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

巍峨的紫禁城頭站着挺着筆直腰桿的禁軍,悠悠落幕的夕陽之下,晃盪着一隊又一隊的禁軍,崇禎皇帝就在他們敬畏的目光中,帶着方正化等一行隨從回到城內。

來到仁壽殿外時,崇禎皇帝擡手製止了門口女官想要進去通報的舉動,想着許久沒見自己這位皇嫂了,還是決定進去請個好問個安,怎麼說懿安皇后也是在自己即位時出過大力的。

當他來到門口,卻聽到殿內有些嘈雜,視乎是張嫣在訓斥下人,這才停步在殿外靜靜聽起來。

幾近傍晚,香爐已經被女官放置了檀香,青煙環繞,就連殿外的崇禎皇帝都能聞見襲來的香氣,頓時精神了許多。

在這青煙環繞的威武殿中,張嫣坐在北側上首位置,餘下幾名妃嬪則是陪伴在左右,此時這幾個妃嬪正在不懷好意的看着跪在正中間的託婭,說道:

“柔妃不識禮教,擅自出宮還不說,竟又下軍營去和那些大頭兵比試武藝,哪裡還有身爲皇妃的樣子,定要嚴厲懲戒纔是啊!”

“就是,皇上納這個蒙古人爲妃本就不應該,該不會是蒙古派來的奸細吧?”

“皇上剛剛回京,就在自家門前鬧了個天大的笑話,就這樣的,是怎麼混成我大明的皇妃的,簡直是給皇家丟盡了臉面。”

張嫣本就在氣頭上,聽到周圍這些話,蛾眉皺得更深了,她輕呼口氣,問道:“柔妃,你可知你到底犯了多大的罪過,可還有什麼想說的?”

託婭是蒙古人,自幼便在馬背上長大,熬過鷹,也和那些粗壯的蒙古漢子摔過跤,性子比起一般的中原女子來說,當是極烈。

其實她覺得自己並沒有犯什麼過錯,當即便道:“我沒錯!去尋自己丈夫,有什麼錯?再說了,我與那些總兵將帥比試又沒有輸過,怎麼會丟皇家的臉面?”

“若是這都能丟了臉面,那這大明皇家的臉面也太薄了!”

“你,你這,簡直是大逆不道!”

張嫣氣得不輕,捂着胸口不斷喘氣,這個時候的託婭,好像意識到自己闖了禍,也是不敢再直着脖子去擰,漸漸低下了頭。

殿內靜了一會兒,幾個妃嬪忍不住跳出來鼓譟道:“託婭,你一個蒙古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要總拿皇上來說事,皇上是你的丈夫,也是我們的丈夫,我們可曾擅自出宮去找過皇上?”

另一妃子向方纔的妃子豎了豎大拇指,暗道說得好,陰陽怪氣的道:“懿安皇后這麼說也是一番好意,你這些年來,大錯沒有,小錯不斷,我早就說了,早晚都得做出有辱我皇家名節的事兒來。

這不是,怕此時這個?頭已然傳到宮外,足以令人笑掉大牙了,我大明的皇妃,竟然就是這樣一副不識禮統的樣子啊?”

皇上已經夠勞累的了,自己回京時的確曾犯過錯,觸怒了皇后,鬧出了笑話,這時候還是不要再強詞奪理了,讓他們去罵,去罰便是。

不過眼前懿安皇后身旁這兩位,自打自己進宮便是不對付,常找自己各種小毛病來尋釁滋事,平常就曾受了她們不少的窩囊氣,自己處處忍讓,這個時候還要看她們眼色,實在是氣不過。

託婭嘴脣動了動,卻什麼都沒說出來,只是悶着頭一聲不吭。

身旁這幾個妃子不斷語前語後的,張嫣聽着也實在心煩,一聲“罷了”,語重心長地說道:“就且罰你去司苑局做事,什麼時候做好了,想明白了,再來找本宮,退下吧。”

“這麼輕?”

