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

“除炮車外,國朝官軍素用之炮架也是拙劣,大部分地方官軍,運送、使用時都直接將炮身安置到木質炮架上,通過笨重的炮車運到地方再卸下進行安裝,不僅耗時耗力,而且起不到應有的威力和效用。”

“此番運抵京城這四門寇非林長炮,炮車、炮架都是技巧器精,甚至俯仰機構被前置並單獨出來,炮身變化不需要連炮車一起跟着俯仰,有專門的牽引機構,通過簡單組合就能和炮車一起變成四輪模式,大大便利於機動。”

說着,畢懋康臉上升起對西學科技的嚮往和欽佩之情,繼續又道:

“依臣所見,國朝要多多任用那些傳教士。若使用此四門長炮的炮身,只要讓大炮射擊時的晃動保持在射擊方向軸線上,對精度的影響就是微乎其微。

也就是說,若使用此種炮架,我軍不需要發射大炮時保持原地不動,適當的後退可以有效的分散一部分後座力,還不會導致打不準。

這種炮車、炮架的組合甚至可以拉着重達兩千斤的巨炮出城野戰,而且還不會顯得笨重和影響射擊精度。”

崇禎皇帝點點頭,神色逐漸凝重起來,問道:“這些精細活,想要完全研究用到大明自己的炮上,需要多久?”

“回陛下,炮車和炮架固然重要,但若想火炮射擊精準,不會重蹈薩爾滸之役千餘小炮僅斃虜數百人的覆轍,還需要幾樣其它東西。”

“其一,便是炮彈,我朝已有開花彈實例,西方此項技術更加成成熟。所謂開花彈,便是發射入空之後,可變成數枚小實心彈投射而下,亦如雷雨。”

“這些東西,國朝研究之後,臣會給他們換個名字,以免與西方混淆生事。”畢懋康見崇禎皇帝眼中有疑慮,又是說道:

“其二,多年以來,國朝火炮發**準程度依賴於炮手本身的經驗,這是非常不可取的,老炮手射擊精準,十中猶有二發不中,新炮手則需要不斷磨礪才能略微精準,耗時耗力。

陛下可聽過矩度、銃規這兩式物件?

據湯若望、南懷仁等人所說,西方現如今早已普及用這兩樣物件來測量直線距離與仰角,就算剛剛入伍的新兵,經過簡單操訓也能較準的發射火炮,臣覺得可以一試。”

“其三,平西伯所部關寧騎兵戰力之所以強悍,一方面是因爲關寧騎兵盔甲、兵械精良,馬匹產自蒙古、遼東,健碩而腿長,另一方面,則是因爲其手中三眼火銃。”

“所謂三眼火銃,最高射程足百步之外,然近亦可揮擊,如同棒槌,身披厚甲不能抵,至今卻也是有些落後。”說着,畢懋康雙手呈上一個小巧精緻的火器,繼續道:

“陛下請看,此物爲轉輪打火槍,如今的西方騎兵,作戰時除裝備長刀以外,便是人手配備此物,射程可達二百餘步,而且小巧精妙不會影響騎兵機動。”

崇禎皇帝拿過來一看,當時瞪大了眼睛,這他娘看外貌和後世的三八大蓋很像啊,這玩意兒在明末的時候就有了?

正當崇禎皇帝驚爲天人之時,畢懋康卻不偏不倚澆了盆涼水,說道:

“可惜,臣手中只有一百年前西方的轉輪槍,還有許多不足,至於如今新式的轉輪打火槍,臣還是無從購得,不然若是將其裝備於新軍騎兵之上,戰力必會提升一大截。”

“......”

崇禎皇帝和畢懋康討論了一整天,除了吃飯和解手以外,就是一直在說各種火器的改進方法,皇帝樂於聽從,畢懋康自然是把自己長久以來積壓在心中的想法一吐爲快,一說就停不下來。

“看來火器之事不容小覷。”入夜,崇禎皇帝點點頭,算是徹底瞭解到現如今大明的火器和西方差在哪兒,忽然起身大聲道:

“傳朕的旨意,即日起增設大明皇家文武科技司,將兵仗局、工仗局、曆法局併入其中,並新設火器局、船舶局、翻譯局、西學局。

召焦勖爲火器局主事,授太子太保,湯若望副之;召沈廷揚爲船舶局主事,授太子太保;詔李天經爲翻譯局主事,授太子太保;詔王徵爲西學局主事,授太子太保,艾儒略副之;以工仗局主事宋應星兼任大明皇家文武科技司之大明文武科技使,授太師。

大明皇家文武科技司,獨立於六部各院之外,可直入宮內向朕報知成果、進度,專事仿製、研究、翻譯各類西方著作、火器等。科技司下屬七局及分部官員,皆由各局主事自行協商擬定,把名單報朕知道就可。

此外,着工部從西華門外擇址修建科技司各局署,着戶部按時發放薪俸,不得有誤。”

......

自從大明皇家報社設立之後,百姓們從最開始的不聞不問,到時不時買上幾份,再到現在的人手一份,可真是愈發的喜歡起這東西來了。

這報紙是個好東西,不僅讓百姓逐漸看清東林黨人皮之下的真面目,也讓他們足不出城就能瞭解到最近幾日天下間發生的大事小情。

畢竟報紙這玩意兒以前誰也沒整過,起初崇禎皇帝和王承恩過於急於求成,把刊行時間定的太快,發出去之後才意識到出了問題。

上一期的報紙剛發出去沒多久,有些偏遠地方的人們甚至還沒拿到手,京師這邊的百姓就已經在讀下一期了,兩極分化實在是有些嚴重。

而且從另外一個方向上來說,報社後面雖然是網羅天下情報以及各種密探的東廠,但關於那些士子們的消息卻也不是那麼好蒐集的,按這個刊行速度下去,不出半年,東廠也就沒什麼能發出去黑東林黨的事了。

這樣可不行,需要循序漸進,一直慢悠悠的黑着纔有效果。

後來,崇禎皇帝將報紙刊行時間定在七日一期,這纔是解決了之前的所有問題,不過卻又產生了一個問題,在裁撤各地驛站和驛卒之後,報紙的傳播速度明顯不是很快,七日的時間,也就能從京城傳到南京,至於偏遠一些的地方,路上就不知傳到哪兒去了。

報紙在傳播上有問題,這種事不大不小,就不是崇禎皇帝需要親自操心的了,王承恩自己個兒也不好意思去麻煩皇帝,自然是想辦法全都給擺平了。

首先,李有成去南京就是他的意思。

一方面是把人明目張膽的放在東林黨老巢,意圖恢復東廠在江南的威權,也好替皇帝更好的監視,另一方面,也是王承恩秘密授意李有成,讓他在南京把皇家報社的第一間分號搞出來,到時候直接飛信傳話,分號刊印,也是方便得很。

其次,王承恩在考慮重設驛站的事兒,這東西雖然讓朝廷每年開支多出幾百萬兩,但卻是一本萬利的事兒。

直到這個時候王承恩才意識到,當初裁撤驛站,就是個最智障的決定,不然小李子可能到現在都在送快遞,又哪有什麼西北的戰事了。

月末了,手上有月票的愛卿就不要屯着了,都朝朕砸過來吧,朕脾氣好得很。

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二十八章:示威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二十八章:示威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三十八章:新軍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