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

醒過來的一瞬間他便是想都不想的將佩刀抽出來,滿懷敵意的向周圍看去,但是卻並沒有發現一個人,只見到空蕩蕩的房間。

唐通衝過去想要開門,但房門已經上鎖,門外侍立的兩名吳軍兵士聽見裡面的動靜,便是朝裡面冷哼着道:

“呦,侯爺醒過來了?”

“我家爵爺有過吩咐,說等侯爺醒來,先喝口茶醒醒酒,今夜有要事商談!”聽那兵士說完,唐通轉頭果然見到早就擺在桌上的那碗涼茶。

唐通昨日真是被吳三桂那忠肝義膽的表現給騙了,一個不小心多喝幾杯就被灌倒,說實在的,他不僅低估了吳三桂的酒量,也高估了自己的酒量。

亦或者,這酒中可能下了什麼蒙汗藥,但唐通怎麼想都想不通,如果是下了藥,吳三桂喝的比自己還多,爲什麼沒事?

踢門無果之後,唐通憤恨坐在桌上,看着那碗淡黃色的涼茶,卻怎麼看怎麼覺得氣,哪裡還有心思去喝。

極度憤怒之下,唐通‘哐啷’一聲將桌案踢翻,扯脖子喊道:

“吳三桂!你關寧軍到底有多少人,關得住老子和高第兩個人,下面那忠於朝廷的近十萬人馬,你他娘關得住嗎?”

“到時候風大閃了腰,惹得皇帝震怒,將京城吳府滿門抄斬,你哭都來不及!!”

......

總的來說,這崇禎十七年的事情還稱得上一切順利,雖然磕磕撞撞,但總歸是快將這要命的一年撐過去了。

崇禎皇帝雖然恢復了朝會,但畢竟在後世慵懶慣了,想在短時間內養成勤勞早朝的好習慣顯然是不太可能,所以大明朝每日例行的朝會也就變成三日一次,這又開了一次先河。

朝臣們對此頗有微詞,崇禎皇帝卻毫無反應,依舊我行我素。

開玩笑,自己可不是歷史上的崇禎皇帝,整天和東林黨斡旋,哪還有什麼時間去做實事。

甚至厚臉皮的崇禎皇帝還在想,萬曆皇帝三十一年不上朝,自己這兩天一次,實在是太勤快了。

大約是五日之後的清晨,正在和羣臣例行朝議的崇禎皇帝忽然接到來自山海關的急報,當即是吃了一驚。

這次朝議的主旨是山東總兵劉澤清部屬的處置和新任山東總兵的人選。

本來崇禎皇帝想讓劉澤清死的慘一些,但沒成想他死的更慘,本來崇禎還想將劉家滿門抄斬,但現在也被那些地方的人提前搞定。

由此,崇禎皇帝見到了百姓對這些地方上弄權的武將究竟有多麼痛恨。

山東一帶臨近京畿,非常重要,所以下一個總兵的人選也是要精挑細選,崇禎皇帝和朝臣們商議了幾日,也是廣收建議,不會斷然決定。

要是一個不小心再出一個劉澤清,那可就是自掘墳墓了。

實際上,崇禎皇帝心中對此早有人選,楊御藩和牟文綬都不錯,之所以在朝堂上議,一是要走正常程序,二則是想聽聽自己是不是遺漏了哪位忠於朝廷的將才。

黃得功去薊鎮了,周遇吉、白廣恩還有高傑都陷在山西,唐通則是被打發到山海關和吳三桂周旋,高第和馬科就更別提了。

這樣看來,山東一帶的總兵人選,倒還真不是那麼好選。

楊御藩和牟文綬都能獨當一面,正在崇禎皇帝細細思索最後決斷的時候,忽然聽見吳三桂手下軍餉又把人扣下的事,當即是怒火中燒。

崇禎皇帝一是怒吳三桂僭越的野心,二則是氣唐通太他孃的不爭氣了。

本來這小子在良鄉城外擊潰阿巴泰讓崇禎皇帝眼前一亮,覺得可以重用,這才讓他去山海關和吳三桂較量較量,本想怎麼也能給吳三桂帶去點麻煩,讓他畏首畏尾,不再和自己迎槓,但沒成想這麼快就敗下陣來。

又驚又怒之下,崇禎皇帝也是怎麼都想不通。

加上高第所部的守軍,山海關內效忠自己的兵馬要有近十萬之衆,吳軍纔多少人,難道那些兵都是吃屎的,一個晚上全被制服了?

看來崇禎十七年能穩穩當當過去是不可能的了,這吳三桂就是見不得人好,非要給你捅出個簍子。

片刻之後,崇禎皇帝揮手道:“司禮監擬旨,擢牟文綬爲山東總兵,加五軍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少保,率部移駐曹州,讓李鳳翔親自去一趟兗州。”

“萊州總兵楊御藩從剿劉澤清有功,敘功升三屯總兵,加五軍都督府右都督,協助薊鎮總兵黃得功鎮守薊州。”

本來這消息來之前,朝臣們還在熱火朝天的討論山東總兵人選,這個不行那個也不行的,然而現在很顯然,這昏君又來了個一錘定音。

內閣首輔魏藻德,還有次輔蔣德璟原來也是東林黨的人,現在全都改投到保皇黨名下,成了這昏君的狗腿子。

所以現在崇禎皇帝就算不經朝議直接發旨,法律程序上來講,其實也是正兒八經的聖旨,再算不得中旨了。

至於朝議什麼的,那更是崇禎皇帝一個人的舞臺,對於臣子們的建議,心情好了就採納一些,心情不好就是直接命人給你轟出大殿,也是沒什麼好說的。

“啓奏陛下,山東總兵一事還需從長計議。”所有人都沒什麼好說的,實際上就算有想說的,在這昏君眼前也不會有誰敢跳出來。

正待這時,御史劉宗周卻忽然出列,昂頭道:

“牟文綬雖頗有戰功,然則履歷不足,難堪重任,左良玉久屯武昌,陛下可許諾其爲山東總兵,屆時左良玉必對朝廷感恩戴德,矢志以報皇恩。”

朝中臣子深知崇禎皇帝殺伐之果決,心中不免爲劉宗周捏了把冷汗,不多時,只聽崇禎皇帝冷笑說道:

“劉御史此言差矣!左良玉驕橫跋扈,其行比劉澤清有過之而無不急,國朝至今已近十七載,對這等弄權武將拉攏可少?有沒有起到應有的效用?”

見劉宗周說不出話來,崇禎皇帝便是揮手斥其思想保守、陳舊,緊跟着說道:

“左良玉身受朝廷厚恩,手握重兵卻在地方上驕橫跋扈,逢戰避逃,罪過大於功勳,毫無悔過之意,留之何用?”

“朕此時不殺,已經是對他天大的恩賜,更別提要將山東重地交予其手,那豈不是與虎謀皮?朕意已決,愛卿不必再提!”

劉宗周沒想到往常對左良玉不斷退讓的崇禎皇帝,這次的態度卻如此堅決,而且想到崇禎皇帝對姜襄、王承胤和劉澤清等武將的處置方式,想必是已經下定了這種決心。

崇禎皇帝在朝堂之上斥責劉宗周保守陳舊的話他也是聽在耳中,當下細細沉思之後,也是不再多說,退入列中。

“臣遵旨。”

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