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

“皇...皇上,這地方官員上奏,總還是把話往嚴重了說...”蔣德璟自打任了這內閣首輔,性子和從前大不一樣,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從前幹御史和言官那陣子,蔣德璟可以說是現如今朝堂之中最接近海瑞的那個,相當於初生牛犢不怕虎,在去年朝會上,這傢伙可把崇禎罵成狗血淋頭。

若不是這傢伙真正在爲國朝考慮,崇禎皇帝這小暴脾氣,早把他一擼到底順便來個誅九族什麼的了。

可是現如今蔣德璟在暖閣說出的第一句話,居然是在安慰崇禎皇帝,周圍馮銓也是有些驚奇的看向這邊,心道這傢伙難不成換心性了,還是以前都是裝出來的。

想歸這麼想,換了他,也還是會這麼說。

馮銓也是上前嘿嘿笑着說道:“皇上毋需驚擾,這等小亂,地方上說平定也給就平定了。”

聽見蔣德璟的話,崇禎心底有些欣慰,心道這廝總算是會說兩句好聽的了,不過心情卻並未因此變好。

馮銓說完,崇禎纔是冷笑幾聲,反問道:“朕什麼時候受到驚擾了,再說這也不是小亂子了吧,全國的勳戚集體跟朕不對付。”

馮銓看崇禎臉中帶有殺氣,一下子反應過來自己說錯話了,趕緊跪在地上磕頭認錯,卻是一個字也不再再說。

蔣德璟連忙出來當和事佬,說道:“馮閣老是好心說錯了話,皇上吉人自有天相,乃是天命之子,這等不大不小的亂子,地方上用不多久時日也就平定了。”

朕還真是天命之子,自打穿越過來就沒趕上過一件好事兒!

忙活了三年,好不容易讓形勢好看了點,沒等高興幾天,三王之亂一下子演變成多王亂國了,就連一些遠得沒邊兒的勳戚們也跟着出來湊熱鬧。

在崇禎看來,他們湊的這是熱鬧麼,那是上趕着來找死!

看起來好像全天下都用盡了法子讓大明玩完,可是朕偏偏還就穿越到朱由檢的身上,皇帝不是白做的,大明玩完了,自己也就玩完了。

自己是後世的人,東林黨那些正人君子們歷史上真正的醜惡嘴臉再明白不過,對於復社等各種團體自己不遺餘力的打擊,還有對於商稅,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調整,就是爲了讓這幫賣國之人老實點。

可是崇禎怎麼就想不通,到底是什麼,讓這幫子各個階層的人,平時甚至互相明爭暗鬥的人,在賣國這種事兒竟然上如此的步調一致,甚至可以說是前仆後繼。

最開始崇禎覺得是利益趨使,現在他明白了,這幫人就是骨頭賤,想跪着做奴才,不想站起來堂堂正正的做人。

其實想一想,崇禎皇帝覺得自己挺冤的。

明面上看來,自己狠狠“屠殺”一波所謂的清正人士,在民間把復社和他們的書院一棍子全部打死,但是那都是爲了什麼,說白了都是形勢所迫,爲了保命!

可是實際上相對於東南或者說江南之地東林黨徒的根基說來,自己乾的這些還能算得上是什麼事兒?

蔣德璟來的前一天晚上,三廠一衛的密奏就分批次呈到了暖閣,從那個時候崇禎心底就在尋思,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說起來這幫人也真是蠢的可以,怪不得歷史上被韃清一個一個的往死了收拾。

說是造反,那你起碼得有個統一的領導吧,他們沒有,東南和江南各處到處都是各種稱帝的王爺,一個個吹的天花亂墜,連朱常淓都算不上其中最正統的那個。

朱常淓也是,韃清還沒有勾搭上,就先把自己所謂聯虜復國的消息散的到處都是,這不是蠢是什麼,對,這是蠢到家了。

崇禎冷哼幾聲,仍是陰沉着臉說道:

“哼,這不亂還好,一亂起來,真是什麼牛鬼蛇神都蹦出來了。”說着,崇禎皇帝忽地冷笑幾聲,又道:

“從前那幫禍害地方的人朕就不說了,這次卻都是我大明的皇親國戚,見不得大明好,真是給朕長臉,真是給大明長臉!”

“皇上,這杭州一帶還未平定,鳳陽、山東又起爭端,要不要先把圍剿杭州的黃得功、牟文綬他們撤回來,守住南京,先把山東和鳳陽平定了再說。”

蔣德璟到底還是有主意的人,很快就提出了一個目前看來還不錯的法子。

崇禎皇帝倒是另有心思,想了想,擺手說道:

“不必了,朕打算親自去一趟山東曲阜,魯王府和孔府不是都在那邊兒麼,據說孔衍植還接受了朱以海的冊封?”

“朕倒要親自去問問他,如今的孔府,到底我大明的孔府,還是那朱以海所謂小朝廷的孔府!”

“皇上的意思是...?”蔣德璟額頭的褶子深深皺起,有種不祥的預感。

果然,崇禎皇帝下一句便是說道:“京師留皇后監國,英國公負責內外所有防戍,既然韃虜已經退出關外,就不必戒嚴了!”

暖閣裡幾位大佬不好再說什麼,畢竟皇上在氣頭上,可是這事兒拿到朝堂上再議的時候,史可法當即就不幹了,跳出來大聲疾呼。

史可法都疾呼些什麼玩意兒,崇禎皇帝壓根就沒在乎,大致聽一聽,差不多是不讓自己去的意思。

羣臣也是紛紛被帶動,這他娘還得了,你有完沒完了,京師裡待着陪陪新封的三個后妃不好麼,閒着沒事兒怎麼老想着往外跑呢?

說是去山東曲阜看看,那頭有孔府啊,誰都知道你氣勢洶洶這麼一去肯定是沒好事兒,到時候一個不高興給全砍了怎麼辦,這可滑天下之大稽了。

無論是不是東林黨,聽到崇禎皇帝第一站就要奔着孔府去,那全都是緊張的要死,這個時候的孔府,在天下讀書人的心目中,那就是聖地。

不讓崇禎皇帝去的理由那可是五花八門,但京師的羣臣學聰明瞭,七嘴八舌歸根結底就說了一個意思,不讓您去,那是大傢伙愛戴你,怕你死在那兒。

山東那個地界,可是個僅次於九邊的窮兇極惡之處,雖然牟文綬鎮守幾年,但山東六府,還有登萊這麼山高皇帝遠,畢竟不是京師,沒個五年八年誰敢說絕對穩定。

就算你帶的兵馬再多,你能防着所有的意外?

山東布政司各衙門,各處的衛所和村鎮的軍將、兵士們,除去錦衣衛和東廠這種安插的親信之外,你又能信得過誰?

還別說,崇禎皇帝稍微這麼一想,這幫傢伙說的是有那麼點道理。

但是轉念又一想,孔府這種禍害還是早處理的好,這幫誰來投誰的貨色憑什麼還讓他們活着浪費空氣?

再者說了,別以爲你們一個個異口同聲的,就能攔住朕了,朕可不吃那套,就算不經過內閣,朕也還是要去!

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