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

以上這些人都不行,崇禎皇帝再將身邊的人逐一考慮過後,發現要麼太老,要麼就是性格上有所缺陷,都不是理想的駙馬人選。

自然而然的,崇禎皇帝就將目光投向歷史上南明的那些臣子。

歷史上的南明,也曾出過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及事蹟,崇禎首先想到的,就是歷史上的江陰。

這可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明末江山沉淪時節,各地都是望風投降,鮮有殊死抵抗者,但是這裡卻一連串出了三位一心抗清的“人傑”。

江陰十萬義民在此三人的帶領之下,衆志成城,竟在二十餘萬建奴的死纏爛打與炮火連天之下,足足堅守了江陰八十一天,不得不說,這是個奇蹟。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這在後世膾炙人口的歌詞,便是在說江陰八十一日堅守之戰的慘烈,以及大明軍民的前仆後繼。

建奴破城之後,隨即在江陰城內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江陰十萬餘老少軍民,算上守城戰死的,最終只有五十三人活了下來,這個數字無論在後世還是如今,都是觸目驚心。

每每想到此事,崇禎皇帝便是深感震撼,若大明處處如此,豈有清虜入關之日?

歷史上這江陰三公,這個時候實際上都還是無名小卒,就連聞名後世的閻應元,在這個時候還只是個小小的典吏而已。

其他如陳明遇、馮厚敦這二位,現如今就連典吏都不是,況且這兩個基本也已經有家有室,都是十好幾的人,根本不能滿足崇禎心中理想駙馬的條件。

江陰三公也不行,崇禎皇帝便是更加無奈,只好坐在那絞盡腦汁的去想,崇禎在李春的注目下不斷徘徊,表情時而興奮,時而沮喪,十分精彩。

堵胤錫、何騰蛟、張家玉......

但凡在南明史上稍有筆墨之人,幾乎都在崇禎皇帝腦中過了一遍,就連李定國也曾有所考慮,但最後這些人卻又因爲各種原因而被崇禎皇帝放棄。

就在崇禎皇帝甩甩腦袋,打算過幾日再想的時候,一個名字卻忽然出現在他的腦海中——“張煌言”。

崇禎皇帝不肯放過任何尋找到完美駙馬的希望,便是趕緊吩咐李春將他的檔案調來,翻閱許久之後,纔是暢快的哈哈一笑。

見到皇帝的神情總算好了起來,一旁侍奉的直殿監掌印太監李春也是心下一鬆,大着膽子問道:“皇上什麼事兒這麼高興,說出來讓奴才也樂呵樂呵!”

“此人還真是個文武全才!”崇禎皇帝心情大好,也就沒有考慮那麼多,用手指着檔案文書說道:“這張煌言十六歲縣試第一,考察騎射,居然也是第一,難得!”

“三年前,此人來京考中舉人,朕記得當時還曾兼察那些同科舉人、秀才們的武備,又是這個張煌言,三發連中,同科文武皆第一啊!”

李春點點頭,自然聽得出來皇帝話中對此人濃濃的欣賞之意,便笑着說道:

“陛下聖明,有此等文武全才,乃是大明社稷之福,想必公主也會喜歡這位駙馬的。”

崇禎皇帝又看了看張煌言的檔案,真是越看越喜歡,這個人在歷史上忠於大明,一輩子都在爲反清復明而鬥爭,僅從這個方面來說,張煌言的人格堪比史可法,無可挑剔。

從張煌言的檔案來看,此人又是個亦文亦武的全才,能力不知比史可法強出了多少,能出一個這樣的人,實在難能可貴。

除此之外,張煌言乃是萬曆四十八年六月九日出生,正值二十餘歲的熱血青年時期,於長平公主的年紀極其般配!

況且,張煌言不會在如歷史上那樣爲了抗清而獨木難支的死去,在自己刻意培養之下,這個人後續還有很多的可能性。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問道:“李春,此人現在何處?”

“回陛下。”李春趕緊回頭和幾個太監商量一番,這纔是恭恭敬敬說道:“此人現在京師烏龍巷居住,前些年考取舉人之後,便是一直閒賦在京。”

“好,天助朕也。”崇禎皇帝大喜,揮手道:“傳詔:命張煌言即刻進京見朕,不得有誤!”

“遵旨!”

說完,崇禎皇帝轉頭又道:

“還有,你親自去一趟公主府,把長平接到偏殿,待會兒朕召見張煌言的時候,就讓她在旁邊看看。”

“奴婢明白,這就去辦!”李春渾身一震,趕緊跑出去傳詔。

......

按歷史上的軌跡,張煌言在北京城陷落以後便是南下前往寧波,開始後半生的抗清生涯。

但是現如今,北京城沒有陷落,崇禎皇帝還好端端的活着,大明反而在崇禎十七年擊退了大順軍和清軍的合圍,獲得三次大捷。

由於蝴蝶翅膀的撲騰效果,張煌言如今也便還是繼續待在北京城內。

張煌言一方面讀書習武,另一方面則出沒於市集,到處探聽軍國大事,並且喜歡在紙上寫出自己的見解,這一來二去的,倒是寫出不少來。

這天晚上,張煌言桌上一角疊放着皇家報社前兩期的報紙,手中則是在不斷朝白紙上寫着什麼。

“哐啷——”

忽然間,院門被人十分暴力的一角踹開,居然是一隊錦衣衛踏着官靴走進門來。

張煌言大驚失色,還以爲是自己在紙上妄議國政被番子發現,來不及多想,趕緊手忙腳亂的把紙搓成一團,打算全部扔出窗外。

“哪個是張煌言?”打頭的錦衣衛百戶瞪着圓鈴大眼,人還沒進來,聲音倒是先傳了進來。

進門之後,他看見屋中只有一個人,便是揮手說道:“你就是張煌言?跟我們走一遭吧!”

可憐張煌言還不確定自己犯了什麼罪過,就要被蠻橫的廠衛番子直接帶走,早聽說詔獄和東廠大牢厲害的張煌言頓時揚天長嘯:

“娘!兒不孝,未能爲國盡忠,未能爲您送終盡孝啊!”

“娘,兒不孝,讓您白髮人送黑髮人了!”

“嚎個什麼勁?”一個錦衣衛毫不留情的給了他一拳,不耐煩的說道:“當今皇帝陛下有請,你小子有福了!別他孃的身在福中不知福!”

“有福?皇帝有請?”張煌言懵了。

這可真是冰火兩重天,柳暗花明又一村哪,張煌言本以爲自己是因爲妄議國政被番子帶走動刑,此番忽然聽到是皇帝召見自己,又變得激動不已。

那是誰,那可是當今天子,大明的皇帝!

自己爲何讀書習武,爲的就是報效國家養祿之恩,爲的就是效忠皇帝,如今就能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天子本人,又怎麼能不激動雀躍。

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隨便說說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四章:以毒攻毒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