上行人的目光齊刷刷望過來,都在好奇是何人能當得起歸朝二字,還被這樣大的陣仗迎接。

當然,路人只知道那羣宮禁禁衛衣着不凡,必定不是常人,但若是讓他們知道,迎接隊伍的爲首者竟然是如今的大唐皇帝,不知會不會全都傻了。

“上馬,入城!”

馬隊沒有奔馳,只是不慢的向洛陽城行進。桃夭夭複雜的看了身旁的李從璟一眼,心裡想到:這廝每回出征歸來,都有太子妃......淑妃點燈守望,我可是從沒站在城頭迎接過他,不曾想這回竟然被他出迎.....

.我做的是不是太不好了些?

王不器知道桃夭夭今日歸來,早就遣了家丁在城外迎接,卻不曾想家丁大汗淋淋的跑回來,卻沒有看到桃夭夭的影子。

“怎麼回事?我女兒呢?”王不器頓時不悅。

“大......大祭酒,小娘子......小娘子讓人在城外給截住了!”家丁累得上氣不接下氣,說話也不利索。

“混賬!我王不器的女兒,軍情處的大統率,誰敢半路攔截?”王不器大怒,拍案而起,氣得鬍子直抖。

“是......是皇帝陛下!”家丁總算把話說完。

“啊?這......”王不器頓時泄了氣,“是陛下他老人家.......是陛下啊,這......區區小女,怎麼敢驚動陛下?”

李從璟帶着桃夭夭來到王府,王不器已經在府前相迎。二進門之前,李從璟忽然停下腳步,想起曾今被桃夭夭擋住的經歷,嘿然對桃夭夭道:“此門我可能進?”

桃夭夭耷拉着眼簾,一臉無語外加你很幼稚的鄙視眼神,“你是皇帝,哪裡你去不得?”

李從璟眼神一正,認真道:“我大唐百姓的私宅,主人不同意,外人不可擅入,朕也不能例外。”

桃夭夭懶得跟他擡槓,自顧自走進門,心想你愛進不進。驀地回頭,見李從璟果真還站在門外,也不知怎的,看到對方那副煞有介事的可惡模樣,桃夭夭偏偏在剎那間喉嚨硬如磐石,心頭一軟,差點沒忍住落下淚來。

桃夭夭甕聲道:“還不進來?”

李從璟這纔不無得意的笑着進門。

王不器眼見這一幕,心頭感慨萬千,暗道:陛下是何等雄才大略、殺伐果斷的人物,竟然對這孩子寵愛到如此地步,這孩子是積了幾輩子福氣?

桃夭夭趕了很多日的路,回府後免不了去梳洗一番,李從璟就跟王不器坐而閒談。

“我的意思,是儘快讓她入宮,冊封貴妃。”李從璟放下茶碗的時候,忽然說道。

王不器的茶碗還沒離嘴,聞言頓時一口全噴出來,差些沒濺李從璟一身。

李從璟拍拍衣袍上的茶水,“大祭酒這是做甚麼?我可不是開玩笑。”

王不器一陣手忙腳亂,茶碗在桌上沒放穩,差些從桌上率落,見李從璟沒有氣惱的意思,壓下心頭的驚喜,訕訕道:“這......還沒聽說過皇帝親自爲自個兒說媒的......”

李從璟不由得笑道:“大當家也不是常人。”

收斂了笑意,李從璟露出追憶之色,不無感慨道:“昔年,朕在淇門建軍,她就跟隨我左右,多年來,戰澤潞、攻懷孟、徵河上、鎮幽州......歷經腥風血雨,也不知共同走過多少險境。朕而今實言相告,從未有過一個女子,能如此深入我心。”

“這件事之所以拖到今日,非是朕不願及早提起,而是不能。黃巢後天下大亂,諸侯征伐頻頻,亂世中人人朝不保夕,無數英雄也曾勢重一時,卻多是草草收場,命運悽慘。亂世之中,人如螻蟻......朕,不願與她結爲螻蟻夫妻,在兵荒馬亂時,不能保她周全,眼睜睜看她遭遇橫禍,亦或是窮苦一生......與其如此,朕寧願不表此情!”

說到這,李從璟自嘲的笑了笑,“大祭酒可以說朕有些懦弱,但實情的確如此。朕或者給她一個可避一切風雨的家,或者寧願此生都不禍害她。”

王不器怔在那裡,忘了言語。

情緒波動的李從璟和王不器,都沒有發現,此時桃夭夭已經站在窗外,後者神色已經僵如木頭。

但如今不同了。”李從璟語氣一變,豪情立生,“如今朕坐擁天下,大唐也已掃平大半江山,一統天下指日可待。只要朕不願意,這天下再無任何人,可以威脅到她的周全。朕雖然沒給過她甚麼承諾,但誓言早已刻在我心,正因如此,而今朕已不願再耽擱片刻!”

李從璟看向王不器,不容置疑道:“朕要娶她,冊封她爲貴妃,縱使天塌下來,也有朕給她頂着!”

