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在山東(3)

馬老人家告訴我們:“矛盾是具有普遍性的”。毛老人家告訴我們:“有人的地方就有鬥爭”。

之所以說毛老人家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的成果,那就是因爲毛老人家的思想,是根植在中國的實際情況這個深厚的土壤中的。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毛老人家的理論放之四海而皆準。

復興黨在面對人民羣衆的時候是非常直言不諱的。“我們要摧毀一個有階級有剝削有壓迫,有錢人有權人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舊世界。我們要創造一個所有的勞動者人人平等,每個勞動者都有權力獲得自己勞動的報酬,保護所有勞動者的勞動所得,勞動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世界”。這些復興黨的綱領和政策,復興黨都是直接的淺白的明確的要對人民羣衆實話實說的。

不過在另一方面,復興黨在大明朝這個環境下,則是用比較隱晦的面目和外部的勢力和人員進行接觸的。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絕大部分和復興黨打交道的人,都認爲復興黨的真面目是個勢力頗大的商業組織。復興商社纔是復興黨的實體。

其實和復興商社接觸頗多的掌握着大明朝經濟命脈的江南世家的高層人物大部分都知道,復興商社可不僅僅是個商社這麼簡單的機構。雖然不知道復興黨是怎麼回事兒,可是他們也知道,復興黨可是敢於對外輸出火槍和大炮這樣的軍國利器的。

褐貝斯步槍和拿破崙鋼炮,這可是復興黨對江南海商世家輸出的拳頭產品。從1621年開始,復興黨的南洋火槍和西洋大炮,就開始從西南賣到東南。西南的白桿兵,東南的顏思齊、鄭芝龍這些在明末清初的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武裝集團,都是復興黨的所謂復興商社的重要貿易對象。

秦良玉家的秦氏商團,以前的顏思齊海商集團和現在的鄭芝龍海商集團,他們每年要從復興商社購買大量的武器和藥品之外,而且秦氏商團還靠着復興商團大量提供的“廉價”棉布,壟斷了整個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和貴州的棉布市場。

而顏思齊和鄭芝龍這些東南地區的海商集團,每年除了要從復興商社購買大批量的火槍、火炮、火藥以及鋼槍、鋼刀、鋼弩、半身板甲等冷兵器之外,他們還要從復興黨這裡大量的進口阿司匹林、磺胺、酒精、醫用紗布等醫學產品,和大量的罐頭、壓縮軍糧等食品。

甚至於在今年的年初的時候,財大氣粗的鄭芝龍還一次性的訂購了二十艘復興黨武昌造船廠專門用來出口的裝配了大量優質鋼製滑膛炮的明輪蒸汽和風帆混合動力的六百噸級的武裝商船。

要不是復興黨的制式船隻不對外出口的話,鄭芝龍甚至想要購買復興黨的現役軍艦呢。

用負責和復興黨聯絡的鄭彩的話說,人家鄭家不差錢。

對於這一點,復興黨方面倒是不懷疑。要知道,復興黨每年生產的香菸、白酒、茶磚、玻璃製品、絲綢、棉布、金屬農具、小五金等各類商品,甚至於來自湖北各地的各種經過深加工的特產,乃至於像葛仙米罐頭和葛仙米保健品這樣冷僻的東西,鄭芝龍等東南海商也是敞開了購買。

要不是復興黨是一個工業化的組織,光是供應東南海商都會非常吃力。

江南地區的那些不涉及海貿的大地主大商人們,雖然不會像秦良玉(秦良玉的白桿兵目前已經被掌握在和復興黨利益緊密相關的秦氏家族和馬祥麟手中了)、顏思齊和鄭芝龍那樣毫無顧忌的從復興黨手中採購大量的軍事物資。

但是到了1628年,要是哪個世家子弟手裡沒有個放大鏡,帶鏡子和各種修剪指甲鬍鬚工具的小化妝盒的話;要是哪個大家族的家丁隊伍沒配備上幾十上百把燧發手銃的話;要是哪個世家大族待客的時候用的不是“水晶”的餐具茶具的話,那可都是一種沒見過世面,沒有檔次的表現。

在復興黨的工業品傾銷下,目前的江南繁華之地,講究的是“喝劍南”春美酒,用“貴妃脂”香皂,上廁所用抽水馬桶,睡覺睡席夢思牀墊,出行的時候不坐一輛輕鋼打造用各種鐵藝裝飾的金碧輝煌,窗戶鑲上水晶(玻璃)亮亮堂堂的四輪馬車,都不好意思和別人打招呼。

你別看這些江南世家的子弟們一個個好像都醉生夢死一般,可是他們家家都買了復興黨生產的蒸汽明輪船在跑買賣,他們家家都買了復興黨的褐貝斯步槍武裝家丁隊伍。江南世家的那些掌門人們,他們可都是老奸巨猾的厲害。

他們可都知道,能夠大批量的往外賣火槍賣大炮,賣弓弩賣板甲,甚至賣火輪船的復興商社,可不是一般人可以隨便的觸碰的。

能夠在萬曆、泰昌、天啓、崇禎四朝屹立不倒,和四代帝王以及南北兩京的各種歷屆的大太監們關係密切的枝江王府,比什麼福王、潞王這種皇帝的近枝的宗室可都要不好惹的多。

據消息靈通人士稱,先皇天啓在世的時候,魏忠賢對枝江王府的不過說了些不痛不癢的小話兒,就被天啓皇帝訓斥了一通。據說如今的崇禎皇帝在潛邸甚至也對身邊的人說過“天下萬千宗親,唯枝江一支與天家親厚”這種話。再想想枝江王朱術圳只有一個女兒之外別無所出,那麼枝江王府還真的就可以肆無忌憚的爲所欲爲了。

至於枝江王府會不會被下代帝王顧忌,那也得是等到幾十年後下代帝王上臺的時候才知道的事情了。反正已經四十多歲還沒兒子的朱術圳,對於不到二十的崇禎皇帝來說沒有任何的威脅。

別看江南地區距離京師要比山東遠的多,可是江南地區的士紳大戶們,消息可要比山東那邊的土棍們靈通多了。

最主要的是,江南地區的世家大戶們因爲常年的經商,可是在商海里練就了一副聽風辯色的好眼睛。對於他們來說,復興黨的廉價商品固然對他們自己的工坊生產帶來了極大的損失,可是復興黨的各種產品無窮無盡,只是作爲二道販子轉賣復興黨的海量工業品,就有得他們賺的。

更主要的是,復興黨也不僅僅是出售成品棉布。蒸汽機,新式的鐵製織布機,這些好東西,復興黨也是向江南地區的地主大戶們敞開出售的。可以說,復興黨的出現,對於大部分江南世家來說是利大於弊的。少部分利益受損的人,也可以改弦更張,重新開闢銷售復興黨商品的其他買賣。

江南地區繁榮的商業,特別是一直以來,就是在復興黨出現後仍舊供不應求的海外貿易需求,使得江南世家和復興黨的合作非常良好。而會看眼色懂得辯風色的江南世家,也知道必須尊重實力強大背景強硬的復興商社。

不過呢,消息閉塞頭腦僵硬的山東地方的士紳大戶們,就不知道復興黨的實力和底細了。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裡霸道慣了山東士紳,第一次和復興黨的商業機構做買賣,就表現出一副葉良辰般的作死本色來。

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14章 立足(2)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3章 穿越(3)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36章 理念(4)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34章 理念(2)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14章 立足(2)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8章 準備(4)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374章 在山東(9)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33章 理念(1)第38章 妖僧(2)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33章 理念(1)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78章 大練兵(2)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382章 東改編1第4章 穿越(4)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