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國策(下)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名句讀。爲學者,必有初。小學終,……”小弘揚忘了文,郎朗的背書聲頓時停了下來,小臉蛋憋得通紅,一邊的弘曆偷眼看了看滿臉嚴肅的胤祚,一邊用手比了個四的手勢,小弘揚沒注意到,胤祚卻看見了,冷着聲道:“弘曆,到一邊跪着去。”弘曆縮了下頭,沒敢反駁,老老實實地走到牆角處跪好。

弘曆三歲半,弘揚兩歲半,年紀都還小,不過胤祚卻從沒有放鬆對他倆的教育,不但請西席夫子爲他們啓蒙,自己也時常檢查他倆的功課進度,不要求他們能立馬成爲文章大家,但這一啓蒙的讀物卻是要求能背得出,搞得清的。嚴苛是嚴苛了點,可也是沒法子的事情,按胤祚的話說既然生在了帝王之家,不打小了起吃苦用功哪能有將來。

弘曆、弘揚雖年幼但都天賦極高,雖沒有胤祚那般變態到離譜的記憶力,可也是上上之選,弘曆進學早,早已能通背,典故也清楚,弘揚剛進學沒多久,已能背出大半,今兒個原本想在胤祚面前露一手的,搶在哥哥前頭急着要表現,不料卻忘了詞,那張小臉頓時像紅透了的蘋果一般,低着頭不敢吭氣。

“手伸出來。”胤祚從桌子上拿起戒尺,冷着臉道。

小弘揚低着頭,畏畏縮縮地伸出了左手,張開了小手掌,胤祚不輕不重地打了小弘揚三下,疼得小傢伙一縮脖子,雙眼發紅就想哭,可又不敢,若是哭了出來,不但得不到安慰,反倒還要加罰,這可是胤祚定下的規矩,小弘揚曾吃過苦頭,沒敢再犯,強忍着眼淚,一聲不吭地站着。

“去,把書背熟了,否則不準吃晚飯。”胤祚毫不憐惜地將小弘揚打發回書房繼續用功,接着冷着臉道:“弘曆,過來。”

小弘厲站了起來,臉色平靜地走到胤祚的身前,乖乖地伸出了左手手掌,胤祚拿起戒尺就是三下,小弘厲疼得眉頭直皺,卻一聲都不敢哼。

“知道爲什麼罰你嗎?”胤祚沉着臉問道。

“嗯。”小弘曆點了下頭道:“阿瑪,孩兒錯了,孩兒不該在這個時候提醒二弟的。”

“知道就好,幫助弟弟是好事,但幫助弟弟作弊就不成,你既已知錯,阿瑪就不多罰你了,去把抄寫三遍,抄不完同樣不準用晚膳,去吧。”胤祚面無表情地說道。

“是,阿瑪,孩兒告退。”小弘厲鞠了個躬,轉身出了內書房的門。

“王爺待世子們過苛了些吧?世子們都還小,能做到這一步已經是不容易的了。”林軒毅雖已見過幾次胤祚訓子,可等小哥倆退出後,還是忍不住勸了一句,鄔思道則默默地坐着,一聲不吭。

苛?是苛,咱也想讓自家孩子能有個快樂無憂的童年,可惜不行啊,誰讓他們生在帝王家呢,唉,打在孩子的手心上,可疼卻在咱心裡,委屈了孩子們。胤祚一陣心煩,不想談論這個話題,只是淡淡地說道:“當本王的兒子就要有吃苦的準備,他倆下面還有弟妹,不爲弟妹做好榜樣怎成,不談這個了。本王料定老三這幾日定像沒頭蒼蠅般坐立不安地,若是按時日算,他也該來本王府上了,這事兒會不會出紕漏?本王還是有些擔心。”

俗話說關心則亂,這國策關係到胤祚的全盤計劃,胤祚這些天也有些心神不定,生恐老三那貨瞎整一氣,到最後變得不可收拾,幾次打算到老三府上去瞧瞧,到了底兒還是強自忍了下來,這會兒忍不住又問起了這個事兒。

鄔思道雖不是很明白胤祚爲何如此重視那些化外之民,但卻知道此事對胤祚的重要性,眼瞅着胤祚那副心神不寧的樣子,出言安慰道:“王爺且放寬心,後日就是早朝,玉露料定今日三爺必至,三爺沒搞清王爺的行事動機之前,斷不會輕易上本的。”