窗外,桃夭夭聞聽此言,終於淚水盈眶。

只是突然間,她的眼神變得無比哀傷,一隻手不自覺撫上臉上的那隻眼罩。手指傳來的觸覺冰冷無比,讓她差些沒膽子站在這裡,就要轉身逃走。

屋中王不器熱淚盈眶,起身伏拜在地,哽咽道:“陛下隆恩,臣與小女此生難報!”

“大祭酒何須如此,且快起來。”李從璟連忙攙扶王不器。

王不器跪在地上流涕道:“然則......小女畢竟只有一隻眼睛,臣從未聽聞,這樣的人也能進入後宮......”

“住口!”李從璟面色陡寒,一聲厲喝,如虎嘯龍吟,剎那間滿屋都似充斥着金戈之氣,如有萬軍奔馳衝陣。

李從璟道:“她的一隻眼睛,是毀在神仙山上,神仙山是甚麼地方?是一方百姓的世外桃源!兵荒馬亂、民不聊生之際,神仙山下的百姓,卻能獨享一份太平寧和,這需要多大的努力,需要怎樣的心智?俠之大者,爲國爲民,她以女兒之身,而能踐行此言,爲此丟掉一隻眼睛,不是缺陷,而是她的榮耀,更是朕的榮耀!”

“陛下!陛下......”王不器伏地不能言語。

李從璟長吐一口氣,緩和了心驚,好歹將王不器攙扶起來,“此事朕乾綱獨斷,就這樣定了,沒有商量的餘地。”笑了笑,“哪怕是大祭酒不同意,也是無用。”

“臣不敢!臣萬死難報陛下隆恩.....”

......

當大唐的皇帝向天下宣佈,要納大祭酒王不器之女、軍情處大統率桃夭夭爲貴妃時,大唐的天下沒有一個異樣聲音。但凡稍有耳聞桃夭夭履歷的人,無不稱讚皇帝陛下與大統率乃是神仙眷侶。

當然,這件事也並非從一開始就如此,某些沽名釣譽的官員,不是沒有想過就此事好生進諫一番,好留下直言敢諫的名聲。只是在大唐皇帝的無上威嚴面前,這些聲音很快就被口誅筆伐,淹沒在滔天聲浪中,尤其是在曹太后發出聲音,表達對王家之女的盛讚後,朝野更是一片禮讚之聲。

“亙古未有之奇女子”“史書未見之賢妃”“古今未聞之賢助”之類的聲音,不絕於耳。

這年秋日,皇帝迎貴妃入宮。

當日禮典之隆重,聲勢之浩大,大唐百年未有。

紅毯直接從宮城鋪到了王府門前,洛陽萬人空巷,百姓從王府圍到皇城,洛陽和天下各行省的禮賀官員,擠滿了宮城廣場,見證了皇帝執貴妃之手,在震天的禮樂聲中,在相連千百步的儀仗面前,一步步拾級而上,走向大殿的全過程。

是日,皇帝大赦天下,普天同慶。

唯有一小撮想要藉機巴結王不器和亂報祥瑞的官員,被皇帝毫不留情的治了罪。

當夜,宮城燈火映天,亮如白晝。

吱呀一聲,李從璟推開門,走進了一間張紅貼花的宮殿裡,看到了百隻紅燭前,屈膝端坐在紅帷下的貴妃。

宮女們悉數退出宮殿,關上門。

——————

我也沒說具體是哪年,有要就守孝守制問題開噴的,還是免了吧,畢竟此時實在該推桃夭夭了。

(本章完)

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兩百零九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4)章六十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3)章二十八 百合髻小娘子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四九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3)章兩百十四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中)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2)章一百八十三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1)章一百三十八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中)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一百九十六 賊性難改當如何 恩威並重固後院章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2)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5)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章二十 亂世是滋生野心的溫牀章四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3)章五十二 軍入潞州(第一更)章九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2)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章兩百四十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5)章十一 他的戰鬥(第二更)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封推感言章一百三十八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中)急性腸炎今天無更章二十六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4)章八十六 數年新政養俊才 一樓宴評州縣官章四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0)章十一 淇門之變(3)章十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2)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六十二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5)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7)章二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2)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7)章八十五 君能以國士待我 我必以國士報之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章兩百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3)章六十四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7)章七十九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上)章四十二 強軍出名將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九十六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1)章十七 可敢一戰章七十九 少女的煩惱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臺 欲我艦隊出東海章七十四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1)章一百二十五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8)章三十 仇人相見章七十六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3)章二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中)章三十一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5)章二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3)章五十三 皇帝李嗣源章六十四 誰在喊威武【第三更】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三十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8)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3)章八十七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3)章四十六 敢叫勇協謀 大爭於天下(1)章三十二 軍神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戰有人行 有人夢甜有人醒章二十一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5)章四十二 強軍出名將章九 破軍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二 鬼斧十手章十七 可敢一戰章兩百三十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7)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4)章三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5)章六十三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6)章一百四十九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下)章七十一 我比你強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章九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2)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三六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5)章兩百十五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下)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七十二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1)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有關李嗣源章四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0)章四十六 敢叫勇協謀 大爭於天下(1)章一百二十一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4)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3)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五十二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上)章五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5)章六十三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6)章三 生我所戀 死我所惡章五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2)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五十七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