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

“殺,殺光他們!!”

正阿薩姆國都督忐忑之時,對岸果然傳來地動山搖的呼喊聲,衆人轉頭看去,紛紛大驚失色。

在他們的眼前,正有無數鑲黃、正藍、鑲白三旗的騎兵朝他們衝鋒。

這些騎兵身上披着三色布面甲,頭上頂着高高的避雷針頭盔,手中揮舞着虎頭戰刀,身後又都清一色揹負着精鋼虎槍。

灰茫茫大地上,遍地都是喊殺聲,清軍騎兵們不斷在人羣中左砍右殺,十幾萬人的多國聯軍,居然一觸即潰。

這十幾萬聯軍,就連個騎兵都沒有,全都是步兵混雜,就算崇禎給他們指定了都督,大部分人也沒當回事。

阿薩姆都督的話不管用,再加上各國軍隊此時都已經潰敗,便只好帶着兩千多人的阿薩姆軍向後山敗退。

那些聽起來牛鼻的多國聯軍難不成就啥戰鬥力都沒有?

說對了,都是聽大明要滅滿清過來打醬油的。

起初他們對滿清的印象,也不過是如蒙古那樣的塞外部落,都是派上最好的部隊,興致勃勃的撈外快。

到了才知道,這特麼哪兒是蠻夷,裝備比自己都好,而且騎兵這麼多。

怎麼打?散了吧!

多國聯軍一鬨而散,漫山遍野的被多鐸、完顏葉臣等人率領的三旗韃子兵追着跑。

但畢竟這麼多國家,除了不丹、安南那些幹啥啥不行的國家以外,好歹還是有幾個能會點東西。

比如柬埔寨的金邊王朝,古泰國暹羅的大城王朝,還有阿薩姆國,都算是有點小手段。

暹羅軍、柬埔寨軍聚齊在崇禎指定的阿薩姆都督身邊,收攏了約兩三萬的聯軍兵力,結成一個陣型,穩步的向後邊撤邊打。

不過這批成建制抵抗的聯軍部隊,很快就吸引到多鐸的注意。

“完顏葉臣,帶人去衝散了他們!”

後者哈哈一笑,在馬上抱拳應道:“豫親王放心,保管一衝而下!”

很快,約幾千的三旗馬甲在完顏葉臣的調動下,開始向聯軍僅存這幾萬兵力前集結。

“殺!”

完顏葉臣很想多喊出點什麼,可從前是喊殺明狗、殺漢狗這種口號,眼前這幫老外不是漢人也不是明軍,怎麼喊?

一個字殺就完事了,管他那麼多。

事情也正如完顏葉臣所想的那樣發展,雖然金邊王朝、大城王朝還有阿薩姆國做出了英勇抵抗,但在面對建奴大軍進攻時,還是不可避免地潰散了。

清軍看着眼前聯軍陣地,不論牛錄額真還是固山額真,亦或最底層的馬甲、步甲,無一不是神態瘋狂。

已經殺紅了眼的他們,根本不是聯軍這種鬆散軍陣所能抵擋的。

滿清引以爲傲的騎兵威力,自從接連敗於明軍之後,總算是在這場戰鬥中又找回了些許感覺。

如果面對的是那種建制齊全的明軍龜殼陣型,他們或許還要忌憚三分,不敢直接衝鋒。

因爲明軍可不僅僅是陣型穩固,他們還有威力極強的各種火器,向他們正面突臉,那就是自殺。

可眼下不同,這支聯軍中的兵器和衣甲五花八門,各軍隊互不統屬,甚至還沒等衝到眼前,他們就已經崩散逃竄。

......