不錯,老三那貨向來多疑,沒搞明白咱的動機之前,他是沒膽子上本的,可話雖如此,這貨到現在還沒出現,卻不知在玩啥把戲,莫非打算跟咱比比耐心,等着老子上門去?胤祚點了點頭道:“鄔先生說的有理,本王就再等等,若是今日老三不至,明日一早本王再打上門去也不爲遲。”話音纔剛落,一丫環就前來報信:“主子,劉管家傳話:三貝勒到了府門外了。”

嘿,說曹操,曹操就到了,來得好,咱就好生忽悠一下老三去。胤祚心中一陣激動,定了定神,穩定了一下情緒到:“知道了,讓劉全大開中門,本王這就去迎接。”

待丫環出去後,胤祚笑了一下道:“二位先生稍坐,本王去會會老三,回頭再議如何?”鄔、林二人但笑不語。

“六弟,三哥這回算是被你給害慘了。”兄弟二人剛在銀安殿內落座,胤祉立刻一臉子愁容地率先開了口。這些天來胤祉也是煩得很,英格蘭使團的事兒他早就知道了,原本壓根兒就沒放在心上,對他而言,那些“生番”不識禮數,趕走就是了,難道還要跟化外野人一般見識不成?原本不想管這等小事的,可沒想到胤祚會當庭舉薦他,這可令胤祉有些疑神疑鬼,不知道胤祚是不是想借此機會整自己一把,可又覺得不像。胤祉也不是傻瓜,隱約間察覺到胤祚此舉必然有其用意,也就耐着性子在家裡頭等着胤祚上門,根本就沒去見那些個“生番”,連讓手下人去交涉一下都免了,只是胤祚始終未露面,甚至連口信都沒有一個,無奈之下胤祉也只好親自到胤祚府上問個明白了。胤祉一向明白胤祚的能耐,也沒打算跟胤祚鬥心眼兒,索性一見面就道明瞭來意。

嘿,老三這貨還真是上路,沒跟咱兜圈子,直率得可愛,有意思。胤祚笑了一下道:“三哥說哪的話,例數本朝重臣、阿哥,唯有三哥能擔此重任,小弟是舉賢不避親啊。”

“六弟就別兜圈子了,三哥正煩着呢,按說些許‘生番’不識擡舉,攆走就是了,何必顧忌太多,六弟究竟怎個章程就說來給三哥聽聽罷了。”胤祉苦笑了一下道,這貨可是見識過胤祚整人的手段,自知玩不過胤祚,索性直來直去了。

“三哥,但凡能增加國庫收入之舉,便是利國利民之事對吧?”胤祚笑嘻嘻地問道。

胤祉一臉子迷糊地看着胤祚,實在鬧不明白胤祚究竟想說些什麼,愣了好一陣子才接着道:“話雖如此,可與化外之民何干?”

“三哥,化外之民也是聚寶盆不是?三哥名下的船隊這回可是盈利不菲啊。”胤祚笑道。

“呵呵,託福,託福,全是六弟仗義,哥哥還沒好好謝過呢。”一提起這回的海外貿易的收益,胤祉笑得格外的甜。

“那不就結了,從化外之民手裡頭賺錢不是好得很嗎?”胤祚反問道。

胤祉想了想道:“也是,不過若是按那些‘生番’所言,讓其在我大清海島、港易,這船運不就可節約下來了吧?”

嘿,老三還真是傻得可愛,孃的,老子費那麼大的勁就是爲了不讓這些列強過早地進入中國,你倒好,一張嘴就把國家利益全給賣了,不過嘛,這也怪不得老三,這時代能看得透的除了咱也真沒有旁人了。胤祚想了一下道:“三哥,小弟問個事兒:一尺綢緞得多少銀子?”

“厄,好像是一兩銀子吧,這個三哥還真不是太清楚,六弟問這幹啥?”胤祉遲疑了一下道。

靠,這貨還真是不解民間疾苦的傢伙,孃的,整日裡就知道舞文弄墨,搞些子狗屁文章。胤祚在心裡頭鄙視了一下胤祉,臉上卻帶着笑道:“在產地一尺綢緞是六錢銀子,可運到了京師就是一兩八錢,若是運到海外,那就是八兩整,扣除人工、成本、關稅,也有個十六倍的利,若是讓那些‘生番’上門來收購,能有這個價嗎?”

“哦?”胤祉原本還真不明白其中的奧妙,被胤祚如此一說立刻恍然大悟的樣子道:“六弟的意思是生意是要做的,不過不能讓他們自己來買,是這樣的吧?可若是讓他們來,咱們來定個高價不成嗎?”

