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

太原是山西重鎮,也是寧武軍所在代州的前沿陣地。

如今周遇吉得到軍餉支持,寧武軍又是由兵部直轄,名義上,地方的督撫大員已經不能對他構成任何掣肘。

這正是崇禎皇帝派李鳳翔來山西的本意,周遇吉深感隆恩,一方面着手爲兵士們增添衣甲兵械,另一方面則在努力爲京師構建代州防線。

但時間不等人,崇禎皇帝時間緊迫,周遇吉更是如此。

二月初七,也就是李鳳翔到代州的前幾天,一股人數在二十萬上下的農民軍自西北席捲而來,一下子將太原城圍的水泄不通。

山西巡撫蔡懋德明白周遇吉無力支援,並沒有求援,只是散盡家財助戰守城。

就藩太原的晉王朱審烜聽聞李自成大兵壓境,整日在王府中坐立難安,但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他就是不肯拿出哪怕一丁點銀錢用於犒軍。

山西巡撫蔡懋德曾帶着幾名文官親自到王府拜見,晉王朱審烜竟然下令將他們亂棍打出門,王府依然是大門緊閉。

作爲城中的皇族貴胄,朱審烜這種做法使得本來就低落到谷底的士氣更是一蹶不振。

世態炎涼,可即便如此,參將牛勇、王永魁兩人還是帶着各自部下出戰迎擊了。

明軍都是許久沒有餉銀和任何支援,相比於城外的大順軍,實際上他們才更像是食不果腹的農民。

牛勇和王永魁的部下不足五千,在二十餘萬的大順軍面前,就像是洶涌波濤中的一葉扁舟,就連個大點兒的浪花都翻不出來。

兩名參將陣亡,五千官軍戰死城外,大順軍卻依然無可阻擋的向太原殺將而來,山西巡撫蔡懋德聽聞此事,自知大限已到,聲淚俱下,望着京師的方向自縊身亡。

太原的厚重的的城門被投降明軍或百姓蜂擁打開,穿着白色箭衣的大順軍兵士從各門魚貫而入,他們進城後立即涌入大街小巷,分別佔領了各個要地,期間沒有片刻停留。

“迎闖王,不納糧!”

“闖王有令:開倉放糧!”

沒多久,已經開始有特意安排的馬隊沿街叫喊。

“這就是晉王府?來人,把門給老子砸了!”

拒蔡懋德於門外的晉王府被瘋狂砸開,無數農民軍蜂擁衝進去,這種時候,朱審烜寄予厚望的王府侍衛卻早就跑得乾乾淨淨。

空地上堆滿了農民軍在晉王府中搬出的成箱金銀,宋獻策等人粗粗一算,卻是笑得開懷,這次至少又有上百萬兩白銀進賬。

與此同時,幾名流賊登上太原城頭,將飄揚了兩百多年的日月旗扯下來扔到地上,插上那副刻着“大順”二字的高招旗。

巡撫衙門裡,大順軍的將士們忙裡忙外,一個漢子披着深紅色大髦,穿着大順軍中樣式獨一無二的盔甲,後面跟着一行將領文官,頗爲引人注目。

這個人,就是歌謠中傳唱的闖王李自成,他看向掛在房樑上已無任何聲息的巡撫蔡懋德,頗有讚賞的說道:

“解下來厚葬了吧,如此有骨氣的文人,的確少見。”

李自成的聲音帶着一絲磁性,又有濃濃的陝北口音,聽起來讓人覺得很舒服。

在他身後,大軍師李巖一襲青衫,腰懸長劍,滿臉都是對蔡懋德的欽佩之情。

大順軍揮師北伐以來,迎來的幾乎都是屈膝投降,到現在,他們甚至連一場像樣的仗都沒打過,實在荒唐。

聽到這話後,李巖微微點頭,親自取木凳將蔡懋德放下來。

“闖王,朱審烜押到了。”

幾名老營兵士五花大綁的將晉王朱審烜帶過來,李自成回頭一看,禁不住樂出了聲,這哪裡是個地位尊崇的王爺。

劉宗敏漲紅着臉,大聲嚷道:

“大哥,這豬頭留着什麼用處,依俺看,還是一刀砍了算了!”

劉芳亮也是叫道:“說的不錯,朝廷的王爺都是豬,留着浪費糧食,咱們都能多養一個衝鋒陷陣的兄弟了!”

“不必。”

李自成哈哈一笑,擺手說道:

“衆位兄弟太過急躁了,還是先養着這頭豬,臨陣之前拎出去轉一圈,也好教那些明軍膽寒!”

看着周圍五大三粗的農民軍將領們,朱審烜就連掙扎都不敢,生怕這些莽漢把自己一刀給咔嚓了,好在很快就有一名老營兵進來爲朱審烜解了圍。

這件事,在大順軍中一時成了趣聞,李巖將其編成歌謠,讓屬下到處傳唱,意在瓦解代州明軍的士氣。

接下來,李自成下令在太原修整,八日之後,徹底和崇禎皇帝新任命的討賊將軍周遇吉開始死磕。

李自成想要改朝換代,那就必須要攻下代州,然而代州還是個開頭,最難啃的是後面那個寧武關,據說非常易守難攻。

寧武軍因爲突然接到朝廷史無前例的支持,多年虧欠的餉銀一次性發齊,衣甲兵械都得到了很大改觀,從而士氣大增。

周遇吉在代州佈置防線,一門心思要爲身在北京的崇禎皇帝分憂解難,就算全家都戰死沙場也是無怨無悔。

俗話說愣的怕狠的,狠的怕不要命的,如果說李自成算是個狠角色,周遇吉絕對算得上是那個不要命的。

......

山西那邊大戰連綿,京師以及直隸一帶也並不平靜。

東廠、錦衣衛、御馬監、京營的動作不斷,東林黨們和地主豪紳不甘示弱,也是不斷出招,雖然在表面上看不出什麼,然而內中卻可以用雞飛狗跳來形容。

十天之內,被崇禎寄予厚望的廠衛,覆蓋面積就已經達到整個京師。

據王承恩所說,京師內每個叫得上姓名的朝中官員和大戶家中都有這些小鳥的影子,而且還在不斷向外擴展。

李鳳翔派出的那個錦衣衛百戶速度很快,大約是周遇吉那邊和李自成剛開打,這頭就到了京師。

接到消息的崇禎皇帝當時正在犯愁另外一件事,又沒錢了!

這次崇禎皇帝破天荒希望那些東林黨的文官們多貪一點,到時候自己缺錢了就搞死一個,也可以抄出來更多。

可朝堂上除了李邦華那種自以爲仗義執言的蠢貨以外,其餘被打發出來說話的基本都是小嘍囉,稍微識相點的都不會自己蹦出來。

像是那王鰲永,抄家得了現銀二十多萬兩,把家產什麼的變賣變賣也就多湊出來十幾萬兩,招募新軍的花費出乎崇禎皇帝意料,沒幾天下來又見底兒了。

思來想去,崇禎皇帝竟然把眼睛盯到當朝國丈家去了。

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三章:親巡京營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