“這是不是有些太輕了?”

這個處置顯然不是很讓人滿意,餘下兩個妃子本以爲這託婭這次會被髮配回塞外,卻沒想到這麼不輕不重,又是忍不住說道:

“既要罰她到司苑局,至少也要罰半年數載纔是。”

“是呀是呀,柔妃這是數罪併罰,怎麼能這般輕佻?”

說最毒婦人心,張嫣在後宮待了這麼些年,三大案也曾聽說過,雖然崇禎皇帝已經將李康妃等人處死,但張嫣知道,李康妃不可能是唯一的幕後指使。

據說這件事方正化掌管的內行廠至今仍在調查,還沒有結論,這等撲朔迷離的案子,就發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張嫣一直都心有餘悸。

不過想想,卻也情有可原,獨守深宮已久的張嫣,明白這種苦楚。

後宮佳麗何其繁多,久居宮闈之地畢竟不能雨露均沾,皇帝原本和皇后恩愛有加,自打託婭來了之後,便獨寵其一人。

柔妃不是皇后,難免遭人妒忌、白眼,張嫣當然明白眼前這兩個妃子的想法,不過她卻不能不考慮皇帝的想法。

崇禎皇帝一向對託婭溺愛,上次的罪過已然不輕,那次都安然無恙,若自己擅自做主處置了她,難保皇帝不發難於自己。

其實說實話,張嫣明白,自己在宮中地位雖然尊崇,但那完完全全是還皇帝看在哥嫂情面纔對自己尊敬有加,論實際權利,她卻根本不如皇后張氏。

現如今的皇帝,已經和從前有着天壤之別,三年之間,幾乎是將軍政大權握在手中,內廠也處處監視着深宮大院,這次在南京廢除六部等官署以後,皇權更盛。

這等事情,既然找到了自己頭上,便不得不管,但管的太深卻又不行。

張嫣看上去年紀不大,但畢竟是在深宮混過這麼多年出來的,心思之縝密已非比常人,聞言立時對身側二妃橫眉冷對,冷冽冽地道:

“都是些胡話,託婭雖有大罪,但仍是我大明的皇妃!本宮今日處置已是僭越之舉,仍需皇帝、皇后定議,豈容你說什麼就是什麼?”

兩妃還是不敢吃罪張嫣,畢竟就連崇禎都對她十分恭敬,趕緊跪在地上惶恐請罪道:“皇后恕罪,就饒恕了我們兩個吧,我們也是無心之過。”

張嫣聞言冷哼一聲,點頭道:“且先這樣,你們退下吧。”

這全過程崇禎皇帝都在外靜靜聽着,中間曾有數次進殿爲託婭開罪的想法,眼見兩妃就要退出來,想了想,微微搖頭轉身離去。

走了不遠,方正化有些忍不住,詢問道:“皇上,您不是一向對柔妃娘娘十分喜愛,這次卻爲什麼...?”

崇禎皇帝來到暖閣門口,纔是笑了笑道:“呵,懿安皇后說的也不無道理。

畢竟是在後宮,託婭小性子多了些,藉此讓她收收心也好,出宮尋將士比武這種事兒,她可是開了個先河,這一點倒是跟朕很像。”

方正化點點頭,聽到崇禎後面的話,眼神霎地一亮,明白皇帝實則還是無心處置託婭,不過是想借此事讓柔妃娘娘少使小性子罷了。

待皇帝進暖閣以後,他招招手尋來御馬監的一位公公,壓着嗓子說道:“司苑局那邊兒,速去派人照看着點,不能讓柔妃娘娘受了委屈。”

“廠督放心,司苑局是小人的乾兒子在掌管,皇上的事兒,不就是咱們的事兒嗎,小人這就親自去跑一趟!”

那公公連忙媚笑着上前,說完便匆匆離開了。

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