小樣!這貨還真是傻得可愛。若不是要你小子去出面上奏,咱還真懶得跟你廢話。胤祚又好氣又好笑地反問道:“鹽鐵向來是國家重利,可自古以來,哪個朝代缺了私鹽販子?鹽鐵不過是五倍多的利而已,尚且如此,這十六倍的重利之下,能讓多少人瘋狂,那些‘生番’又爲何不去私下收購,要買你十六倍的東西?再者‘生番’原本就不識禮教,若是任由他們進出民間,蠱惑人心,一旦出了事,又該當如何?”

“不錯,是這個理兒,六弟之言甚是,不過皇阿瑪那兒又該如何回話?”胤祉算是聽懂了胤祚話裡的意思,又擔心胤祚還另有埋伏,接着追問了一句。

嘿,上鉤了,咱早就在等你發問了,不過嘛,咱不能急,先逗逗你再說。胤祚心中大樂,臉上卻平靜得很,淡淡地道:“三哥,這是您的差使,小弟實在不敢獻醜。”

胤祚把話擱到這個份上了,逼得胤祉一臉子的尷尬,自嘲地笑了一下道:“六弟這話就不對了,這差使是哥哥的沒錯,可卻是六弟舉薦的,莫非六弟打算看哥哥的熱鬧不成?”

“三哥說哪的話,咱兄弟原就是一體的,三哥既然定要小弟獻醜,小弟也只好露個乖了。”笑呵呵地道:“既要跟‘生番’打交道又不能讓他們靠近了,不若如此……”胤祉聽得連連點頭,笑呵呵地道:“六弟大才,哥哥生受了,這便辭了,明兒個上朝時就按六弟說得辦。”

康熙三十九年六月十八日,早朝剛開始,一待三呼萬歲已畢,三阿哥胤祉率先站了出來,口稱:“兒臣有本啓奏皇阿瑪,前次早朝,兒臣領命議決英格蘭使節一事,已有成算:此等‘生番’不識禮教,爲防亂我朝綱,兒臣以爲不應讓其進駐沿海港口,但於海外交易卻是不妨,兒臣有本章奏請皇阿瑪御覽、聖裁。”

侍立在康熙老爺子身側的司禮太監秦無庸快步走下御臺,接過了胤祉高舉過頭頂的本章,快步走回康熙老爺子的身邊,將老三的本章送上,老爺子細細地看了一番,想了一下道:“念。”秦無庸道了聲是,將胤祉的本章攤開,用尖細的嗓音高聲念道:“茲有化外小國英格蘭來使面聖,因其不識禮數,不應允其覲見,然我天朝上國卻不可因此有失上國體面,賞其金銀若干,着其還鄉可也,其所奏請在沿海設司一事按律當予以駁回,然念其萬里來朝,其情可嘉,當許與之於海外交易,互通有無,方顯我上朝寬仁之體面……”

“衆愛卿以爲如何?各自暢所欲言,朕聽着。”一待秦無庸唸完胤祉的摺子,康熙老爺子很是平和地說道。

胤祉這份摺子雖是出於胤祚的授意,但這貨文筆好,一篇文章盡顯天朝上國的泱泱大氣,有理有節又有利,況且也提點到商法中的補充條款爲準繩,衆大臣一時間還真挑不出其中的毛病所在,即便是那些守舊的大臣也無話可說,整個朝堂裡立時靜了下來。

老八一夥正賺錢賺得來勁,這會兒也不想出頭阻擾此事;胤祚則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看着,啥話也不說;太子沒份參與海外貿易,心中早已憋了一肚子的火,可問題是這貨上次被老爺子當庭訓斥了一番之後,早已嚇破了膽,在沒搞清聖意之前也不敢輕易表態;老大倒是想反對來着,可惜以他那木魚腦瓜壓根兒就不知道該從哪反對起;老四冷着臉也不吭氣,儘管他對此折深不以爲然,只是沒必要在這個無關緊要的事情上當那個出頭鳥,一下子得罪三大勢力。阿哥們不表態,他們手下的那幫子奴才自然也就各自偃旗息鼓靜觀其變了,大傢伙都不說話,老爺子可就點名了:“馬齊,爾身爲戶部尚書,對此章程有何看法?”

