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

李從璟接到閩地平定的消息時,並沒有覺得如何驚喜,這本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值得誇讚的地方,也只是戰事進展頗快罷了。

然則閩地平定,卻意味着有一項計劃該被提上日程。

“閩地偏狹,王審知在治理閩地時,除卻勸課農桑發展農事外,也曾大興海商,吸引南海(漲海)的商賈到閩地來買賣貨物。”李從璟把馮道、莫離、夏魯奇叫來,跟他們說起這項規劃,“如今王師平定閩地,長樂、泉州等地的商賈買賣,應該重新興辦起來。”

馮道知道李從璟素來重視商賈,天成新政中本來就有發展商賈的政策,如今大唐平定江南雖然時日不長,但各州縣商賈的繁盛,卻是已經恢復到了很是興旺的程度,官道之上商賈往來,更是絡繹不絕。

馮道贊成道:“閩地物產不多,正合適互通有無。”

李從璟卻搖搖頭,“非是閩地物產不多,纔要大興商賈。興商,這本就是我朝該有的國策,而要使得商業真正發展起來,通商海外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也是極爲重要的一環。今日,朕要在長樂、泉州設立市舶司,把商業的興盛程度納入官員政績考察範圍,來日揚州、明州、廣州,都要如此,但這還不夠,遠遠不夠。”

“這還不夠?”馮道怔了怔。

李從璟點點頭,“凡此種種,只不過能鼓勵通商罷了,還不能引起海商大興的浪潮,更引不起商賈爭相遠赴海外,在海外建立商業版圖的浪潮。”

馮道啞口無言,他還是第一次聽到“商業版圖”這個說法。

實際上,在李從璟的規劃裡,“商業版圖”叫作“商業帝國”更加合適。只不過後面這四個字說出來,在當下就顯得太過駭人聽聞了些。

“陛下打算如何實現這等規劃?”莫離簡單直了的問。

“很簡單,允許商賈爲官。”李從璟語出驚人。

不出意外,馮道立即驚訝的反對:“昔年,太宗定文武官六百餘員,謂房玄齡曰‘朕以待天下賢士,工商之流,不可處也’,懿宗欲以樂工李可及爲左威衛將軍,而朝臣進諫,以爲不可。工商之業,固然可興,但以工商之流爲官,恐怕天下之人爭相從商牟利,長而久之,只怕大唐無讀書人矣!以臣之見,朝廷如今興辦學院,學院學生不乏精通商事者,彼輩足以管理商賈,萬不用以商賈爲官!”

李從璟失笑,“宰相言重了,且聽我詳細道來。商賈逐利,鮮有禮義報國之心,若使朝廷輕易授商賈以官,重商賈而輕士子,則天下之人,的確會爭相捨棄聖賢之言,轉而投身市集,久而久之,難免禮崩樂壞,道德淪喪。但朝廷允許商賈爲官,卻與此不同。”

“學而優則仕,此爲國家選拔官吏之道,不會變。然則國家選拔官吏,卻不必侷限於此。將士血戰沙場,爲國立下功勳,不同樣可以授官?朕的意思,是使於國有功者貴,於國無功者賤,於國有用者爲官,於國無用者.

.....使其於國有用。”

“商賈之輩,若願修繕水利、道路、橋樑,這也是利國利民之事。授予散階,使其貴,令其受人尊敬,但不授職官,不讓其掌權、理事。如此,一方面可以提高商賈地位,使得商業興盛,另一方面,也可引導商賈向善利民,變無義之商賈爲有義之商賈。”

“當然,更重要的,是樹立一種道德標杆,讓天下子民都知道,凡利國利民者,國、民必尊之。你我君臣治理天下,說到底,依仗的無非是‘引導’二字。大唐何以有律法?何以要懲治觸犯律法之輩?無非是引導百姓不要作奸犯科;大唐何以重禮儀?無非是引導天下人忠義守禮、和睦相處;大唐何以重讀書人?無非是引導百姓讀書識禮、立志報國。”

李從璟順了順衣袖,繼續道:“但這還遠遠不夠。天下事千千萬萬,天下人萬萬千千,朝廷皆要引導之,但又不能一個個去耳提面命。所以,朝廷必須要尊重一個原則:凡是利國利民的,要正面引導;凡是害國害民的,要反面引導。”

“譬如說,今日有人橫死街頭,而百姓裹而葬之,官府必要嘉獎,如此,則可收穫勸人向善之效,這便是利國利民之事。但若明日橫死者家人來,責怪安葬他的百姓,說百姓偷了死者身上的財物、或者說是對方讓死者橫死的,該當如何?若是死者家人有鐵證,則官府當詳查,若是死者家人無鐵證,則該將此輩投入牢獄。何也?若不嚴懲此輩,則良善者受辱也,試問日後誰敢爲善?豈不是引導百姓不識恩義?不識恩義之輩,談何利國利民?”

“允許商賈被授予官階,則天下人不復輕視商賈,再加之朝廷有鼓勵之策,則商賈如何不興?天下人,人各不同,有人擅於讀書,有些不擅長。朝廷既然有心讓天下人都成爲利國利民者,又怎能關閉百姓報國的大門?天下沒有賢才嗎?天下缺少愛國者嗎?非也!不是天下沒有,而是朝廷自己遺失了!”

“一言以蔽之,天下亂賊頻出,是朝廷的問題;天下禮崩樂壞,是朝廷的問題;天下沒有賢才志士,還是朝廷的問題!君王掌神器,而若是讓朝廷將天下治理成這番模樣,君臣皆是國家罪人,理該受到懲罰!”

