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

事情的發展很出人意料,所謂的魯王小朝廷,竟然在崇禎皇帝面前不戰而降,實在是令人唏噓,就連魯王朱以海都和王妃等一應王府中人倉皇出來告罪求饒。

“罪臣朱以海,攜元妃張氏,負荊請罪。”

看着眼前面色惶恐不已的朱以海等人,崇禎皇帝滿心的憤怒霎時煙消雲散,趕緊下馬上前幾步,將他扶起身,溫聲說道:

“魯王請起,朕知道,你是被亂賊脅迫的。”

說着,崇禎皇帝話鋒一轉,冷冷道:“朕率官軍在三屯營與東虜拼命,你們呢,在江南、東南一帶到處稱帝,還搞起了分封朝廷?”

據廠衛的密報,這朱以海確確實實是被脅迫的,他曾經在公衆場合不止一次的明確表示不想當皇帝,但是架不住下面那些想“出人頭地”的文官武將們黃袍加身。

崇禎皇帝也明白,這是自己受天爺眷顧,在遵東打贏了這一場絕命仗,要是一不小心打輸了沒回來,把命給扔在那邊兒,這會兒江南怕不是已經有了十幾個皇帝。

加上原本對歷史上朱以海的瞭解,崇禎皇帝實際上來這裡就沒打算將他一擼到底。

畢竟是少見有作爲的皇親國戚,雖然不能留在國內再給自己添堵,但是可以參照處置福王他們五個的法子,攆到外邊兒,給他資源讓他發展也成。

估摸着此時國外歐洲那一片兒正如火如荼的發展上了,大航海時代啊,火器時代甚麼的,自己深陷國內泥潭無法自拔,但是華夏卻不能在這個節骨眼上一丁點葷腥不沾。

讓這些藩王們出去搗搗亂,就算什麼都發展不出來,那也能延緩外頭髮展的腳步,學到從前沒有的知識,給自己爭取時間打出去。

要是真有幾個在外邊兒靠自己的能力做成了實實在在的王爺,那崇禎皇帝也高興,怎麼說都是漢人,每多出來一塊地方,都是穩賺不賠。

“原濟南府參將羅擊、山東巡撫方大猷、布政使張鳳翔等十一人,脅迫魯王叛國,罪無可赦!”崇禎皇帝忽然說道:

“這十一個人全都夷平三族,家產充公,就留在山東本地各府衙恢復建設,餘者女子充入南北兩京教坊司爲妓!李若鏈,讓錦衣衛將朕處置魯王朝廷的法子通傳各地,教化官軍,以正朝綱!”

聽到魯王朝廷四個字,朱以海和王妃張氏都是面色羞愧不已,還有一應魯王府被脅迫的衆人,同樣是低着頭根本不敢擡起來。

“弟兄們,皇帝不仁,咱們反啦!!”話音剛落,李若鏈還沒來得及應允,就聽後面傳來一聲呼喊,卻見是開城投降的羅擊忽然抽出侍衛的刀,直奔着崇禎皇帝喊殺過來。

“你們保護皇上,這個鼠輩交給本帥!”王光恩一門心思鑽到功勳上,就指望着戰後敘功能給自己多升兩級,反應當是衆人中最快的,下一刻便用身子頂過去。

這一頂,雖然將還沒來得及的崇禎皇帝頂到一邊,但是下一刻,羅擊的刀卻毫無阻攔的捅進他小腹之中,且聽王光恩大叫一聲,捂着肚子倒在地上血流不止。

“哥!!”

王光恩之弟,勳陽參將王光泰面色驚懼不已,大喊一聲,帶着親丁上前,無數亂刀將那羅擊砍成肉泥,死相甚是悽慘。

待羅擊已經死得不能再死,王光泰扔下刀趴在王光恩的屍體上,哭喊道:“哥,哥啊!你不能就這麼死了,你不是還要敘功第一呢嗎?”

同樣的,王光恩三地王昌也是望着屍體呆住,還沒反應過來。

漢陽總兵馬進忠他們也是有些感慨,各自看過去,都有些悲傷,都說拳腳無眼,刀槍無情,方纔還跟着皇帝的一個大活人,說沒了就沒了。

“皇上,王總兵在三屯營一役的表現,衆多弟兄都看在眼裡,他可是官軍之中衝得最靠前那個,這次又護駕有功,還望皇上給王部的兄弟們一個交待!”

說這話的,是漢陽總兵馬進忠,雲起響應的也並非全都是王部的軍兵,馬部,甚至白杆軍和西北大營的新軍全然在內。

崇禎皇帝看着就在自己面前,爲了保護自己而死的王光恩,一時間有些沒反應過來。

戰場中上帝視角遠遠觀戰是一回事兒,老是下旨殺別人頭是一回事兒,可等你真正到了近在咫尺的血腥時刻,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歷史上王光恩這個人的評價並不算好,此人先是號稱“花關索”起義,在各地與官軍交戰,義軍之中也稱其驍勇善戰,後來被巡撫高鬥樞招撫成爲官軍。

成爲官軍之後,王光恩三兄弟率部守衛勳陽,與高鬥樞同心同德,並未再反,李自成賊軍多次勢大洶洶來攻,竟都是穩守未失,比大多數原本朝廷軍將都要有能力。

在崇禎十九年年底,王光恩所部又是最早率部趕到遵化會合的幾支官軍之一。

現在的勳陽巡撫是徐起元,高鬥樞這個人不知去向,崇禎皇帝多次命廠衛去找,因爲國內各地戰事連綿,陸路不通,也是到現在都沒有任何消息。

歷史上,王光恩不知因何緣故隨徐起元投清,這是崇禎皇帝心中的一根刺,但是現在,王光恩這樣的人竟然能爲了保護自己而身死,這根刺也就拔了出來。

不僅如此,崇禎皇帝從王光恩身上看見了更大的希望,便是能以人力撼動歷史的可能性,足見王光恩一片赤誠之心。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揮手示意,待周圍漸漸安靜下來,纔是靜靜說道:

“王光恩救駕有功,朕甚爲感念,便開例一次,親自爲他提前敘功!王光泰、王昌上前來。”

兩兄弟聞言對視一眼,上前兩步,齊聲抱拳喝道:“末將在!”

“三屯營一戰,勳陽總兵王光恩擒斬清虜一百八十二例,敘功第三,追敘舊有守成功勳,又念其此番捨身救駕有功。着追封惠國公、柱國,諡武烈,賜葬勳陽之北,配享忠烈祠前靈位。”

說着,崇禎皇帝頓了頓又道:

“惠國公王光恩之弟,王光泰久經操戰,軍功卓著,敘功擢三級,繼爲勳陽總兵、官衛指揮使,領惠國公舊部;王昌年少有爲,敘功擢兩級,爲勳陽參將、官衛指揮僉事,領舊部。”

兩人聞言,真是萬般滋味一齊涌上心頭,不知該興奮還是該難受,餘者衆多軍將卻是紛紛大喊皇帝萬歲,聽見他們的話,王光泰反應過來,心悅誠服的道:

“臣領旨,謝吾皇萬歲萬萬歲!”

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三十八章:新軍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四發章推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