馬齊一聽老爺子點了名,忙出列道:“臣以爲三貝勒所言有理,一切恭請聖裁。”

“嗯,衡臣以爲如何?”康熙老爺子又點了張廷玉的名。

“臣以爲此章程可行,若是以之爲準繩,責成禮部主持此事,並形成慣例卻也失爲日後同類事情應對之策。”張廷玉緩緩地應答道。

“好,就依衡臣所言,此事交由禮部辦理。”康熙老爺子開了金口,繆彤雖然心中尚有不滿,可也只能出列接旨了。

哈哈,成了,也不枉咱費了如許的心血,孃的,總算是見了成效,嘿嘿,爽很!美很!胤祚面色雖平靜,心裡頭卻是樂開了花,散了朝,跟一起子大臣們寒暄了幾句之後,立馬回府去了,自個兒躲轎子了樂呵了好一陣子。

有人開心,自然就有人不開心,最不開心的怕要屬太子胤礽了,海外貿易的事兒他倒是想讓門下的奴才去參合一腿來着,關封也搞到了手,不過船卻沒有——胤祚壓根兒就沒打算拉上太子一把,也不說不給船,只是讓太子手下那個奴才自個兒排隊提船去,隊是排了,不過只怕永遠也輪不到他。

、眼瞅着那幾個兄弟都賺得鉢滿盆盈地,太子心裡頭窩火得很,可又沒地方發,散了朝也不跟着老爺子的大駕出城入住暢春園,獨自在皇宮裡漫無目的地四下瞎逛着,這一轉悠,鬼使神差地又轉到了景陽宮,或許是上次那陣琴聲消除了他心中的煩悶,或許是天意,總之,胤礽再次聽到了景陽宮內傳出的琴聲,巧合的這琴曲依舊是那首,胤礽默默地聽了良久,皺着眉頭想了一下還是走進了宮中……

老十三胤祥從遠處宮殿的拐角處探出個頭來,一臉子思索的樣子看着景陽宮默默地發着呆。

第20章 奕戰第8章 拜壽賺錢兩不忘第455章 開局(五)第380章 強國先強軍(下)第216章 案子好破結案難第87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78章 挖了老四的牆角第158章 螳螂捕蟬,誰是黃雀?(下)第205章 打劫(下)第316章 亂起(五)第204章 打劫(中)第506章 官場地震(上)第462章 真正的考題第494章 大決戰(上)第475章 誰與爭鋒(四)第86章 騙幾把劍用用(下)第152章 旁敲側擊第485章 荷蘭人的末日(下)第91章 高層會議第243章 八旗難題(二)第406章 風捲殘雲(六)第400章 誘敵深入(下)第57章 欽差王爺第400章 誘敵深入(下)第78章 挖了老四的牆角第13章 朝堂奏對(下)第81章 各個擊破第500章 今日之因第263章 相見歡(下)第51章 好事總是多磨的(上)第212章 科場弊案(四)第476章 究竟誰該贏?(上)第436章 蝴蝶的翅膀(四)第509章 帝駕南巡第一百六十四第一百六十五章第317章 渾水摸魚(一)第123章 海運第一案(上)第457章 燃燒的大洋(中)第307章 佈局(下)第168章 再戰朝堂(下)第400章 誘敵深入(下)第229章 雷霆計劃之風起太平洋(四)第154章 山震虎第192章 海關風波(下)第430章 宦海起波瀾(上)第415章 八爺的憑仗(上)第512章 京畿亂,風雲起(三)第209章 科場弊案(一)第240章 長崎攻防戰(三)第147章 木蘭圍獵(下)第509章 帝駕南巡第498章 打鐵就得趁熱第167章 再戰朝堂(中)第42章 大戰之前第30章 鹿鼎書苑第一百六十四第一百六十五章第242章 八旗難題(一)第69章 真相(上)第23章 仗你們打,錢咱自個兒賺(上)第193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75章 契機(上)第6章 上書房考課第262章 相見歡(上)第414章 輸贏之間(四)第447章 風雲之舞臺(一)第70章 真相(中)第315章 亂起(四)第275章 一波三折(下)第327章 倒礽行動(二)第292章 陰謀進行時(二)第70章 真相(中)第231章 帥位之爭第68章 夜襲(四)第276章 柳暗花明第117章 血夜(四)第96章 縱橫(二)第三百八十二陸 軍陸軍第248章 牽牛第392章 博弈(二)第358章 較量(二)第一百八十五 暗箭出擊中第348章 老十四的壽禮第323章 艱難的抉擇(三)第159章 獵人歸來第92章 十里秦淮河第155章 爾虞我詐第423章 勝利(三)第272章 撥雲見月(二)第404章 風捲殘雲(四)第310章 霧(下)第41章 西路軍副帥第93章 白衣鄔思道第379章 強國先強軍(中)第107章 隆中對第16章 又被黑了一次第390章 震懾第45章 遭遇強敵第91章 高層會議第105章 決斷第307章 佈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