“今日,朕欲大興商業,更欲商賈成爲利國利民者,故而出此國策。明日,百業百工,皆可照此行之。還是那句話,善政者理政,善農者治農,善兵者從軍,善百業者從百業。在此之外,朕還要引導他們向善,引導他們利國利民,這是我們大唐自己的國家,是我們大唐自己的百姓,唐人不利大唐、唐人不利唐人,那利誰去?”

說到這,李從璟緩和了語氣,微笑道:“可能這個國策會有些問題,但朕不怕犯錯,若是出了問題,屆時再糾正就是了,但若是怕犯錯、不敢做事,也就無所謂做正確的事了,朕可不想做尸位素餐之輩。”

莫離拱手行禮道:“陛下英明!”

馮道和夏魯奇怔了好半響纔回過神來

,不得不服氣道:“陛下的雄才大略,當真是古今鮮有!”

“具體的施行措施,你們下去議定章程,雖說授的是散階,沒有實權,不會被評爲賣官鬻爵,但到底非同小可,不能讓宵小有鑽空子的機會。例如如何杜絕那些品行不端的商賈,搖身一變成爲貴人,就得好生思量。”李從璟最後如是說道。

“陛下放心好了,若是臣等連這點事都辦不好,也無顏立於廟堂之上了。”莫離等人說道。

這件事大體而言沒有根本性的禍端,按照李從璟的意思,這些散階主要是給出海經商,在海外打出一片天地的商人。並且商賈領了散階後,也不會有經商方面的特權,只是一種純粹的身份象徵,實際功能類似於榮譽勳章,起到的作用還是提升商人社會地位。

——榮譽勳章這個東西,在人心崩壞、唯利是圖的時代可能沒甚麼用,不會受到多少尊敬,但在眼下的大唐、日後的大唐,人人皆思利國利民的大唐,份量之大顯而易見。

伊麗莎白還給海盜授爵位呢,李從璟給在海外“開疆擴土”和修橋修路造福鄉里的商人授散階,還有種種限制條件,只要施行章程沒有問題,即便有弊端,也是利大於弊。

至此,大唐的艦隊已經初具規模,大唐的商隊也即將組織起來,就等泉州、廣州等地的海港建設好,大唐就能進行海外擴張,去海外各地“找黃金”了。

“通靈州的官道、驛站,修復得怎麼樣了?”李從璟問莫離和馮道。

“按照眼下的進展,大抵明年秋天之前就能完成。”馮道回覆道。

李從璟頷首,示意較爲滿意,又問道:“戚同文、李谷等人到沙州後,情況如何?”

“因有精騎一路護送,戚同文、李谷等人一路順暢,過涼州、經甘州、越肅州,都沒有遇到大問題。前兩日接到的回報,是說他們已經進入各地進行考察,至於甚麼時候有成果,還得再等等看。”莫離回答道,

李從璟微微頷首,目光從皇案後望向門外,越過層層疊疊的宮殿屋檐,看向更遼遠的天地,“學院的這第一仗,可務必要給朕打響!”

“殿前軍新卒招募得如何了?”李從璟問出今日議事的最後一個問題。

天成四年時,殿前軍有五萬將士,分別是高從周部、皇甫麟部、王思同部、孟平部、李從璋部,底定江淮後,增加了西方鄴率領的三萬將士,合計達到八萬人。每場大戰後,缺額都有及時補充。如今征戰閩地、嶺南的是侍衛親軍,殿前軍未發一兵一卒,正在日日操練。

對此李從璟還覺得不太夠,大唐現在國力日盛,一定範圍內並不缺錢,鐵甲是大唐霸業的基礎,目前仍舊處在不停擴充階段。

“兩萬新卒,已經招募完成,現已充入軍營,正在訓練。”樞密使夏魯奇回答。

李從璟點點頭,沒有再多言。

如是,就等侍衛親軍平定嶺南了!

(本章完)

封推感言章七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下)章六十一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中)章三十五 心思章五十八 總攻章七十一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6)上架感言章十八 淇門之變(10)章五十八 總攻章十一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2)章五十二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上)章一百二十七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上)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3)章九十四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1)章兩百十五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下)五代大亂與王朝更迭的原因探究章四十九 彼如喪家犬【第三更】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6)章三十二 楚地戰事不如願 擬調郭威往替之章四二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4)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三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2)章十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1)章十九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0)章十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4)章七十六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2)章九十九 萬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三十七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5)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章十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7)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四十四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2)章一百一十一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下)章十五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上)章七十三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1)章兩百三九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4)章兩百零六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1)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九十五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2)章一百四十八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上)章兩百十一 安國定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中)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章六一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8)章九 風月之地有深機 看似是山不是山章五 謀國數載彈指間(中)章四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8)章六十五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章一百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9)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8)章二十五 有人北上去做賊 有人出城去止殺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3)章十八 故佈疑陣引人亂(下)章一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上)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七十八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4)章七十九 少女的煩惱章八十五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上)章六十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上)章三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3)章二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4)章三十八 狡詐惡毒章十 三軍之事莫密於間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章六十七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1)章六十五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1)章三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1)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2)章一百六十二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2)章一百九十八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1)章三十三 從天而降章二十六 百戰安義(5)有關李嗣源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八十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6)章七十六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3)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四十九 誰也別想過去章八十九 指點江山大志顯 生子何如孫仲謀章十九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0)章五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5)章五四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1)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四三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5)章兩百零二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5)章八十九 東風過江春不遲 荊南事了當北歸章九十九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6)章五十八 崔玲瓏抵死掙扎 第五動情用巧刑章兩百三二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9)章十一 平靜湖面暗流動 一時英雄俊人物章三十四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2)封推感言章二 千里之遠有梟雄(中)章七十七 你要去夏州【第二更】章七十五 一片肝膽誰人知 既入檀州勢如何?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