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

甲申年東征戰役,一個周經武的神武軍,就已經讓李自成親自率領下的百萬大順軍焦頭爛額。

這麼多年來,順軍一直是在迴避朝廷的軍隊,當然,他們迴避的是那些官軍主力。

像是牟文綬的山東軍,周經武的神武軍,堵胤錫的君子營和西北大營,還有高傑、白廣恩的宣大軍,禁軍等等。

這些兵馬經過各種戰鬥洗禮,再加上崇禎皇帝的軍改,戰鬥力早已今非昔比。

雖然順軍在甲申年以後,面對中原官軍大部分還能獲得勝利,可一旦要是見到這樣的官軍主力,不免就要開始潰敗。

這種情況也是讓順軍的將領心中有恐懼和擔心,多年下來,朝廷的實力發展到這樣的地步,衆人都覺得要變天了。

只要是在順軍時間稍長的軍將,大概都知道順軍之中對這些官軍主力的傳聞。

許多資格老的老營們曾經繪聲繪色的講過,固關、太原城下的那些戰鬥,如今官軍就和當初他們揭竿而起時一樣,打起仗來沒有怕死的。

就算是必死之人,也要抱着一些順軍兵卒同歸於盡,這樣的軍魂一旦是磨鍊出來,就足以讓其它軍隊爲之膽寒失色。

可現在的順軍,就如歷史上的太平軍一樣,在多年鏖戰下來,開始不可避免的腐化。

原本作戰悍勇的那些老卒,變得和原本官軍中畏戰、怕死卻貪功的老兵油子們一樣,作戰基本都是隻會最後上去收割人頭和清點戰場。

即便是上去了,那也要時刻看着戰場形勢,一旦不利於己方,他們就要立即退出戰場,根本不會做什麼反撲。

換另外一個角度說,如今官軍逐漸變得強大,而順軍則慢慢被自己擊敗,心中對官兵有了不可磨滅的一個陰影。

這些老營也是各有各的打算,根本沒有爲大順死戰的心思。

就算是李自成在西安定下撤入湖廣的戰略以前,順軍上下對戰局的估計,也還是嚴重不足。

無論官軍這麼多年來,變化如何顯著,他們的戰術卻依舊停留在面對賀人龍、左良玉那些軍閥時。

要說順軍的變化,更多是體現在外觀層面上。

如今很多人雖然表面上都在說天命在我大順,必定能在湖廣再次打開局面,東山再起,可每個人心中都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最壞的結果,無非就是李自成帶着全部主力陷在陝西,連日下來,衆人倒沒有最開始的義憤填膺了。

相反,他們如今表現讓高一功很是寒心。

就比如那手下八千兵馬的許定國,若是想要戰,肯定是全副戎裝的來到這裡議事。

然而眼下他不過穿着順軍中的日常服飾,眼神飄忽不定,根本看不出任何戰心,對他的想法,高一功倒也猜到了一二。

除許定國對朝廷大軍逼近沒什麼過激反應以外,餘的田英、張泰兩位將軍,各也是非同尋常的‘鎮靜’。

上面坐着的高一功看他們神態各異,心中也感慨不已。

說起來這人心本就不凝聚,怕是還沒開始攻打興都的時候,就已經有人要暗中投靠官軍了。

其實就算是李自成,又何嘗不是想退入湖廣之後,利用此處沒有大勢力佔據的局面再來博一次呢?

只不過他太過自負,被官軍在商洛之中圍死了而已。

......

興都的戰鬥,進行得異常順利。

城內官軍就像往日縱橫中原時遇到的那樣,根本毫無抵抗,甚至在順軍攻城沒多久,守城的千總就打開城門屈膝投降了。

不過在這裡遇到的官軍,很多都還沒來得及接受朝廷軍改,並不是在身後將他們打散的那支主力。

打贏這樣的戰鬥,高一功沒覺得有多高興,卻是整日在城中最大的官邸悶悶不樂。

這場戰鬥雖然贏了,但這並不是因爲順軍戰鬥力而贏的,是因爲守城明軍壓根就沒想打。

攻城的時候,本定下是由許定國、田英、張泰三營按照人數多寡來商定各出多少人馬。

可就是這麼一件小事,三人卻起了內訌。

шшш.тTkan.¢ 〇

許定國人數最多,本該他至少出動半數四千人馬去作爲主力攻城。

可這樣一做,許營的人馬自然損失將會最爲慘重,許定國自然不願意,但他卻沒有直說。

直說出來可能引起衆怒,怎麼辦呢,他找到部下人數第二多的田英,兩人一齊擠兌張泰。

張泰是泥腿子出身,本身是在底層活不下去快餓死才造反,所以此時這四營,也就只有他還算有些戰心。

相比之下,原明廷投降過來的許定國和張英,這些日常有往來,聯合擠兌他人,估計早就想要投靠朝廷了。

爲免在城下鬧出分裂,高一功也是在深夜找到張泰,他們兩人出各自部下攻城。

很快,拿下原興都城,現安陸府城的順軍接到最新消息,說是山東軍、西北大營的幾支官軍主力已經進入湖廣。

這個時候,在西安駐守的神武軍也已經得到來自後方支援,開始向西進軍,對這裡呈現出合圍之勢。

高一功召集四營及各部頭領在城內商定戰策,這次衆人的表現,卻比前些日在城外時更爲冷漠。

許定國和田英這次直接坐到一起,張泰和上面的高一功也常有眼色來往,餘的順軍將領,各面面相覷,實則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等許定國說出了投降的打算之後,大廳之中鴉雀無聲,高一功猛然間攥緊了拳頭。

不過既然敢說出來,許定國和田英自然就是早有準備。

他們的部下佔據如今城內順軍半數,幾個心腹都在廳外偷瞄,密切主意廳內一舉一動。

實際上,兩人也早對高一功和張泰暗中來往有所注意,來議事前,各在外面少不得佈置了幾百精銳,關鍵時候隨時都可以衝進來。

現在還不到撕破臉皮的時候,高一功鬆開拳頭,站起來說道:

“攻這興都城的時候,老營和張營出力最多,特別是張兄弟部下,都是衝在最前面。”

“如今這個事,我想他最有發言權。”

張泰聞言,斜倪了一眼正在坐回去的高一功,卻也沒多說什麼閒話,站起來道:

“本來攻城是爲了讓官軍自亂,現在官軍沒有自亂,我們倒開始自亂了,既然軍需已經到手,還是繼續向南。”

“我看,要與張獻忠會合以後,纔有勝算。”

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