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

這次奉詔援剿,除了留在山東六府的防備兵力,牟文綬最多也就只能帶來兩萬多一點的兵馬。

這兩萬的兵馬其實都是牟文綬的本部,即便這樣,大部分精銳都還跟着牟文舉去攻取臨榆城了。

本來,牟文綬是叫自己弟弟去看一看,這臨榆縣到底防備如何,本來也沒有叫他直接拿下的意思。

那些降兵說臨榆是吳軍在主關城以外的屯兵點,說白了,就是在主關城以外那些本地招募兵馬的戰時指揮司令部。

可是沒想到卻忽然傳回來這麼一個消息,聽到後的牟文綬一捂腦袋,差點一個不注意從馬上摔了下去。

不過好在身旁左營官周世錫及時扶住,可想而知,若是主將出了這個茬子,難免不會動搖軍心。

“傳我的令,收兵,在西羅城以東三裡駐馬營屯駐,將這個消息傳回後軍,稟明聖上。”

周世錫抱拳喊道:“末將尊令!”

一聲令下,原本整齊朝臨榆城進發的一萬五千餘名山東官軍,因爲這個變故,銳氣受阻,開始後隊變前隊一路小跑着回到剛剛從吳軍手上奪回來的駐馬營。

駐馬營這個地方,原本稱作小石村,經過多年戰亂,此地原本居住的百姓流離失所不知去了哪裡。

由於臨近水源,周圍又不是很偏僻,從崇禎十七年底吳軍入關開始,吳三桂得力干將之一馬寶部下的馬卒開始在這裡屯兵。

這也是夏國相當時的建議,這個小石村的地理位置很好,既可以用於向西羅城一帶輸送馬匹,也可以當做臨榆到山海衛主關城的緩衝之所。

當然,這些都是吳軍沒有叛離朝廷時的考量,誰也沒想到會走到今天這一步,就連夏國相都不會想到自己成了國賊。

西羅城丟失以後,駐馬營的吳軍馬匹和軍械、糧食,一下子就都被進發至此處的牟文綬所部山東軍繳獲。

根據統計,僅馬匹就有一千五百多,又有不計其數還沒來得及撤回的盔甲兵械和糧食。

撤回此處以後,牟文綬害怕吳軍趁勢反擊,開始指揮山東軍在周圍佈設陷阱,紮營佈防。

另一方面,他又向後方請罪,說全然是自己的罪過,導致延誤戰機,並且派人通知正在向山海關主關城合圍的其餘官軍各部山東軍前鋒全軍覆沒的事,建議他們暫緩進攻。

聽到這個消息的崇禎皇帝,剛剛率領大軍自西羅城走了一里多地,正被這些源源不斷的流民搞得焦頭爛額,忽逢變故,更是有些吃驚。

看來這控制家人的手段倒是有些效果,本地兵馬的戰心比那些關外撤回來的關寧軍還要高出許多。

想來也能理解,誰不會爲了自己家人和別人以命搏命呢?

吳三桂這是屢出陰招,全然不顧之前他那忠臣孝子的聲名,已經開始不擇手段的想要拖延自己進兵日期。

崇禎估摸着,以歷史上多爾袞的脾性,關內出了這麼大的事情,他肯定是快來了,自己要快一些拿下山海關才行。

實際上,不是快來了,多爾袞率領的兩白旗,早就從盛京出發,晝夜兼程的趕到了山海關不遠處紮營,靜待關內變故。

前線偶有變故,這肯定是會影響到軍心,崇禎皇帝覺得不能再慢慢合圍了,當機立斷,說道:

“傳朕的旨意,永平府、撫寧衛所有的糧倉盡數打開,各縣鎮都要開倉放糧,有多少放多少!”

“那些西羅城和駐馬營等處繳獲的吳軍糧食,本就是百姓們的吃用,就全還給他們!”