“嗚——”

雄渾而悠揚的螺音迴盪在朵顏地區的原野上,一支打着雄獅旗幟的軍隊正在一步步前行。

相比之前的那些聯軍,這支來自莫臥兒帝國的大軍則真正有了些軍團的意思。

這支十萬人的帝國軍隊,不僅盔甲制式鮮明,就連兵種也是齊全得不像話。

當然,這是和那些聯軍去比,若與大明禁軍去比,這支沙賈汗精挑細選出來的帝國軍依舊不夠看。

除此之外,他們還有自己的戰術與規章。

第一皇儲達羅·悉喬率領下的十萬帝國軍隊,並不是多國聯軍那樣混成一團,相反,他們分成了三個野戰軍團,左翼、中翼和右翼。

中翼軍團在達羅·悉喬的親自率領下,無疑是整個莫臥兒最精銳的部隊。

雖然古代印度的農業人口占了全國總人口的絕大多數,但他們與中原不同,素來都不是步兵強國。

莫臥兒帝國軍步兵部隊的主力,是一些手持火繩鳥銃的輕步兵射手或弓箭手。

這些輕步兵由沙賈汗在城鎮或農村的定居居民中招募徵發而來,大部分使用傳統弓箭,一少部分配備了土耳其式的重型火繩槍和葡萄牙式的常規火繩槍。

這種輕步兵陣列,在騎兵並不是很常見的印度地區作戰,通常被認爲是非常有效的。

在第一次帕尼特尼戰役中,巴布爾的波斯-突厥火槍手就曾依託過陣地連續打退了多次德里蘇丹國戰象和重步兵的攻擊。

因此,莫臥兒帝國的指揮官們認爲,遠程輕步兵能比重步兵提供更強大的火力。

儘管騎兵並非很常見,但莫臥兒帝國騎兵,在後來英國入侵之前的印度戰場上依舊佔有統治地位。

如今沙賈汗在位時期,也曾倚靠帝國騎兵作爲持續擴張帝國版圖的重要力量。

歷史上,在第一、第二、第三次帕尼特尼戰役中,騎兵都作爲決定性力量改寫了莫臥兒帝國的歷史。

食邑騎兵、封邑騎兵和皇家騎士組成了莫臥兒軍隊的騎兵。

前兩者是地方提供的部隊,後者則是用國庫供養的精銳騎兵,不過人數較少。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造成如今莫臥兒爲了與大明結盟而不遺餘力示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在阿富汗地區接連失敗的戰役。

如今的莫臥兒帝國,已經隨着沙賈汗進入晚年而逐漸走向衰落,再也不能像巴布爾時代那樣招募到大量中亞突厥戰士。

莫臥兒軍隊中作戰能力極強的突厥戰士,逐漸被本土的阿三們取代。

騎兵也是如此,帝國版圖北部的印度教臣民拉傑普特人成了如今莫臥兒騎兵的主要來源。

拉傑普特人在作戰上與他們的中亞同行沒有很大區別,但卻不是很好控制。

沙賈汗年輕時,曾費盡心機的控制拉傑普特騎兵爲帝國作戰,初期取得了很好效果。

但隨着晚年的到來,這些拉傑普特人變得不是很好控制,作戰不是很上心,經常出現戰鬥中潰逃的情況出現。

雖然這些變化看起來沒什麼不同,但莫臥兒在邊疆戰役上接連的失敗,顯然對帝國造成了不利影響。

在如今這個歷史上,沙賈汗利用不斷的讓步,最終成功促成莫臥兒與大明的結盟。

大明這個強有力的盟友的出現,成功幫助沙賈汗鞏固了莫臥兒在東南亞地區的強權位置。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成功讓莫臥兒保持國際地位,並且讓西方各國有些忌憚的關鍵決斷。

可從另一個方向來說,保持這種虛無的強權地位,對如今的莫臥兒來說,真的是好處嗎?

要知道,雖然莫臥兒與大明結盟後,在他們境內發展殖民地的東印度公司不敢過分動作,但他們國內的本質卻並沒有任何改觀。

莫臥兒軍隊依然逐漸被本土化,戰鬥力愈發低下,而各種階級矛盾,在此時沙賈汗在位的晚間時期,就已經顯露真容。

沙賈汗被自己營造出來的這種盛世圖景所迷惑,大興土木修建宮殿、陵墓,對自己的幾個兒子,也並不是很好。

崇禎皇帝對這些事情心照不宣,沙賈汗卻依舊沉醉在自己與大明結盟後的強權幻想中。

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