“還有,這西羅城內面相京師的防備全給朕拆了,召集泥瓦匠戶和民壯,朕要把這城關改建成難民營!”

這個時候周圍沒有一個文官,全都是忠於朝廷的軍將,聽了皇帝這話,大家都是點點頭,互相開始詢問。

“難民營,這是個什麼玩意兒?”

“你小子是蠢還是怎麼地,難民營難民營,那自然是給難民住的營地。”

“大哥真聰明,小弟佩服!”

不管下頭如何討論,崇禎皇帝的旨意仍是一道一道的下來,只聽繼續道:

“傳話回京師,讓戶部撥糧來撫寧,越快越好,越多越好,還有京師太醫院也要撥人手來永平府。”

“朕前日到底下看了看,這惠民藥局早已有名無實,掛着朝廷藥局的名頭,卻沒有一丁點藥品可施給百姓。”

“有些醫官連百姓看病問藥都要銀子,別人不進去,就硬拽着人家進去好要錢,這是惠民藥局,不是他們個人開的醫館!讓廠衛嚴查,把些無用的醫官全給裁了,換上京師太醫院新來的人!”

“自此以後,京畿各處的惠民藥局都要用新人上任,太醫院存着的藥留着能生蛋還是怎麼?全都給朕發下去!”

“留着那些醫官在京師討論這個那個也沒用處,全都到民間走一走,走一遍就什麼都會了,真正幹一些惠民的事兒!”

“朕要求不多,京畿一帶,無論是買還是怎麼,藥品都要源源不斷的供給各處,若是哪裡的醫官不稱職,該撤的撤,該殺的殺,換新人!”

“朕這醜話可撂在這兒了,若是負責此事的人不稱職,廠衛朕會殺,官員朕會殺,武將朕一樣會殺!就算是他吳又可,朕也一樣會把他砍了,再換新的上來!”

“皇上聖明,臣等無異議!”

......

崇禎皇帝聽見前方新敗之後,當即下了一連串的應對旨意,無數隨軍緹騎高舉着金黃色的聖旨,奔向各處。

朝廷大軍進發至駐馬營,開始風風火火的拆房子。

沒錯,就是拆房子,官軍分出一部分兵士由各個將領指揮,開始拆除那些本地毫無用處的房屋。

永平知府衙門接到聖旨以後,看着面色不善的錦衣衛,卻也不敢怠慢,立即吩咐府內各縣各處張貼告示,並且開倉放糧,在城內立設六處施粥棚。

無數的難民感懷仁政,蜂擁而至,將粥棚擠的擁擠不堪。

沒過多久,永平府大街上出現了一批隸屬撫寧衛指揮使張鼐旗下的兵士,他們挨個踹開了廠衛調查出曾與吳三桂互通有無的本地豪強家門。

爲首的那名千總,曾是大順制下的流民統領,對這些壓榨百姓的吸血鬼早就痛恨,進門便大聲喝道:

“奉旨查辦,胡氏私通國賊吳三桂,罪該萬死,着即滿門抄斬,全部家產充公,一個不留!”

“奉旨查辦,米商鄧氏,趁戰時囤積糧米,意圖不法,着即滿門抄斬,家產充公,把這鋪給老子封了!”

官兵持着聖旨上街,直接將永平府內最大米商鄧氏滿門盡誅,但罪名有些奇怪,就只說人家囤積米糧,意圖不軌。

兵士們從鄧氏商鋪中大包小包的扛出一袋袋糧草,有些被直接運往軍營,有的則是就地攤派給饑民百姓。

在這之後,吃飽喝足的難民們來到告示旁,其中一個念過書尚能識字的指着告示,一個字一個字的生硬念道:

“本府奉旨修難民營,是日起,即徵全城泥瓦匠戶,本府同日起徵調民壯。聖上有命,匠戶、民壯等工錢日結,包吃包住,在山海關內有親舊的,若是能將消息傳到關內,另有重賞!”

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